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191章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191章

小说: 壮哉大唐少年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正午,薛仁贵、房遗爱、刘仁轨、马周、杜荷到达都督府交令。成功的扭转了边军的心志,但,几人的心情却格外沉重。尤其是出自高贵人家的房遗爱与杜荷,更仿佛获得了新生一样。此刻,他们心中沉甸甸的,一种名叫责任的东西已经悄悄根值于心中,在默默的发芽。

  “如何?”秦风放下手中的公文,作为三州的行政长官,怎么说也得了解领地内的大致情况。

  “第一步已经成功了。”

  刘仁轨由衷道:“都督想人之所不想,能人之所不能,属下佩服万分。”

  “这只是初步阶段成功,战士们情绪十分不稳定,你们得多费心思了。下一步,尤为关键。”

  马周忧虑道:“将军,诉苦运动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情感激荡,但是如果没有组织上制度上的落实,情感平复后效果也就减退了。”

  “没错!”秦风道:“所以,第二步要进行的就是三查三整。”

  “将军,何为三查三整?”精通政务的马周十分期待的问道。

  “‘三查’就是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就是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三查’与‘三整’结合起来进行,边查边整。通过查整,达到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团结,纯洁和巩固部队,改进工作作风及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接着,秦风将新式整军运动大概的操作模式一一道出。

  大家叹为观止,马周由衷道:“将军天赋异禀,人中奇才,诉苦运动是根基,而三查三整则是脉络了,经过诉苦会、三查三整和军中民主运动,定然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边军的面貌涣然一新。也大大加强了军队的团结。”

  “将军打乱了边军现有的体系,皆由士兵们选出的基层官员,都估计能打仗,又能爱兵的人了,与此同时,又能清除害群之马,又能加强边军的归属感,认同感,诚可谓是一举数得之策。属下自愧不如……”刘仁轨接过话头说着。

  薛仁贵长叹道:“我大唐能拥有将军这样的人物,实在是莫大幸事。”

  “这其中还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你们看着办,该删减的就删减,该增加的就增加进去,在尚未执行之前,完善了最好,要是朝令夕改就不好了。我就说嘛……什么时代都有穷苦大众,这诉苦运动即便千年后,一样通用,嘿嘿,以后别人学着,也会记得我秦风的。”秦风有些飘飘然的,甚是得意。说到最后,莫名其妙的自恋了起来。

  刘仁轨、马周与薛仁贵相互望了一眼,都知趣的没有说话,他们这个将军算是难得的人才、天才,值得大家追随。但是有一点却让大家至始至终都接受不了:那就是深受李世民影响的秦风,不可避免的近墨者黑了起来,一如李世民那样自恋,时不时的就会夸自己几句,让他们都为之脸红,当事者却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

  “正则、宾王等三查三整进行且看到成效后,你们联合拟个公文送给陛下,让他见识见识咱们庆州团队精诚团结、上下一心后产生的巨大能量。”

  刘仁轨、马周拱手应喏!

  秦风沉吟了一刻,道:“杜荷!”

  “属下在。”杜荷一怔,上前听令。

  秦风道:“这公文由你来写!”

  “啊?”杜荷有些惊惶失措了,讷讷道:“将军,我不行的。”

  “男人不能说自己不行,你的好哥们都独当一面的当上了陌刀队的主将,难道你不如他么?就这么定了。公文就由你行文起草了,你觉得不错了,再让两位先生把关,一个人给别人机会,也要自己给自己机会,你不试过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你、我、遗爱……都没有资格继承爵位,未来的成就要看我们自己。你不努力,没人帮你成功,杜相护得了你一时,护不了你一世。要想出人头地,你得靠你自己。”杜荷归入虎贲军之后,人也变得成熟了不少,各种坏毛病一样未见,现在每天都像海绵吸水一样的吸收着知识,他的努力,秦风看在眼里,故而,给他这么一个机会。

  杜荷心中激荡,高声应道:“属下遵命,一定全心全意做好这件事。”

  秦风纠正道:“不是这件事,而应是每一件事。”

  “喏!”u



第256章:杜如晦的感激


  三查、三整与军队民主运动的大致的方向由秦风敲定,至于枝叶,则由刘仁轨、马周、杜荷等幕僚团来增加了。

  经过诉苦会、三查三整和军中民主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边军的面貌涣然一新。新式整军大大加强了部队的团结,特别是消除了士兵间的隔阂。

  短短几天时间,边军在这种饱满的精神力量立杆见影地在纪律、训练和战斗上表现出来,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

  经过新式整军运动,战士获得了内在的尊严感,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觉,不再是活一天算一天、能占便宜就占便宜的“兵”,而成为具有高度道德感的“战斗之士”。诉苦整军的效果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战士们在中的勇猛精神,而这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与此同时,罗通带领的“逃奴”也已到位,有了这一万三千人的加入,秦风所部的兵力为之大增。

  他将这一万三千人拆分为三部分,庆州、绥州、延州各自部署三分之一,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突厥人的压迫与奴役中,使得诉苦运动进行得更加彻底,也让大家对突厥的仇视达到了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全军主将见识到诉苦运动带来的巨大变化,对“发明”这套玩意的秦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天,秦风又来到了庆州军营视察。这一次,全军上下对于他们的新统帅,抱着极大的热情。

  秦风会心一笑,他知道这是虎贲军老兵的功劳,在他的默许下,与边军已经打成一片的虎贲军向大家宣扬了秦风这半年来的种种丰功伟绩,这也使得边军对秦风有了新的认识,至于逃奴就更不要说了,只因他们现在的生活是秦风给他们,如果没有秦风,他们要么早就死在大草原里,要么还要过着奴隶一样的生活,对于他们的恩人,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尊重与服从,在他们的诉说下,秦风及虎贲军简直成了天兵天将,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神天降,也正因为如此,秦风已经成为这支军队名符其实的统帅。

  对于将卒的热情欢迎秦风并不觉得意外,在军队中最能令兵卒信服的不是智慧,不是统率力,更不是亲和力,而是拥有绝对的实力。尤其是在好战敢战的军队中,力量更是最令人信服的关键。

  强者在军队里永远受到尊敬。

  秦风的光辉事迹已经深入人心,故而,这群油得出奇的边军才会如此。

  秦风高声说道:“见到大家现在的样子,我收回那天的话,大家不是绵羊,而是一只只睡着了的老虎。不用我说一支军队关键的是战斗力,一支拥有战斗力的军队才能委以重任,才能在生死一线的战场上踩着敌人的尸体活下来。你们要么是久经战场的老兵,要么在生死线上徘徊过,所以,见到你们今天的精气神,我已经不再怀疑你们的战斗力。”

  校台下的一票将士,一个个都自豪的昂首挺胸,老兵确实是一个值得自豪的称号。

  只有了解战场残酷的人,才知道想当一个老兵多么不容易。只有指挥过军队的人,才知道老兵在战场上发挥的力量是多么的重要。毫不夸张的说,一个老兵在战场上至少能当十个新兵蛋子。

  秦风续道:“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们满足于现状,那么下一个死的人很可能是你们。不要以为大唐即将一统天下,你们就能够过上太平日子了。突厥,我华夏子民的世代仇敌,无时无刻不觊觎窥视这我们的家园,他们的强大凶残你们都应该有所耳闻。早晚我们会与他们对上,到时候我们败了死的可不只是我们,就连我们身后的家人也会惨受屠戮。”

  秦风说这话的时候,有许多的兵卒眼睛都红了,伤感之情皆在脸上。

  人群中登时有人大喊:“突厥狗来了更好,老子正好为我哥哥报仇。”他喊出声后,校台下登时熙熙攘攘,相互洋溢着同仇敌忾的心情。

  秦风高声道:“突厥内战不体,最终获胜的不管是颉利还是突利与夷男,都将是我大唐的巨大威胁。突厥兵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的生存法则是弱肉强食,因为时时害怕被人杀死,所以,无论男女都练成强壮的体魄,并拥有着惊人的战斗力,在突厥,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活人,就是战士,所以他们很强,这个必须承认。要战胜他们,你们只有变得更强。接下来我会安排你们进行严苛的训练,让你们变得更强。只有你们更强,才能让你们的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让你们的儿孙为你骄傲自豪,不用让你们的家人对着你们的尸体痛哭流涕。”

  训练方法是现成的,只要拿来使用即可。

  兵卒依照新的训练系统训练的时候,秦风也没有闲着,他跟着兵卒一同练习,训练的力度比起所有人只高不低。

  到了用餐的时候,依照规矩秦风是有小灶的,他却闭了小灶与将卒一同用餐。

  一起训练,一起吃饭,秦风在短短的几天内就与麾下兵卒打成了一片。全军上下从开始对秦风的敬畏,逐渐转变为敬重服气以及爱戴。

  人与人的相处就是这样,有多少付出有多少收获。

  秦风已然抓住了这支军队的军心。

  **********

  长安皇宫。

  李世民看着庆州的公文,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自言自语道:“这小子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却每每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哎呀,这个诉苦运动看似简单,却一环扣着一环,环环相扣,真是厉害。朕就说嘛……朕的眼光还是可以的。嗯,要不要写道私信夸一夸?不行,不行,这小子不经夸,算了算了。这办法不错,应该推广开来。”

  “陛下!庆州又送来了文公!”

  便在这时,杜如晦拿着公文,走进了大殿。

  杜如晦拱手一礼道:“陛下,听陛下说庆州公文一到,就要及时送到,这长史刚走公文就到了,臣也就送来了。”

  李世民笑道:“辛苦了!”

  他接过厚厚的公文袋,李世民再次翻阅起来。这是关于军队人员超额的汇报,李世民给秦风的名额是五万人,随着一万三千人的加入,不但填满了空缺,还多出了五千余人。要知道,擅自扩军的罪名可大可小,要是让人告上一状,那麻烦可就大了,故而,在刘仁轨、马周二人的提醒之下,秦风早早将这个问题向李世民汇报,并称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他要在训练的过程中淘汰五千人。

  李世民笑着摇头,将公文弃于案头,不再理会。

  反倒是秦风弄出来的诉苦运动让他兴致盎然。

  “克明,你也来看看那小子鼓捣出来的诉苦运动。”李世民将第一份公文递给了杜如晦道:“署名的是你家二郎。对了,他什么时候到虎贲军去了?”京城里少了房遗爱与杜荷,李世民的耳根清静了不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御史、谏官状告二相教导不严之罪了,他见到公文署名的时候,也才知道杜荷去了虎贲军。

  杜如晦将自己当日病重,杜荷祈求秦风救治自己,并称愿意以命抵命一事详细道来,最后道:“于是,小犬就让秦虎贲带去虎贲军了,从军这段日子,确实是成熟了不少。秦虎贲不但对臣有救命之恩,而且还将小犬带回了正途,这份天大人情,臣这辈子是还不上了。”

  李世民叹息道:“杜荷有着赤子之心,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说来是教导不当所致。克明忙碌于国事,顾不上子女教育,要怪也怪朕啊!唉,房相何尝不是如此?”说到这儿,李世民欣慰一笑道:“还好,朕的女婿替朕弥补了。”

  杜如晦道:“秦虎贲真是奇才啊!他说部队是个大熔炉。当兵能够强壮人的体魄、锻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精神境界,对扩大视野、积累社会经验、丰富人生阅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遗爱与小犬都在军队中改邪归正,与他之言不谋而合。”

  李世民笑道:“经克明你这么一说,朕找到对付京城中那些纨绔子弟的办法了,以后,谁再犯事,直接充军到边境两年”

  “纨绔子弟要么出自官宦人家,要么是世家子弟。才识方面比寒门子弟强得太多,若他们改邪归正,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陛下之想法是好的,不过,绝对不能往庆州放了。”

  李世民一愣,道:“为何?”

  杜如晦道:“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