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新宋 >

第481章

新宋-第481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之位,亦必感欣喜。”
  “子明说得极是。”司马光也接着打破了沉默,“国家多事,吏部的确不能一直无人主持大局。王禹玉虽是遗命辅政之臣,但待其病愈之后,再回两府,亦无不可。”
  望着一个个表示赞同的宰执们,高太后忽然之间,竟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他们是对自己的服从与让步么?看起来,倒更像是高太后说出了他们一直憋在心里不方便提起的事情。不仅石越大力赞同,连王安石也不见有多么介意——难不成在王安石心里,至宝丹早已经是死人了么?
  憋足了劲,一拳击出,却突然发觉,击中的不是对手,而更像是对手早已觊觎已久的目标……司马光与石越,象是在唱双簧,二人的话滴水不漏,将罢免王珪与罢免辅政大臣不动声色的进行了切割,听起来还像是在替高太后此举向天下交代。
  真正和这些宰相们打交道后,高太后终于对她的宰相们,有了更多的认识。
  她越发意识到巩固权力的重要。
  不管怎么样,这一回合她没有输。
  “既然诸位相公、执政都同意,范公亦不必再推迟。”高太后的语气,变得更加谦和,“而刑部尚书一职,哀家以为韩忠彦足当此任……”
  “太皇太后。”石越这次却是毫不客气的打断了她的话,“以韩忠彦之能力,做刑部尚书绝无问题。韩忠彦为大行皇帝所看重,原亦当进两府。只是刑部尚书与知开封府,似不可一身兼此两任。”
  “以臣之资历,原亦难当此重任。”韩忠彦也连忙出列拒绝,“太皇太后错爱,臣感激涕零,然秋官之重,臣实不敢任……”
  “大行皇帝视卿为托孤之臣,石相公亦称卿能,卿何必妄自菲薄?”高太后可不想理会韩忠彦的推辞,她需要韩忠彦进两府。她的确能够信任司马光,但她却永远无法命令司马光。而且,司马光始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朝宰相。“至于开封府……可以另择贤能。”
  “然臣乃是桥道顿递使。”韩忠彦的态度,比想象的要坚决。
  “你还是桥道顿递使!”高太后不容置疑的宣布,“召吕公着回来,开封府便交给吕公着!”
  吕公着?!
  一时间,不仅韩忠彦停止了反对,石越和王安石也都吃了一惊。果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安石不由看了一眼石越,不知道石越若是早知如此,还会不会劝他出镇杭州?
  “太皇太后!”司马光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脸色变得难看的石越。司马光心里也很清楚,闹出这么一码事,但高太后却先是罢王珪,又委范纯仁、韩忠彦以重任——这三人也还罢了,但吕公着却毕竟是得罪先帝之臣。如此急着拨乱反正,消息传出,只会进一步刺激那些对高太后心存怀疑与不满的人,也会让维护、怀念大行皇帝的人感到难以接受。这么做只会激化矛盾——而以石越的立场,他若不坚决反对,定然也会招致议论。但石越如若真的反对,却又不免让旧党心生猜忌。
  司马光知道,此时应当是他来说话的时候,“太皇太后,臣听说吕公着染恙在身,不如暂且令蔡京权知开封府。”司马光说得很委婉,“朝廷不能尽用老人。开封府乃是朝廷磨炼绝佳之所,蔡京资历虽然稍浅,却是可造之才。”
  “蔡京?揭发永顺钱庄案的蔡京?”高太后望着帘外的司马光,她自然不会相信吕公着抱恙在身——此前可从未听人提过。但是宰相们也有自己想要安插的人,吕公着迟一点召回也没什么——只须她提过这个名字,日后便不用担心没有人举荐吕公着。司马光的面子,她是一定要给的。
  “正是此人。蔡京之才学,太皇太后可以问问子明相公……”司马光应道。他却不知石越正在心里头苦笑——这个世上,能同时在石越与司马光门下都如鱼得水的人物,也只有蔡京了。石越心里非常清楚,虽然品秩没有变化,但做到权知开封府,从此蔡京的仕途,便已经正式进入了另一个天地。他虽然有意抑制一下蔡京,但此时却也无法开口反对——因为司马光的确是在帮他。
  他只好也硬着头皮说道:“以蔡京的能力,足以尹开封。”
  高太后望望司马光,又看看石越,终于点了点头。“便以蔡京权知开封府。他处分事情,若能有韩忠彦这般果断,朝廷便可无忧。”
  “韩忠彦确是不曾辜负先帝知人之明。”司马光终于有了机会提起那些贡生,他侧过身,望着韩忠彦,问道:“大尹可是已经审问过那些贡生了?”
  “是。”韩忠彦连忙欠身回道:“此事原来不过是这些贡生醉酒闹事……”
  司马光几乎疑心自己听错,“醉酒闹事?”
  “正是如此。”韩忠彦道,“按律夺其功名,杖责后赶回原籍便可。”
  
  第六十五节
  
  直到当天晚上,当石越前往司马光府上,与司马光一道给王安石饯行之时,石越还在想着韩忠彦说出“醉酒闹事”时司马光的表情。
  其实当时石越也好不到哪去——他差一点便笑出声来。
  “醉酒闹事”!
  平时看起来忠厚老实得有点懦弱的韩忠彦,似乎永远能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来。按理这桩案子韩忠彦应当避嫌,但是连御史台那些一向就喜欢找人毛病的御史,这次也罕见的无人说三道四。
  一次有趣的断案,有时候的确能缓解剑拔弩张的对立情绪。
  不过,对于高太后的怀疑,到底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便可以化解。而王安石素为大行皇帝所重,在这个时候,若是无故出外,亦将使天下生疑。而发行盐债之事,依然还只是少数人知道的秘密,所以王安石只得秘密前往杭州——他将坐一艘虎翼军的船前往杭州,须等到到了杭州,才能明示身份,公布此行的目的。
  因此,司马光与石越,才特意在前一天的晚上给王安石饯行——次日清晨,王安石便要离开汴京。
  对于王安石来说,汴京对他并无值得留恋之处。他虽然是平章军国重事、辅政大臣,但实际上,听政的高太后从来没有询问过他对军国事务的看法,更遑论采纳。当知道他想前往杭州后,高太后虽然口里挽留,但是心里却更多的是期盼。与其这样呆在汴京,倒还不如出外,所以,对于要秘密前往杭州,王安石并不介意。
  但眼前的窘境,对于石越却是巨大的刺激。
  石越并不知道高太后把账算到了自己头上,他反而念念不忘于消除国内的不稳定因素。
  石越坚信,只要将赵颢打发到南海去,一切的怀疑都将烟消云散。
  因此,他决定提前向司马光透露自己的计划,只要争取到司马光的支持,高太后为了保全自己儿子的性命,多半便会支持此议——而那只是几封奏折的事情。他已经想好,只要获得司马光支持,那么,在公布发行盐债的那一天,吴从龙将递上他的奏折……如此亦可以减轻台谏对于盐债的质疑。
  司马光的饯行宴,非常的简单、朴素。一间陈设简单得有点过分的小厅内,司马光坐在主位,而特意依南方人的习俗,由王安石坐在右边,石越坐在左边。三人面前各自摆了一张小案,席地而坐——这一点让石越颇有点不习惯。而案上亦只有简单几样果子、食品,因为外朝还在国丧期间,更是干脆连酒都没设,而是用茶水代替。但实际上,三人都没怎么触碰案上的茶水、食物。
  “君实,子明。”王安石犀利的目光,最后落到了司马光的身上,他凝视司马光,好久,忽然轻轻叹了口气,“君实,今日君实实是犯了大错!”
  “大错?”司马光有点愕然地望着王安石。
  王安石点点头,“天下之士,少有不为功名利禄所羁绊者,若用之得当,原也没什么。但蔡京此人,实是有太多的机变权诈之术,我观此人,野心勃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今日君实与子明让他一跃龙门,将来恐为国家之患……”
  石越默默听着,也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他心里也很清楚,以蔡京权知开封府的任命一旦下达,从此蔡京便可以参与军国机要,专折上奏,俨然朝廷大员,与区区六部郎中,再也不可同日而语。但他转头去看司马光,司马光脸上的不以为然,却是不加掩饰——的确,亲手提拔过邓绾、吕惠卿的王安石在这方面的判断,又怎么可能打动司马光?
  但所谓的“识人之明”,便是这么回事,总有些时候看走眼,也总会有看中的时候。所以自古以来,以识人为最难。
  “介甫既是不以为然,为何又不当殿反对?”司马光总算给王安石面子,只是枉顾左右,“这可不合介甫的脾性。”
  “我当殿反对有用么?”王安石冷笑道,“太皇太后对君实是言无不听,计无不从;但我若是反对,只恐更坚太皇太后之意。”
  “介甫有点……”
  王安石摆摆手,“今日只我三人在此,再无旁人,亦不必讳言——太皇太后素称贤德,其贬抑外家,可知亦无甚私心。只是今日之太皇太后,却已非往日之皇太后!”
  “此话怎讲?”司马光微微有点色变。
  但王安石却毫不介意,他即将离京,有些话,不吐不快。“君实看不出来么?人无欲则刚,然自石得一之乱后,太皇太后实是已有心魔!”
  “侍中说得不错。”石越也不由点头应道,“在下亦有这种感觉。”
  司马光不觉沉吟,“介甫子明是说……”
  “便是雍王!”王安石直言道,“石得一之乱究竟有何内情,吾辈心照不宣而已。韩忠彦不欲太皇太后、皇上有杀子、杀叔之名,亦是出自忠心。然天下不乏智识之士,此事又岂能令天下人尽无疑心?雍王虽被软禁,但如今却是主少国疑,太皇太后要按下此事,便只能维护雍王,但她越是维护雍王,却会越令人生疑。长此下去,中外互相猜忌,只会越来越厉害。太皇太后无论做什么,外朝凡忠于大行皇帝与皇上者,皆不会信任;而外朝以如此之心待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威信不立,又岂能公平决事?此时若有别有用心者在其中挑拨离间,只恐最后弄假成真,亦并非不可能!”
  司马光默默听着,过了好一会,才转向石越,问道:“子明亦如是想?”
  石越轻轻点了点头,“大行皇帝崩驾当晚,在下在宫中,可以肯定太皇太后并无策立雍王之意,否则在下亦活不过那天晚上。但太皇太后此后之欲保全雍王,亦是有目共睹。今日贡生上书之事,虽是意外,然只怕……”
  “台谏、士子……”司马光苦笑着,“只怕朝中百官,心中亦不能无疑。便是介甫与子明,亦不见得全然放心吧?”
  “不错。”王安石坦然承认,“便是大行皇帝,又何曾放心?本朝可从无设辅政大臣之先例!”
  石越却是默然不语。
  “介甫、子明肯和我说这些,那是对我还未生疑。”司马光望着二人,摇摇头,叹了口气,“亦不瞒介甫、子明,我昨日已经上过奏折,请封呼延忠、杨士芳、田烈武三人为侯,仁多保忠晋公爵,托以班直兵权,以拱卫腹心,亦可稍安众心……”
  原来司马光亦早有担忧!石越看了一眼王安石,却见王安石也在看自己。是时候了!
  “平叛之功,固然不能不赏。然越以为,终不若釜底抽薪来得一劳永逸。”
  “釜底抽薪?”司马光不解地望着石越。
  石越缓缓点头,站起身来,抽出藏在袖中的南海封建图,双手捧着,亲自递到司马光案前。
  “此图便是在下的釜底抽薪之策!”
  司马光疑惑的接过卷轴,缓缓打开,方看了一眼图上的几个大字,便讶然抬头,望望石越,又看看王安石,“封建南海?!”
  “正是!”
  司马光又看了一眼地图,抬头看看石越,又看看王安石——石越只管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了,并不多说什么;王安石则低头喝着茶,根本不去看司马光。司马光缓缓将地图放到案上,低头凝视地图,默然良久,才终于抬头望着石越,说道:“封建之好处我已经知道了。子明想不想听听为难之处?”
  石越连忙欠身抱拳:“正要君实相公赐教。”
  司马光又瞥了一眼地图,“为难之处第一桩,若是这张地图泄露出去,我敢保证,宗室中定然人心惶惶,进宫前往太皇太后、皇太后面前哭诉的宗室,能挤破宫门。我这个山陵使,到时候难免亦要提心吊胆——子明可还记得,陈世儒夫妇为了想回汴京,连杀母这等丧绝人伦之事亦做得出来,如今要将天璜贵胄们全部赶到南海瘴疠之地,往好里想那是封建,若往坏处想,便形同流放。大闹丧礼的事,也未必做不出来!将来攒宫前往山陵,是要宗室去送葬的,若是他们拉着攒宫不肯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