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223章

大宋工程师-第223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实际上正是高峰最担心的,他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因而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做准备就必须用到杨邦乂和仇悆,他之前的询问实际上也是为这个目的而进行的一种试探。万一与朝廷的官兵起了冲突,他希望这两人要勇敢地站在他一侧,否则,内忧外患,那就防不胜防了。

    如今两人都愿意听从他的吩咐,他自然不会隐瞒他们,因而坚定地说道:“所有来犯之敌,全部剿杀。”

    这话说得正大光明,铿锵有力,听来振奋人心,却在告诉杨邦乂和仇悆,管他是官还是匪,只要敢乱来的,统统都干掉。

    这份气势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虽然杨邦乂和仇悆听出了其中的味道,却还是对高峰暗自佩服。一名官员因保护百姓敢于说“不”,那拥有的可不仅仅是胆略,更多的是一份仁爱之心。

正文 第448章 两手准备

    高峰自然不是为了让杨邦乂和仇悆佩服自己才如此说,他已做好了筹划。

    高峰讲道:“鉴于接下来的复杂态势,我们必须做好充份地准备。前两年我安排人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如今要派上用场了。仇大人,此事交给你来安排。一旦朝廷征讨钱粮,就按要求及时供应,免得落人口舌。还有,若有难民,也应及时提供救助,该收扰的收扰,该救援的救援,绝对不能马虎。”

    别看高峰说的只有几句话,份量可是不轻。其它的不说,就是难民一事就够忙乎的。

    国内动乱,遭殃的是百姓,他们为避祸,只能寻求安全所在,丰’县的富有和爱民是远近闻名的,难民不往这里逃往哪里逃?

    一旦大量难民拥入,别说长期生活了,就是临时吃住都是大难题,一个小小的县城哪有那么大容量?

    看仇悆头疼地望着自己,一脸愁眉苦样,高峰笑笑安慰道:“没有那么难办。”

    仇悆只听到这句便两眼冒光,急切地问道:“大人的意思—?”

    高峰接着讲道:“就算真要天下大乱了,也不是马上就到来的,或许几年后才会,这就给了我们准备的时间,另外,有难民也不可能全都拥到我们境内来,大宋那么大,可去的地方多多,岂止一个丰’县吸引人?因而,仇大人不用担心。”

    这话虽然仇悆能想得到,听了也很舒心,不过,他还是担心地道:“真有那么一天,难民的数量恐怕不会少。”

    高峰笑笑应道:“所以,我们还要加大粮食地收购力度。”

    说到这里,他诡异地撇了撇嘴,又道:“有了粮,就算不做它用,也能因粮价大涨而大赚一笔。”

    仇悆对这话纯作笑话听,并没加以理睬,而是问道:“人太多如何安置?”

    高峰挥手道:“此事亦无恙。从现在起就把县城按一般州府的规模进行扩建,到时自然会增建很多民宅住户,这样就会多出来很多房产,把城外的住户搬到城内,城外的房子自然空余出来,这些空余出来的房子就能安置难民……”

    “啊?”不及高峰讲完,仇悆便惊讶出来,“大人要扩建城池?那,那朝廷……”

    经过几年发展,丰’县可谓迅猛无比,不但收入剧增,人口也剧增,原有的县城早已无法容纳住户和一些商业活动,县城外围已然被运用起来,其规模不下于一般的州府,高峰提出扩城的建议正是基于此。

    只是建城岂是那么容易的?县城要有县城的觉悟,就算再富有,也不可能变成州府,其规模和标准也是有规定的。而且建城这种大事,必须要经过朝廷的批准才行,否则就是乱来了。

    所以说,丰’县虽然发展的较快,也有人和钱财,但在朝廷没有意向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建城的。

    只是看高峰的意思,好像想私下进行建设,那就有点无法想像了。

    这样做,一旦朝廷怪罪下来,势必不是小事,而且还会给一些小人以口舌,此事不得不防。

    看出仇悆听岔了,高峰急忙解释道:“仇大人,我说的扩建并非是指城廓,而是民房、门面、商业街和其它设施等等的建设,这些是城内的建设项目,可以预先进行,不会影响到将来建设城廓的。当然,我们现在也可为下一步建设城廓做准备,一旦时机成熟,立马进行建设,以免中间耽误时机。”

    听到这里,仇悆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高峰步子迈得太大。

    高峰却接着说道:“仇大人,我最近设计了一款帐篷,其制作成本不高,简单易做,十分适合临时使用。现在就建立一个作坊进行生产,除了可以出售外,到时也可以应急使用,这样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顿了顿,高峰又道:“还有,我们可以把部分难民向济州岛转移,这样又可消化掉一批人。”

    几项举措一出来,仇悆终于眼前一亮,他发现,若是这样来安排,就是有大量难民他也能应付。

    交待好仇悆,高峰又转向杨邦乂:“杨大人,任何事都要做好两手准备,我们树大招风,肯定会引来觊觎,因而还在加大军备。”

    杨邦乂对高峰这句话有些莫名其妙。县城一直抓军备抓得很好,不但把乡兵组建起来,还有专职的教练,更是多方行动,不断提升战斗素质,可以说,这一军之乡兵,绝对不亚于大宋的禁军,更有甚者可以比拟最有战斗力的西军。

    如此强大的军备,高峰还说在加大军备,岂不是说他对现状不满意?

    “大人,我们之前养了二千五百名,即一军乡兵,除去济州岛的一千名,随船下西洋的五百名,还有一千名乡兵在本县听用,后来,根据大人的建议,又增加了一千名乡,这里里外外就有三千五百名乡兵了,如此规模就是放在任何一个县境也是庞大的存在……”

    杨邦乂说到这里嘎然而止,意思却很明显,军备都如此规模了,还如何加大?

    本以为这样说,高峰会认可,哪知高峰听后却摇了摇头,说道:“不够,杨大人,这远远不够。”

    “不够?”杨邦乂感觉到了纳闷。

    就算天下大乱,还有朝廷的军队进行保护,你一个地方县府要那么多军人干什么?

    高峰懒得多做解释,直接安排道:“首先,按现有县境的人口计,全县应有二万名乡兵,因而我们还有巨大的缺口,再者说,此为特殊时期,乡兵还应扩大,那就招至三万名吧。这些乡兵全部按兵士的要求进行训练,不得马虎。”

    接着又道:“其次,作为民众,必须具有起码的防护和备战知识,否则很难在乱世中存活下去,因而,对民众进行集中训练和演练必不可少,此事以必备技能要求全县民众都要参与并掌柜。”

    “还有,以大保为单位编制一定数额的兵器、马匹、粮草等军事物资,统筹统管,以备急需之用。”

    “最后……”

正文 第449章 敲打敲打

    “最后,要建立联防联动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高峰讲道,“在重要村寨、路口、桥梁、码头驻军设卡,对过往行人、行商和士卒进行盘查,做好登记和延伸管理制度。各村各寨要自行组织起来,以驻地安全为要务,建立警戒制度和午查夜巡制度,同时军民联防联动,互享信息和资源,确保整个县境上下一心,稳如磐石。”

    “总之一点,就是要求士卒不惧死,民众不慌乱,他们要指挥得当,进退有度,巡防有力、援助有效。”

    高峰一口气说完,直听得杨邦乂瞠目结舌,无法平静。他不是做不到这些,而是认为高峰夸大了做法,这样下来要投入多少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才能做到,有必要吗?

    看出他的疑惑,高峰只得讲道:“此事倒也不急,可以按轻重缓急分步进行,争取三年内全部完成。”

    三年计划,倒可以接受,杨邦乂躬身领命,却还是问了一句:“宋江起义之事如何处理?”

    高峰的一系列安排都是缘于宋江起义,很多事情也是一种推测,但防微杜渐还是必要的,因此才有了上述措施。可是如果把宋江的起义及早控制住是不是会好上一些呢?

    梁山泊属郓州,距丰’县也就两百里,若派保家军前去,一日便可来回,就算攻上水泊耽误一些时间,也不会超过三天便能解决战斗。因而,在朝廷还没有派大兵前去时就把起义消灭掉,这样更有利于整个事态。

    可以想像,身边有这么一个反叛势力存在,丰’县刚刚营造出来的经商形势势必受到影响,更主要的,杨邦乂还怕宋江之流慕名而突袭丰’县,那样损失就更大了。

    当然,这个话题早就问过,高峰一直没有回答,此时也该做出答复了。

    “我的意见很简单,就是任其所为,不管不顾。”

    高峰的话音一落,杨邦乂和仇悆同时惊问起来:“为什么?”

    “为什么?”高峰嘀咕了一声,转身望向窗外,指着一棵满身疮痍的槐树说道:“它病得不轻,是该敲打敲打,让它醒醒了。”

    这句影射,杨邦乂和仇悆自然听得明白,是在说大宋已病入膏肓,需要用药让它清醒清醒了,而这剂药就是宋江起义。

    相对于其它造反活动,宋江起义打的口号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这就说明其不会伤害普通百姓,或者说它不是以伤百姓为目的,而其目标瞄着的就是官府。

    官府也该需要这么一件事来冲击一下了。多年来,腐化堕落、欺上瞒下、软弱无能已成为大宋官府的代名词,而朝廷中的一帮人还浑浑噩噩,醉生梦死,根本不知道下面的情况,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大厦倾倒已是不远。

    宋江起义就是一剂清醒剂,让官家清醒清醒,让朝臣清醒清醒,使他们明白,若再胡作非为下去,都得死翘翘。

    这剂药或许不能治愈大宋,可能连治疗都算不上,但它能给人以警醒,让那些当权者有种危机感,使他们在祸国殃民的时候考虑一下后果,这样,也许能唤起更多人的良心。

    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天真的想法,朝廷那帮人根本不会当回事,但无论如何,它总会有那么一点效果,只要有一点触动就是收获。

    高峰是抱着这个想法来处理这件事的,他同时也想通过这件事来看看大宋官兵,以及宋江一行的真正能力。史上的三十六人居然“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豪气,另一方是什么样的懦弱,这相互映衬之下又是多么地震撼!

    “不管不顾”的观点,实际上杨邦乂和仇悆更能接受。宋江造反自有当地官兵缉捕,其它州县并无权限追剿,否则就是越权了。

    当年高峰派人四处剿匪,也是化装后悄悄进行地,不然,早就麻烦上身了。宋江一行造成的影响更大,若再偷偷地进行,定然会让朝廷和其它官府盯上,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干。

    “大人,若是宋江一行盯上我们怎么办?”理解了高峰的观点,杨邦乂便把最担心的一件事提了出来,而这件事更关系着丰’县还能不能继续发展下去。

    历史上宋江一行虽然到达过徐州境内,但是从沂州杀进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来过丰’县。

    此一时,彼一时,那时的丰’县还无名无利,宋江一行自然看不上,因而不做打算。现在又是不同,丰’县有名有利,若能到此溜哒一圈,收获定然不小。

    当然了,这里有较大的利益不假,可它也有强大的兵力,那是明眼人稍加分析就能得出的结论,相信宋江肯定不会忽视这一点。因而,来此有机遇,也有风险,这种有利有弊的事情,只看你如何选择了。

    “嘿嘿。”高峰阴险地笑笑,“我还怕他们不来呢,若来,岂不是正中下怀?”

    别人拿宋江没有办法,他可有的是办法,只要他们敢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高峰可不想当个软柿子。

    “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只怕防不胜防。”杨邦乂担忧地说道。

    “无妨。”高峰摆手说道,“这帮人虽然行踪诡秘,却也不是毫无破绽,他们的一举一动自然有人盯着呢。”

    他自然有信心。夜鹰早就在梁山周边布满眼线,此时,更多的成员已赶向那里,其目的就是要把各种情况收集完全,也就是说宋江早就被他盯死了,哪里还能偷袭?

    此种安排高峰自然有目的。了解宋江和官府的动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却是锻炼夜鹰。

    夜鹰这几年发展的速度很快,其中的人员自然良莠不齐,很多人在里面混日子,高峰就是要借此机会选拔一下人才。

    下一步夜鹰的工作更为重要,高峰不得不提前进行筹划,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