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107章

大宋工程师-第107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一出来,无疑是捅了马蜂窝,众人“轰”地一下议论起来。

正文 第210章 商谈开始

    若说之前的朝庭感兴趣,众人听了只是惊异的话,那这个试行一说就让大家惊骇了。

    朝庭感兴趣不代表会实行,有可能只是看看,也有可能讨论一番就完了,就算要实行也会征求各方意见,直至统一了后方可推动。

    如今事态与大家料想的不同,直接在县里试行,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发展之策很好,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论证就可以实施了。

    单知道高峰不简单,毕竟他的许多妙论折服了大家,却没想到他的发展之策竟能把朝庭也折服了,这样的高峰只能用神奇来描述。

    众人“轰”乱议论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发展之策在本县试行。

    被邀请参加本次“商谈”,大部分人事先都知道针对的就是高峰的那个发展之策,高峰在中秋之夜献过策宝,那个策宝中着重谈得就是工商的发展,不言而喻,这个发展之策一样避不开工商。

    在坐的人中,有近一半的为工商人,另一半为士人,众人对发展工商各持己见。

    工商人士自然希望大力发展工商,同时提高工商人的地位,士人本身也不反对发展工商,毕竟他们与工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他们不想提高工商人的地位,这才站出来反对,因此二者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工商人支持,士人反对,大家都为之做好了筹划,甚至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特别是那些士人,卯足劲想把这个方案拉下马。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还未讨论,朝庭已通过了方案,这让大家一时间难以接受。

    你们都通过了,还商谈个屁呀!就算商谈出个结果,能改变方案的实施吗?

    相对于工商人的兴高采烈,最苦逼的就是士人们,他们一肚子话好似全都给活活地憋住了。

    事情已能预期,发展之策开始实施,工商将得到大力发展,同步改善的还有工商人的地位。士人们已有了危机感,他们能感受到工商人的冲击力,那绝不是他们能够阻止的,也就是说,士人的地位即将被工商人代替。

    然而,决定是朝庭下的,士人们再不舒服,也不敢对朝庭有怨言,他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找罪魁祸首——高峰。

    都是你搞得好策略,原本一片平和的世界,被你这么一来,乱成了一锅粥,这个罪过就应该由你来担负。

    当然,此时张业还在,他的话还未讲完,士人们也只能私下里恨恨,暂时还不敢出言指责。不过,他们也明白,今天既然把大家请来了,而且摆出了这种阵势,必然是要“商谈”的,那就在商谈中再诘问吧。

    最难受的自然是南京来的几位,他们事先对试行一事并不知情,这让他们有些难堪,因此鼓动中他们也最出力。

    士人们如此考虑着,相互间交流了不少,使得议论声经久不息。

    相对于工商人的兴奋、士人的苦闷,高峰要淡然的多。他知道自己的方案并无什么瑕疵,只要稍有头脑的人去推敲一下,就能发现其中的巨大好处,若朝庭还未腐烂到不可救药,应该会同意的。

    只是他同样也很吃惊,他没想到朝庭会同意得那么快,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他在考虑,难道朝庭里有什么变化?

    大家在议论,高峰在思考,那边张业很有耐心地等候着,他没有制止大家,他知道众人如他一样,初听到这个消息时太过震惊,必须有一个适应期。

    声音总算停了下来,张业却笑笑道:“事情来得突然,大家还没做好心里准备,这很正常,不过,此事已是事实,因为朝庭的文书昨天就已送达,这事只有我和谷大人知晓,而我和谷大人也都被赋予一定的职责,主抓这次的试行事项。”

    张业再次证实事情的真实性,甚至把他和谷正被赋予职责的事都说了出来,虽然没有点明具体的分工,却也让人感觉到事情的不一般,连张业都参与进来了,看来朝庭很重视这件事。

    有了前番的议论,大家心里有了底,此时已没有人再去议论,都瞪大眼睛倾听他接着往下说。

    张业接着说道:“发展之策是贵县呈报的,是贵县人们的智慧体现,在座的各位都是县城的重要人物,理应作出表率,我和谷大人希望大家能够支持。”

    说到这里,张业却顿了一下,他有些愧色地望向了高峰,似乎在说,没有把你推到前面,你千万不要有成见。

    高峰自然不会有成见,张业此举明显是保护他,对此,他还要感激张业呢,把他推到前面去就是帮他拉仇恨,这种仇恨不要也罢。

    得到高峰善意的微笑,张业放下了心,他继续说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今天把大家召来,其一是通报这件事情,其二是想让大家对发展之策商谈一番,对其中的好坏作出评判,也利于我们下一步的实施。”

    说到这里,张业又望向了高峰,眼神中已有闪烁之意。对此,高峰只能苦涩地向他点了点头,表达了认可。

    他明白,张业要把他推出去了,没有他,这个“商谈”将失去重点,也将失去意义,甚至中间的一些疑问都无法得到解答,那还费这个心思召集人来干嘛?

    张业又道:“在商谈前,我要重点提一个人,那就是高峰高公子,高公子可以说为这个发展之策出了不少力,其中的很多观点都源于他,因此,在商谈中,大家可以向他多请教,以期获得解答,当然,既然是商谈,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的原则是不设置局限,但不准许无理取闹,无理取闹者将被驱逐出去。”

    张业的一席话说得虽然委婉,却也把高峰结结实实地出卖了,他这也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意思,不过,事先已经打了预防针,高峰并没有怪他。

    随后,张业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发展之策的要点,同时拿出一份方案让大家传阅,以期大家的商谈不会跑题。

    最后,张业高喊了一声:“商谈开始。”

正文 第211章 神奇之盐

    就在张业的喊声一落地,众人的情绪立马激动起来,特别是那些士人们,他们酝酿了好久的情感,马上就要找到宣泄口了,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只是未等大家开口,张业自己便占了先机,他歉意地向大家笑笑,便向高峰问道:“其它的策略我都能理解,只有一点至今没有想明白,我请问一下高公子,公子在策中提及推广本县的盐政,其中有一条说本地盐能预防大脖子病,这是什么原因?如何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众人都没看到过发展之策,不知道其中的具体内容,但通过张业的问题能够想像,发展之策涵盖面极广,内容也极为详实。

    张业的问题当然有针对性,不少地区和人确实存在大脖子的问题,因此这个问题一问出来,立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很多人都知道大脖子病,那是一个俗称,实际上就是脖子上长一个大肿块的病症。这种病来得蹊跷,发病率很高,而且极难治疗,因此很多人对它十分恐怖。

    按发展之策的说法,也就是高峰的说法,吃本地的盐就可以预防大脖子病,那这个盐就太神奇了吧。在大家的概念里,盐不过是一种调料,还没有人听说过吃盐可以防病的。

    再者说,若吃盐可能防病,为何别的地方的盐不行,只有本地盐才行呢?

    因此,问题一抛出来,众人和张业一样,都是对此不解。随之有人就想通了,这肯定是高峰在蒙人,反正也没有人能够验证,你说能防病就能防病,把人当傻子看吗?

    众人疑惑,随着张业的询问都把目光齐齐望向高峰,试图看他如何圆谎。

    就是那些士人们也暂时放下了自己的问题,若能通过这个事打击到高峰,那就说明他那个方案是假的,根本行不通,应该立马废除。

    形势已十分微妙,就是高峰身边想要帮他的几人也无从下嘴,这种技术活他们根本就搞不明白,上前说话只能添乱。

    大家都疑惑,只有事主高峰淡定如常,因为他对这个事胸有成竹。

    别人不知道咋回事,他可是知道得太清楚了。大脖子病实际上就是甲状腺肿病,是缺碘或多碘的发病症状表现,而中国作为缺碘国家,基本上还是缺碘症状为多。

    缺碘自然要补碘,后世就是通过碘盐来补的。

    本地盐含碘,高峰还是听他的同学讲的,当时他还为此争论过,但当他的同学从网上搜索了一番科学资料后,他就无语了。

    资料显示,这周边十数个县市,除了丰、沛两县,其余全部都是严重缺碘地区,而F县的盐中恰恰含有适量的碘。

    基于这一点,他才敢在发展之策中大胆提出本地盐能预防大脖子病,也是作为推广盐的噱头。

    无论自己能不能解答,高峰对张业带头提出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意见的。你想了解,私下里询问就行了,干嘛非得明面上帮自己拉仇恨呢?

    当然,想归想,他可不能说出来,而且问题提出来了,还得去解答。

    若是在后世,这种问题太好解答了,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可是在古代,人们根本就没有碘的概念,就是人的物质性也不被认同,用后世的方法根本解释不明白。

    想了想,高峰便站了起来,他走到席位间的空地,先向众人施了个礼,然后面向张业答道:“大人,我之前的那个说法是错误的。”

    高峰的话音一落,底下立马“轰”然一声,众人差点倾倒。

    一个错误的观点你也敢大模大样的写进发展之策中去,而且还被递交给了朝庭,你可知道这是什么罪过?这可是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

    听到这话,士人们几乎兴奋地跳了起来,刚一开始就抓住了高峰的小辫,这一下不让他死也让他脱层皮,后面的事就好办了,直接打落水狗。

    只是他们也有所不甘,酝酿了一肚子的话都是为对付高峰准备的,可还没有发挥一句就要收尾了,简直是那种尿不顺畅地感觉。

    士人们兴奋,高峰的几位同志就郁闷了。这位高兄弟、高公子是怎么回事?看你平时挺精明的一个人,怎能如此糊涂!此事就算是假得,那也不能承认呀!反正没有人能验证出来,你随便蒙一句就行了,何必自打自脸呢?

    同样郁闷的还有一人,那就是谷正,他甚至更郁闷,都有些坐立不安了。

    发展之策是他以县府的名义递上去的,中间若出了差错,他肯定难辞其咎,丢官事小,弄不好罪过还要大点,更有的可能是被小人利用,成为对付他的证据,此时他好似已看到马青嘴角的坏笑。

    谷正终于坐不住了,一直没有发言的他微微起身说了一句:“高公子,是否再考虑一下你的用辞?”

    他这也是一种近乎直接地提醒,让高峰赶快改口,否则大家都有责任。

    高峰听了,果然点了点头道:“是我用词不当了,我应该说‘策上的说法不全对’。”

    切,你再换个词好不好,谷正差点崩溃了,这样说来虽然委婉点,可又有什么区别呢?最终还是错的。

    “那你说个全对的来。”当事人没听明白,张业好似明白了。高峰一直淡定如常,自然是胸有成竹,肯定还有别的意思要表达,他这才出声询问。

    高峰没有迟疑,直接开口说道:“本地盐不光能预防大脖子病,还能预防小儿痴呆等疾病,因此,我才说策中的说法不全对。”

    他这是根据甲状腺缺碘造成的不良反应来说的,胎儿或幼儿缺碘,可能患发呆小症,严重者会出现聋哑或痴呆,当然,缺碘还有更多的症状表现,他不可能都详细地列举出来,毕竟太多了他也解释不明白,所以只捡最重要的两项提出。

    “哈哈,你把本地盐说得那么神奇,简直成神丹妙药了,难道认为我们也是痴呆者吗?”高峰的话音刚落,一个狂妄地声音便在其身后响起。

正文 第212章 药材为碘

    不用看高峰就知道是谁,说话之人正是马青。

    刚入会场时,马青就找上高峰,高峰当时的回答令他很不满意,他为此还不爽地说了一句“得罪勿怪”的话。

    果然,商谈一开始,他便露出了凶相,直接打击起高峰来。

    马青确实很窝火。本来高峰都已经承认了策上的错误,这正是他打击谷正的机会,为此,他对高峰甚至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看来这小子把握时机把握得很好,想当面送我一个大礼。

    马青正美呢,却不料因谷正的一句提醒,高峰又改了口,这才让他忍不住站了出来。

    不过,他的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