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831章

将血-第831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跟西夏人再去争锋?”

李刑沉吟了一下,这个恐怕军中没有哪个带兵官儿没有想过,只是不敢说出口,怕传到大帅耳朵里罢了,加之大帅在军中之威望已是牢不可破,许多人觉着,跟在大帅身后,就没有吃亏的时候,想那么多干嘛,这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这么想,估摸着连木华黎将军都是这么想的。

想王胜保,嘴上是这么说,但心底里,未尝不是和木华黎一个念头,只是为自己寻个借口罢了。

李刑琢磨着言辞,半晌才对已经有些不耐烦的王胜保道:“小弟也是瞎猜,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哥可别”

“你说你的,我听我的,谁要是去找大帅告黑状,就不是祖宗养的。”

李刑咬着嘴唇,憋着笑,接着道:“咱们打仗,腹背受敌乃是大忌,大帅率部征乃蛮,我猜原因有二。”

“一来,可消我腹心之患,防其趁我征伐西夏之时,趁隙来犯。”

“二来,乃蛮部乃胡人大部,部众众多,若能使其驯服,为我所用,我大秦必可不费一兵一卒,便得西夏牧马之地,若成,大帅之功业,定将列于青史,为后世子孙所仰望,我等能附于翼尾,何其幸也。”

王胜保要的其实就是这两句,顿时便是一拍桌子,“我说呢,之前大帅还说要杀他个片甲不留,后来又改了口,看来以后咱们谁抓的人多,谁的功劳才是”

李刑连连点头,还不敢笑出来,憋的很是难受,但他说了这些,也不是真的想给王胜保解惑,他这里也打着自己的算盘呢。

“小弟这里还有第三呢,王大哥要不要听听?”

“说,快说,还是你们这些世家子心眼儿多,以后咱们兄弟,可要多多亲近,大哥有什么做的不到的地方,你要多多提点一下。”

“不敢不敢,大哥勇武过人,深得大帅信重,哪里是小弟能比得了的,嗯,这第三啊,想我大秦如今已尽有蜀中,河洛,河中,河东诸地,已有形胜天下之势,但如今大哥可知我大秦最缺的是什么?”

(月票,月票)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一十章螟蛉

“我的大秦最缺的还是人才。。。。。。。。”

世家子不是白当的,消息之灵通,非是旁人。

“文武人才不去说他,只说我大秦军中,当年伐蜀之时,大帅麾下多少兵卒,再瞧如今陷太原,下大同,都是多少兵马?”

王胜保也不笨,点头道:“兵越打越多,也越打”

李刑摇头,“大哥只看到这个?如今大秦各部镇军,殿前司禁军,加上京师各部,这么多的兵马,已是当年倍余,但可够了吗,远远不够,我大秦需要兵卒冲锋陷阵,蜀中当年大乱,元气未复,河中,河东本就是地广人稀之所在,又为金狗祸害的不轻,征兵也只一时之计而已,还得休养生息”

“再说河洛,到是物埠民丰,但现在民心未附,乱子层出不穷,用不上的,到是北方草原这里,胡人虽悍野难驯,却都是天生的战士,这回大哥也应明白大帅率兵北来的目的所在了吧?”

王胜保连连点头,“跟李兄弟说话,果然是长见识,这些胡人虽然跟咱们打仗不成,但cāo练一番,断不会比麾下儿郎差了,弄个十万八万的出来,纵横天下,绰绰有余。”

李刑一伸大拇指,“王大哥果然好豪气,小弟现在就在为大帅cāo练草原jīng兵,虽然有了些眉目,但以后还需王大哥多多帮衬”

王胜保嘿嘿一笑,站起身来。道:“成,以后有事只管说话便是。大哥这手底下得用的可就那么几个,他们要是愿意来你这儿,大哥没有不放人的道理,若是不愿来,啧啧,大哥也没法子,强扭的瓜不甜,你说是不是?”

也不待李刑再说什么。抱了抱拳道:“大哥军务在身,就不多留了,以后再找兄弟喝酒。”

说罢,转身大步来到帐子口,掀开帘子,径自钻了出去。

李刑直愣愣瞧着,嘿。就这么走了,这说的口干舌燥的,他娘的竟然跟老子耍赖,谁说这是个混人来的,心眼未必比旁人少了。

李刑愣神半天,才是苦笑。心情更是大坏,心里话,就知道这些家伙没一个好相与的,说着说着怎么就给忘了呢,李刑啊李刑。世家子的好为人师的臭毛病还是没改多少,看吧。这下让人赚的,真他娘的丢人。

正沮丧间,亲兵进来禀报,不颜昔班汗请他到汗帐说话,李刑弄了几块已经差不多冷了的羊肉到嘴里,狠狠咀嚼,就像在咬某人的肉一般,之后才收敛心情,去见不颜昔班去了

。。。。。。

大秦成武三年五月间,长安城西,承恩湖畔,已是夏风习习,杨柳依依,满目葱茏,加之国武监,公主府等处屋宇连绵,林木遮掩,行人来往于其间,着实是一片盛景。

公主府前,车马来去,却要比往rì热闹许多。

不过今rì也确实不同于往rì,因王虎父子坏事,皆被斩于街市,大长公主殿下虽然未受其累,但却也是真正的守了寡,门庭也着实冷落了一些时rì。

不过毕竟已经过去快两年了,再说大长公主殿下与驸马感情并不和睦,这是人所共知之事,所以公主府自今年开chūn之后,便又恢复了旧观,府前桃林,不禁行人驻足观景,承恩湖畔,也少了许多军兵把守。

唯一可惜的是,近两年靖佳大长公主殿下少有抛头露面的时候,也再不出游,于各处留下芳踪行迹,也便少了许多的佳话。

不过朝野尽知的是,靖佳长公主殿下荣宠依旧不减当年,甚至犹有过之,而朝野动荡之际,有许多人将心思动到了这位大长公主殿下身上。

殿下新寡,但要是能攀上这位大长公主殿下,那可是家族的福分,至于被砍了脑袋的王虎父子殷鉴在前,却是没有几个人在乎的。

王虎父子为什么掉了脑袋,大家伙都清楚,相比鲁莽而又愚蠢的王虎,大家也自信不会重蹈其覆辙。

不过当宫里传出,谁谁谁在陛下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之后,那些起了攀附之心的人,顿时便都偃旗息鼓,没了为了大长公主择选良人的声音。

不过大长公主殿下的门庭却还是渐渐热闹了起来,因为这位殿下不但深受当今太皇太后喜爱,更是深得两朝帝王看重,使得朝野动荡丝毫不能影响其人,而且,这位殿下还与权势显赫的大将军赵石交好。

这样一个人,其实已经脱离开了公主身份的束缚,很多时候都可以逍遥自在的过活了,如果想要参与朝政的话,也没有谁能阻止得了,更没有人能够忽视她,甚至连皇帝陛下也不成。

所以说,能得这位殿下青眼相看的人,于仕途的助力不言自明,趋炎附势,乃世人之本xìng,当初景帝在位之时,便有多少人以见靖佳长公主殿下一面为荣,而今只有更甚,前些时,朝野动荡不休,多少人都想要拜于殿下门下,以求庇护,而长安城西的公主府,俨然便是第二个香侯府般的存。

但今rì公主府的热闹景象,却并非为了这个,而是因为大长公主殿下有添丁之喜,这么说容易让人误会,不是说大长公主殿下生了孩子,而是这位殿下终于难忍膝下寂寞,收养了一个女婴。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女婴在公主府已经有些rì子了,但今rì,大长公主殿下终于决心收养这个女婴作女儿,更有那知情之人还知道,这个女婴有个很有趣儿的闺名,叫

如果跟着母姓的话,就叫李。

这算是大喜之事,不但已经在皇室报备,而且宫中的贵人们纷纷备礼贺之,太皇太后娘娘还送来了重礼一份儿,给这小小的孩童,之后封为公主或郡主,县主什么的,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孩子生下来命虽然不太好,却实有大富大贵之像,不用想就知道,大长公主殿下百年之后,很可能便是这个小小的婴儿继承公主府基业,至于能不能保住长安城西公主府的荣耀,就要看将来际遇了,当然,没有谁怀疑,只要大长公主殿下还在,这孩子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一样都不缺的。

而今rì,就是大长公主殿下收养螟蛉的大礼之rì,真正能知晓这个消息,并能来贺喜的人不多,却也绝对不少,大多都是皇亲国戚,当然了,许多人都是送了贺礼,为了避嫌起见,并未亲来。

不过即便如此,公主府门前也足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了。

能够在旁观礼的人寥寥可数,还是那句话,有资格的人大多没来,没资格的人想进去瞧瞧而不可得。

不过也有人怀疑,这是驸马的遗腹子什么的,算算岁数也差不多,至于为什么闹这一出儿,也好理解啊,王虎父子犯的什么事,谁都清楚,那不但将当今圣上得罪的死死的,而且还是大将军赵石的死敌,得罪了这么两位,抄家灭族都轻的

要真是驸马的亲生女儿,任是大长公主之尊,也不能不委曲求全,要真是那样的话,这孩子呀,活但这心思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可断不敢跟旁人说。

其实这才叫知道的人不猜,不知道的人瞎猜,他们也不想想,长公主殿下若是有孕在身,当初怎么会一点动静也

不过这都无关紧要,随着府内传出礼成的声音,大长公主府就又多了一位女主人出来,因为国丧还没有过去,公主府也不便留客欢饮,所以热闹过后,许多人便都兴致勃勃的说笑着纷纷离去。

没什么不高兴的,公主府大喜,多数人不过是来凑个热闹,更有许多人是不想失了礼数,真正想要攀附的反而没有

公主府正厅之中,观礼之人到都还在,除了宫里派来的太监女官之外,礼部尚书方谦赫然在座,这里就数他地位最尊,其他王府,郡王府派来的世子什么的,位份虽尊,无论权势还是地位,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礼毕之后,多数人贺喜几句,便都纷纷告辞,方谦却是除了礼节xìng的起来,目送这些皇亲国戚走远之外,并没有半点离去的意思。

喧嚣过后,今rì一身盛装的大长公主殿下也露出了疲sè,本来今rì心情便并不怎么好,总是时时想起那位已故的闺中好友,难免要黯然神伤,又闹了这一阵子,确实有身心俱疲

不过尚书大人亲来主礼,已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人家不走,肯定是有事相谈了,她自也不便

(月票,。)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一十一章朝野

待得人都走的差不多了,靖佳公主让人将尚书大人引到偏厅,奉上香茶,自己到后宅换衣梳洗,这才重又来到偏厅与尚书大人叙话。

方谦也无不耐,端坐饮茶,只是偶尔有些。

见大长公主殿下来到,赶紧起身施礼,靖佳公主回礼,两人坐定。

靖佳公主换下了盛装,此时一身翠绿sè的宫裙,少了几分雍容,多了几分闲适,细长的丹凤眼微微眯着,捻起茶碗,抿了一口香茶。

这才随意的问道:“尚书大人公务繁忙,却能拨冗前来主礼,本宫在这里多谢了。”

方谦已五十出头年纪,鬓发花白,不过这些年权位稳固,礼部又不像兵部,户部那样忙碌,人保养的很是不错,皮肤白皙,目光凝聚,没有半点的老态,加之一身的儒雅,威严内敛,着实让人一见之下,就有风采卓然之感。

不过对着这位十几年来,一直荣宠不衰的公主殿下,他不敢有一点的怠慢,凛凛然如对大宾,此时更是赶紧谦逊道:“殿下德厚有福,而今膝下有依,不但了了宫中贵人们一桩心事,下官等也是欢喜非常,此来主礼,正是下官分内之事,不敢劳殿下记在心上。”

靖佳公主转了转眼珠儿,自那冤家出京,开始时都以为去了吐蕃,后来才知道去了河东,跟金人打仗去了,她这里可是被唬了一跳,之后书信来往。多有埋怨之语,还道他只瞒了自己。

想着他在两军阵前。军务繁忙,又颇多凶险之处,心中忧虑,但只要一想到他府中那几位定是知情,只让自己在这里担惊受怕,她便有些不舒服,所以鸿雁传书之余,却也在字里行间透出醋意。

不过后来也知道。他府中那几位也都被他瞒着他,这才重又欢喜,偏又觉着之前所作所为有些不妥,别让他觉着自己倚仗身份,傲慢无礼,偏好歪缠才好,接下来传出去的书信。便规规矩矩,让定军侯府那边带过去了。

不过这两年过的虽是清净了些,但府中有了个小丫头,又能时常接定军侯府中几位过来说说话,rì子到也不算寂寞。

只是她也记得,当rì长安大乱有着怎样的凶险。自己束手无策,还需他来分心照看,所以这两年虽少出府,但宫中却去的很勤,于朝野间事也颇为关注。

这两年朝野动荡之势渐息。要说大秦帝位更迭,总要闹出一些乱子来。但这一次,闹的太大了,先有大将军赵石被构陷入狱,后有数万边兵涌入长安。

接下来,景帝遇刺身死,皇贵妃成了凶手,长安王氏,百年世家,一朝过后,便是抄家灭族,烟消云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