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小郎中 >

第47章

唐小郎中-第47章

小说: 唐小郎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药吃了要死似的,我听得一肚子气,小郎中甩了他两句扭脸就走,当真是个有骨气的,我就把他给你叫上来了。”

  左少阳这才知道,刚才说话损自己的那胖茶客,是一家名叫“金玉酒楼”的掌柜,姓朱。不禁心中疑惑,问道:“看样子,这两位掌柜都是有身份的人,怎么到你们家这小茶肆来喝茶?”

  他说了这话,又觉有些折损人家桑家的意思,正想解释一下,桑小妹却不以为意,弱弱的声音道:“他们与我爹早年有些矫交情,所以常来坐坐。——嫂子,拿凳子让小郎中坐啊。”

  少妇忙从屋角拿了一根圆凳放在床边:“小郎中坐罢!”

  左少阳第一次到古代女孩的闺房,很是有些窘迫,忙接过凳子,陪笑说了句:“多谢嫂子!”

  少妇掩嘴笑了起来:“嘻嘻,小妹你听,他叫我啥?——嫂子!嘻嘻嘻……”

  ——————————

  PS:祝大家周末快乐!顺便求推荐、收藏,鼓励鼓励,谢谢了!

  正文 第77章 香闺诊病

  桑小妹本来就红扑扑的脸蛋,此刻更成了块大红布。羞涩地把眼泪汪汪的脸扭了过去。

  左少阳这才回味过来方觉称呼欠妥,听姐姐茴香说,桑家有女三个,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成亲了,只有桑小妹待字闺中,这少妇是桑小妹哥哥的老婆,也就是桑小妹的嫂子,而自己刚才随口称这少妇为嫂子,岂不是成了桑小妹的男人了吗,顿时面红耳赤,讪讪地对那少妇道:“不好意思……,我……,这个,请教姑娘如何称呼?”

  少妇吃吃笑着,道:“你都叫我嫂子了,还想改口啊?”

  桑小妹又羞又窘,冲着少妇嗔道:“你!你!这会子还拿人家取笑!咳咳咳……”一着急,捂着胸不停咳着。

  “好好!看你病成这样,暂且放过你,不说笑了!”那少妇扭脸瞧着左少阳,道:“我娘家姓黄,我闺名一个芹字。你就叫我芹嫂子好了,嘻嘻”

  桑小妹脸上更是红晕满腮,直接以名加嫂子的称谓,是自家人才这么称呼的。要是外人,应该称为桑家嫂子,或者桑家大嫂。她这称呼还是有把左少阳当自家人的意思在里面。

  左少阳哪里知道古代称谓里的这些门道,老老实实拱手作揖:“哦,芹嫂子。”

  黄芩笑得前仰后合,羞得桑小妹把脸都躲进了被子里。左少阳愣头愣脑瞧着她们两,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

  黄芹嘻嘻哈哈笑着对桑小妹道:“你这几天哭得稀里哗啦的不就是为了这个吗。这下行了吧,人家小郎中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不用哭了吧?”

  桑小妹把被子往下拉了一条缝,眼中虽还有泪花,但却已是喜上眉梢,却故意板着脸道:“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卖了!”

  “好好,我不说了,”黄芹一边笑一边招呼左少阳:“快坐下,给小妹瞧病吧。”黄芹接过左少阳手里的铃医幡子放在墙边。

  左少阳虽然有些不明白她们说的话,但多少猜到与自己有关了,脸上有些发烧,正不知如何打发这尴尬,听黄芹这么说了,正好叉开话题,忙把背上的药箱卸下来,放在圆凳边,撩衣袍在圆凳上坐下,瞧了一眼桑小妹,陪笑道:“真是不好意思,上次我没来河边,是因为……”

  “我听我嫂子说了……”桑小妹脸红红的,慢声细语道,“多谢你来给我看病。上次你教我的方子,用了很好,我还没好好谢谢你呢。”

  “上次的方子?”左少阳一时没转过弯来。

  旁边黄芹嗔道:“哎哟,就是上次在河边水井挑水,你告诉小妹的,给她二姐回乳消胀的那方子啊。她二姐用了果真就好了。”

  “哦,是啊。那就好。”左少阳讪讪笑了笑:“姑娘哪里不舒服?”

  桑小妹正要说话,黄芹已经抢先说道:“等等!刚才小郎中在下面给那祝老爷子瞧病,祝老爷子不说自己如何不好,只让小郎中自己瞧,还真就把病给瞧出来了,看那祝老爷子的神色,小郎中说得很准的。要不,你也让他给你瞧瞧,看能不能说准了你的病?”

  桑小妹勉力一笑:“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这里有没有外人,他就算瞧不准,难不成咱们还笑话他?就让他自己个瞧瞧吧!”

  左少阳道:“行啊,我先瞧瞧,看能不能说准了姑娘的病,不过,这外感病辨证很多情况下是靠病人的自我感觉,大夫是没办法直接感受到的,我只能说个大概,如果说的不对,姑娘得给我纠正,因为我需要知道你的感受。”

  桑小妹点点头,

  “那好,我先给姑娘摸摸脉。”

  桑小妹把一只手慢慢从厚厚的棉被下伸了过来,黄芹帮着将她衣袖挽起,露出了雪白的皓腕。左少阳伸出三指,中指定关,余下两指轻轻搭在寸、尺部上。凝神体察脉象。片刻,又道:“我再瞧瞧姑娘舌象。”桑小妹羞答答把香舌吐出半截,左少阳凑上去观瞧。又道:“我能摸摸姑娘的额头吗?——我想看看姑娘是否发烧。没别的意思。嘿嘿”

  黄芹嘻嘻笑道:“你就是有别的意思也没啥。”

  “嫂子!”桑小妹娇嗔道。

  “好好,我不说了!”

  左少阳小心地伸手探了探桑小妹的额头。微微点头,道:“桑姑娘这是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桑小妹瞧着他,显然没听懂这证名。

  左少阳道:“姑娘,你是不是感到很冷,但身上却很烫,头痛,却不出汗,胸脘处感到痞闷,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

  他说一句,桑小妹就点点头,本来无神的双眸慢慢有了光彩。

  旁边黄芹道:“我说小妹,你别光乱点头哟,他说的不对你就要说他,别什么都向着他!”

  “他说的……,都没错啊……”苏小妹弱弱地道。

  黄芹兀自不信,瞪眼瞧着左少阳:“哎,小郎中,你就摸摸脉,瞧瞧舌头,摸摸脑门,就能知道小妹患的啥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左少阳笑了笑,道:“桑姑娘脉浮,浮脉主表,舌苔薄白而不腻,苔白主寒,姑娘额头发烫盖着这么厚的丝绵被,上面还要加一件襦裙,肯定是怕冷了,但额头无汗,而诊脉时也发现姑娘手心无汗感。姑娘说话之时,眉头一直微蹙,这是头痛的自然反应。加之我已经知道姑娘是在河边洗衣服等我受的寒生的病,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判定姑娘恶寒身热,头痛无汗,在结合脉象舌象,便可以肯定是外感风寒证了。”

  “是吗?那你又如何知道她胸脘痞闷呢?”

  “很简单。”左少阳指了指床头边的那矮桌上的大半碗稀粥,“这应该是姑娘早上准备吃的早餐吧?”

  黄芹道:“是啊,早起我给她做的,她只吃了两口就说吃不下了。”

  “这就对了,外感风寒不一定必然影响饮食的,一般是体内气郁湿滞,才会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舌苔薄白而不腻,就是气郁的最好证明。所以,我才断定姑娘是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呵呵,”黄芹乐了,“我刚才说什么来着,他看病还是真有两下子的。既然你把我们小妹的病都说对了,那你说说,小妹这病该怎么治?”

  “既然知道病证,下方就容易了。风寒在表,自然要用解表的药,同时又有气郁不舒,那就要理气宽中了。有一味药叫紫苏叶,既能发表散寒,又能理气宽中,一举两得,正好可用于姑娘的病。”

  “就用这一味药?”

  “自然不是,要配伍别的药了,一个国家光有皇帝是不行的,得有文臣辅佐治理,得有将军冲锋陷阵,还得有百姓耕织供养,那才是一个国家嘛。治病也是这样,一般来说,君臣佐使,各种药都是要有的。这紫苏叶只是君药,相当于国家的皇帝。”

  “君臣佐使?还有这么多讲究啊?”

  “那当然,用药如用兵啊,这臣药,就用香附,香附不仅自己可以行气开郁,还可以帮助紫苏叶调畅气机,就像一个国家的大臣一样,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同时,臣药香附也可以借苏叶的升散,上行外达祛邪。你们看,这像不像一个国家君王与朝廷重臣的关系?”

  “那佐药和使药呢?”

  “胸脘痞闷主要原因是气郁,但也与湿滞有关,所以,还要配伍理气燥湿的药,陈皮这味药最适合担当此任。可以帮助君药和臣药行气滞舒畅气机,自己还能化湿浊行津液。另外,再配伍一味药甘草。能健脾和中,与香附、陈皮相配,行气而不致耗气,还能调和药性,身兼二职,算是佐药兼使药双重身份吧。另外,姑娘有点咳嗽,再加点桔梗帮助化痰止咳……”

  “行了行了,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我们可不管你用的什么君药臣药,能治好小妹的病就行!”

  “是你自己要问的嘛。”左少阳环顾四周,道:“我是开个方子给你自己抓药呢,还是我给你们抓药?”

  “当然是你给小妹抓药了,连这点殷勤都不会献,当真是个木头,嘻嘻嘻。”

  正文 第78章我吃药

  左少阳讪讪地把药箱拿过来,这是他和老爹左贵走村串寨行医用的,常用药差不多都带着的,取了需要的药包好,放在桌上,交代了煎法服法,又道:“姑娘恶寒比较厉害,可以在药里加些生姜帮助发汗解表。”

  黄芹笑嘻嘻道:“知道了。多少钱?”

  “算了,姑娘是为了等我才着凉生病的,算是我赔罪好了。”

  “你这嘴还真甜,难怪我家小妹牵挂你放不下心。”

  桑小妹却急道:“嫂子这不行,听说他们堂这些日子也艰难,该给的得给……”

  “我没说不给啊,是他自己不要。”

  “真的不用了,”左少阳微笑道,“你这不是什么大病,花不了什么钱,说句实话,这点钱帮不了我们贵芝堂渡过难关的,我们正在想别的办法。”

  桑小妹道:“听说你们差了赵三娘好多房钱,是吗?”

  “嗯,已经还了一部分了,还差一些。”

  桑小妹轻轻咬了咬嘴唇,把半张俏脸都埋在被子里,弱弱的声音道:“我这还有几件首饰,是我奶奶临终的时候,留送我……,做嫁妆的……,要不,你先拿去当了先用吧?”

  “不不,我怎么能要姑娘的东西呢?”

  “又不是给你,等你以后凑够了钱,再赎回来还我就是了。”

  “不用了,真的,多谢姑娘,房东给了我们半个月宽限,我已经想了一些法子,估计应该可以凑够钱的。”瞧见桑小妹眼神有些黯然,知道她多想了,便又忙道:“要不这样吧,我先凑,若是到时候还凑不够,我再来跟你借,好不?”

  桑小妹这才转忧为喜,泪眼扑闪两下,点点头。

  左少阳想起一事,道:“我刚才在下面喝茶,茶盏太烫了,只有等凉了才能喝,很不方便。而且,茶杯就这样敞开着,不保温,很快就凉了。我以前在一家茶肆见过他们的茶盏,有一个防止烫手的茶托,还有一个保温的茶盏盖子。要不我画给你,你看合适的话就请人照着做,或许对你们茶肆生意有所帮助呢。”

  桑小妹道:“好,有劳公子了。”

  桑小妹话语间已经已经把小郎中改成了左公子。左少阳有些诧异,他还不太习惯人家叫他公子。当下走到桌前,上面有笔墨纸砚,提笔画了一幅茶盏三套件,也就是下面的茶托,中间的茶盏,和上部的茶盏盖子。古代这种三件套茶具,出现在唐朝末年,在唐初自然没有。所以左少阳画了之后,黄芹取过一瞧,皱眉道:“这么麻烦啊?会有人使吗?”

  “给我瞧瞧。”桑小妹把手伸出来道。

  黄芹把画递给她。桑小妹瞧了片刻,道:“我瞧就不错,用手端着下面这茶托就不会烫手,上面的茶盏盖子盖上了,可以防灰尘落进去,还能保温。挺好啊,左公子,你真聪明!”

  “嘿嘿,不是我发明的,是我在一家茶肆看见的。照猫画虎给你,觉得好用就用,不好用就算了。”

  黄芹撇撇嘴,道:“我瞧不怎么样。太麻烦了。茶客未必会喜欢。而且,要做这么一大套,得花多少钱啊,公婆他们不会愿意花这钱的。”

  桑小妹道:“不试又怎么知道,先做几套看见,若是茶客喜欢了,再多做就行了。”

  左少阳道:“这主意好,先试点,试点成功了再推广,呵呵……”

  三人刚说到这里,就听见外面走廊上有人叫道:“娃子媳妇!娃子媳妇你死哪去了?下面忙得团团转,你还在屋里享清福?!”

  “我在这!”黄芹没好气道:“谁享清福了,我这不是带小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