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100章

三嫁新室-第100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二花一一解释说,“三郎一早说去蔺县看看起的屋子怎么样了,有没有受这次水灾的影响。二郎说他没去到蔺县,他东家有商肆在那里,理应过去跟管事的打个招呼,所以就跟着三郎一块去了。倒是孩子们一听要去蔺县就止不住了,三郎他们说没有甚么要紧的事,就带孩子们去看看新屋和书院甚么的。至于老爹,他去地里了。”。
    ……
    吃过朝食,霍香梅整理许三郎带回来的东西,有各种西域的坚果特产、皮子、布料、还有估计是在长安给她买的金戒指和银钗子,还有各种看不出来是甚么的种子等等零零碎碎的三四箩筐。
    其中最得霍香梅意的却是一只漏壶,和后世的已经很相像了。里面一头装的是水,立起来的时候就会流下去,两边都有一根小柱子固定。一根小柱子的上面都刻着一横横的,很明显的按照十二个时辰划分的。另一根柱子则是写着“大晋三年,长安吴肆制造”的字样。
    王二花在霍香梅收拾东西的时候就回屋子了,过了好一会,霍香梅已经收拾好了,她才出来。
    王二花一手抱着她家小柱子,一手提着一个褡裢出来,笑着对霍香梅说,“香梅,昨晚太忙乱了,本来给你们准备好的见面礼都忘了拿出来了。”。
    额!霍香梅是完全没有想到这么一回事,还得给见面礼啊!“二嫂太客气了,这自家人,哪里需要甚么见面礼来着。”。
    霍香梅一边说着,一边帮她抱过小柱子。小柱子这娃生得像许二郎,怪好看的。眼睛精溜溜的看着霍香梅,嘴里流出些许口水,笑眯眯的。
    被霍香梅接过也不哭,看起来就是个好养的。霍香梅颠了颠,说,“看,咱们小柱子也是认同三婶的话的,对吧?那,那,那,都笑了……”。
    王二花看着小儿笑得开心的样子,惊奇的说,“香梅,没想到小柱子跟你投缘呢,我长安的邻居只要想抱他的,就没有不被他的哭声吓得手慌脚乱的。”。
    霍香梅也是觉得得意的,毕竟小娃喜欢自己,说明甚么呢?说明自己人缘好啊……
    王二花从褡裢里拿出一个木盒子,打开递给霍香梅,让她跟大嫂两人分,“这不是甚么特别的东西,都是我在长安淘的,就是胜在做工比较精致。”。
    王二花觉得霍香梅跟张菊花是一定喜欢的,这东西的做工可是不错的。她在长安城待了那么久,见识肯定比她俩在乡下的好很多。
    当初王二花想着去买点甚么回来做见面礼,就算自家不是很富有,可是她并不愿意在妯娌间示弱。当初自己是活不下去了,遇上许二郎才得到一线生机。如溺水之人,遇到一根木头,怎么也得抓住。
    后来转乱,和这边失去联系,二郎开始心中愧疚,常常彻夜不眠。后来见到许三郎了,得知阿公阿婆都不在了,见不到最后一面,不是没有后悔过。可是那又能怎样?
    自己跟他一块儿都过了那么多年,好日子之前没享受过,苦日子却是不少。几个孩子现在活下来的才两个,哪像许三郎和许大郎家的都活得好好的。
    如果是遇上许三郎前头的那个妇子,王二花觉得自己是会尴尬的。可是眼前这个又不是,还不是改嫁了又改嫁了的。
    虽然说自己有污点,昨天在见到许大郎和张菊花的时候,不是没有心虚,毕竟长兄为父。为难自己一会儿就是了,如果多次揪着这点不放过,王二花觉得自己也不是个容易说话的了。
    可令王二花说不出感觉的是,这许三郎家的妇子看到这一盒子精致的木雕首饰,居然是兴致勃勃的啧啧啧的感叹手艺好,并没有露出贪婪的神色,和她想象中的不大一样,难道是觉得木头的不值钱?毕竟许三郎走西域赚了钱,她是知道的。
    于是王二花开口道,“香梅可是不喜欢戴木头的?”。
    她抬眼看看霍香梅头上的那根银簪子,在阳光下显得有点刺眼。刚刚她进去的时候可是还没有看到的,显然就是许三郎这次带回来的。
    霍香梅赶紧摆摆手,“怎么可能不喜欢?二嫂的这些首饰可真的是做得太好看了,我在粱邑和蔺县都没有见到过这样式样的,果然不亏是大城市。”。
    这话霍香梅可是没有说虚的,这些首饰闻着有点天然的淡淡香气,也不知道是甚么木的。这些簪子、篦子甚么的被打磨得很好,完全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瑕疵。这还真的是她第一次看到那么精致的木雕。
    王二花高兴的说,“你喜欢就好,你看看里面的,有十几种不同的样式的。”。
    霍香梅也不客气,翻了翻,挑了两根木簪子,她平时干活可以戴。另外再拿了一个篦子、一个木手镯。想了想,给小四也挑了一个木手镯,那个明显很小的,适合小娃娃戴。
    王二花见霍香梅只挑了那么一点,问,“还有很多啊,你多挑点,不用怕大嫂不高兴。”。
    霍香梅把木手镯直接戴到手上,晃了晃,蛮好看的。小柱子的注意力也被霍香梅的木镯子吸引住了,挥着小手就想抓。霍香梅就把手递给他玩耍,道,“这样就够了,阿嫂家的香兰是大姑娘了,最近都在学打扮呢,你多送点给她。其实阿嫂你摸清她的脾气,就知道怎么跟她相处了。”。
    无非是爱占点小便宜,火爆竹的性子,一点就着。但是她不是没有优点,她对自家的娃和汉子是真的放在心上的,甚么东西都是先就着他们再到自己,在许大郎不管事的时候,家里几乎都是她在硬撑着的。
    而且张菊花还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生气就当场发作,不会背后阴人,不大记仇。
    不过关于这些,霍香梅是不会现在就跟王二花说的,毕竟说是二嫂,其实就是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再说,以后自己跟张菊花相处的时间可比她长,还不知道内里是个怎样的人。
    王二花见霍香梅不愿意多说的样子,也理解的点点头,“我本来另外准备了几尺布料给给孩子们做衣裳的,只是我不知道这尺寸,干脆拿过来,麻烦阿嫂做了。”。
    霍香梅赶紧说,“你娃娃还小,哪能抽出空儿。再说,你的侄子侄女可不是一两个的问题,有布料就很好了。其实你不带也没甚么的,去年家家户户都种了黄麻。”。
    这个道理王二花不是不知道,只是之前那个污点,让她觉得必须带,更加别说当她见过张菊花之后,这个感觉更加深刻了,“这不碍事,那我现在给大嫂送过去吧!”。
    霍香梅道,“那行,我就不过去了,家里还有活。”。
    ……
    王二花带着小柱子离开之后,霍香梅才有空儿打量自家的院子。那些倒塌的雉子圈、彘圈居然都已经重新修整好了,还有葡萄架子。只不过已经没有葡萄了。
    地面本来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被重新填上泥土。霍香梅深呼一口气,家里还是有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好啊!好歹这些活都有人干了。
    可是等许三郎回来告知一个消息,霍香梅就宁愿汉子不在家了。
    之前新屋的家什很多都是在大兄家订做的,那个时候许三郎还没有去西域。只不过家里拿不出钱付了,就商定说等许三郎西域赚了钱回来再给。
    为了这事,张菊花可是多次在霍香梅面前提起。还是后来提得多了,霍香梅烦腻了,直接低吼,“要钱没有,反正现在家什还没有拉到自家,如果真的给不出,这家什就不要了……”。这样,张菊花才停止了提这件事。
    可是现在问题来了,之前大暴雨,洪水都进屋子了。那些家什甚么的肯定是被水泡过了,百分之一百还被各种动物的小尸体便便之类的抚摸过。现在许三郎回来了,就得结账啊!
    霍香梅却不是很欢喜了,家什不是说不能用,可是毕竟是新屋进宅的,总讲究一个好意头啊!而且这被泡过的家什还不知道质量会不会变化。
    当霍香梅把之前张菊花不断逼迫自己拿钱的事情说了,许三郎沉默了。
    早上的时候,霍老爹已经把这段日子以来发生的事情详详细细的跟许三郎说过了,不过没有提到阿嫂逼自家的拿钱这事儿。估计是霍老爹觉得不好开口,所以自己还是第一次知道。
    自己不在家,婆娘手中无钱,孩子生病,她自己也不舒服,家里还有大量的农活,阿嫂还来逼迫,怪不得昨晚他一问,她就委屈得控制不住眼泪。
    许三郎有点心疼自家婆娘了,所以这次的家什的钱银他不是不想给,不过给之前,他得找大兄好好谈谈话才行。
    至于之后,许三郎是怎样跟许大郎谈话的,霍香梅不知道,只是那家什的钱少了三分之一,而大嫂好几天见到她都是一副哀怨的模样,搞得霍香梅有点起鸡皮疙瘩子。
    ……
    许二郎一家一直在许三郎家住着,不过他给了些许钱银说是劳烦弟妹了。
    霍香梅看许三郎,她是觉得亲兄弟明算账的,一两天不是事儿。可是许二郎家明显是要住到把阿公阿婆的坟墓都迁回来的,这油盐酱醋米粮的就真的是不少了。
    许三郎看着自家婆娘的神色,就知道她的意思了,不会像之前那样说甚么自家兄弟不用计较这个,难道你是看不起你家阿弟吗之类的话。点点头,让霍香梅收了。
    对于许三郎的反应,许二郎还是有点惊讶的。不过他的表情没有甚么变化,他这些年已经在外面锻炼了不少,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否则,他不会主动提出给钱银。
    ……
    过了几天就到秋收的时候了,然而已经收到通知,秋收交税之后,书院正式开始招生。
    因为今年的水灾,上头已经有文书下来,税收还是得交,不过只是收五成。这让新村的村民们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而塾里的娃娃则是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之前水灾停了好多天的课重新开了起来,因为要秋收,所以是上午半天课,下午休沐。尽管如此功课却更加的繁重了,先生的态度更加的严谨了。
    就算这些娃娃在家里哭天喊地的,那些阿爹阿娘都是一副□□的模样,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为了孩子好的。里正早就给他们的父母做了思想准备了,各种美好蓝图的绘画,真的让人看着娃娃都能想入非非。
    ……
    水稻遇上水灾是不幸的,然而因为及时排水加肥,能活下来的却是不少的。虽然没有去年许三郎家的那样丰收,但是相对于原来的耕种方子,这收成却可以说是丰年了。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得脱了层皮,就连暂住许三郎家的许二郎也穿着短褂到地里帮忙。他是去给许大郎家帮忙的,而许三郎家的还是请人帮忙。没办法家里劳力少,就自家人干,会错过丰收期的,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霍香梅戴着厚厚的帷帽给地里干活的人送水送吃食,之后又是忙着晒谷子的,十几天下来,整个人都黑了不少。别说看到在家里看孩子的王二花那一身白皙的皮肤,就是许二郎那越晒越白的肤色,都是让霍香梅羡慕妒忌恨的,好几次都偷偷的瞄看他。
    还被许三郎发现了,啥都不说,只是在夜里折腾得她不停的喊不要了,停,你这大莽牛。如果不是第二天要干活,估计许三郎都会让她下不了床。搞得霍香梅之后看到许二郎,眼神就控制不住的躲闪。
    许二郎还特意私下问三郎,“你家的是怎么啦?看到我眼睛就抽的。”。
    许三郎一脸蔑视的看着二兄那晒不黑的小白脸,一边心里暗暗的吐槽,道,“没甚么,她最近眼睛不舒服,不是看到你才这样的。”。
    许二郎,我不是眼瞎的……

  ☆、第122章 二合一

秋收完,按照要求把税给交了,许三郎家还有好些人家都是直接交钱银的。之前是战乱,刚刚又过去的是水灾,谁知道接下来的会是甚么,所以把粮食握在自己的手里是再安心不过的事了。
    这次新村好些人家都有汉子一起去走西域,没有去的几乎都算是家里有其它收入,算是不错的。所以对于用钱银顶粮这样的事,并不是很出奇的。
    再说,这次就算是遭遇了水灾,相对于其它村子来说,新村这也算得上是丰收了。于是附近的村好些人专门过来,就为了看新村的人收割。
    春耕的时候,程司农就专门带着衙役下来观看了耕种的情况。所以这次秋收,他也下来了,一路还让王洪林做记录。这些捕役里面,就王洪林的文化水平好些。
    交完税之后,已经是八月下旬。寄寓蔺县所有人希望的蔺县书院终于正式开始招生徒了。
    是的,没错,蔺县第一间也是唯一一间书院的名字就是叫做——蔺县书院。据说是县长起的……
    其实县长觉得他也很无辜的,这书院对于他来说也是新鲜的事物。以往乡村教学莫不是得益于塾,由父老传授。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