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256章

大宋工程师-第256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俩人对自己误解了,高峰只得再次解释道:“我并没有说种老将军不识时务,相反若没有他,大军或许还要吃更大的亏。”

    “那你什么意思?”听到种师道不会出现大问题,宗泽放下了心,只是他还是有太多不解,更是对高峰的说法不满,这才大声喝问。

    高峰对他的态度并不以为意,继续讲道:“你们也说了,种老将军明晓事理,可你们知道他最讨厌什么吗?”

    这句话一下子问住了三人,他们哪知道种师道最讨厌什么。

    “他最讨厌背信弃义的小人。”高峰自行答道。

    “背信弃义的小人人人都讨厌,何独独他一人?”宗泽不由得说道。他明显听出来高峰想把事情安置在这上面,因而有些不服气。

    高峰依然不在意他的置气,继续讲道:“守信是处世之道,人与人交往如此,国与国交住亦如此,难道还有区别吗?”

    听到这里,不用高峰继续往下说,三人立马听出来了,原来是这样的,他们不由得点头称是。

    “是呀!”张叔夜感叹道,“一个西夏背离大宋数十年,正所谓是小人行径,所以种家军在西北与他们多年作战。女真亦为辽之部落,如今养成气势便欲取而代之,想来老种已心头不快。更加大宋背弃澶源之盟,与金共同伐辽,可见师出无名,此时老种被逼上阵,就算他以大局为重,也是心中有一个疙瘩,带着这个疙瘩岂能打好仗?”

    话已至此,就算高峰不再总结,有了这三条,三人也知道此次大军北征将难以取胜。

正文 第517章 提前筹划

    “子川,你既然知晓个中道理,为何不上奏朝廷制止此事呢?”顿了半晌,宗泽开口问道。

    他这话倒没有责问高峰的意思,毕竟他还搞不清高峰真正的意图,如此问也只是想了解高峰的想法。

    高峰苦笑一声道:“此次大军北征势在必行,就算是输也不能输在朝堂上,因而,你说谁能制止此事?再者说,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事情或许并没严重到那种程度,万一大军凯旋而归呢?”

    这话倒是不虚,无论面临什么样的结果,在如此境外况下都不敢出兵,大宋也没有存在下去的理由了,因而此仗必须要打。至于输赢就是高峰也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相对来说,赢面还是占多数,大家还是应该乐观的看待此事。

    三人不再多说,却也都抱有侥幸的心理,正如所有大宋君臣那般,都寄望大军获胜归来。是呀,一旦大军胜了,那结果可不单单是一场胜利,收获得将是近两百年来汉人想要的屏障,其意义更加非凡。

    高峰自然知晓他的说辞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他知道这次结果是必败,但他不想在这种不太影响大局的情况下改变历史,因而才只是点出一些情况,却不给出真正的结论。

    无论给不给出结论,他都要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出应对,否则将来势必落入不可逆转的境地。

    高峰打破平静,问道:“不知三位大人谁与刘韐刘大人相熟?”

    他的话音刚落,宗泽便问道:“你说的可是刘韐刘仲偃?”

    高峰答道:“正是。”

    “他现任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有些日子没与他联络了,不知子川寻他何事?”宗泽问道。

    看来宗泽与刘韐相熟了,高峰毫不隐瞒地说道:“我想向他要一个人,不知老宗可否有面子?”

    “你要什么人?如果太……”宗泽不解地问了起来,却也不敢把话说满。

    只是不等他说完,高峰便打断道:“这是一个无名小卒,名叫岳飞。”

    “岳飞?”宗泽疑问地看了高峰一眼,他确实没听说过此人,只是不知道高峰为何对此人感兴趣的,当然,他此时也不便询问,应道:“那我给仲偃写封信,如果此人真不是重要人物,相信他会给我这个面子。”

    “那就多谢老宗了。”高峰惊喜地起身感谢。

    他确实很惊喜。他手中将才不少,但帅才只有吴玠、宋江几人,若能得到岳飞,其大计又将更进一步,对宗泽自然要多一份感激。

    当然,此事说来也是阴差阳错。岳飞就是在童贯兵败、刘韐招募“敢战士”时投得军,那时他只是一名分队长,可没过多久,因其父亲岳和病逝,他又赶回家守孝,至宣和六年才又投军,辗转来到宗泽手下,这才有了后来的辉煌,也就是说,他与宗泽的一段军旅情缘因高峰可能要提前结下了。

    高峰的算盘打得很精,此时岳飞正要投军,可谓是无名小卒,自然没有人会关注他,高峰就是要利用这个契机把岳飞收入麾下,或许有一日这个大杀器一出就会令世人皆惊。

    高峰这些盘算宗泽几人自然不会知晓,他们虽然不知道高峰为何对一个无名小卒感兴趣,却也懒得多管,能帮上这个忙也算填补一下对高峰的亏欠,自然乐得去做。

    高峰坐定后接着又道:“北方战事一起,对距离较近的京东两路的影响定然不小,今天趁三位在此,大家一起做一下筹划。”

    这话一引开,张叔夜立马赞同:“是呀,北方打仗,作为紧靠边境、又较为富庶的京东两路无论是钱粮还是人力都是调集的主要地区,此事确应早做准备,否则压力不小。”

    王师心紧接着也插上一言:“北方战乱,那些难民也会逃入此间,同样也会给两路增加压力。”

    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事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高峰给他们一个认可的眼神后却道:“若事情仅仅如此还则罢了,实则可能还会更糟。”

    “还会更糟?又能糟到哪里去?”宗泽不解地问道。虽然他刚至此地,却也知道京东两路在高峰的多种手段之下早已今非夕比,若大家再稍加努力,承受这两点压力还是没问题的,只是任他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还有更多的问题存在。

    张叔夜和王师心同样有此疑问,不由得望向高峰,想听听他的说法。

    高峰忧心的说道:“北征军胜了咱先不说,就说败了吧,你们可否想过会出现什么结果?”

    “无非是班师回朝,还能怎么样?”王师心答道。

    “不对。”宗泽好似想起了什么,立马反驳道:“那就给了金兵攻打燕京的机会,万一金兵打下燕京……”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住了嘴,根本不敢往下说下去了。不仅是他,就是张叔夜和王师心也听出了玄外之音,他们也一时愣住了。

    “没错。”高峰点了点头,说出了大家最不愿意听的话:“金人不比辽人,他们以牧猎为生,居无定所,生活物资也是以抢掠为计,因而十分贪婪。若他们占据了燕京,再看到我汉人的繁华,定起不轨之心,那时也许就是南袭之时。”

    “……”

    沉默,死寂般的沉默。张叔夜三人都低着头,沉默下去,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子川的意思是让我们早做防范?”张叔夜终于开口问道。

    “防患于未然。”高峰认同的说了一句。

    “也只能如此了。”张叔夜无奈而忧心地应道。他实际上更希望北征军不会让人失望,早日夺取燕京,凯旋归来。只是这种事能赌吗?万一出现了偏差,可是至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大事,他不得不忧心。

    哪想到,就在此时高峰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令他如坠冰窖。

    “这还不算,大家都知道,这一带已有半月未曾下雨,我请人观看天象,可能这一年里都是大旱,也就是说,我们要准备抗灾了。”

正文 第518章 再出产品

    高峰的话无疑令三人都吃惊不小。人祸令两路至今还心有余悸,战乱又将开始,若再加上个天灾,可想两路会紧迫到何种程度,看来他们到两路来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要面临巨大的考验。

    “如今该怎么办?”张叔夜终于开口询问。虽然大家对高峰预见的事情还有所质疑,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官员又岂能在事情已露出端倪时不作出筹划呢?

    要说筹划,实际上高峰早就在进行,否则也不会有京东两路的今天,只是他力单势薄,这么大一个摊子想完全按自己的心意发展无异于千难万难,这才有了把张叔夜等人招揽过来的做法。

    张叔夜几人都是能人,而且是心系于民的好官,有了他们高峰身上的压力自然会大大减小,他才能腾出手来干更多的事情。

    当然,这种压力无疑转移到张叔夜他们身上,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之前,他们还是有些无所释从的。

    高峰自然有思路,也愿意与他们分享,因而听到张叔夜询问便讲了起来。

    “当前我们该做的还是好好发展两路,只有两路走稳了,才能兼顾其它。”

    “第二手就是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既要全力应对灾情和难民的流入,又要做好可能来临的外敌入侵,只有把这些全部做好,才能用两路之地保大宋一时平安……”

    随即高峰把自己早已筹划好的几项措施和盘托出,包括宣传动员的策略、抗灾救助的方案、加强防御措施的内容、训练军兵的方式等都说了出来,同时他还告诫大家,要时时关注由上述事件可能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暴民造反、瘟疫流行等。

    听高峰事无巨细的把想法说出,张叔夜三人不由得频频点头。若如此处理确是最佳的方式,也是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的方式。

    看到三人都认可了自己的方案,最后高峰又十分诚恳地加了一句:“与道和我一般年纪,多出点力影响不大,但是宗老和张老这般年纪却要多多保重,要知道你们可是我们的主心骨,万不可因工作而不顾身体,此事万分重要,切记,切记。”

    高峰虽然年青,做事却稳重而有谋略,更加上他的诚挚,张叔夜三人听来深感温心,一扫之前那番沉重,纷纷表示尽力做好一切。

    ……

    送走三人,高峰长出了一口气。危机离发生越来越近,他一直以来都在做准备,是快要到见真章的时候了,如今他也有了不小的资本,能否活得更好,只看下面一搏了。

    当然,他不可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哪几个人身上,他知道就算那几人能力再强大,也不可能一力回天,他要的是全面提升实力,因而他还得要继续努力,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的事情要继续收笼,发展的事情要继续保持,就是技术的发展他也准备再进一步。

    恰在这时,喜讯传来,高峰一直推动的自行车制作终于实现了。

    别看仅仅是个自行车的制作,它却克服了两大难题,一是加工工艺的问题,包括链条和轴承都是难点,不过,这个在高家作坊不断提升工艺技术的时候就被攻克了。

    另一个是合成橡胶,这一项是高峰重点攻克的难题,虽然几经波折,用时几年也终于攻克了。

    橡胶的出现可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并不仅仅是用来制作自行车那般简单,其更多的功能和用途将很快被开发出来。

    当然,无论是橡胶还是自行车本身,其产品都还远达不到高峰的满意,毕竟是太粗糙了,也只是具备相应的功能,要想完美一时间还达不到,还需不断完善。

    不过,高峰还是决定把自行车推出来。这是一项重要举措,可以大大减缓人们出行和载物的压力,因而十分必要。

    自行车节省体力,利于出行,对道路要求也不高,更不用象马匹那样要饲养,其速度介于马匹和步行之间,相信它推出后定能大受欢迎。

    当然,真正的推广使用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说人们一时间习不习惯这种工具,也不说人们学会骑车难度有多大,仅它的制作成本和产量都是其推广使用的巨大限制,也就是说,它的售价将会很高,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用得起的,目前,它顶多只能算是上层人士彰显身份的一个玩物。

    不过,这个过程必须走,这也是完善和推广自行车的必然过程,在技术没有达到完美和成本降低下来之前,高峰可不会为了普及而做亏本生意。

    他的想法是用三到五年完善技术,五到十年在一定范围内普及,以后则朝全民性发展,至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那就视情而定吧。

    当然,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的普及,对高峰来说它都是一项赚钱的利器,在他用钱缺口仍然很大的时候,推出它来正是时候。

    高峰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还要救万民于水火,更想在战争中保持活力,没有几个重要的支柱型产业是不行的,所以他才决定把自行车推出来,这也是他准备挑战权威的一个举动。

    一个自行车上面的技术含量不少,不说早已公诸于世的钢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