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486章

残明-第486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田赋这一块,汪克凡相对比较收敛,没有加征。

    商税和矿税影响面较小,大富商的利益损失最大,田赋却影响到方方面面。这个年代的中国,主体结构毕竟是一个农业社会,田赋一旦征收过重,除了中小地主之外,自耕农和佃户这些普通的农民也会受到伤害,汪克凡征收的田赋越多,地主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的负担就越重,搞不好会闹出乱子……但是话说回来了,田赋和人头税是财政收入的大头,汪克凡不可能大方的免收赋税,他仿照满清的比例稍微降低两成,从隆武五年的秋赋开始征收,很快又把年末人头税的指标下到各个州府,在新年前一定要足额入库。

    征收赋税历来都是发财的机会,各级官吏中,有些人趁机加大征收比例,或者有意瞒报漏报,中饱私囊,汪克凡把这件事交给了刚刚成立的监察局,雷厉风行的办了一批案子,从严从重处理,压下了这股妖风……在这个过程中,一批隆武朝廷任命的“京官”落马,“楚选官”填补了他们的位置,楚勋集团对江南三省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但是汪克凡知道,江南三省现在这种“混搭”的政治格局天生有缺陷,只靠运动式的整风,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贪污**。想要彻底消化这块地盘,还有很长的一块过程。

    在这场清查吏治的运动中。江南本地降官大多平安过关,他们在满清治下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刚刚归顺大明,也都比较小心,违法乱纪的官员并不多,见到汪克凡突然使出雷霆手段,一个个都暗叫侥幸。

    总而言之,经过三个月的磨合期,江南三省的士绅百姓对汪克凡的支持度明显下了一个台阶,但只是有所不满。还没到爆发矛盾冲突的程度,听说田见秀攻占合肥后又主动弃守,北伐第一军伤亡近半,有些头脸的士绅官员纷纷对楚军表示真诚的慰问,各种惋惜和感慨,各种感动和表态,等到转身回家后,其中一多半却是心中窃喜,甚至弹冠相庆。

    “汪克凡终归是个武夫。虽然猖狂一时,还是输给六修先生一招。”万元吉匆匆赶到郭维经的住处,非常兴奋的直接闯进书房,再也顾不上封疆大吏的沉稳气度。喜道:“汪克凡虽然总揽江南三省的军政大权,但北伐这副重担,终归还是落在他的肩膀上。哈哈哈。楚军只派一支偏师北伐,一仗打下来就折损了六千余人。再这么来上几次,楚勋就不足为祸了……”

    隆武帝和文官们联手。和汪克凡抢夺宁镇会战的胜利果实,最后大头都归了汪克凡,万元吉这样的文官感到非常郁闷,但是三个月后,他们突然有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感觉,汪克凡虽然掌握了江南三省的大部分权力,却不得不和清军死磕硬打,鹤蚌相争之下,隆武帝和文官们也许就是得利的渔夫。

    “不过六千余人罢了,伤不到楚军的元气。”郭维经正坐在桌子前面,面色阴郁,眉头皱成一个川字,听到万元吉大发感慨,也没有任何喜悦的样子,把手里的塘报递了过去:“看看吧,有了坏消息,柳州丢了。”

    “什么?”万元吉手一抖,塘报掉在地上,他赶紧俯身捡起来,仔细看了起来。塘报上的战报不可能太详细,只是叙述了一个概况,隆武军坚守柳州三个月,多次打退西军的进攻后,刘文秀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对着城墙上两处破损的地方连续发起猛攻,终于攻破柳州,隆武军被消灭近万人,残部逃往桂林、浔州、象州等地。

    “叛军大胜之余,定然进犯桂林,这可如何是好?!”万元吉急的直搓手,叹道:“唉,赵印选的兵马也不知道进入广西没有,桂林城中又有多少守军,要不然的话,我再从福建调一支兵马回去。”

    隆武帝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万元吉从江西抽调赣军,又把最精锐的赵印选、胡一清所部派回广西,已经走了一个月,塘报上却只字未提,看样子还没到桂林。

    “福建到桂林千里迢迢,远水不解近渴,再调兵也来不及,围攻延平府的兵马绝不能再撤围。”郭维经皱着眉头说道:“桂林固然是要守的,但为求万全,还要请督宪赶回江西,做好移驾赣州的打算。”

    郭维经属于南党骨干,按照他的本意,希望让隆武帝留在两广,桂林如果失守就退到广州,但是更信赖帝党,已经选择了赣州,郭维经只能奉旨行事。

    万元吉露出一丝喜色,连连称是,突然脸色一变,又问道:“柳州失守,谭啸和周国栋有什么动静吗?”

    随着广西形势吃紧,楚军这段日子不断向湘西增兵,总数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人,却一直留在湘桂边界地区,如果西军进攻桂林,他们难道仍然见死不救?

    郭维经垂下眼睛,无声的摇了摇头。自从江南那场风波之后,隆武帝和汪克凡之间产生了深深的裂痕,虽然因为永王朱慈焕的意外事件再次结盟,却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种亲密盟友的关系了。

    “六修先生且宽心,若是圣驾有什么意外,对汪克凡也绝无好处,他不会一直按兵不动,所图的,无非是想要挟朝廷,再捞些好处罢了。”万元吉眼神闪了闪,说道:“小人诱之以利,朝廷何不再给楚勋一个西南的差事,譬如授予汪晟平西提督,想来楚军就肯出战。”

    云贵地区已经被西军占据,把这里的虚利让给楚军,给汪晟这样的楚军高级将领一个空头官职,引诱楚军和西军抢地盘,桂林自然压力大减。

    郭维经却摇了摇头:“这个法子早就试过,没用的,汪克凡不为所动。”

    有多大饭量,吃多少饭,楚军现在占领的地盘已经够大,还没有真正消化,再向西南伸手,战线就拉得过长,汪克凡根本不上这个当……

    汪克凡的中军营,也在讨论广西战局和北伐战事。

    对于桂林战事,汪克凡给谭啸、周国栋的指示很简单,密切关注,相机行事。从各方面情况来看,西军如果逼迫太紧,楚军早晚会和他们打一仗,一是明确自己的领地,二是保护隆武帝的安全,永王朱慈焕就是孙可望的傀儡,汪克凡和隆武帝之间虽然有矛盾,也不可能跑去给孙可望当小弟,隆武帝如果真的有危险,谭啸和周国栋就会立刻行动。

    至于北伐战事,都是早就制定的作战计划,处理起来反而很简单。

    对于田见秀的北伐第一军,汪克凡明确提出嘉奖,外人不理解没关系,楚军也没必要向他们解释,自己人之间却不能产生误会。第一军刚刚组建就奉命出征,大部分都是新兵,孤军深入和清军基本打成平手,已经远远超过汪克凡的预料,甚至有些喜出望外的感觉。

    别说一比一的战损比,就是一点五比一,二比一,汪克凡都可以接受,楚军的火枪兵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只要粮饷足够,很快就能组建出一个新的第一军,这样和清军拼消耗,值了。

    事实上,如果给田见秀及时派去增援部队,比如王进才的第二军,甚至从南京再调去几个师,田见秀都可以打得更好些,守住合肥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楚军现在几线作战,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兵力在安徽再打一场大型战役,只能这样小刀子割肉慢慢拉。(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一九九章 隐患

    楚军现在是几线作战,北伐只是其中的一个次要战场。⊥

    汪克凡发起北伐,是为了练兵,为了消耗满清的战争资源,为了以攻代守,确保南京的安全……所谓守江必守淮,江淮地区还在清军的控制下,楚军不断对其发动进攻,清军就无法以江淮地区作为跳板,进攻长江以南,汪克凡打算在隆武六年的春季以前发动三到五次军一级的北伐,来回调动孔有德、谭泰和屯布儿,如果战事顺利,孔有德等部的兵力、粮食和各种战争物资都会越来越少。

    明军攻入江南三省后,江淮地区是满清最重要的一个产粮区,仍然要往北京运送大量的漕粮,以维持八旗兵的“铁杆庄稼”,如果把江淮地区打烂,多尔衮哪怕消灭了山西姜瓖,在明年六月麦熟之前也无力南下,等到六月之后,又是一个漫长炎热的夏季,八旗兵如果敢来江南送死,汪克凡就敢埋。

    换句话说,如果一切顺利,清军最少要一年的准备时间,才可能大举南下,对南京地区发起进攻,假如多尔衮仍在年底死掉,清廷内部将发生激烈的动荡,这个缓冲时间还会大幅延长……有这么长的缓冲时间,足够汪克凡解决南明内部的各种隐患,集中全力对付清军,一步步的收复江淮,发起大规模的北伐,从而将满清逐出关外。

    既然是次要战场,投入的兵力和资源就是有限的,以局部战争为主,不管吃亏还是占便宜。都不要扩大战争规模,最精锐的部队和最优秀的将领都不会投入北伐。

    在楚军高级将领。乃至闯营的几位大将中,田见秀算不上最优秀的。但勉强可以挤进一流将领的行列。

    总的来说,闯营出来的高级将领,将略上明显比老八营的将领高一两个层次,平常看不出多大区别,只有当他们独当一面,尤其单独指挥一场战役的时候,闯营将领明显比老八营的将领高明,大局感非常强,在千变万化的复杂战场上能够敏锐的抓住战机……比如北伐第一军的合肥之战。这边刚刚攻克合肥,听说有一支清军孤军深入,立刻转进石梁镇设伏,对方的援兵还不知道合肥已经被楚军攻克,还在急急忙忙的往前赶,稀里糊涂就中了埋伏,充分体现了田见秀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用兵力的效率几乎发挥到了极致。

    田见秀,到底是跟随李自成征战十几年的大将。戎马半生,身经数百战,曾经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时刻,也曾经有走麦城的黯然神伤。用无数士兵的性命换来了丰富的经验,石梁伏击战最后打成一场惨胜,并不是田见秀的指挥失误。而是第一军的部队素质还跟不上这种快节奏的穿插和运动战,但是经过这次残酷的锻炼。第一军补充兵员,进行休整后。战斗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相比之下,楚军老八营的将领虽然总是打胜仗,却一直被汪克凡手把手的领着打仗,独当一面的能力明显有所欠缺。在一场具体战斗的指挥中,他们的表现也许比田见秀丝毫不差,细节上甚至还强过对方,但是到了战役指挥的层面,往往就会犯迷糊……总而言之,老八营的将领还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打逆风仗的经验还太少,他们都是不错的将才,却算不上帅才,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还要加强和闯营将领的融合。

    在楚军的几条战线中,最重要的是武昌——九江——安庆一线,这是楚军未来半年到一年中的主战场,关系到汪克凡整个军事、政治、经济的布局,控制了这条线,军事上进可攻退可守,政治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经济上可以盘活整个长江以南,再没人可以阻挡汪克凡的宏伟计划……正是由于这一场战役极为重要,汪克凡才没有急于动手,而是耐心一步步的收网,先解决其他的次要战场,先消灭施福的清军水师,一方面做好各种准备,一方面从战略上迷惑清军,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发起雷霆一击,彻底控制长江水道。

    湘西南乃至广西的战场,汪克凡并不看重。

    从种种迹象上来看,孙可望对楚军非常忌惮,从湖广会战到南昌会战,从南昌会战再到宁镇会战,楚军连续击败强大的清军,西军当初却是清军的手下败将,轻易不愿和楚军撕破脸……汪克凡对广西的兴趣也不大,只要西军不要威胁广东,不要攻打湖南,就不必和西军大规模开战,但是话说回来了,该强硬的时候还得强硬,该打的时候还得打,打上一场局部性的战役,把孙可望真的打疼,打怕,反而能够以打促和,维持西南的均势,逼迫西军向汉中、陕西方向发展,别总想着窝里斗。

    除此之外,汪克凡也有几分坐山观虎斗的意思。楚军能做的都做了,就差赤膊上阵和西军开战,既然孙可望和隆武帝如此热衷内战,就让他们打个头破血流好了,楚军为什么要急火火的掺和进去?隆武军如果逆天打败西军,汪克凡乐见其成,最起码减少了后方的压力,而正常情况下,隆武军肯定打不过西军,桂林遭到猛攻,楚军在关键时刻出兵相助,肯定能捞到不少好处。

    杭州战场,也属于一个次要战场。

    最近半个多月,汪克凡督促汪晟,加大了进攻力度,以尽快攻克杭州、绍兴等地,腾出兵力返回江西,但是汪晟在进攻绍兴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

    绍兴府。府城由山阴、会稽两县同城而治,号称东南第一都,也是清军除了杭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