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832章

将血-第832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

接下来,景帝遇刺身死,皇贵妃成了凶手,长安王氏,百年世家,一朝过后,便是抄家灭族,烟消云散,之后的事情就更不用提了,人头滚滚而下,一位大将军掉了脑袋,一位大将军被从阵前调回,接着便被打发去了西北。

如此种种,遍观大秦历代帝位传承,也没闹出过这么大的乱子,看上去,几乎就等同于谋逆。

不过让人吃惊的是,如此天大的乱子,朝野纷争竟然在短短两年之内便平息的差不多了,当然,逢有吐蕃低地内附,算是略略压下了朝野不安到了极点的气氛。

之后西北捷报频传,大将军赵石更是率兵北进,下太原,陷大同,直接便夺下了金国半壁江山,如此大捷之下,也终于让朝野群臣们意识到,窝里反没什么意思,目光也都转移到了别处。

加之这两年李圃,汪道存相位稳固,六部尚书,参知政事,参知军事,这些朝野重臣,多还是当年景帝一朝的老人,并没有多大的变动,所以人心渐稳之下,朝野间的气象,也终于平静了下来。

尤其是景帝年间,越演越烈的派系之争,也是一扫而空

有见识的人这个时候也终于意识到,当今陛下虽然年纪轻轻,但雄才大略之处,并不让于先帝,而就其心胸决断而言,连最挑剔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先帝可能要逊sè不止。

这些都是朝野大势,在如今靖佳公主的心中,说是洞若观火有些夸大,但多数都是了然于心的。

话再说回来,眼前这人也算是景王府旧人出身,这在景帝一朝,是一朝可以富贵,一朝可以身败名裂的身份。

景帝对景王府旧人多念旧情不假,但遍观当年景王府中人,其实处人头地的,也就那么几位,其余皆是碌碌而已。

当这几位,王虎弄的几上几下,最终还是掉了脑袋,其实只看他这一个,便知当初景帝到了最后,竟然是无人

也许不是无人可用,而是没有谁真正值得他信重了,景帝用人之意,她也不好评说什么,但最后竟然用了王虎这么个蠢物,加上居心叵测的韩文魁。

一朝身死,李承乾,方谦皆是漠然以对,大将军赵石更是与之反目成仇,中间又有王氏,曲氏,折氏兴风作浪,真真是众叛亲离,而像李圃,汪道存,张培贤,种从端这样的能臣大将,最后也没再说什么。

可见,景帝一朝到了最后,派系之争已经弄的人们筋疲力尽,群臣隐隐已是多有不满在心,只是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而这几个景王府旧人,在景帝一朝却饿弄的各个疏离,其实也多是景帝用人之故了,齐子平在国武监逍遥,李承乾与赵石素有间隙,方谦游离

这么说来,那个时候过的最是安逸的就要数这位礼部尚书大人了

靖佳公主心里暗笑,任你不粘不靠,这下也该是到吃苦头的时候了,她是知道的,相比兵部尚书李承乾,这位礼部尚书大人好像更不好过一些。

当今陛下的xìng子,她的清楚的很的,李承乾虽与大将军不睦,但当初陛下在兵部任事的时候,李承乾对其并无半点不敬,也没怎么搀和到储位之争中去,尤其是大将军入狱的时候,更没有落井下石。

所以陛下能容得下这个人,加之便是心胸再是宽广,也不可能任由朝中诸臣对大将军俯首帖耳,留下这个人,便是有稍稍制衡之意。

这个不去说他,但礼部尚书。在陛下心目中,可就未必瞧的那么顺眼了呢,陛下喜欢那种敢作敢当,xìng情偏于耿直,有棱有角的臣子。

比如李圃,比如汪道存,比如李承乾,比如种从端,就算是大将军折汇,虽然陛下厌恶其人行事,但也有欣赏的地方。

但方谦不在此列,温润圆滑,谦谦君子,这在外人眼中,多是要赞上一声的,但在当今陛下心目之中,恐怕就不是那么回

这番此人登门,估摸着是有了难处,靖佳公主心想,是来投靠的吗,不见得,以其尚书之尊,再是没有脸皮,也不会拜在自己门下,那就是有了极为难的事情了

想到此处,靖佳公主展眉笑了笑,青葱般的手指掐了一缕头发,把玩着一缕秀发,刹那间的荣光,让方谦都愣了愣,赶紧低下头去

“前些rì听说,议和之事已定,方大人这是终于闲下来了?”

方谦品了一下,这是要逐客了?

心里微微苦涩,虽非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当初,可没有这般不招人待见,不过他这次来确实是有事的,遂道:“回禀殿下,议和之事,确实已经定下来了,后周每年予我大秦三十万岁币,”

靖佳公主笑着轻轻摆手道:“方大人,本宫深居简出,从不闻于朝野大事,还请方大人慎言。”

方谦老脸红了红,都道靖佳公主兰心蕙质,今rì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顺着话音才刚想试探一下,便被堵了回来,只得无奈作揖道:“下官失言了,还望殿下不要”

随即想了想,若再绕圈子,不但有失自己身份,而且还让大长公主殿下看轻了去,想到这个,方谦告罪一句之后,便稍稍坐直身子,接着道:“不瞒殿下,下官此来,除了为府上贺喜,并锦上添花之外,还有一件要事想向殿下讨个。”

靖佳公主抿了抿嘴唇,眼中狡黠之sè一闪而过,随即便多了几许笑意,她觉得这位方大人颇为的有趣儿,在此时登门已属冒失,而今开口向自己求助,,就更不知所谓了,因为本就没那个交情嘛,她不相信,方谦宦海沉浮多年,想不到这个,这是病急乱投医还是。

(月票,月票,本来码出来挺早的,不过听说下午四点到六点之间,有可能要搞活动,所以那就这个时间段发上来吧,等的急了吧,呵呵,星期六,本来还想多写点,但从草原回到国内,有点生疏啊,还得适应)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百零一十二章迁陵(求一下月票)

“方大人说笑了,还是那句话,本宫深居府内,换做平常人家,不过是个不懂世事的闺阁女子罢了,方大人乃一部尚书,朝野重臣,心中自有丘壑无数,多少大事皆是一言而决,又何必来扰本宫清净?在本宫这里,又能讨得什么好主意呢?”

靖佳公主轻声慢语,回绝的相当干脆,这些景王府旧人啊。。。。。除了那个冤家之外,其他几个在她困厄之际,可是没有一个曾伸出援手过,加之这些人牵扯众多,又不为当今陛下所喜,她可不愿跟这些人瞎掺合。

方谦也是无奈,这事若是能找个旁人商量,他断不会登公主府的大门,公主府为什么尊贵至此,他是清楚的,只因除了跟大将军赵石有些干连之外,这位大长公主殿下一直谨守本分,并不参与朝野政事。

只这一条,便甚得人心,也为公主府平添许多佳誉,而到得现在,清居长安之外,又是当今陛下的姑姑,遍寻当今的各位公主郡主,便是来王爷们也都算上,又有哪个如她般活的逍遥自在?

所以,若非事情赶在头上,他是不会来登公主府的门庭的,这可不是唐时那些那些公主和贵人们,参与朝政,得享尊荣,如今的公主府,贵就贵在清净两个字上。

像他这样的朝野重臣,登门求教,与自家声望,颇有损伤,而人家自然摆出来的就是这个姿态,所以拒绝也在情理之间。并未出了他的意料之外。

但还是那句话,不来不成啊。他可想了多少rì子了,朝野之间,能给自己出个主意或是帮衬一把的,也还就是这位公主殿下。

回想一下,还是自己根基薄弱,景帝在位时,自己并未怎么jīng心经营,这也是他能在礼部扶摇直上的缘故。但现在新皇登基,一旦有为难之事,却也找不到什么亲近之人可以商量,若是大将军赵石此时在京,他到是可以登门去拜访一下,说一说自己的事情,但大将军赵石身在千里之外。是不成的。

而其他几位景王府旧人,他不愿沾,也不敢沾

想到此处,心中多有苦涩,不过还是作揖,正容道:“殿下。此事事关社稷朝局,还望殿下以天下为念,听下官将话说完可好?”

靖佳公主愣了愣,这话有些重了,她细长的眼睛眯了起来。眼珠儿转悠不停,想着是一走了之。。

最终她微微颔首,“天下社稷,方大人言重本宫人微言轻,又是女子之身,恐是担不下这样的。不过到是可以说来听听。。。。。。”

方谦心中一喜,“多谢殿下。”

靖佳公主将手拢在袖内,坐直了身子,“说吧,本宫到想知道,到底什么事能难为的尚书大人来寻本宫一个女子出主意,这可是新鲜的很呢。”

这话就很大气了,方谦收敛心情,说道:“陛下yù要”

靖佳公主一下便蹙起了眉头,话不用多,只这一句,她便明白了原委,这事知情之人不多,但她就是其中一个,皇后大丧,皇帝大行,相隔不过一年半载,而最终闹到如此地步,究其根底,还在皇后突然崩殂这件事上。

之后种种,若是皇后娘娘还在,断不会闹出那等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曲氏如今已为当今陛下除去,但事情的余波却还久久未平,一个就是宫中,当初曲氏权倾后宫,并连结长安王氏,想要为二皇子谋取太子之位。

宫中之人,参与的不是一个两个,等到成武皇帝登基,扫清朝野大敌,转回头来,便开始清理皇宫内苑。

下手可谓是毫不留情,当初皇后身死,身边的太监宫女多数被派去西山守陵,但有那么几个人还是留下了,等到皇帝陛下缓过手来,这些人一个个都消失在宫禁之内,即便是西山守陵的那些宫女太监,也很是受了连累。

加之在曲氏显赫之时,那些上门巴结结交的,也都倒了霉,后来有十余名宫妃在皇帝大行之后,自缢而死,又有不少太监宫女因细故被打死的,驱逐出宫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而被打入冷宫的宫嫔妃子,也就不用一一细数了。

不过宫内多数都是皇帝陛下妻妾奴仆,谁都明白,皇帝陛下这是余怒未消,当相比外间人头纷纷落地的景象,宫内那点事儿,却没人愿意再往里面搀和了。

但常自进宫陪伴母妃以及太皇天后娘娘的她却知道,宫内死的人,比外间也少不到哪里去,当今陛下侍母至孝,甚至已经到了偏执激烈的地步,这个她最是明白。

而那些都还罢了,皇帝陛下想要将母后的坟茔从皇陵之中迁出来的心思,虽然外间一点声息也没有过,但她这里却明明白白,而当今陛下对先帝的恨意,这些外臣又怎会明白?

这还真是一件大事,将皇后娘娘的陵寝迁出来,那先帝呢,自古以来,好像也没这个道理,一旦这么做了,刚刚平静下来的朝野估摸着又要闹的沸反盈天。

而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位尚书大人心事重重,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给他分忧,却要来登公主府的大门了,这事恐怕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若是传出去,首先倒霉的就是他这个礼部尚书。

靖佳公主眉头微蹙,沉吟了一下,才道:“这也不是一rì两rì的事情了吧?”

方谦立即点头,心道,果然是问对人了,这事儿殿下还真知道,嘴里让着苦水,随即便说道:“殿下原来已经知晓,陛下早有只是内外之事众多,下官一直拖着,但如今”

他不说,靖佳公主也明白过来了,议和之事一定,礼部也就闲下来了,所以麻烦事重又找到头上,也难怪这位向来温文尔雅的尚书大人焦头烂额。

“你们就不知劝一劝,你等读了那么多的书,一说就是辩才无碍,怎的怎的,到了这个时候,本事都哪儿去了?”

方谦脸皮不厚,立即便红了,以其尚书之尊,被人这么训斥埋怨的时候,到也不是没有,但面前可是位公主殿下,不过这位大长公主殿下嘛,也只能受着了。

“下官无能,劝是劝了,但陛下之意甚坚,人微言轻,劝不若非万不得已,下官也不会来扰殿下清净不是?”

“哦?”

“陛下已经说了,半月之内,要臣想个合乎礼仪的法子出来,若是不成,陛下就要寻钦天监的几位大人入宫说”方谦满脸的苦涩,之前入宫,当今陛下说的可不止这些,听的他是心惊肉跳,知道陛下已经不耐,若真的没有对策,恐怕就要拿自己出来做

自己做事向来尽心,又不连结党羽,谨守自身本份,不知为何,陛下好像却多有不喜,这一次若是不能将事情办囫囵了,怕是尚书之位就不那么稳

听了这话,靖佳公主也是哭笑不得,找钦天监几位说话,这是要篡改天意吗?到真像是当今陛下的做派,胆子大的吓人,好像丝毫也不顾及后果似的。

“陛阻是阻不住的,不过北边最近应是有战报回来,应还能拖上些rì子,怎么也得将国丧过去,再做道理不是?”

方谦当即便愣了愣,朝廷战报还没到,公主府反而得了消息,深想一下,方谦立即一后背的冷汗,不过随即就想到,公主府和定军侯府常有走动,不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