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112章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112章

小说: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美国大兵显然是不愿意原本就稀缺的美国护士与中国人谈笑甚欢。

    “是吗?”张弛不动声色的回答:“我倒不知道这里是你们的地方,我只知道这片土地是中国人打下来的。而你们只是空降下来等着中国人去救援!”

    张弛说的就是加拉哈德部队在这一仗中的表现。

    这话明显是激怒了那一桌的美国大兵,或者也可以说张弛的话刺到了他们的痛处,于是美国大兵把桌子一掀就围了上来……

    等他们走近刚要说些什么,冷不防张弛就一把揪住了为首的一名美军上尉将其压在桌子上,左手飞快的抓起一个啤酒瓶往桌沿一敲,接着就用锋利的玻璃口对着美军上尉的脖子,冷冷说道:“也许你可以告诉你的部下,在他们来得及动手之前,你的喉咙就会被划破了!”

    “嘿,老兄!别乱来!”美军上尉举起了手:“只是个玩笑。OK?我们是盟友!”

    其它几个美军见此就不由愣住了,但他们却不愿意就此罢休,这一来是他们不相信张弛真敢动手,二是不愿意就这样落下加拉哈德特种部队的面子。于是依旧在旁边围着不肯罢休。

    正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从黑暗的角落里走出来一个人,缓缓说道:“也许你们应该尊重下我们的中国朋友!”

    “上校!”

    “上校!”

    ……

    一看到走过来的那名美军军官,几个美国大兵就蔫了。

    美军上校端着酒杯漫不经心的喝了一口,说道:“他说的没错,我们在这场战斗中只是空降下来等待救援。现在却要求我们的救命恩人离开……这就是所谓的打劫者吗?这真是太酷了,打劫者!”

    张弛知道这时局势已经得到了控制,于是把手一松就放了那名美军上尉。

    “滚!”上校冲着那几个美国大兵一声令下,几个美国大兵就逃也似的离开了。

    接着上校就端了一杯啤酒递到张弛面前,说道:“我认得你,大兵!在渡口替我们解围的人中就有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是一名狙击手。”

    “是的,上校!”张弛有些尴尬,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曾经与这上校见过面。

    其实这不怪张弛,因为那时的他正聚精会神的射杀躲藏在丛林中的日军,所以根本就没注意到从身旁走过的美军上校。

    而美军上校却是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因为他不敢相信这名中国狙击手是怎么发现那些隐藏得如此巧妙的目标的。

    “对于刚才的事,我很抱歉!”上校拍了拍张弛的肩膀道:“这杯酒算我的!”

    说着他打了个饱嗝,就戴上了军帽走出了俱乐部。

    “他是谁?”张弛问着安妮。

    “他是布朗上校!”安妮回答:“加拉哈德部队的前线指挥官!”

    “唔!”闻言张弛不由一愣,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就与加拉哈德部队的二把手见面了。
………………………………

第六十七章 营长

第二天,张弛办好了出院手续告别安妮后就回到了前线。

    当张弛找到一连的驻地后,战士们就“呼啦”一下围了上来。

    “营长回来了!”

    “营长,伤好全了吧!”

    ……

    “营长?”闻言张弛不由有些莫名其妙。

    “营长,你还不知道啊?”看着张弛满脸迷糊的样子同乡人就解释道:“上峰已经任命你为一营营长了。”

    “是啊,营长!”小浙江接嘴道:“同乡人现在是咱们连连长了!”

    “一营营长?”张弛不由一愣:“那木头营长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同乡人摸了摸脑袋:“这命令下来还没多久,拉皮条的应该知道!”

    同乡人所说的“拉皮条的”指的就是皮特,因为他的名字读起来有点像“皮条”,于是战士们就给了他这个外号。

    皮特曾经还问过战士们“拉皮条的”是什么意思,战士们就告诉他……总之就是很受女人欢迎的那种。于是皮特就欣然接受了这个外号。

    “拉皮条人呢?”张弛问。

    “应该是去营部了吧!”同乡人回答:“他好像也升官了!”

    说着同乡人就给张弛指了营部的位置。

    一路顶着小雨沿着同乡人指示的路线走,没过一会儿就来到一个用原木加固的半开放式掩体,里头正在和几个军官交谈着什么的皮特发现张弛来了,就兴奋的朝张弛招着手说道:“嘿,张,来看看我们的新办公室!”

    “长官!”

    ……

    张弛一走进工事,几个军官就纷纷挺身敬礼。

    这让张弛有些不习惯,这不仅是因为“长官”这个词……这个词在电视电影里都被用烂了,而且往往是用于那种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负面人物身上,这时张弛自己成了“长官”就觉得有点不自在。

    另一方面,做为一名狙击手的张弛知道在战场上向长官敬礼是个很不好的习惯。这也是上一次战斗中新一师会牺牲五十几个连长的原因之一。

    张弛疑惑的看了看皮特,皮特恍然大悟似的翻出一份文件递到张弛面前,说道:“你的任命书!而且还是史迪威将军亲自任命的!”

    张弛接过任命书一看,上面果然盖有史迪威的印章……这的确是有些不寻常。要知道这时的史迪威可是中国远征军总参谋长,其权力甚至比远征军司令还要大,这样一个人却会亲自任命一个营长。

    “看来史迪威将军很欣赏你!”皮特拍了拍张弛的肩膀说道:“他还特地交待我要尽可能的服从你的指挥配合你的工作……事实上,我已经这么做了!”

    “那么……木头营长呢?”张弛问。

    “木头营长?”皮特一愣,随后就意识到张弛说的是一营长。于是哦了一声回答道:“他被调到工兵团了,担任工兵团参谋!”

    闻言张弛不由点了点头,木头营长更适合呆在工兵团,到了那里他才有用武之地。

    其实木头营长岂止是适合呆在工兵团,他到了工兵团后那几乎就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尤其是工兵团里还有许多牛逼哄哄的美国教官以及美国工兵,自从木头营长到了工兵团之后他们就都没声音了。

    原因是美国工兵等需要用皮尺、测距仪等七量八算才能得到的距离,木头营长都不用……他只需要用手指和拳头在眼睛下一笔画,没过多少工夫就能准确算出长度,甚至在地图上计算两军距离也是如此。这让美国教官和工兵们感到十分震惊和佩服。

    这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中国人就是在这种极度缺乏工具的情况下生存下来的,为了生存就必须学会这些本领。而美国人却是过份的依赖设备,所以时间一长,反而使他们失去了人类本身就拥有的一些禀赋。

    张弛不知道的是,史迪威甚至都有直接将张弛调往参谋部担任参谋长的想法,但最终还是把这个念头强压了下来。

    史迪威有史迪威的考虑和难处……张弛在战场上的表现虽然很出色,而且也很有才华,史迪威觉得他天生就是个打仗的料。

    但问题就是,张弛这出色的表现是以不服从上级而且还是美国教官的命令为基础的。如果一口气把张弛升得太快,那无异于就是在告诉其它中**官:不服从美国教官的命令也不要紧,只要能打胜仗就行。

    可以想像,这样一来就会在部队里树立一个很不好的榜样。会让其它中**官效仿甚至还会激化中美军官之间的矛盾。

    于是想来想去,史迪威就决定只升张弛为营长。

    应该说,当一名营长是张弛最初的梦想,原因是如果当上营长,那么一般情况下就可以不必亲自上战场而在稍后方指挥了。

    但这时的张弛却宁愿自己还是个连长……

    首先是在丛林战中,敌我双方的防线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明显的界限。更多的时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犬牙交错的,而且营长可以不必亲自上战场这个惯例只存在于国内的****部队中,在远征军里不仅不适用反而还更要身先士卒。

    这“身先士卒”还要怪远征军的一众军官们,比如廖耀湘、孙立人,甚至史迪威都常常亲临前线观察情况,史迪威最常见的形像就是头戴一顶美式钢盔,身穿一身普通而且没有军衔的军装,肩上还挎着一把卡宾枪……他常常打趣道:“这样一来,日本人的狙击手就不会以我为目标了!”

    至于孙立人和廖耀湘就更不用说了,亲临一线指挥战斗那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试想,在这些军官的带头下,还有哪个营长、团长敢说自己要在后方指挥而不用上一线?!

    当然,这时的张弛真正在乎的并不是这个,此时的他很清楚在战场上并不是说当什么官或当多大的官就会更安全一些,有时官当得大了,在日军渗透战面前反而还会成为主要攻击目标。

    让张弛头疼的,是桌上一叠叠的文件和材料,这让张弛感觉自己似乎又回到读书考试的时代了。
………………………………

第六十八章 装备

不过好在****部队里的军官大多配有副官,这些副官的职责就是处理类似文件、材料之类的工作,所以张弛也就完全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丢给他们去处理了。

    但有些东西张弛却必须了解,比如手下的几个连长,各有什么特点之类的……否则一旦打起仗来,连自己有多少装备多少兵力都不知道那还不成了笑话。

    这些并不需要了解,原因是张弛在当连长时就与这些友军部队一起配合打过仗,所以早就了然于心。

    当然,这其中有些连长是新人……就像之前说的,岭邦一仗新一师总共牺牲了五十几个连长,几乎就是每个连的连长都牺牲了两遍,于是张弛手下的这几个连长大多都是由副连长甚至是排长升上来的。

    张弛随手翻了翻这几个连长的资料:

    一连长同乡人就不用说了,跟着自己一路打上来的战友,张弛对他知根知底。

    二连长是个名叫李长率的福建人,或许是因为名字里有“长率”两个字,所以部下给了他一个外号叫“少帅”……其实这“少帅”一点也不帅,相反脸上还有一道令人感到恐怖的刀疤,里头的肉往外卷翻出来就像是一条爬虫似的。

    那道疤是他在第一次缅甸战场上留下的,当时冲进战壕的小鬼子挺着刺刀扎向他的脖子,无路可退的李长率选择了往前冲……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不退反进使得鬼子的刺刀偏离了他的脖子只在其脸上划了一条疤,与此同时李长率还掐住了鬼子的脖子直到他断气。

    因为知道李长率有这个经历,所以张弛觉得他应该是急中生智的人,否则他早就被残酷的战争给淘汰了。

    三连长吴小东倒不是个新连长,他与张弛一样是在岭邦一战中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连长。

    当然,这并不是吴小东运气好,而是因为吴小东个子较为矮小……此时的中**人大多个子都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物资紧缺而造成的普通营养不良的原因。

    这物资紧缺到什么程度张弛知道的不多,因为他直到现在还没有回去过。

    但是……

    从重庆飞来的补充兵有很多都是全身上下只穿一件裤衩。张弛曾经问过那些补充兵是怎么回事,得到的回答是:“国内什么都缺,衣服和军装也缺,长官知道咱们到这来就有美国佬发军装了。所以让咱们都把军装留下!”

    这话差点把张弛给噎着了,那些衣服、军装就算留下也是破破烂烂的穿不了多久了吧,但国民党的军官却还是要把它们给留下来而让补充兵光着身子没有尊严的出国。

    这不只是说明****军官对士兵的盘剥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国内物资的极度篑乏……如果不是物资紧缺,谁还会在意那几件破军装呢?!

    吴小东是个从来就不知道父母是谁的孤儿。自小就是靠乞讨为生,于是个子又要比一般人要矮半个头,可偏偏副连长却是个高个子,而且在孙布拉蚌的这几个月副连长那是吃得油光满面胖了不少,于是日军狙击手看到他们俩站一起时就想当然的以为副连长是主官,接着一发子弹就将副连长打倒在地。

    事后吴小东想起这事来,就感叹自己欠副连长一条命,发誓往后如果能活着回到国内的话,一定要找到副连长的家人报答他们。

    由此,张弛觉得这个乞丐出身的三连长该会是个体恤部下的好连长。因为他有着一颗感恩的心。

    除了这三个步兵连之外,营下还有一个机枪连和迫炮排。

    这一点倒是以往的****部队所没有的……****部队营下有一个机枪连就相不错了,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