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96章

双鹰旗下-第96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在坐的各位都是最高领袖最亲密的“同志”。
  没有人会违反他的意志。
  “正是因为这些卖国贼,才阻碍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阻碍了我们的伟大事业。对待他们,我们只有坚决地,无情地把他们彻底消灭!伏洛希洛夫同志,远东的作战计划准备的怎么样了?”(未完待续。。)


22、大叶尼塞战役(二)

  朱亚什维利手里握着烟斗,在室内来回地踱着步,脚上一双契尔克斯皮靴踩在名贵的波斯地毯上,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声音。作为一个极端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他骨子里就有一种渴望统治整个世界的冲动。随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俄的重工业生产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现在这种野心已经变得无法抑制。
  苏俄的发展得益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大量的美国投资在经济大危机后开始涌入苏维埃联盟,在以哈默为首的一批美国“红色资本家”的支持下,美国大约有数十家倒闭的大型机械制造、汽车和拖拉机制造厂的设备被转卖到了苏联,在这一时期,苏俄大约从国外进口了十七万多台各类机床。在外国资本的帮助下,苏俄在1930年到1935年间共建成了三家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七家大型 的机械加工厂,两家大型的拖拉机厂和两家汽车制造厂,到1937年,红色帝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890万吨,每年能够生产出15万辆汽车和4万多台拖拉机,已经超过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五大工业国。
  其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发展迅速,苏俄的陆军数量保持了230多万人的庞大编制,其陆军兵员数量是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
  随着军事实力的飞速增长,朱亚什维利的野心也随之不断膨胀。不过,在西班牙,红色帝国的扩张**却被奥地利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比斯开湾事件”表明,奥匈帝国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让世界震惊的强大的红色舰队!”朱亚什维利在咆啸,但想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可不是喊几声就能办到的,从来没有建造过超过10000吨的巡洋舰的红色帝国想要一跃成为海军强国谈何容易。好歹在法国人的帮助下。红色帝国的第一批三艘“苏联”级战列舰终于得以开工建造了。
  现在“最高领袖”迫不急待地要向世界显示自己的力量,好挽回在“比斯开湾事件中丢掉的颜面。
  “自从1933年以来,我们开始援助和培训中国的独立分子,吉尔吉斯人曾经在哈密、和田和英吉沙起义,建立了共和政权,但很快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中国人在新疆驻扎有四个师的兵力。这是吉尔吉斯人无法抵抗的。虽然有我们的援助,但他们的士兵缺乏训练。”贝利亚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报告着,策动新疆的民族动乱和向远东派遣游击队的计划是由内务部和国家保卫局负责实施的,但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几次行动都遭到了失败。
  朱亚什维利停下了脚步,皱了皱眉头,贝利亚的心跳立刻加速。
  “反革命的势力依然强大,但是我们要看到敌人虚弱的一面。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陷入到空前的经济危机当中,到现在依然没有复苏的迹象,这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内部矛盾愈发尖锐。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市场,在远东保持着对立。中国人投靠了德国和奥地利,但美国人站在了日本人的身后,我们要利用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必要时可以与日本人结盟。”他看了莫洛托夫一眼。
  “目前与日本的谈判正在进行,朱亚什维利同志。”莫洛托夫坐直了身体说道。“但日本人要求得到上乌金斯克和半个蒙古,这是我们很难接受的。”
  “可以先答应他们。在收拾完中国人之后,我们再去对付他们。”朱亚什维利走到地图前,用烟斗在地图上日本占领的远东区域敲了敲,“我们早晚要收复这些地盘。”
  “问题是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态度,他们明显站在了中国人一边,这有可能引发一场全面战争。”华西列夫斯基说道。“在白俄罗和拉脱维亚一线,我们的安全形势并不乐观。”
  “我们需要和德国人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来保障西部边界的安全,莫洛托夫同志。”朱亚什维利说道。
  “已经快完成谈判了,我们做出了一些让步。”莫洛托夫说道。“不得在边境100公里以内建立永久性防御工事。”
  “这是很大的让步,但为了远东,我们只能暂时放弃对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要求。还有顿河区和高加索地区的叛徒们。”朱亚什维利说道,“在军事行动前,要加强游击队和地下组织在中国的活动。”
  “我明白。”贝利亚赶紧回答道。
  “很好,告诉中国的同志,苏维埃和第三国际将尽可能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金钱、武器、人员等等,只要他们尽快行动!”朱亚什维利转过身去,一口青烟在远东那片区域弥漫开来,他似乎看到了红军再次打到太平洋,甚至重返旅顺港的那一天。
  伊犁镇守使杨飞霞很快闻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十几天来,新疆各地接连发生了五、六起暴乱。以往的时候,新疆有时也会发生叛乱,比如31年加尼牙孜在哈密叛乱,还有同年底沙比提大毛拉在英吉沙成立了所谓的“共和国”,都被老练的新疆省长兼边防督办杨增新给镇压了下去。但这次确实非同寻常,一连数天,和田、英吉沙、喀什噶尔接连被叛军占领,而阿克苏和莎车、叶城等地也纷纷告急,这里面肯定有俄国人的阴谋。他一面向迪化和北京发电报报告了情况,一面亲自带兵从伊宁前往南疆平叛。
  在北京,陆军总长徐树铮匆匆赶到了总统府,都已经快中午了,段祺瑞这才刚起床,看来昨晚上又可能是下棋或是打了大半宿麻将。徐树铮板着脸面无表情地坐在客厅里,吓得段祺瑞的副官长段骏良连忙赔着笑脸,亲自给他端上茶水,“徐叔,您先坐会儿,大总统马上就到。”
  “哼,这都什么时候了,他还有心思打麻将,你咋不劝劝他?”徐树铮向段骏良训斥道。
  段骏良苦着个脸,“您咋知道我没劝啊,可是不管用呐,也就是您敢当面说他。”段府的人都比较怕小徐,这位只要有看不惯的,张口就训,即使是段总统,照顶不误,可偏偏段祺瑞还就吃这一套,对此人言听计从,所有的国务都交给了他去打理。
  “又铮,出了什么大事,大早晨的就亲自跑了过来?”这时段祺瑞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
  “还早,再过一会儿就该吃晌午饭了!”徐树铮不满地说道,老段从本质上来说,受早年留学西方的影响,在政务中讲究所谓的“民*主”,但在抓军权方面丝毫不行胡。但他怠于政务,确实这一点比过逝的老袁要差得太远。“新疆那边,连续发生叛乱,结合前几天苏俄大使向我们发来的照会,我感觉其背后是俄国人在搞鬼,他们可能要对远东动手!”
  “这是真的?”
  “应该没错,我觉得可能要打起仗来了,我们没有放任俄国人再控制西伯利亚!”徐树铮说道,“我们在那还驻有四个师,只要他们动手,我们只能出兵!”(未完待续。。)


23、大叶尼塞战役(三)

  阿克苏,这座位于南疆的古城如今四门紧闭,城外不时传出稀稀落落的枪声。城外,数千人的马队已经把整个县城团团包围,驻军的一个步兵团坚守城池,让缺少重武器的叛军无可奈何。
  “回回不打回回,尹海明,你把阿克苏交出来,我封你当旅长!”城外一个骑着大青马,穿一身苏式军服的人喊道。
  “马仲英,你个驴日的,你和老维维搞一堆,现在又投靠了老毛子,还是个中国人不?”尹海明站在城头上喊着,马家匪帮祸害新疆,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曾经在新疆横行一时,最终被杨飞霞带兵剿灭,销声匿迹了好几年,没想到现在投靠了俄国人。
  “你给我听好了,现在投降还不晚,若被小爷我打进阿克苏,肯定杀你个鸡犬不留!”马仲英在城下威胁道。
  “滚你娘的,谁才信你个驴儿子的鬼话,你他娘的占一城屠一城,这些年杀得人少了?!”尹海明大声喊道,“老子告诉你,杨飞霞快来了,祝你不得好死!”
  尹海明的喊话让城外的马家悍匪变得慌乱起来,杨飞霞对待他们这些叛匪,心狠手辣,简直就是个灾星。
  “别听他娘的胡扯,杨飞霞现在伊犁自顾不暇,哪有空来管尹海明这个杂碎,弟兄们,打进阿克苏,银子,女人随便分,给我往上冲!”
  随着马仲英的鼓动,回回们嗷嗷乱叫着向城头发起了冲锋,跟着他们在一起了还有两千多苏俄军官指挥的“民族军”。
  战斗又变得激烈了起来。
  守城伊犁边防军第3团,不愧是杨飞霞带出来的兵,1600多号人硬抗着比他们多三、四倍的敌人,整整守了阿克苏7天。
  杨飞霞的大军翻越了西天山。终于赶到了阿克苏。两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旅前后包抄,所马仲英叛匪和尧乐博斯的“民族军”团团包围,马仲英只带了200多人逃出了重围,但他的弟弟马仲才和姐夫马虎山却死在乱军当中。
  被围的叛匪只得投降,伊犁军命令每人不仅缴枪,还要把裤腰带也交出来。几千人双手提着裤子,站在了城外的空地里。
  几名俄**官被押到了杨飞霞面前。
  “我是红军少校,要求见到驻迪化的总领事!”那位军官高昂着头颅。
  将军跳下马来,然后一拳打在他的脸上,那名苏军少校“唔“的一声就一头栽到地上,“他娘的,到老子的地盘上还敢闹事!阿连阔夫你们知道不?当年带着几万白军逃到了新疆,不一样让老子收拾得服服帖帖,乖乖地在伊犁种地!你还敢给老子炸翅!”
  “这几个老毛子老子留着还有用!”
  将军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准备进城。
  “这些人该咋办?”卫队长从身后跟了上来。
  “这还用问我?照旧!”将军两眼一瞪,吓得卫队长赶紧勒住了马,返回身去跟骑兵旅长在说了些什么。
  “胡大,饶了这些乱民吧!”尹海明在城头上看到这情况,不由得闭起双眼,暗自祈祷了起来。
  只见城外骑兵旅突然冲了出来,战马飞驰,挥舞着马刀。径直冲进战俘的人群,如同砍菜切瓜一般。顿时空场里尸横遍野,地下的鲜血咕嘟咕嘟直冒泡。城上的官兵看得头皮发麻,后脊梁一阵阵了发凉。
  过了一会儿,惨叫声已经停歇了,满地的尸首和血腥。阿克苏全城戒严,开始挨家搜捕叛乱分子。
  由于形势紧张。中央军开始调往新疆,兰州到迪化和绥远到迪化的两条铁路沿线,排满了了满载士兵和重型装备的兵车。
  中苏边境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
  就在中方忙于新疆平叛的同时,苏军在叶尼塞河一线开始发动了进攻。
  叶尼塞河发源于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西萨彥岭,然后一直向北。沿着西西伯利亚平原的边界地带汇入到北冰洋中,成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之间一条自然的分界线。在安加拉河注入之后,河面徒然加宽,沿河两岸水量极为丰富。
  沿着叶尼塞河两岸,竖起了几道高大的铁丝网,一直延伸到了北极地带。
  自从俄国内战结束后,这里已经和苏俄彻底地隔绝开来,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河流两岸的民众断绝了往来。
  自从内战结束后,苏俄即宣布不承认伊尔库茨克政府合法性,在这十几年里,远东政府也一直提防着苏俄的侵略,在叶尼塞河沿岸地带修筑了由碉堡、炮台和混凝土工事构筑的漫延近千公里的防御体系。
  远东共和国最初仅有不到四百万人,后来从苏俄逃难的数百万难民也拥入这里,由于缺少人口,伊尔库茨克政府制定了优惠的移民政策,以吸引中国人到这里开垦荒地、采矿和伐木。虽然气候寒冷,但这里土地肥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近二十年来,还是吸引了近500万中国人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远东的公民。
  由于人口不足,加之又要防务苏俄的入侵,远东共和国一直保持着一支总兵力近50万人的国防军,而且规定国内任何18…23岁的成年男女,都必须在国防军里服4年的义务兵役,基本上可以说是便民皆兵。
  凭借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伊尔库茨克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大型的冶金城市,每年的钢铁产量达到了125万吨。由于大量的知识分子在苏俄遭受迫害,而被迫逃亡到了远东,加之和中国关系密切,很容易就得到了大量德奥传来的新技术,远东共和国在工业技术方面实际上要优于中国和日本,在东亚处于领先地位。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远东共和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