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101章

三嫁新室-第101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县长觉得他也很无辜的,这书院对于他来说也是新鲜的事物。以往乡村教学莫不是得益于塾,由父老传授。再往上的县、邑、城,则是建立精舍、精庐,聚集生徒,私家讲学。
    这会遇上个似乎是天命神授的大王,这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了。就好比这制纸、印书的法子,所以这建书院广招生徒,似乎也不是甚么怪事了。
    至于是好事,还是坏事,还得看以后。于是,县长也懒得起名字了,就蔺县书院。发扬光大了,就说是具有蔺县特色的。办不下去了,就说当初的县长颇有眼光,连名字都随便起了。
    于是乎,县长满意了,众人好记了……
    如果霍香梅知道县长的想法,肯定会在心里吐槽,甚么天命神授,估计就是跟她一样的穿越者。不同的是,人家是大王,她是大娘,地里刨食的农家大娘。
    对于书院,霍香梅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不说她受的教育,就是后来她了解的卧龙书院都是元朝才有的,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院还是唐代才出现。所以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就连五胡之后的历史都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改变。
    可惜霍香梅尽管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不对劲,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历史并不是很熟悉,还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是非而非的时代。整天忙碌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哪里顾得上这甚么国家时势走向之类的。
    就算她知道了,又有甚么作用,难道千里迢迢的晕牛车晕到洛阳,然后在大王的宫殿墙门外,像个疯子一样的大叫“我是你的同乡啊……”甚么之类的吗?别逗了。
    ……
    其实这蔺县书院早就在春耕之前就建好了,后来又请了蔺县的木匠之类的打造各种生徒到时候要用上的长板案之类的工具。
    再者,这书院是个新鲜玩意啊!尽管之前是县长负责督促工程的,可是这完工之后到底是怎么开展的,还是得去粱邑学习学习的。
    所以之后的几个月,县长带着他的妇子孩子仆役一起去了粱邑,事务都交给了程司农,美名曰他去考察了,给机会司农锻炼。
    虽说如此,后来县长真的派了人回来,把粱邑里的书院的具体做法都让人抄了,认真的了解了带回来,并不是做了甩手掌柜。
    其中最明显的是如何选派山长来打理书院,明确规定这书院分为两大部分,一大部分是类似于以前的精舍,现在叫“庐舍”,会包括讲堂、书斋、藏书阁、礼殿四小部分。另外一大部分则是让程晨明去游说蔺县的大户,让捐赠农田荒地作为书院赖以维持的经济基础的“田舍”。
    而作为这两大部分的附属部分的则是山长属、先生舍、诸生斋和库庾等等,这些平时都得有人打理。
    幸亏粱邑的书院已经有了完整的一套运转方式,倒是让县长跟司农松了一大口气,依葫芦画瓢就是了。
    只是对于程晨明来说,那个田舍却不是很好干的公务了。这蔺县不是没有大户,就算当时战乱,后来迁过来的,或者是本地的都不少。只是要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口袋呢?这真的是考验人。从来没有为钱银烦恼过的程晨明,这会倒是揪断了好几根胡子,心疼得他心里将县长暗暗的咒骂了好几次。
    不过还好最后这一切都解决了,否则哪有后面八月份公开招录生徒的事。
    ……
    这次书院一共招五百生徒,统一考试,统一答卷,不分年龄,只录取前五百名。也就是所被录取的生徒可能是白须老者,也可能是垂髫小儿。
    至于之后的教学到底是如何,还得看所找到的先生是如何安排的。
    书院就那么大,如果不是按照粱邑的运转方法,根本就教不了多少生徒。要知道以前的精舍之类的也不过是一个先生带三五个生徒罢了,这会换了教学的模式,也不知是利还是弊,不过暂且看看。
    当里正召集新村的所有人开会的时候,把这件事公布出来,并要求参加这次考试的人报名。他需要把名单上交到县里,由县里统一安排考场的位置之类的。
    ……
    当霍香梅听见这招生的具体情况的时候,都懵了。要知道自家就有六个男娃要参加的,小四是女娃这次没有机会去蔺县读书。
    可是整一个蔺县就招这么五百个人,听起来很多,可是蔺县有三十条村子,村子里有多少娃会参加这次的考试,霍香梅不知道,可是单单就是新村已经过百。
    许三郎和霍香梅都皱着眉毛回到家,自家的娃娃是甚么水平,许三郎不知,可是不表达霍香梅不知。
    就算许三郎不知道具体的水平,可是蔺县那么大,就不得不由得他担忧了。自家的娃娃可是才识字不到一年,就算平时其他的娃娃说他们多好多好,先生也说不错,可是新村就那么大,做不得参考。
    不过,当里正让报名的时候,许三郎还是第一时间给自己六个娃娃都报了名,是驴是骡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距离还有五天就是蔺县的考试时间,这五天全村在塾里读书的男娃都是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听听那些阿爹阿娘的咆哮声。
    “你确定是这样背的?香兰你来看看你二武背得对不对。”。
    “你别以为阿娘不识字就治不了你,你怎么就比不上娘子学得好?”。
    “你看,又错了吧?背得不流畅,肯定就是出错了。”。
    “你平时在塾里是怎么学的,你看看隔壁家的那个谁谁……”
    一时间,所有隔壁家的孩子都成了别人咒骂的对象……
    这次考试,新村里所有在塾里读书的孩子都去参加考试,就连小杨先生也一块去,其实小杨先生才十六岁。
    ……
    考试之前,并没有说要考甚么,考甚么范围,只是让里正把名单报上去。
    霍香梅想给孩子们来个重点复习都不行,所以这心里更加的没底了。不过这些都不会当着孩子的面说的。
    现在许三郎回来了,家里的钱银暂时可以宽松点了。霍香梅虽然没有像去年那样天天给孩子进补,可是这天麻蒸彘脑、核桃炖彘大骨都是隔天轮流着来的。其它的帮不上了,就在吃食上想法子。
    等到要考试的这天,天还没亮,新村的人就开始出发了。
    许家是全家都出动了,许三郎驾车带上孩子、霍香梅跟霍老爹,许大郎驾车带上他一家子和许二郎一家子。这可是书院第一次招生徒,这是难得的盛宴。这份热闹,不可不凑。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这考试似乎容易得有点过头,分批进行,每批的考题内容不同,可是形式都一样,让所有考生抽默一部分急就章、爱学篇、劝学篇或者是始学篇的内容,时间是半个时辰。
    所以很快的,许三郎家的孩子都高兴的走了出来。等霍香梅问过之后,觉得应该都不错的,就是不知别人是不是也不错,先生是怎么选录的。
    成绩并没有当天公布,所以许家一家子都好好的把市集给逛了个遍。之前小五走丢的事情,可是给全家人记忆尤甚,这次可是千叮万嘱的了。
    逛完市集,还把自家的新屋子逛了一遍。虽然在霍香梅眼里还是个土屋,可是已经算是她在这一年多见过的上得了档次的了。主要是屋子的布局真的很合她心意,等把家具都搬过来,请道长看好日子就能进宅了。
    ……
    在等成绩的时候,许家人并没有闲下来,也是按照去年的想法,在重阳前把自家阿爹阿娘还有许三郎的前妇子的骨骸都移回新村,重新安葬。
    除了许三郎三兄,另外新村里好些人还记得自家亲人的骨骸所埋葬之地的,并且离新村不远的,都结伴前去移坟。
    清观的道长对新村的业务都已经很熟练了,等众人拿着烧成灰装在坛子里面的骨灰回来的时候,道长已经在小山坡那边选好了不少的坟墓的位置,倒是风水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至于这经得起甚么考验,霍香梅表示完全没兴趣。可是许三郎他们安葬骨灰的时候,按理她是要出场的。
    面对着一坛子一坛子的骨灰摆在一起,就算是日中的太阳,都让人觉得心里发毛,阴风阵阵的,刹不自在……
    至于对许三郎的前妇子执后妻之礼,霍香梅表示完全没有心理压力,本来就是既定的事实,改变不了的。只是要如何对小七解释这地里埋的是生他的阿娘,这倒是让霍香梅伤脑筋了。
    大娃小二小三都有了记忆,只是当时年小并且发育不大好的小七,则是完全没记忆。让他去接受原来他的亲生阿娘已经死了的这个消息,真的不大容易。
    霍香梅想了想,还是把这个问题推给了许三郎。既然之前在炕上他说家里的困难有他,那么总不能下了炕就不认了是吧?这娃还是他亲生的呢。
    关于之后许三郎是怎么对小七说的,霍香梅没去问,也不想知道。反正红着眼睛进来的小七,并没有跟她生分,反而在接下来好几天对她都特别的黏乎……
    迁完坟墓之后,藿香没有就此闲了下来。因为这次书院录取的名单出来了,她要打扫整理蔺县的屋子进宅了。
    这次新村有十个娃被录取,这成绩倒是谁最好的,却是不知道的。衙役只是来新村公布一下录取的名字,让九月一日过去报到,其它的并没有多说甚么。
    许三郎家六个孩子参加考试,进去的却是三个,这真的令新村的其他人都惊诧不已。纷纷羡慕的到,看了许三郎家真的要起来了。
    至于霍香梅则是有点郁闷,说不对自家六个娃都抱着期望,那是假的。开始的时候怕一个都上不了,可等到了知道成绩了,却是为只有三个孩子被录取遗憾不已。
    许三郎倒是非常的高兴,就连里正家都只有两个娃考上,他家可是有三个的。
    其实,人家里正家才两个娃才加考试……
    霍老爹拿出十个大钱,一一递给孩子们,“这次,大娃小二和小六考上了,每人奖励一个大钱。没有考上的,每人一个,好好努力,争取下次考上。嗯,小四不用考,也有一个。”。
    是的,没错,这次考上的娃是大娃小二和小六。除了小七,按说平时小三小五的功课都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小五,简直就是过目不忘的,脑瓜子又特别的灵活。可是这次考上的娃娃,却是没有小五的。
    当小五听到没有他的时候,不是不难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跟着小三一起哇哇的大哭了起来。开始的时候无论霍老爹霍香梅怎么劝他们,都是不肯停下来。
    倒是小七这个小傻瓜,当初阿兄他们去考试,他也跟着去。这会没考上了,也不明白有甚么关系。看到两个阿兄在大哭,他还莫名其妙的左看看右看看。
    后来,干脆不劝了,你们爱哭,就让你们哭个够。
    这孩子就是这样,你越劝可能就是越起劲,哭得越厉害。霍香梅做了人家一年多的阿娘,这里头的道道都摸清了不少。
    果然,两个娃见没有人劝了,哭了一会就停了下来了。
    霍香梅拉过来帮他们擦干眼泪,“这次你们没有考上,并不是说明你们比较笨,只是可能先生录用生徒的方法不一样。比如小三你写字很快,但是比较潦草。小五你背书背得很快,可是同样的,你写的字却是大小不一的,有的像红果一样大,有的又像栗子一样小。先生肯定都看到了你们的缺点,才没有录取你们。只要你们改正了,下一次总会被录取的。”。
    两个娃被阿娘指出不足之处,都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明确的答应,之后会好好的改过。
    ……
    阿爹阿娘的坟墓都迁过来了,许二郎也就不打算再住下去了。毕竟他之前跟东家请了一个月的假期,是没有工钱的。长安那边的地虽然租赁给别人耕种,可是这次收成因为自己不在那,还没去手回自家的租金部分,得回去看看了。
    所以当许二郎跟许大郎许三郎提出要回长安的事的时候,许大郎跟许三郎虽然不舍得,可是也知道能在战后重新遇上,知道他好好的,已经成家立业,那就好了。
    倒是栓子说甚么也不肯离开,抱着小七就放声大哭,豆大的泪珠夺眶而出。哭得那叫铁佛伤心,石人落泪,便是外边树上的秋蝉都不敢高声大叫。
    可是却依然不能打动铁石心肠的阿爹阿娘……
    许二郎跟王二花哭笑不得的看着这娃哭得一塌糊涂,大概是这个孩子寂寞惯了,突然有一大群孩子跟着一起玩,这一刻真的是难舍难分的了。
    不过许三郎和霍香梅极力要求许二郎留下来参加完自家蔺县的进宅才走,既然都留下那么久了,也就不差这一会了。
    许二郎答应了,栓子更加是一步不离小七几个娃了,连讨人厌的阿爹阿娘都放在后面了。
    这次进宅,许三郎要去清观请问佳期。在一次房事之后,许三郎跟霍香梅提了这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