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43章

双鹰旗下-第43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甲师的目的。
  实际上在东线德国一线也是试验这种武器的好场所,但这种机会还是让给德国人去吧。乌克兰泥泞的道路上肯定会造成大量的非战斗性损耗,而喀尔巴阡山地却不适合坦克的大规模应用。


八一、东方的军官生

  地中海的阳光懒洋洋地照在码头,一艘从西班牙塞维利亚驶往的里雅斯特的客轮缓缓地驶入港内。在意大利投降后,奥匈海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原来那些悬挂着圣乔治旗的英**舰和商船不见了踪影,航行在这一片海域的大部分都是中立国的商船。
  中华民国驻维也纳公使馆的武官丁旭东与王焕章站在码头上在迎接从国内辗转而来的一批刚毕业的军官生,七名陆军大学的毕业生和四十三名毕业于保定军官学堂的初级军官,另外还有二十几个从烟台海军学校和北洋航空学校的留学生。两人实在有些搞不明白北京那位刚复职的陆军次长在搞什么鬼。
  叶荃提着皮箱和一大堆同学从舷梯上走了下来,谢天谢地,,在海上奔波了近三个月,总算是到了目的地。他们这一批在毕业时自愿申请去戍边卫国的军校同学稀里糊涂地就踏上了前往欧洲留学的旅程,由于航路断绝,一行人只能先往南美,然后再到西班牙,绕了大半个地球,这才总算到了奥匈帝国。
  “陆军部究竟派我们到欧洲去干什么?”这是萦绕在每一个军官生脑子里的疑问,如果是去欧洲考察或是观战,陆军部方面不应该对此事遮遮掩掩,并且在这一路上不准穿军装,不准暴露自己的军人身份。陆军大学里毕业的那些家伙们肯定知道,但却不肯透露底细,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他们到欧洲是为了带兵。
  带兵?开什么玩笑,那些洋鬼子肯听我们的指挥?
  反正不管怎么样,他们现在都已经是正规的军官了,这要比那些毕业后回省的同学处境要好一些,有些人可能在省里找不到合适的职位。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可以说是当今天中国唯一的正规军官学校,各省那些陆军堂里的毕业生只能是士官生,其身份根本无法与保定军校的毕业生相提并论。
  保定军校的毕业生都具有较好的军事素质,他们本身就是从各省陆军小学的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军事教育和参谋业务等方面受到北方政府和各省军事当局的重视。保定军校自建立之日起,办学的宗旨就是为国家培养出职业军人,标榜”军人以保家卫国,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形成保定军校学生一种职业军人的特点。
  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军人品质的学生,绝对服从命令,不参与政事,大多数保定军校学兵都能恪守这一军纪。
  当然,年青人总是充满了热血和理想,在毕业时,叶荃、夏威、白崇希等热血青年积极主动申请去蒙地或是新疆卫国戍边,不成想的是陆军部却对军校第二期和第三期近四百多位主动要求去边疆的同学特别优待,从中挑选出近一百人送往欧洲留学深造。
  保定军校这两期的毕业生有近一千八百人,但唯独他们成了其中的幸运儿,这让那些出身家境都不错,家里已经给他们在军队里安排好了职位的同学懊悔不已。
  在这一路上,客轮受到过英**舰的两次拦截盘查,英国水兵对于华人非常粗暴无礼,但对于即使是正在交战的德国人却十分客气,这让这些军官生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国家积弱,任人欺凌的现状,也更加激起了每人的爱国之心。
  俗话说:不到外国,不知爱国。
  确实有些道理,在国内根本无法感受到如此强烈的民族情绪,民族之间,种族之间和文明之间的对抗与冲突,如果没有亲身体会,是无法理解这种情怀的。
  在亚得里亚海,这些军官生们见到了一支与客轮擦肩而过的战列舰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贫弱的祖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巨大的差距。与这些巨型战舰相比,北洋海军最大的“海天”号都象海上的一条小杂鱼。
  强军强国,成了每个人最心底的愿望。
  带队的是来自陆军部的吴光新,和段总长是亲戚,原来是军官模范团的副团长,在码头上与丁旭东、王焕章两人客气了几句,几辆汽车就拉着他们到了离码头不远的海军大饭店。陆大的毕业生们坐着小汽车,而象叶荃他们这样从保定军校毕业的初级军官则分别坐上了两辆大客车。
  现在,他们终于清楚他们来欧洲的任务了:训练和指挥在奥匈的大约8000多名华工。
  这就是当初李海顿与徐树铮商量的方案。
  可是,由于控制了海洋,英法两国在中国招募劳工相对容易,而徐树铮为奥匈帝国所招募的劳工想送到德国和奥匈却绝非易事。英国人的海上盘查相当严格,只能转道南美,再从中立的西班牙绕路才能抵达欧洲。
  在李海顿的财力支持下,徐树铮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才从国内给奥匈方面送来了不到八千名劳工。
  现在,这些华工被安置在六个后勤营地内,实行军事化管理,平时当搬运工,偶尔也进行一些军事训练。
  按照欧洲的标准,指挥这些人相当于一个加强的步兵师,需要大约近400名军官,但很显然,国内根本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徐树铮东拼西凑,才从国内派出了80多名军官,还是因为打着欧洲留学镀金的名义,才能吸引那么多人报名。
  只有这么一点军官,每个华工营地只能分配到十多名军官,再加上奥匈方面派出的军事顾问:几名军官和十几个士官,只能就这么先凑合着办吧。
  叶荃、白崇希和姚城等人被分到了乌克兰的亚莫林营地,这里靠近前线,华工营的营地和奥匈军的军营混杂在一起,偶尔能听到从远处传来的炮声。和往常一样,营地的训练场上数百名华工正在进行着训练,其他大部分人则在向前线输送着物资。亚莫林营地总共有1700多名华工,轮流着在营地里进行着训练。
  现在,他们这些刚刚从军校毕业的军官生成了这里的最高指挥官,不过,在那些工头向这些手下的华工在介绍他俩的身份时,叶荃明显能够感觉到这些华工对他们抱有一丝的敌意和不信任。
  一件很棘手的事,如何才能把这些农民训练成合格的士兵?
  这让叶荃他们感到头疼。


八二、黑海

  “左右左,左右左……向右转!”
  在距离亚莫林城东两公里以外的一个简易营区外面的一大片空地上,近一千名从奥匈国人刚转运过来的劳工正在进行着简单的训练。实际上被招募到欧洲的华工都接受过简单的军事训练,而且也很适应军营里的生活。
  在李海顿的一力扶持下,在奥匈的华工按照军队编制被重新组建成了华工总团,吴光新出任总团长,下设六个“义勇团”,每个“义勇团”有1500名官兵。
  在加利西亚和西南乌克兰一共有四个华工义勇团,而在罗马尼亚有一个,另外第1华工义勇团则在巴尔干地区协助奥匈守备军维持地方治安。这些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和安徽的华工由于出国之前就经过了体检和筛选,绝大多数身强力壮,而且能吃苦耐劳。
  不过,这些敢于远渡重洋,只身赴异国冒险挣钱的劳工本身大都是失去土地到处流窜的无产者,本身良莠不齐,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原来是盗匪的亡命之徒,所以华工营里吃喝嫖赌、打架斗殴和偷盗之事屡禁不绝,也偶尔会在地方上酿出一些刑事案件。
  叶荃他们这样刚出军校的军官就直接被任命为手下有数百人的营连长,团级以上职务则是由陆大出身的高级军官担任,大多数人还是初次带兵,许多事还是有些摸不着头绪。还好,奥匈和德国由于在开战后总共征召了近八百万补充兵员,都有着丰富的新兵训练和组织经验,现在这些华工军团基本上是由奥匈所派出的军官和士官顾问团所控制,这给他们减轻了大部分的负担。
  武器不是什么问题,由于意大利的战败,德奥两国从意大利人手上就收缴了2700门大炮、2万挺机枪、1200门迫击炮和130多万支步枪。
  意大利制式的曼利夏-卡尔卡诺m18。91式步枪虽然性能不错,但却使用的是6。5毫米口径的步枪弹,与德奥两国使用的制式步枪根本无法配套,提供给华人军团倒也没什么问题。由于重量轻,而且枪身较短卡尔卡诺步枪更加适合身材矮小的东方人使用。
  随着意大利和塞尔维亚的战败,奥匈帝国终于能够把主要的力量都集中于东线,到1916年春,奥匈帝国集结于俄奥战线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50万人。但法尔肯海因却把东线的3个德国集团军抽调到了西线,投入到毫无意义的凡尔登战役之中。
  在西线,到了二月份,法尔肯海因执意发动的凡尔登战役看来已经又成了一场双方互相耗,旷日持久的屠杀。德国人的美梦再次破裂,他们的进攻势头已被遏制。法尔肯森不顾一切地抽调东线的兵力,又给了俄国人可乘之机。
  德法双方的大部队围绕着一座毫无军事价值的要塞周围相互厮杀,源源不断的部队从整个法国和德国涌向战场,之后满载着伤兵和阵亡人员的尸体的火车又从前线上开了回去。法尔肯森现在已经不顾一切,因为这场战役将会决定他个人的前途和声誉,德国人在一场毫无意义的战役里虚耗了它的精锐部队。
  1916年2月,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港。
  土耳其人终于又迎来了一支舰队,奥斯曼帝国三巨头之一海军部长杰马尔帕夏怀着复杂的心情在欢迎这支原来的夙敌现在的盟友所派出的支援舰队。奥斯曼帝国海军总司令原“戈本”号战列巡洋舰的指挥官索罗钦上将也依然在列。
  马乌夫海军中将指挥由四艘战列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组成的德国舰队,加上帕赫纳中将率领着由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特蕾莎女皇“号和“莫瑞茨”号和装甲巡洋舰“皇帝马克西米利安”号和“皇帝卡尔一世”号组成的奥匈舰队抵达了君士坦丁堡。
  2月的马尔马拉海阳光明媚,奢华没落的伊斯坦布尔倒也不觉太过寒冷,奥斯曼帝国海军司令部具有浓郁意大利建筑风格的大楼上,奥斯曼帝国的新月旗无精打采地悬挂在正门的房顶。
  俄国人通过一次次的战争从奥斯曼帝国身上撕下一块又一块的土地:克里木半岛,内外高加索地区,阿塞拜疆,中亚的布哈拉和阿斯特拉罕。欧洲现在是没有希望再得到了,世仇奥地利人吞并了几乎整个巴尔干和北非的原奥斯曼帝国的故土,这些都是奥斯曼人的遗产。
  可现在奥地利人是盟国,让土耳其人无可奈何。
  巴巴罗萨。海雷丁时代的荣光早已消散,现在是奥匈舰队在地中海中纵横驰骋,他们又将魔爪伸向了黑海——在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奥匈帝国黑海舰队成立,与此同时,还建立了一支名为多瑙河舰队的内河舰队。
  一场突如其来从俄国南下的冷空气侵袭到整个黑海沿岸地区,气温骤然下降到零度以下,这让从温暖的地中海地带过来的奥匈水兵显得颇为不适。君士坦丁堡上空飘着雨雪,大街上积满了还未溶化的白雪和冰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北部的海岸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层,似乎又回到了冬天。
  在这样的天气中,索罗钦海军上将却率领着“伟大的塞利姆苏丹”号(“亚沃士”号)战列巡洋舰和“米蒂里”号,即原来的德国“戈本”战巡和“布雷斯特“号巡洋舰从马尔马拉海的金海湾海军基地启航,前往萨洛尼卡港去进行大修。奥斯曼人竟然无法为他们的军舰提供足够大的船坞来进行维修,两艘军舰上因触雷被炸出的大洞根本无法彻底修复,土耳其人只能用木头堵住了“亚沃士”号船身上的破洞,也算是个创举。
  索罗钦上将一直指挥着这么一条破船,提心吊胆地和俄国人周旋着,生怕舰身上再被开上两个天窗,那样他只能领着他手下的德国水兵在黑海里去游泳了。
  帕赫纳海军中将和马乌夫海军中将所指挥的德奥联合舰队的到来让他长舒了一口气。
  大战在即,奥匈舰队已经替他接管了土耳其人的在黑海上防务,现在他终于能带着这艘千疮百孔的战舰去找一个大点的船厂去进行维修了。
  意大利战败后,其主力舰被德奥两国瓜分,奥匈海军得到了“但丁”号和三艘“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四艘前无畏舰,四艘装甲巡洋舰和六艘巡洋舰,而德国人分得了两艘“杜里奥”级战列舰,两艘装甲巡洋舰和四艘巡洋舰。在解除了英法两国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后,马乌夫海军中将所率领的德国舰队也统归到索罗钦上将的名下指挥,现在拥有了四艘战列舰和一艘战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