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68章

奋斗在晚明-第68章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微臣已经将御相画好了。”

    朱翊钧正自出神,便听到画师恭敬的声音。

    “嗯,退下吧。”

    朱翊钧摆了摆手,满是疲惫的说道。

    师傅们常常告诫他要有人君的气度,所谓人君气度指的就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是君王应有的威严。

    就这点来说,朱翊钧觉得自己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但更多时候他只是一个象征,像一尊塑像一样立在那里。政务自有冯大伴和张元辅去处理。他只需要将金印扣在奏疏、诏令上即可。

    “臣告退!”

    画师捧着刚刚画好的画像恭敬的退了出去。其实他也是一刻不想在暖阁之中多待的。

    皇帝陛下正襟端坐很累,他更累啊。

    毕竟皇帝陛下还能坐着,他却要跪着。

    给天子作画像容不得出一丝一毫的差错,若是画像有损天子威严,那可是犯了欺君大罪,要掉脑袋的。

    故而画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副画像画下来后背都已经湿透了。

    画师刚退出去,朱翊钧的贴身内侍小安子便凑了过来恭敬道:“陛下,该去文华殿听讲了。”

    朱翊钧好不容易能起身活动活动筋骨,听到“文华殿”三个字身子直是僵住了。

    大明朝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皇帝要在文华殿听儒士讲经,这一活动称之为经筵。

    这些儒士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他们也有缺点,那就是非常的酸腐,且冥顽不灵不知变通。

    朱翊钧最讨厌这些酸腐文人,可张先生要求他必须每隔三日去文华殿听讲,朱翊钧也是无可奈何。

    他是不敢公然拒绝张先生的。因为一旦他拒绝了,不仅群臣会发出抗议,母后也会严厉责斥他。

    有时朱翊钧甚至会想这大明朝的皇帝究竟是谁?为什么群臣只是对他表面恭敬,而却对张先生马首是瞻?

    朱翊钧摇了摇头长叹一声道:“抬肩舆来吧。”

    乾清宫距离文华殿颇有一段距离,需要乘坐肩舆前往。小安子恭敬领命而去,却在乾清宫外碰到了首辅张居正。

    “啊,张阁老!奴婢参见张阁老。”

    小安子差点撞到张居正身上,连忙躬身行礼。

    张居正有要事在身也无意和他计较,点了点头迈开四方步便往乾清宫走去。

    照理说外臣觐见皇帝是需要太监通报的。但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可以未经通报拜见天子。这也是万历皇帝为了表达对恩师的信任特地吩咐的。

    这一行为曾经被一名御史写到奏疏里,对张居正大加弹劾。但那名御史最后被天子下令廷杖四十。至此之后再无人敢以此事做文章。

    张居正进到东暖阁时朱翊钧已经恢复了正襟危坐的姿态。只不过这一次他的嘴角多出了一丝笑容,这是为了张先生特地准备的。

    “老臣拜见陛下。”

    张居正冲朱翊钧微微欠身算作行礼,朱翊钧连忙摆手道:“先生不必多礼,快赐坐!”

    。。。。。。

    。。。。。。


第一百三十三章 降下圣旨

    (ps:感谢书友l599xl,书友柔之虎再次的100币打赏~)

    小安子便端了一只锦凳,张居正浅浅一笑,撩起大红蟒袍下摆坐了下来。

    “先生此来所谓何事?”

    万历皇帝朱翊钧正襟危坐,挤出一丝笑容,就像一名普通的孩子见到私塾先生一般。

    张居正拱了拱手道:“老臣此来是有一件要事奏报陛下。”

    朱翊钧以为张居正在试探他,连忙摆手道:“政事有先生和冯大伴处理,朕是放心的。”

    张居正摇了摇头道:“此事兹事重大,老臣和冯公公绝不敢擅断。”

    朱翊钧微微有些吃惊,这些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他不奇怪,但从张居正嘴里说出来真的有些不寻常。

    他也有些好奇,便催问道:“先生说说看,到底是何事?”

    张居正便将奏疏交给小安子,由小安子呈递给朱翊钧看。

    朱翊钧展开奏疏,十分认真的看着。

    他真正批阅奏疏,处理政务的机会很少,很多时候都是走走样子。此番得到履行皇帝义务的机会他是不愿意错过的。

    他虽然已经践祚六载,但就像一个学徒,仍未出师,需要不断学习如何做好一个皇帝。

    朱翊钧虽然没有太多处理政务的经验,但毕竟被那么多的名师鸿儒培养了多年,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还是有的。

    在张居正身边多年,他也有了基本的政治素质,对于大明的几项国策了如指掌。

    当他看到卢家不但通倭还贩售私盐时直是气的浑身发抖。

    “仅凭一项朕便可斩他全家,两罪并罚,卢家的人通通该杀!”

    他实在太过激动,这番话说完才意识到他是在跟张居正说话,吓得连忙找补道:“朕不是在跟先生发火,朕是气恨难平啊。”

    张居正笑声道:“陛下无需解释。陛下乃是万民之主,说什么都是圣旨。只是陛下需要对万民,对国家负责而已。”

    稍顿了顿,张居正继续道:“方才陛下说的不错,通倭、贩售私盐这两项都是死罪,但若就事情本身而言,恐怕那些女眷都是不知情的。为了彰显陛下仁爱之心,不如下旨对卢府男丁全部处斩,首犯卢佑安凌迟,其余女眷罚没入教坊司。陛下以为如何?”

    万历皇帝咽了一口吐沫,心里微微有些不快。

    其实按照他的意思,卢家的人犯了两项重罪,全部拖出去砍头就是,何须这么麻烦?卢家的女眷就不是卢家的人了吗?

    但既然张居正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不好拒绝,便顺着话头道:“先生说的不错,朕也觉得应该这么处理。小安子,速去准备笔墨,朕要拟旨!”

    小安子便赶忙去准备明黄色的绢布,另有人将笔墨备好。

    万历皇帝端坐案前,提笔蘸了蘸墨,在绢布上提笔疾书。

    意思都是张居正的意思,朱翊钧不过是把这些意思搬到圣旨上罢了。

    他很快就将圣旨写好,叫张居正看了一遍。

    张居正频频点头:“陛下的书法又精进了。”

    朱翊钧红着一张脸道:“先生谬赞了,朕。。。。。。朕平日里闲来无事,便喜欢练练字。”

    张居正心中一沉,他是不是对小皇帝管的有些太严了?是不是应该给予小皇帝适当的自由?

    当然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张居正毕竟是首辅,要对全天下的人负责,而不只是对万历皇帝一人。

    虽然他这个学生天资聪颖,但毕竟才十四岁。

    十四岁这个年纪正是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出问题。

    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观念不正,可能祸及一家。皇帝若是观念不正,那就要祸及一国了。

    “陛下,旨意既已拟好,便下发六科给事中吧。”

    一般的奏疏要走票拟批红的程序,一套程序走完才算批阅完毕。但有些情况也有例外,譬如皇帝亲自批阅奏疏后直接发到六科给事中誊抄,然后降下旨意。这就等于绕过了内阁和司礼监。

    这也是皇帝的权力。

    只不过因为万历皇帝朱翊钧年幼,很多情况都由内阁和司礼监代劳,从来没有行使过这一项权力罢了。

    但没有行使过不代表这项权力不存在,张居正这么一提朱翊钧直是大喜。

    虽然圣旨的内容还是张居正敲定的,但毕竟是他绕过内阁与司礼监独自降旨。小小的进步也是进步,至少在外朝的许多臣躬看来,这是皇帝勤政的体现啊。

    “恩,便如此办吧。来人呐,把圣旨传到六科给事中,若无异议誊抄留底后即刻派人到荆州传旨!”

    通常情况下,六科给事中具有圣旨的驳斥权。但绝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不会行使这一权力的。

    只有觉得皇帝所下旨意不可理喻时他们才会驳斥,将圣旨打回。

    毕竟驳斥圣旨等于直接打皇帝的脸,遇到性子倔的没准直接就把给事中给咔嚓了。

    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所以六科给事中行使圣旨的驳斥权会慎之又慎。

    朱翊钧当然不认为这次六科给事中会将圣旨驳斥打回。卢家家主犯下了滔天大罪,他已经法外开恩,饶恕卢家女眷活命了。

    还想如何?

    小安子小心翼翼的将圣旨卷好,命人送去六科衙门。

    卢家的事情解决了,张居正的心情轻松了不少。他难得的开起了玩笑:“听说陛下最近与皇后分殿而居?”

    朱翊钧直是懵了,这种事情张居正也要管吗?

    “先生,朕这些日子身体不适。。。。。。”

    他已经羞得垂下头去,红到脖子根。

    “老臣无意冒犯,老臣是觉得陛下若有意,可以选一批良家女入宫充盈宫闱。”

    朱翊钧直是一脸黑线。女人就那么好吗?为啥男人看着女人都跟狼看到羊一样?一个还不够,还得十个八个的往身边弄?

    一个王皇后就让他愁得眉头不展,要是再选一批良家女入宫,他还不得被烦死。

    “咳咳,先生,这件事再议吧。”

    张居正微微有些不悦,但这毕竟是皇帝的私事,他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拱了拱手道:“既如此,老臣便不打搅陛下了。老臣告退。”

    说完便起身朝殿外走去。

    。。。。。。

    。。。。。。


上架感言

    十一月一号,《奋斗在晚明》就要上架了,老坤怀着忐忑的心情写下这篇上架感言。

    虽然这不是老坤第一次上架了,上一本的成绩也很好,但老坤还是很紧张。

    起点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地方,历史频道尤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老坤一时一刻都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告诫自己今日之成绩来之不易。

    这本书上架前的成绩比《寒门首辅》更好,故而老坤自然也对上架后的成绩有了更大的期待。

    在这里老坤要感谢我的主编锐利,责编徐徐,以及历史频道其他两位编辑虎牙和竹篱,当然还有我最亲爱的读者们。

    熟悉老坤的书友都知道,老坤腰不好,曾经得过腰间盘突出。这种病是好不利索的,稍有不慎就会复发,也是写手们最害怕的病,因为一旦发病将会严重影响小说创作。

    老坤最怕的自然也是如此,故而每天不敢太高强度的写作。

    但上架后,该爆更该拼命的时候老坤也不会含糊,谁叫咱吃的就是这碗饭呢?

    上架首日老坤决定给大家来个惊喜,来一次超级爆更,具体爆更字数留个悬念。之后的时间老坤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更新,还请之前看免费章节的朋友能够继续用订阅来支持老坤。

    在这里老坤特此说明一下,赠币订阅老坤是没有收入的,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用起点币订阅,毕竟订阅数据的好坏对本书的后续推荐影响很大。

    在这里老坤也说一下加更规则,盟主加三更,舵主加一更,月票五百张加一更。

    十一月老坤想要争一争月票榜,在此提前向大家求一下月票,请把十一月的月票留给老坤吧!

    大家支持老坤,老坤也会更卖力的码字回报大家,让我们一起加油!

    再次感谢我亲爱的读者们,十一月一号,我们不见不散!


第一百三十四章 明正典刑

    (感谢书友暗夜丨灬妖的100币打赏,感谢书友柔之虎再次的100币打赏~预告一下,本书十一月一号上架~)

    圣旨传到荆州后知府李瑞立刻遵照执行,将卢府男丁全部绑缚押往刑场斩首。

    行刑在菜市口,前来观刑的百姓无数。他们大多拿着菜梆子狠狠朝这些卖国贼砸去。

    虽然他们没怎么见过倭寇,但也对倭寇痛恨不已。卢家既然通倭那就是犯了众怒,死有余辜。

    李瑞亲自任监斩官,左右坐着江陵县令陈复、通判刘伯文。

    及至午时,李瑞便将红签子丢下。刽子手纷纷拔去死囚脖子上的木牌,将其按倒在木砧上。

    手起刀落,几十颗人头便被砍下。鲜血顺着砧板淌下染得一地血红。

    一时杀的人太多,血腥之气扑面而来。

    李瑞一阵作呕,强自忍着才没有吐出来。

    这些死囚的首级会被悬挂在江陵城门楼前示众,用以威慑警示后人。

    接下来便是重头戏了,卢佑安被推着来到刑场上,坦胸露腹的绑在一个特制的木桩子上。

    皇帝陛下亲自降旨,要将卢佑安凌迟。

    凌迟处死对于刽子手的要求极高,荆州没有合适的人选,这名刽子手还是临时从武昌借调来的。

    李瑞与陈县令对视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