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中枢一木匠 >

第546章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546章

小说: 明末中枢一木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事情,都得循序渐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命题提出之后,岳肃便开始继续讲故事。

讲的故事是朱元璋罢去丞相和中书省,明成祖成立内阁,在明世宗的时候,内阁得以升华。这其中,岳肃穿插许多内容和故事,比如说胡惟庸造反,如何惊心动魄;明成祖南征北战,没有时间管理政务,成立内阁;明孝宗在李东阳、刘大夏等人辅佐治下,开创弘治中兴。明武宗时期,权阉刘瑾当道,大学士杨廷和又是如何诛杀刘瑾,还朝廷一个祥和,武宗虽然喜欢玩耍,但朝政没有丝毫耽误,杨廷和等阁臣,鞠躬尽瘁,使天下翕然称治;世宗时期,内阁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站班时位列六部之前,别看世宗后期不上朝,国家仍然能够运转,大败倭寇,使海内外挑梁不敢正视大明;万历时期更是如此,皇上很少上朝,但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万历三大征,更是说得有声有sè。最后一个部分,是岳肃与木匠皇帝的故事,岳肃说的是口沫横飞,越说越是精彩,**迭起。

这可是岳肃想了一夜的故事,整整说了一个下午,朱慈焴一直认真倾听,好似听评书一样,精彩之处,也不忘了大声叫好。中途虽然去撒了泡niào,却也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

岳肃把故事讲完,也是累的够呛,连喝了几口茶,才说道:“陛下,臣的故事讲完了,还和昨天一样,请说一下皇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道理。”

朱慈焴酝酿一番,说道:“太祖皇帝时,由于胡惟庸作luàn,才罢掉丞相和中书省,将大权集于一身,四更眠、五更起,为政事操劳,难免累坏了身子。自成祖爷爷时,虽有心效仿太祖爷爷,奈何精力不及太祖爷爷,所以成立内阁,由士大夫协同管理天下政务。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终究有限,如果所有的政务都让皇上来做,难免会出现错误,帮忙的人多了,集思广益,方能将事情办的做好。好似孝宗爷爷,重用李东阳、刘大夏等人,才开创出我大明朝的中兴盛世。在此之后,武宗爷爷、世宗爷爷、神宗爷爷都相继效仿,哪怕不用上朝,照样可以将国家治理好,这就是皇上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益处。到了我父皇的时候,重用岳卿,掌管朝政,惩治jiān邪,秉公执法,肃清教匪,虽身居宫中,我大明朝仍然是蒸蒸日上。目下,卿家又先后剿灭流寇,开设银行,使我大明国富民强。”

“陛下圣明。但微臣所做,并没有陛下说的那样好,比之杨廷和等人,尚有不少差距。臣愿鞠躬尽瘁,竭力报效皇上,收辽东与版图,中兴我大明。”岳肃诚挚地说道。

“朕相信爱卿一定能够做到。”

君臣又客气一会,岳肃起身告辞,可这时朱慈焴却说道:“卿家,明天还是由你给朕讲课,中午的时候,就陪朕一起吃饭吧。以前你总陪父皇一起用膳,现在接着陪朕。对了,明天朕想去养心殿读书,不知卿家意下如何?”

“陛下旨意,微臣敢不从命。”岳肃躬身说道。

“那好,明天中午,卿家就到养心殿陪朕用膳。”

“臣遵旨。”

君臣二人只相处了两天,便不像以前那样陌生。岳森这个时候,更加认为傅冠的话太正确了,自己其实应该早一点来给皇上上课,好在这个时候,也不算晚。

当年张居正给皇上讲课,一向对皇上严厉,令万历对他十分畏惧,心中十分压抑,以至于在张居正死后,狠狠报复了一把。岳肃反其道而行,给皇上讲课,待之以宽,严守君臣之礼,令朱慈焴十分满意,也十分高兴。君臣间的感情,自然是越来越好。

谁都知道,给太子当老师的人,未来会继承首辅,好比高拱、张居正。岳肃岂能让他人抢了位置。

岳肃离开紫禁城,回到家中,和昨天一样,又开始忙碌起来,紧张地备课。而这时的慈宁宫内,张嫣靠在椅子上,正望着站在对面的中年太监。

“赵治,听说今天还是岳大人给皇上讲课,不知道都讲的什么样?”

“回太后的话,今天岳大人给皇上讲的是皇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赵治小心地答道。

他是负责伺候皇上的大太监,虽然现在负责造币局的事务,但大多数时间,还是要陪在皇上身边,这也是他的精明之处。别看上课的时候,他不在御书房内伺候,但免不了在mén外听上一会。

“这些做臣子,看来都是一样,全想着和皇上分权……”张嫣随口说道,可话刚说出口,就觉得自己有些失言了,连忙话锋一转,又道:“旁的学士给皇上上课,一堂课不都是一个时辰么,可我听说,岳大人一讲就是一个下午。皇上的表现怎么样呀?”

“岳大人讲课和别的学士不同,主要是给皇上说故事。”赵治如实说道。

“以前先帝在的时候,他就总给先帝说故事,先帝也最爱听他讲故事。他这两天给皇上说的都是些什么故事呀?”张嫣问道。

“昨天的课题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事主要说的是太祖皇帝历尽千辛万苦,开创大明天下。今天的故事,讲的是太祖皇帝罢黜丞相与中书省,与成祖皇帝建立内阁,再到历代皇上如何凭借内阁治理国家。”赵治说道。

“这两个课题,和这两个故事,都听有意思的,故事正好扣题,也能让皇上听的进去,看来还真难为岳肃了。”张嫣的脸上lù出笑容,又道:“皇上最后说了些什么?对了,皇上对他讲的那些道理都理解了吗?”

“那些道理,皇上都理解了,全都是通过岳大人的故事,自己总结出来的。今天皇上最后说,让岳大人明天继续来上课,还让岳大人陪着去养心殿用午膳。”赵治这小子,听到的东西还真是不少,看来一直都守在mén口。

“看来这岳肃是有些法子……”张嫣点了点头,说道:“还有其他的吗?”

“没有了。”

“那好,你先下去吧。”张嫣摆了摆手。

“奴婢告退。”赵治躬身退了出去。

等到赵治离开,张嫣的脸上再次lù出笑容。“岳肃,你现在终于知道要巴结皇上了,像对待先帝一样,对待我儿。你能如此,哀家也就放心了,证明你没有二心。很好呀,如果你早这样,哀家早就放心了。岳肃,你的功绩,哀家和皇上都是知道的,你待皇家以诚,鞠躬报效,皇家也绝对会不吝赏赐。好好做吧,只要你是忠于大明的,哪怕你像张居正那样,把持朝政,哀家也不会在意。皇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很好、很好……哀家也希望你们这些士大夫,能把大明朝治理好,辅助我的儿子中兴大明。”

想到这里,张嫣的嘴角仍然上瞧,后人皆说张嫣是一代yàn后,果然是名不虚传,她笑的时候,无比动人。

“来人啊……”张嫣突然说道。

“奴婢在……”

一名宫nv匆匆走了进来。

“传哀家旨意,不……不用说是哀家旨意了,你就去对下面的人说,皇上以后要是去养心殿玩耍,不必阻拦,只需好生伺候,也就是了。”

“奴婢遵旨。”

原来,张嫣一向教子严厉,很少准许儿子玩耍。

第015章 当着太后的面上课

第二天中午时分,岳肃没有回府吃饭,而是遵从皇命,前往养心殿。

朱慈焴已在养心殿内等候,岳肃一到,小太监进去通传,朱慈焴立刻有请。岳肃进入养心殿,这个熟悉地方,他已经很久没来,各种木工模型,和木匠家什,摆的整整齐齐。岳肃不自禁地想起朱木匠,跪下一礼,放进入内堂。

里面早摆好饭桌,菜肴放在桌上,岳肃见了皇上,又行见礼,朱慈焴让他坐下,君臣二人一起用饭。岳森说的话一点没错,皇家的饭菜都没有他吃得好,可见张嫣如何教子。

食不言寝不语是张嫣教给儿子的规矩,所以吃饭的时候,朱慈焴一句话也没说,待到二人吃完,朱慈焴此开口说道:“岳卿,不知你今天准备给朕讲什么课题。”

“臣今天想给陛下讲的是这个……”岳肃说着,从怀中取出一枚银元。

“银元……卿家,朕不明白,这东西还能有什么故事吗?”朱慈焴纳闷地说道。

“臣今天既然要给皇上讲银元,肯定是有故事的,不过在说故事之前,臣想问陛下一个问题,陛下可知臣为何要禁止白银流通,改用银元吗?”岳肃故作神秘地说道。

“记得卿家当时说过,朝廷现在银子紧缺,故将白银制成银元,银七铜三,赚取其中差额。而且,还便于商家买卖。”朱慈焴说道。

“这只是其一,另外还有一层道理。”岳肃说道。

“还请卿家细说,另外一层原因是什么呢?”朱慈焴好奇地问道。

“那个时候,不仅朝廷没有银子,就连民间的大部分百姓,也没有银子,银子都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里。这一小部分人,有的甚至比朝廷还有钱。”岳肃郑重地说道。

“比朝廷还有钱,那不知这一小部分人都是谁呀?”朱慈焴连忙问道。

“这一小部分人,有的是皇上您的亲戚,有的是朝中勋贵,有的是一些官员,有的是商人。但这些人只占大明人口百分之五,剩下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没有钱。”

“哦……”朱慈焴点了点头,说道:“原来绝大部分人都没有钱,但他们也都是朕的子民,就不能也让他们变得富裕起来么?”

一听这话,岳肃为之一振,实在没有想到,朱慈焴竟然有这种xiōn也致力于此,想让天下百姓都富裕起来,然天下积累久矣,想要短时间做到,实在难如登天。所以,臣现在的目标,只是让百姓的生活比以往能够提高一些。”

“但不知卿家打算怎么做呢?”朱慈焴问道。

“大力促进货币流通,发展工商业,给没有土地的百姓增加就业机会。”岳肃说道。

“爱卿说的这些,朕不是很明白,还是说说印制银元的另外一个原因吧。”这倒是实话,真正的国家大事,朱慈焴现在还不懂。

“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促进货币流通。不能让那些人,把银子都存在家里,不拿出来使用,也不能让百姓没有银子用,所以臣还印制银元,开设银行。现在印制的银元,推入市场之后,虽然短暂xìng够用,但是以后,仍然是不够的,所以臣打算,不仅要印制银币,还要印制金币。让所有金银,都滚动起来,繁荣市场,这样一来,大明朝就能更加富庶。”岳肃肯定地说道。

“有些地方,朕还是不够明白,但用卿家的话说,再继续印制银币和金币,应该能够让朝廷赚更多的钱吧。”朱慈焴说道。

“这是一定的,臣立志中兴,不仅是要朝廷变得富裕起来,也要让百姓富裕起来。对了,陛下……”岳肃突然话锋一转,说道:“再过三年,陛下便要亲政,臣有意在那个时候,推出金币和新版银币。其中金币和银币,改用陛下的头像,不知陛下心意如何?”

“啊……用我的头像出金币和银币,这自然好……”朱慈焴的精神头一下子就来了。

“臣最早的时候,曾经做了一版以陛下为蓝本的银币,但后来改以先帝为蓝本,目的是纪念先帝。待到陛下亲政,普天同庆,这个日子,自然也值得纪念。眼下银币已经得意推广,再行制作,也很容易,只是金币的工序,现在还没有研究出来,臣有意先让造币局进行试验,不知陛下圣意如何?”岳肃微笑地说道。

“现在就要做呀,也不知早不早,母后那边是否会答应。”朱慈焴说道。

“早是肯定不早的,新出的货币,臣打算在陛下登基的那一天,就推广使用,让普天下的臣民都记住这个日子,快一些做好,便不会耽误吉日。至于说太后那边,只要陛下愿意,臣自然会奏请太后的。”岳肃说道。

“朕准了,爱卿可早些禀告母后,请母后定夺,如母后也准了,那就尽快施行。如卿家所说,要提前做好准备才是。”朱慈焴高兴地说道。

“微臣遵旨,陛下尽管放心。对了陛下,此番制造金币,其中也有不少学问,陛下可试想一下,朝廷制作的金币,要有多重,一枚金币,充多少银元使用呢?”岳肃微笑地说道。

“听老师说,一两金子可换十五两银子,朝廷若是制作金币,是不是也要以这个为标准。”朱慈焴说道。

“这是自然。”

“如果朝廷制作一两重一枚的金币,也脚和制作银币一样的方法,金七铜三,顶十五元使用,是不是就可以。”朱慈焴说道。

“陛下说的确是一个方法,只是黄金与白银相较,密度较大,如果制作一两重一枚的金币,制作工艺难以把握,恐光泽不够。除此之外,若一枚金币充抵十五元使用,数字不好清算,相较而言,去整jiā肃说道。

“嗯……”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卿家说的在理,但不知卿家如何打算?”

“臣打算制作七钱重的金币,其中黄金四钱八分,铜二钱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