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88章

残明-第88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晟纵马冲向一顶大号的帐篷,看样子是清军将领的寝帐,帘子一挑,一名千总打扮的清军将领从里面探出身子,汪晟的斩马刀猛然挥落,那清军千总立刻倒了下去。

    没有惨叫,没有反抗,那清军千总胸前的鲜血像喷泉一样涌了出来,脸上却还是一副茫然的表情,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汪晟,直到眼中失去了光彩,还是那副表情。

    清军被喧哗声吵醒,纷纷钻出帐篷查看动静,昏头昏脑的就被明军杀死。恭义营冲破清军的营寨的外围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反应最快的清军正向营寨里面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喊大叫,为同伴示警。

    清军近万人的大营,帐篷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外面是各部战兵,里面是粮草辎重和中军帐,当恭义营冲破营寨外围的时候,整个清军大营都被惊动了,越来越多的清军钻出帐篷,有的在寻找长官,有的在漫无目的地乱跑,有的试图反抗。

    恭义营却一往直前。

    冲!烧!杀!

    冲!

    以四千明军对一万清军发起偷袭,如果陷入混战,被清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恭义营反而会陷入被动,必须在第一时间攻破清军的中军帐,摧毁清军的指挥系统。

    恭义营不知道清军营寨的具体设置,只是按照战前的计划,分成两股一起向里杀去。他们很快发现,清军营寨中央有一面两丈高的大纛,说明领兵的将领是一员副将。只要砍倒了这面将旗,清军的士气就会崩溃。

    烧!

    恭义营事先准备了上千支火把,都用松油反复浸泡过,每个步兵身上都带着一支,一顶帐篷被点燃后,跟上的明军就会引燃自己的火把,向下一顶帐篷扔去。

    明军到处放火,清军顾不上救火,营寨里的火势越来越大,不断向四周蔓延。滚滚浓烟升上了天空。到处都是火光熊熊。场面越来越混乱。

    杀!

    恭义营放过了四散奔逃的溃兵,只攻击那些有抵抗的敌人,如果出现清军将领试图组织反抗,立刻就会成为明军的重点打击对象。

    清军逐渐聚拢成一群一群的。对于还没有完成结阵的敌人,明军骑兵就会立刻发起进攻,将他们彻底杀散。对于已经形成阵型的步兵,哪怕只是一个十几人的小型枪阵,明军骑兵都会小心地绕开他们,留给步兵处理。

    随着不断深入清军的营寨,清军的抵抗渐渐加强,和明军混战在一起。这支清军出自大顺军残部,战斗力还算不错。但是恭义营以有备攻无备,打起仗来又拼死互相救护,在乱战中形成了一个个战斗小组,竟然一直占着上风……

    当汪晟和帖兆荣冲到绿营中军附近时,清军主将已经拼凑了一条防线。几百名披甲亲兵列阵护卫中军大纛。清军主将非常清楚,明军有大量的骑兵,他就算逃跑八成也逃不掉,不如坚守中军,聚拢部队和明军决一死战。

    胜败在此一举!

    汪晟和帖兆荣没有任何犹豫,向着清军大纛就冲了过去。

    一路上的混战虽然分散了恭义营的兵力,但汪晟和帖兆荣身边还有大约两千人,对清军这几百名亲兵来说,明显占优势。但是,清军主将也知道到了关键时刻,督促着手下的亲兵拼命抵抗,这几百亲兵是清军的精华,汪晟和帖兆荣竟然一时难以取胜。

    “当!”

    汪晟的对手是个彪悍的绿营把总,两人挥刀对砍,汪晟的斩马刀竟然被磕飞了,那绿营把总抡起刀再次砍下,从汪晟背后却突然射来一支冷箭,正中他的面门。

    “汪三将军,你是全军主将,不宜冒险。”汪猛催马上前,拦在汪晟前面。

    此时的清军大营中,到处都是往来冲突的明军骑兵,还有四散奔逃的清军,处处火光,喊杀声一片。仗打到这个程度,哪怕不能攻克清军的中军帐,这次偷营劫寨也算成功了。

    “我既是主将,就该身先士卒!”汪晟拔出马剑,又杀了上去。

    他看得很清楚,越来越多的绿营兵已经披挂整齐,拿着刀枪参加战斗。清军的人数占优势,如果不能及时把他们打垮,战局就会陷入胶着,恭义营的伤亡也会急速增加。

    对于一支在敌后转战的部队来说,如果出现大量的伤员,机动性和战斗力会大幅下降,离失败就不远了。

    杀!

    将近两千名恭义营的士兵铺开一个扇面,向着绿营中军冲了上去。

    但是,这支清军不愧是金声桓手下的精锐,竟然也撑开了一道单薄的防线,以五六百人死死顶住了恭义营的进攻,虽然节节后退,但始终没有崩溃。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汪晟心里有些犹豫:“见好就收吧,也许应该撤退了……”

    他正要下令,清军阵后却突然一阵骚动。

    “杀鞑子呀!”

    一群百姓涌了过来,大约有二三百人的样子,手里拿着捡来的刀枪,突然杀入清军阵中。

    是民夫!被清军抓来的民夫临阵起义,反戈一击,立刻就冲乱了绿营中军。

    恭义营抓住机会一阵猛攻,终于冲破了清军的防线,那清军主将见势不妙,一脚踹倒了中军大纛,带着几十名亲兵拍马就跑。

    中军将旗一倒,清军的士气立刻瓦解,刚才还在抵抗的清军纷纷落荒而逃,在他们身后,是紧追不放的恭义营骑兵……

    ……

    东乡县城外,恭义营和抚州义兵正在做总攻前的准备。

    围城打援已经实现,该拔掉东乡县这颗钉子了。

    利用这几天时间,他们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东乡县城里只有二百名绿营兵,一千名青壮,以两万多义兵和恭义营几千人一起进攻,胜负毫无悬念。

    “壮哉!壮哉!真是赫赫兵威,无坚不摧呀!”

    大战一触即发,场面异常壮观,傅冠忍不住大发感慨,汪克凡却视若平常,并不在意。

    “请问大伯,马士英这个人,你怎么看?”

正文 第二十九章 一语惊人

    “马士英奸佞之臣,弄权误国,当今圣上早有定论,虽然死者为大,也不能一笔抹杀……怎么,云台要为他翻案不成?”

    傅冠平时都是一副和气老爷子的模样,此时却突然神色一变,两眼炯炯有神盯着汪克凡,目光中大有深意。

    他话里提到“死者为大”,是因为马士英前不久刚刚牺牲。

    马士英是弘光朝首辅,当政期间没有什么作为,是一个比较昏聩的宰相,又因为和东林党闹翻,在士林中声名狼藉,被扣上了一顶大帽子,认为他是造成弘光朝灭亡的误国奸臣。黄宗羲就曾经说过,从古至今,弘光帝是天下第一昏君,马士英是天下第一奸相——“今古为君者,昏至弘光而极,为相者,奸至马士英而极。”

    但是,这个评价有些过了,马士英只是昏聩,并不是卖国奸臣。

    弘光朝灭亡之后,马士英成了过街老鼠,日子很不好过,曾经上书请求到福建面圣,想投靠隆武帝,却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隆武帝只好下诏书,定马士英为“罪辅”,命他在江浙立功赎罪,但私下里另给马士英的心腹写了一封诏书,对他进行安抚。

    马士英又试图投靠江浙的鲁王,也遭到拒绝和辱骂,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他却积极组织抗清,多次渡过钱塘江进攻余杭一带,直到满清多罗贝勒博洛南下,马士英兵败被俘,拒绝投降被杀,就是一个月前的事情。汪克凡对马士英的评价并不高,他在多铎清军南下的时候,抽调江南四镇主力和左良玉打内战,导致扬州迅速失守。清军轻易攻占南京,但是,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弘光帝和马士英身上,却是黄宗羲等东林党的有意抹黑。

    傅冠的反问非常敏感,明显有试探的意味,汪克凡也避而不答,再给他来了一个反反问。

    “那再请问大伯,史阁部这个人,你怎么看?”

    汪克凡反反问,多少有点倚小卖小。傅冠是长辈,总不好厚着脸皮再反反反问,只好正面回答。

    “史阁部为国尽忠,无愧‘忠靖’二字,至于其他的么……死者为大。就不多说了。”

    史可法谥号“忠靖”,是公认的民族英雄。但是到了傅冠这个层面。对史可法的不足之处也看得非常清楚,汪克凡既然有此一问,傅冠如果什么都不说,反而显得自己无能,所以含糊其辞地点了一句。

    很明显,汪克凡连问这两个问题。话里有话,肯定还有后文。傅冠宦海沉浮几十年,唇枪舌剑,言语机锋经得多了。虽然只是一场平常的谈话,又怎肯被汪克凡一个小辈牵着鼻子走。

    小子,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别光想套我的话!

    汪克凡微微一笑,语出惊人。

    “依小侄之见,弘光朝一年亡国,罪不在马士英,罪在史可法!”汪克凡知道,自己这句话多少有些偏激,但为了说服傅冠,只好剑走偏锋。

    如果是周国栋、许秉中、揭重熙等人,听了这句话肯定要跳起来,和汪克凡激烈,天下人谁不知道,史可法是忠臣,马士英是奸臣,说史可法误国,岂不是颠倒黑白!

    但是,傅冠却没有发怒,眼中精光四射,直直看着汪克凡,好像刚刚认识他。

    “这个……,从何说起?”

    “弘光未立之时,史阁部为南京百官之首,若能力排众议,匡扶正统,又何来马士英之祸?”

    汪克凡一句话问出,傅冠的眼神立刻黯淡下去,沉默半晌才叹了口气。

    “嗯……,不错,想不到你年轻轻轻,也有这般见识。”

    崇祯帝殉国之后,南京文武百官以史可法为首,在迎立皇帝的问题上拥有决策大权,但他缺乏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在福王和潞王之见犹豫不决。

    按照封建伦常,福王(就是弘光帝)是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东林党和福王一脉有世仇积怨,担心福王上台打压东林党,所以推出潞王和福王争位。

    (福王朱由崧的祖母是万历宠爱的郑贵妃,从万历到天启年间一直和东林党争夺帝位,在东林党的努力下,郑贵妃的儿子,也就是朱由菘的父亲老福王没有当上皇帝,换句话说,福王这一脉虽然也是万历的子孙,却是东林党政治上的死敌。)

    史可法是守正君子,本来愿意拥立福王,但他是东林党魁左光斗的弟子,出于门户之见又偏袒东林党,在迎立皇帝的问题上左右摇摆,在压力之下,最后准备牺牲理应继位的福王,导致福王向江南四镇军阀求助,和马士英联手,依靠军队的干涉才夺回了帝位。

    如此一来,弘光帝自然不会信任史可法,史可法遭到排挤打压也是必然的结果,换句话说,这一切都是史可法咎由自取。

    如果只是个人的荣辱得失倒也影响不大,关键是这场帝位之争造成了南明畸形的政局,朝中党争越发激烈,江南四镇也以拥立之功嚣张跋扈,军阀反制朝廷,以至于日后土崩瓦解。

    如果他能果断拥立福王,或者直接倒向东林党,力挺潞王登基,无论怎么选择,南明朝廷的政局都会稳定的多。

    像马士英这种弄权的政客太多了,没有马士英,也会有王士英,李士英,张士英,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没有任何意义……说的偏激一点,史可法才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南明灭亡的第一责任人。

    政治家有政治家的责任,史可法是文官,不会打仗没有问题,但一定要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进而保证国家正常运转,能够抵抗外敌入侵,连马士英都斗不过,史可法的政治能力不及格!

    弘光朝廷坐拥大半个中国,占有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养着一百多万军队,满清实际兵力不过二十万人,各种客观条件都比南宋差不了太多,但不到一年时间就土崩瓦解,史可法难咎其责!

    这个话题太过沉重,汪克凡和傅冠一时都沉默无语,大家都是明白人,很多话一点就透,一老一少已经生出了一丝惺惺相惜之意。

    傅冠忍不住设想,如果把自己换成史可法,肯定会做的更好一些,这虽然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史可法的选择是最糟糕的。

    正在这个时候,滕双林匆匆走了过来,向汪克凡请示发起总攻。

    按照恭义营的规矩,在小规模战役中,几名重要将领轮流担任前敌指挥官,攻打东乡县就轮到了滕双林,但他在总攻之前,还是先请汪克凡下命令。

    “我不管,今天大家都听你的。”汪克凡笑着摆了摆手,他在恭义营里的威信越来越高,不用这些虚礼来维持自己的权威。

    滕双林行礼退下,汪克凡又向傅冠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请问大伯,刘宗周这个人,你又怎么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