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货不是马超 >

第120章

这货不是马超-第120章

小说: 这货不是马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公卿百官当即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的结果,依然是由太尉张温领兵十万前往镇压。
  “十万?”我咂了咂嘴巴,“朝廷哪有这么多士兵?”
  贾诩笑了起来:“五万而已,号称十万。”
  “这个号称……水分太多了些吧?”我有些担心张温老头子,“……只带这点兵马,能剿灭二十万的贼军?”就算贼兵也是一半水分,这兵力对比还是有些悬殊。
  “公子不要轻视朝中这些老臣,”贾诩正色道,“现在皇甫嵩和朱儁都远在北方,当朝最能打仗的,就是张温了,他当年做太尉时,可是真正凭借的是军功。”
  “我记得那时候不都是谁掏钱谁就能做么?”我笑,“我记得曹嵩就是花钱买了个太尉吧?”
  “公子原来也知道此人啊,宦官养子而已,若非是养父曹腾深得信任,他一个早就没落了的夏侯家子弟,能有什么作为?”贾诩不屑一顾地说道。
  我暗地里说道:文和大叔你又错了。
  “他的子侄辈也没一个中用的人才?”我试探着询问道。
  “他的几个儿子,也不过是游手好闲之徒罢了。”贾诩还是不曾在意,“比如长子曹操,刚入官场就愣头愣脑地将蹇硕的叔叔打死。”
  “咦,这曹操有理想,还算正直啊。”我昧着良心说话。
  贾诩眯了眯双眼,按下了这个话题:“公子,有些话不要讲得太明白——这些大家之中出来的子弟,哪有什么正直不正直的概念?!他打死人,也不过是想向士族们示好而已,虽然何进倒是比较欣赏他,但一直也没有重用。”
  “现在呢?”我更关心现在的形势。
  “可能回家去了吧?”贾诩耸耸肩,“我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
  我知道了,就是说没消息吧:“还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
  “赵谦、皇甫嵩和朱儁已经就任,均已向朝廷发回就任表,刘虞也已经前往弘农,应该不会有大问题,”贾诩补充道,“公孙瓒……被贬到赵国的易阳县就任县令了。”
  “哦?易阳?”我微微皱眉,“这个县的位置在哪里?”
  贾诩似是早有准备,摸出一张图纸来,指了指上面的一处:“赵国位于冀州的西部偏南,北临中山南抵魏郡,东侧是巨鹿郡,西侧则是并州上党郡;而易阳县……就位于找过东南,应该是在这里,赵国、魏郡和巨鹿的交界处。”他往下点了点。
  这张图显然十分粗糙,只有大汉帝国的大致版图形状,上面标记的郡县名称更是残漏不全。
  “公子不要摇头了,这是诩为了方便你才特意赶时间画出来的,当然不够细致了,不过郡国的位置和名称应该不会错的。”他拍了拍衣袖。
  我急忙做感动状:“原来是文和先生特意所画,超真是荣幸之至啊。”
  “哦对了,”贾诩补充了一条消息,“张温走时,特意将孙坚调走了。”
  我想了想:“调走就调走呗,反正留在洛阳也只不过是看守大门,没什么意思,如果我这两天清醒的话,说不定我也跟着走了。”
  贾诩摇了摇头:“你走不得。”
  “为何不行?”
  他笑了笑:“这大半年的时间,中原虽然仍未安稳,但祸乱已比去年少了许多,为何这次又有了贼兵?而且忽然之间声势就如此浩大?”
  我怎么知道!我这几天都在睡觉来着……
  他当然不会指望我能明白,于是点拨我:“这次的贼兵,也号为黄巾军,也自称天子……”
  黄巾军?
  这帮起义部队还真是代代相传薪火不绝啊。
  “原来如此,看来张温是可以大败他们了……”一帮农民武装而已,能有什么战斗力?!张温要是这样还吃了败仗,不如洗洗回家抱孙子养老算了!
  “胜当然能胜,只怕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贾诩笑着,但是他的双眉却不由自主地皱起。
  “先生是说……”我小心翼翼地猜测,“天下……又要大乱了?”
  他沉默地看着我,缓缓点头。
  我微微一呆,而后拍腿笑道:“这天下,又何尝真正平稳过?!”
  贾诩展眉大笑。
  -
  诚如贾诩所言,北方很快就传来警报。
  “黑山军数十万贼兵,横行幽、并、冀三州,刺史皇甫嵩、赵谦、朱儁联军征剿,然贼觽甚众,难以卒除,司隶京师重地,务必严防。”
  北方三个州成了练兵反恐的演习场,看来那三名刚上任的刺史们真不走运,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要开始紧张刺激还随时有可能被贼兵收去性命的新任务了。
  徐州也已传来急报。
  “黄巾贼党残余十三万,攻占青州乡郡,臣刺史陶谦,年岁老迈,虽曾遣军击贼,反为敌困于治所,不敢复战,岂请朝廷遣上将以救!”
  这陶谦还真是客气,平时也没见他给朝廷交过赋税和贡物,遭到农民围攻了,就把求救信一封接一封接连不断地往朝廷发送,好像只要朝廷救兵晚到一刻他就要人头落地一样。
  我记得陶谦一直福大命大,在曹操三番五次的攻击下都能保全性命,最后不是还假惺惺地和刘备上演了一出三让徐州么?
  ——最后刘备也学会了这一招,不过刘备托孤成功了,陶谦失败了而已。
  但朝廷兵力实在有限,又被张温带走了精锐五万,虽然一直都在征募,但新兵毕竟不能直接上战场送死,又考虑到陶谦也不算危在旦夕,只下令让周边各个郡县发兵救援徐州。
  别说这道命令装模作样,还真有一些热血志士前去义务支援。
  比如广陵太守张超、平原太守陈纪、北海相孔融、泰山太守应劭、济北相鲍信各自都派了两三千人马前往陶谦的根据地进行公费旅游,顺便和那些攻城略地的农民军打个招呼:大家都是出来混的,别做得太绝,见好就收谢谢。
  总之朝廷对徐州的救援没有给予任何有实质性的帮助。
  因为朝廷已经自顾不暇了。
  

第十六章 两支部队

 六月二十六日,朝会。
  “朕最近时感不安,诸位公卿可知为何?”刘协第一句话便抛出一个疑问句。
  “徐、豫二州有贼兵肆虐,陛下是否因此焦虑?”荀爽罕见地首先出声,“有太尉张公为陛下征讨,贼子们也只能猖獗一时,陛下可以安心以待。”
  刘协摇了摇头:“这只是其一。”
  荀爽一怔,垂目坐下。
  刘协看了看殿中诸臣:“朕行于宫中大殿,常觉身边毫无安全可言,心中更是惶恐惴惴。”
  我一拍大腿:来了!这是要和我演戏了。
  “陛下是指宫中禁卫不足,护卫不力么?这是卫尉与光禄勋两位的事吧?”王允凌厉的眼神朝我扫射而来。
  我心中一凛,急忙挺起上身应了上去:“微臣护卫不力,微臣知罪。”
  光禄勋杨彪也与我并肩而起:“老臣知罪。”
  “不,朕并非是责备两位爱卿,这也和两位没有关系,”刘协摆手示意我们坐下,“护卫人数不仅足数,而且马爱卿为了预备非常之事,特意加派了人手,但这区区的几十人,却无法消除朕心中的不安。”
  我偷眼看了一下前面的几位老臣,他们似乎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王允率先询问:“陛下之意,是否要增设卫军?”
  “王司徒深知朕意,”刘协点头,“朕希望选择身世清白的良家子弟,成立禁卫军,专司朕之安危,朕若出行,也由此军负责保卫,诸公以为如何?”
  百官忽然全都陷入了沉思,殿中一片宁静。
  杨彪的目光忽然转向了我,我礼貌地回应他。
  “老臣以为,陛下之策甚好,可以行之。”杨彪向刘协表示赞成。
  刘协笑着向他点头。
  虽然有杨彪带头,但荀爽与王允都不曾同意,百官仍不敢轻易表态。
  “臣也以为可行,如今天下不安,陛下身边须有一只人马昼夜待命,不能像其他部队一样四处征战。”马日磾也随之表态。
  之后荀爽领着士孙瑞、田芬、宣播、周奂、卢植一帮重臣都表示同意。
  王允依然没有开口。
  刘协忍不住主动问道:“王司徒为何不再言语?是否不同意?”
  “老臣并非不同意,而是在思虑其中利害,”王允拱手欠身,“当今天下,朝廷虽然逐渐复兴,但中原仍未平定,除凉、益、司隶外,其他十州,或贼寇行于四野,或边远之地不服王化,更有其心蠢蠢不在圣朝,而凉、益偏远地贫,难以蓄养朝廷,如今仅以司隶之地,而养十万之兵,已是艰困,若再轻易增军,恐怕难以供养。”
  这一番议论听起来倒是客观公正,纯粹从朝廷财政的角度来考虑,许多大臣都赞同的点头。
  刘协叹了口气:“王司徒所言均是大义,但朕的禁卫军,只要三五千人而已,莫非也不行?”
  王允显然一怔,急忙道:“若陛下能严控兵士,数千人……倒还是可以承受。”
  “王公是同意了?”刘协笑了笑。
  “陛下安危为重,老臣自无异议。”王允低下了老迈的头颅。
  “朕的亲卫,便命名为御林军,”刘协转了转眼珠,“这统领的人选嘛,诸位有何建议?”他明显很期待地看了看我。
  有几位大臣很聪明地理解了皇帝的眼神,纷纷将目光集中在我身上。
  三五千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今天将这只军队的本质已经定性——皇帝的御用近卫队,只是负责皇帝的安全,而无法领军出征……这不是要了老子的命嘛?!就算不要我出征杀敌,但我已经负责看家护院的工作了,难道还要我随身不离地保护着你?!你……你休想啊!
  为了保证这项光荣的使命不会降落在我的肩上,我决定主动推荐他人:“微臣以为,羽林中郎将桓典大人,可任此职。”
  刘协的神情狠狠地一顿:“马爱卿?”
  “桓典本职即是负责陛下侍卫及侍从,正符合陛下之意。”我低头避开了他的目光。
  王允和荀爽都表示赞同:“桓大人中正有勇,的确足可胜任。”
  刘协沉默了片刻,终于轻轻在圣案上一拍:“令桓典领御林军,更羽林中郎将为御林中郎将,尽快补足三千人。”
  忽然间得到重用的桓典喜出望外,扑伏在地:“微臣领旨!”
  废话,以前他手底下满打满算也不过一百人,这下直接扩充了三十倍,他能不满心欢喜吗?
  ——尽管原来他的手下每个人都是三百石的小官,现在当然不可能了,不过将一百个三百石的俸禄发给三千人,估计也比普通士卒的粮饷要多了不少。
  我原本是想推荐徐晃,但一来徐晃实在地位不高,家门也没有任何背景,二来……我根本不愿意自己的手下去给皇帝当贴身护卫,我一定要争取机会把我们这个团队带出皇宫这个无趣的鸟地方!马岱、徐晃、贾诩,连同孙坚那个小团体,全部拉走!
  这已经足够初步起家的人力资本了。
  于是朝会继续议论着。
  但很快就无话可说。
  一来刚刚爆发了两场大战,百官心神都有些不安,二来可以讨论的事情确实有些稀少——全国大部分都不在手中,比如官吏任免这种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的日常大事根本讨论不起来!
  凉州就那几个郡,早被马腾安排了一遍,杨奉跟着回去也捞了一个北地郡太守,北地北靠羌胡,是个危险的地方,每年冬季羌胡人吃不上饭的时候就要跑进来打劫一个多月。杨奉好歹也领过军造过反,打个仗总比一帮文人强悍些,何况西北的士兵一个个都是宰人精锐,只要能够发动组织起来,保家卫国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凉州的任命老爹都向朝廷递过文书。
  益州和司隶加起来也不过二十个郡,太守的人选早就让百官们讨论完毕了,至于县令以下,轮不到我们来操心。
  看到大家都百无聊赖地坐着沉思,我绞尽脑汁终于从自己身上想到了一个议题。
  “陛下,微臣手下尚有西凉子弟两千有余,忠诚勇武,愿为陛下再建一营,为陛下出征四方,以扫不臣之贼。”
  刘协的眼神忽然明亮了起来:“是朕之前身边的那些士兵么?”
  “是,”我点头,“最初臣父马腾因看京城士兵疲敝,特意留下以护陛下,如今新募兵士已经足够,这些随臣留下的士兵也无事可做,不如设立一军,保留建制,以为陛下效劳。”
  刘协尚来不及说话,王允已问道:“马卫尉究竟有多少人马?”
  我看了他一眼,转向了刘协:“臣手下有两千九百八十九人,均是精锐骑兵,冲击步卒时足可以一当百!”
  王允似是意识到自己的无礼,知趣地闭上了嘴。
  刘协满意地看着王允乖乖坐下:“既然有现成的兵马,那就另立一营吧,可有名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