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赝品 >

第162章

赝品-第162章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骆冰儿笑着说道,“大人的想法真是奇妙,想不到用上这个机器,我们只需要定时添加纸张就可以印刷出成品来,可是省却了不少的工夫,况且这东西也不复杂,很容易就可以仿制出来,相信以后我们印制出来的作品一定可以遍及整个天下。”
  “不错!”我点头同意道。
  油印机印制出来的东西虽然不是很精细,但是贵在成本低廉,可以说主要的开销都在纸张和油墨上,人工的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基于这一点,日后我的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纸张的产量和质量,是时候在西北建立几个大规模的造纸厂了。
  联想到西北到处都种植着的麦子高粱玉米等农作物,以及漫山遍野的灌木丛,很多都是造纸的上好原料,我就仿佛看到了一堆堆的黄金在向我招手。
  “只要动动手,黄金遍地有啊!”我忍不住臆测道。
  “大人,前日我去见你,发现衙门里面养了很多的鸽子,飞来飞去很讨人喜欢,能不能送我两只呢?”骆冰儿忽然提了个要求出来。
  “嗯?”我被骆冰儿打断了思路,不由得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连忙说道,“骆小姐喜欢养鸽子?”
  “我喜欢看它们吃食的样子和咕咕的叫声。”骆冰儿回答道。
  我满口应承下来,“没问题,回头我亲自选两只送你那里。”
  两个人正在说话之间,忽然有人来报,京师的信使送来了皇帝的旨意。
  接到旨意之后,仔细一看,原来皇帝对我赠书的事情表示比较满意,却对售书的价格存在疑问,并且提出了有大臣认为低价销售冲击了书市,会给其他的书商造成一定的影响,然后直接问我为什么要以低于市价数倍的价格来进行销售,并要求我写一个详细的呈文递回京师。
  我立刻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心中不由得苦笑不已,风头太盛毕竟容易招人嫉妒,没想到我已经远在西北,仍然有小人给我上眼药。
  想了想后,我命人将信使好生招待,然后自己开始动手写起呈文来。
  我在呈文中将自己鼓励西北兴建各种大型产业,以改善民生,发展教育以改进人性的过程详细的说明了一番,并介绍了西北印刷业的巨大发展,并且强调了它对现实的强大促进意义。至于为何成本如此低廉的原因,则将以活版印刷代替雕版印刷的过程写了一个简单的说明,并配合图画,相信只要对方一看到这个东西就会明白。
  最后我灵机一动,直接将呈文的内容用蜡纸刻了出来,然后将信使找来,拿出一台已经制作好的油印机,搭上蜡纸,放好纸张,然后命人转动摇柄,就见一页页印刷好的纸张从另一个出品中有序地吐了出来,在下面的承接盘中整齐的码成了一摞儿。
  那信使见了之后,大为惊奇,想要将油印机带回京师去,而我则以这东西不便搬运给拒绝了。若是皇帝跟我要,自然没有办法不给,可他一个小小的信使,却没有理会的必要。随同他一起回京师的,还有我利用活版印制的全套书籍几十套,用来送给太宗皇帝,算是一份儿心意。
  那信使直到走的时候,也没有想通为什么一张张的白纸经过了那个小盒子以后就变成了写满字的成品,回到京师以后,立刻将我的呈文献上,并且将他在西北见到的油印机大肆夸张了一通儿,只道那东西是上天恩赐下来的神物一般。
  众人听了自然不肯相信,纷纷向那信使详细询问,最后太宗皇帝看完呈文之后若有所悟,吩咐人将那些油印的纸张分发给各位大臣,命大家仔细观看,然后再取过来活字印刷的书籍翻阅,果然字字清晰无比,排列整齐,看起来没有丝毫的滞碍之处,更加难得的是油墨清晰而没有沾染到别处,字迹优美,比起民间印坊所出的书籍好上百倍。
  “原来如此啊——”看完那些介绍资料之后,身为宰辅的吕端首先拍案叫绝道,“果然是个好办法!难怪可以将印刷的成本降低到如此地步!这活版印刷的确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出身苦寒的前任宰相吕夷简和新任的参知政事吕蒙正这回同时了吕端的一边,同声恭贺道,“陛下,大喜啊!”
  太宗皇帝有些高兴,却也有些奇怪地问道,“两位爱卿,何喜之有?”
  两人都是太宗皇帝的股肱之臣,与吕端凑到一起,被人称为“三吕”,声望名节都是一时无二的人选,平时难得政见相合,此时却在活版这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不能不说明事情的重要性。
  吕蒙正拜了三拜以后,非常恳切地说道,“当日微臣年幼之时,家中贫寒,上不起私塾,全靠家母以枯枝划地来开蒙,后来四处借阅别人的书籍来阅读,可谓十分不易,后来借宿在寺庙中读书,其中的辛酸景象至今犹在眼前一般,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书籍太少的缘故。而如今,有了活版印刷,书籍印刷的成本降低了很多倍,速度也提高了不止数十倍,必然会导致书籍的价格大幅下降,如此,贫寒子弟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书籍了,天下士子,莫不从中受到恩惠,我大宋选拔人才时,就要更容易得多了!”
  吕夷简在旁感慨道,“老臣活了七十多岁,除了当日被陛下点选为进士外,今日最是开怀,不为别的,就为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读到更多的书籍了。”
  众臣们此时纷纷恭贺,太宗皇帝也喜上眉梢儿,深深感到自己选用的人才确实没有令他感到失望,大宋毕竟是以文官政治来左右朝政的,印刷术的改革所惠及的,首先就是读书人,这叫他们如何不感到高兴?
  “来人啊,拟旨——”太宗皇帝高兴地喊道,“朕要重赏办成此事的有功之人。”
  于是半个月之后,我又得到一个西北防御使的兼职,而参与了活版印刷工程之人,也得到了朝廷赏赐的禄米和奖励文书作为特别奖赏。


第四章 斯人憔悴
  过了正月之后,天气渐渐地暖和起来,一群远方的客人们来到了陕北。
  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却大都是我熟悉的面孔,不是别的,正是我在苏州建设钢铁基地时招收的第一批技术工人。
  当他们热情洋溢地向我问好,并且拿出了廖行之特意为他们准备的介绍信后,我已经命人将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客房收拾妥当,可以入住了。虽然当时人员还没有到位,但我考虑到钢铁厂迟早是要建立起来的,便提前动手建设了基础设施,比之在苏州时的规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足足大了十倍不止。
  “大人对我等真是有天高地厚之德啊——“有年长一些的人感慨道。
  “呵呵——“我轻笑了一声后说道:“我记得你啊,你就是黄师傅嘛!当时在苏州,全靠你在打理炼制钢铁的事情,想不到你肯来这西北苦寒之地,真是令本官感动莫名。”
  黄大行却有些苦笑着说道:“大人有所不知,自从你离开苏州之后,铁厂来了朝廷的监工,每日在工厂里面转来转去,无事生非,又克扣我们的饷银,大家怨气很深,若不是有廖大人不时地为我主持一下公道,怕是早就干不下去了!”
  “竟有此事?”我诧异道。
  虽说官吏当中的确有一些小人,但是在皇帝亲自过问钢铁基地的事情之下,也不应该出现这样地情形啊?难道说他准备将钢铁基地荒废掉不成?还是对我原先重用的这些人不放心了想要换上一批新手来好控制?
  其他的人立削纷纷附和道:“是啊!大人,想起来还是在您地手下干得痛快。因此廖大人一说移居西北的事情,我们几个立削就答应了,这里虽然冷一些,却不用受那些闲气,大伙儿也活得痛快些!”
  我心中暗笑,没想到那监工倒替我办了件好事儿,否则的话,要劝说这些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来到西北,还真的很不好办呢,这人真是太有才了。
  有个人接着补主说道。”呵呵,我扪钢铁基地的大师傅们,基本上都在这里了,想到苏州那边儿,都是些毛头小子们在操办,怕是炼出来的钢就不那么上乘了,真是可惜了当初的一番心血了——“
  “这却不用担心——“我见众人提起苏州那边儿,都有些心疼。连忙安慰道:“西北地方,别的没有,却不缺煤铁资源。本官已经安排人手探明了阶近几个大型的露天煤矿和铁矿,开采工作已经在进行之中,只等我们这边地冶炼工场建起来,一切就步入正轨了!多则三个月,少则两个月。一座规模胜过苏州那边十倍的冶炼工场就投入运行了。因此,大伙儿却不必再心疼那些过去的旧家当了。”
  众人听了以后,纷纷点头应是,对于今后的发展前景都抱着很大的期望。
  我吩咐手下摆好酒宴,为前来投效的众人接风洗尘。
  “禀告大人,七爷把王大人接回来了。”酒至半酣,有手下进来通报道。
  “好啊——“我带着三分酒意,高兴地说道:“今天是什么好日子?石雷居然也回来了。待会儿正好一起去看看他的新娘,同乐同乐啊!”
  前来报信的那个手下有些谨慎地提醒道:“大人,王大人似乎情绪不高呢。”
  “哦?这又是怎么回事儿?”我顿时一愣,酒意去了三分,心道莫不是王石雷地事情办砸了?还是他的意中人已经罗敷有大投入别人的怀抱了?我一边胡乱猜测着,一边整束衣冠亲自迎了出去。
  穿过两道院子之后,站在外面停了一小会儿,便见到有三辆大马车平稳地驰了过来,来到我们的面前后慢慢地停了下来,后面有几十名骑士赶了上来,为首一人翻身下马,正是前去接应地七郎。
  “六哥——“七郎走了过来,将手中的缰绳递给了旁边的从人,神色有些不畅快的样子。
  “怎么样?人接回来来了吧——“我连忙低声问道。
  七郎点了点头,附在我的耳边祗声回答道:“事情有些麻烦。”
  我还没有来得及问七郎是什么麻烦地时候,王石雷从当中的马车上跳了下来,面色有些枯槁,情绪不住,看到我之后只是有些木然地点了下头,然后就吩咐众人开始将车辆赶进院子里面他的居所去。
  “到底是怎么了?”我更是奇怪,抓着七郎问道:“王家小姐接回来了吗?怎么石雷看起来跟死了亲老子一般衰样儿?”
  “差不多——“七郎很无奈地耸了耸肩膀,低声对我说道:“王小姐病了,而且不轻。”
  我又是一愣”,病了看大夫啊!难道说是不治之症?”
  “好像是肺痨——“七郎看了看四周,小心地对我说道。
  肺痨——我听了之后心中一沉,有些担心起来。
  所谓肺痨,其实就是肺炎或者肺结核之类的疾病,这种病在后世虽然算不得什么大病,打些针吃些药差不多就能好了,可是在这今时代里面,几乎就等同于被判处了死刑。
  中医中药虽然对于肺痨也有不少的针对性疗法,可惜药物的作用力很难直接作用于病灶,收效甚微,远没有使用抗生素来得直截了当,针灸虽好也只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而已,对待这私病菌感染造成的疾病也是无能为力。
  “这可怎么是好——“我不由得为难起来。
  跟着王石雷一起回来的人中,不但有王家小姐。还有她地丫鬟婆子等下人,帮王石雷将事情安顿好之后,我将他悄悄地拉了出来。
  初春的西北。空气中还有些冷冽的感觉,一阵凉风吹了过来,远方传来地泥土气息中有些湿润有些清新,我拍了拍王石雷的肩膀,一时之间不知道从何说起。
  停了半晌之后,王石雷有些苦涩地说道:“谢谢。”
  “到底有多严重?”我沉声问道。
  王石雷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我见到她的时候,情况还好,吃了大夫的几服药。基本上已经控制住病情了,那天,她忽然说想药出去看看雪景,我没有耐得住她的要求,心想反正也好得差不多了,应该没有问题,谁知道回来以后就病倒了,药石无效。眼看现在的情形是越来越差,大夫说,怕是熬不过这个春天了——“说罢眼中尽是绝望之色。
  我听了之后心中一沉,这种病最怕的就是回头。若是一次治好,以后再犯的可能性也就很小可是这样一反复,势必给尚未恢复的身体一个重创,怕是没救了。奈何一件好事竟然会演化成如此结果?
  “石雷,你放心,我一定请最好的大大给王小姐来医病。”我安慰道:“据说人参可以续命,我这里还有十几颗上百年地老参,待会儿一起拿去,记得分开用清水炖服,或者熬在粥里面服用,切不可一下子过量了。还有。这病最忌讳有人打扰,一定药保持清净,我看你暂时就陪着王小姐上山去住吧?那里空气好,气温比较湿润一些,对王小姐的身体有好处,其他的事情,都不用考虑。”
  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