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中枢一木匠 >

第545章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545章

小说: 明末中枢一木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岳肃一愣,旋即问道:“为何不妥?”

“恩师可知张居正乎?”傅冠说道。

“自然知道。”岳肃更是纳闷起来。

“张居正当年身位帝师,又兼托孤之重,生前无比风光,无人敢悖逆,哪怕是神宗皇帝……”接下来的话,傅冠没有明说,但任谁都知道,他的话是什么意思。明显是说,张居正在位之时,就连万历皇帝,对他也是忌惮三分。

“然而,当张居正死后,一切就都变了,家人无法保全,更不要说覆巢之下。”

这句话也是明白的很,张居正死后,可真叫一个凄惨,坟都被万历给刨了,家小死的死,发配的发配,党羽就更不用说了,不是被牵连进了监狱,就是被逼致仕。

岳肃不是糊涂人,一听这话,立刻明白了傅冠的意思,那是怕自己步了张居正的后尘。以现在自己的权势,和当年的张居正没有多大区别,一旦真的和张居正一个下场,那可真够悲凉的了。傅冠是自己的门生,自己要是没好,估计他也是够呛,怪不得要来提醒自己。只是,岳肃不知傅冠的具体意思是什么,沉吟片刻,说道:“元甫,你的意思,为师明白。依你看,为师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傅冠字元甫。

“学生再说句不当讲的,先帝在世之时,与恩师情同手足,故才托孤于恩师。恩师也不负先帝所托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为国为民,中兴大明。然张居正当年,亦是如此,但却仍然落了那样一个下场。不过,恩师与张居正也不同,张居正在位之时,令神宗皇帝太过畏惧,以至死后招来此祸。所以学生在想,如果恩师能像当年侍先帝一样,侍当今万岁,令当今万岁和先帝一样相信大人,待恩师同手足,那恩师将来断然不会步张居正之后尘。不但如此,恩师还可继续大展拳脚,中兴大明,使一些用心叵测之人,没有可趁之机。”傅冠毫不含糊,侃侃而道,说出心中的想法。

听完他的话,岳肃不禁倒吸一口气,心中暗道:“用不上四年,皇上便要亲政,到那个时候,自己的意见一旦和皇上相左,再想像现在这样大刀阔斧,可是千难万难,自己总不能和皇上撕破脸吧。那样一来,真的会让诸如韩爌之流,有机可趁。傅冠说的和李元琛说的一样,看来我真的要想点法子了。”

Y

第014章 给皇上上课

“元甫,你说的很对,为师是应该多找时间和陛下亲近亲近了。你现在是天子的老师,不知皇上都学到哪里了,喜欢学习哪些方面的东西呢?”

经过傅冠的提醒,岳肃决定跟朱慈焴多加亲近。

“恩师,四书五经之类,皇上都已学完,不过对于这些,皇上似乎都不太喜欢,诗词歌赋,更加不感兴趣。只是……似乎对恩师造出的那些银元很是喜欢。学生曾经看到过,陛下用小刀对着那些银元在木块上偷偷雕刻。”傅冠说道。

“哦?陛下也喜欢雕刻。”

“却也不是,并不像先帝那样,对此事废寝忘食,只是这一年多来,经常如此。而且,还单单对那些银元情有独钟。”傅冠如实说道。

“单单对银元情有独钟……”岳肃猛然想起一件事来,就是当初最早印出的那一版银元,那是用朱慈焴的头像为模版制作的,当时朱慈焴还很是配合,可结果刻印出来后,却被太后给否了。

陛下终究是孩子,他应该是愿意以自己的头像作为银元的模子,遭到母亲的反对,他却不敢抗争,只能顺从。想到这些,岳肃不由得暗自讨道:“皇上现在没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等到他正式亲政之后,肯定是要争取的。像shì先帝一样,shì当今万岁,看来是要从现在做起,不能等了……”

“元甫,过年之前,皇上的学习,是不是已经结束了。”岳肃说道。

“是的,恩师。”

“过年之后,要在什么时候开始?”

“需过了十五。”

“好,为师知道了,到时为师自有处置。还有别的事吗?”

“再无其他。”

“那好。”岳肃说着站了起来,又道:“现在已经是晚饭时间了,想来你尚未用饭,就在我府上吃吧。”

“那……多谢恩师……”

第二天便是祭灶的日子,如此大日子,全国基本上都开始放假,王老师也要回家,这些天来,他一直尽职尽责,加上又有岳肃在家看着,岳森表现的特别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连字也写的工整了许多。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伙高高兴兴的等待春节,新年一到,孔有德、máo有见、郑芝龙这些将领,都来到北京给岳肃拜年,连宣大总督吴思南也带着家眷跑来。

吴思南有个儿子,比岳萌小上一岁,而吴思南偏要和岳肃定娃娃亲,岳肃见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挺开心,也就答应。孔有德见吴思南结亲成功,不由得也冒出一个主意来,想把nv儿孔四贞许配给岳森。孔四贞很是乖巧,比岳森强上不知多少倍,岳肃虽然尽说儿子顽劣,但孔有德却一个劲的说,岳大人教育出来的儿子绝不能差了,虎父岂能生犬子,非要将nv儿嫁过来。

岳森也挺喜欢孔四贞的,于是便答应下来,让这些孩子们在一起培养感情,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过年这些日子,一般都是过的非常快,一转眼的功夫,就到了正月十六。

今天上班的第一天,大家到了内阁,少不得互相拜年,说些过年话。虽说阁臣们早在大年初一跑到岳肃府上拜年,但上班时的客套却不能少了。韩爌是唯一一个没有到岳肃府上拜年的,人家岁数大、资格老,又是首辅,怎么能自掉身价,到岳肃府上。岳肃当然也不会去他家。所以,也只能在今天客气客气了。

这一天也没什么公务,基本上就是唠嗑的日子,岳大人倒没闲着,一回到自己的值房,就派人去传詹事府詹事杨景辰,这家伙原先是少詹事,眼下已经被提拔为詹事。

岳大人有请,谁不得马上赶来,杨景辰匆匆而来,见礼之后,岳肃请他坐下。跟着,由岳肃开口道:“杨大人,今天是正月十六,不知陛下那边可否开课。”

“回岳大人的话,已经开课,今天是由左春坊大学士肖大人为陛下讲课。”杨景辰不知何意,但也得马上回答。

肃微微点头,说道:“开课就好。陛下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再过三年,便能亲政,本官以为,是时候为陛下讲解为政之道了。”

“大人说的是,为政之道,今年打算开课,让陛下慢慢熟悉政务。”杨景辰说道。

“为政之道,很是重要,本官受先帝托孤之恩,又添为太傅,理当亲自为皇上说讲。这样吧,你去安排一下,看都什么时间,由本官进宫为陛下开课。”岳肃说道。

这为政之道,本来是杨景辰想要为皇上讲的,可没想到,岳肃开了口。岳大人的话,谁敢回驳,而且岳肃说的也在情在理,人家是太傅,给天子上课,太过正当不过。还有就是,这个世上谁敢说自己的从政水平强过岳肃啊。杨景辰只能点头,说道:“是大人,下官这就安排。”

“我找你来就为这事,好了,你下去忙吧。”

“是,大人。”

杨景辰告辞退下,但岳肃要给皇上上课的这件事,必须要告知太后,这倒不是说有什么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管谁给皇上上课,太后都需要知道。

他当天就把消息送给太后,张嫣得知岳肃打算给皇上上课,先是一阵狐疑,不过随后便释然。岳肃是太傅,皇上现在也不是小孩子了,由岳肃给皇上讲解为政之道,也没什么不妥,也就点头。

岳肃的第一堂课定在正月十八,上午在内阁办公,下午便到了御书房。君臣先行见礼,然后落座,这是上课,所以太后并没有在场,只有君臣二人。朱慈焴单独面对岳肃,似乎有点紧张。

“陛下,再过三年,您便要亲政,所以现在,是该熟悉政务的时候了。从今天开始,由臣为您讲解为政之道。”岳肃用温和的语气说道。

“由岳卿为朕讲解为政之道,自是最好不过,朕一定用心记忆,还望卿家莫要吝啬。”这是官面的话,朱慈焴经过了那么多老师的教育,诸如此类的话,自然会说。

“还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陛下现在准备好了么,如果已然准备好,那臣就开始了。”

“朕已经准备好了,卿家请讲。”

“臣给陛下讲的第一课,叫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知陛下可曾听过这个典故。”

“朕听过,此文出自《荀子》,文曰: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魏征谏唐太宗时也如此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朱慈焴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一大帮子学士围着转,水平当然要比他老爹高得多。

“陛下果然聪慧,臣佩服之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典故确是如此。然,道理是死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真正做起来,却十分困难。今天臣想给陛下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我太祖洪武皇帝开创大明江山的故事,在臣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希望皇上能从中听出一些道理来。”

“好呀,卿家快讲。”朱慈焴似乎很喜欢听故事,连忙催促起岳肃。

“这个故事要从元至正四年,天下大旱说起……”岳肃讲故事那是有一套的,当初就靠讲故事,博取朱由校的宠信。可以说,木匠皇帝最喜欢和岳肃在一起做的两件事,一件事是做木工,另一件就是听故事。

岳肃今天前来,那是有备而来,早在家里将这个故事酝酿了好几遍,从大年初二就开始想,一直研究到十五,容易么。

所以,故事讲的十分精彩,从朱元璋父母被饿死,他出家为僧,一直讲到建立大明。当然,这其中有不少删节的,也有不少是他编造的,好比鄱阳湖打败陈友谅,让岳肃说的是险象环生,都有点神了。这令朱慈焴听的是如痴如醉,不仅连时辰都给忘了,在听到关键时刻,甚至还被老祖宗捏了一把汗。

岳肃把故事说完,朱慈焴马上大声叫起好来,岳肃喝了口茶,说道:“陛下,从这个故事之中,你可听说些道理。咱们今天说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只需说关于这一点的道理便可。”

朱慈焴回忆了半天,说道:“元朝暴政,欺压我汉人百姓,百姓如水,在太祖爷爷的统帅下,掀起大làng,将他掀翻。陈友谅之流,也算枭雄,可他们对治下百姓不仁,虽兵力强盛,但太祖爷爷是仁者之师,得道多助,艰难之时,总有豪杰相投,故能鄱阳湖将其大败。太祖皇上开创我大明江山,轻徭役、减赋税,令百姓安居乐业,百姓自然不会忘恩,如水般载我大明。”

“陛下果然天资聪慧,臣只说了个故事,陛下便明白了其中道理,而且还能说的头头是道,甚让微臣敬佩。”岳肃满意地说道。

“还是岳太傅教得好,那些老师给我讲课,从来没有让朕听的如此专心过。若是每一堂课,都由岳太傅来讲,朕一定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这话倒是一句大实话,那些学士们,一天到晚之乎者也,怎叫朱慈焴这么大的孩子不烦闷。岳肃讲课,不仅阐明道理,还要举出例子,并用故事说出来。

“既然陛下愿意听微臣讲课,微臣以后常来给陛下讲就是。”岳肃欠身说道。

“若是如此,那可太好了。我看,卿家明天接着来,给朕接着讲。”朱慈焴兴奋地说道。

“微臣遵旨。”

皇上这么说了,他的话就是圣旨,岳肃离开御书房后,马上派人告诉詹事府,明天该谁给皇上讲课,就不用去了,皇上有旨,本官明天接着给皇上讲。

岳大人的话,和圣旨都没什么区别,詹事府的官员,岂敢不从,不去讲课,也算省事了,大人愿意讲,那您就接着讲吧。

不容易呀,岳肃对自己的儿子都没这么上心的教呢,岳森的教育,都要请先生来,可他还要去教别人家的孩子。明天下午还要给皇上上课,岳肃怎能不做准备,回家吃过饭,便开始备课。为了编排故事,岳森一直忙碌到四更,好在不用早朝,用不着起的太早,睡上了一个半时辰。

上午在内阁工作,午后就到御书房给皇上上课。和昨天一样,岳肃一开课,就先提出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叫作——皇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作为穿越者,岳肃为什么要给皇上讲这个命题,而不是直接去讲民主,讲什么君主立宪。道理其实很简单,现在还远远不到时候,你现在就让皇上搞君主立宪,啥事也不管,全都内阁说的算,张嫣第一个就得站出来,和岳肃拼了。至于说民主,百姓现在还没有这个意识,知县选举还没普及呢,马上大刀阔斧,那岂不是和天下所有的官员为敌,估计连自己的人都能反水。

这些事情,都得循序渐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命题提出之后,岳肃便开始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