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380章

残明-第380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要安全撤退,更得有人断后,西侧城墙缺口的守军不但不能撤,反而还要再派上去一支援兵,充当拖延时间的炮灰。

    一起安排妥当,熊立春拔出佩刀,大喝一声。

    “弟兄们,跟老子上!”

    东侧的城墙缺口就在马道附近,他亲自领兵支援,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掩护其他各部撤退。这个缺口附近正在激战中,熊立春率领两百名亲兵加入战团,立刻稳住了岌岌可危的防线,把冲进城中的楚军挡在壕沟前。

    但是,更多的楚军士兵从缺口处源源不断地冲了进来,一起举起燧发枪向清军射击,响如爆豆的枪声中,清军士兵接二连三的摔倒在地,楚军士兵却蜂拥跳下壕沟,爬上胸墙,眼看就要攻破清军的阵地。

    这样下去不行!

    “弟兄们,跟老子上城墙!”

    熊立春一勒马头,转身顺着马道奔上城头,一队亲兵紧随其后。他们来到缺口边的城墙上,用弓箭、火铳向下猛烈射击,又推着石块檑木和麻包向下砸去,拼命阻击明军的后续部队,试图封住缺口。

    城墙外,楚军的大队人马已经压到了护城河附近,除了不断涌进城墙缺口,还在其他位置搭起一架架简易云梯,向城头上爬去。熊立春冒着枪林弹雨站在垛口前,手持一柄硬弓,接连射倒两名楚军士兵,一边张弓搭箭,一边不停地向部下亲兵大声喊叫。

    “射脸!不要乱射!瞄准他们的脸和脖子,其他地方有甲,射不透……”

    正在这个时候,楚军的将旗突然前压,有些莽撞的顶到了护城河边,熊立春几乎是下意识地一转身,手里的弓箭瞄准了将旗下面的那员楚军将领,却不由得微微一愣。

    那员楚军将领策马而立,手持战刀,年轻的脸庞看上去似曾相识,城上城下两人的目光一碰,彼此都认出了对方。

    “他是汪克斌!在长沙见过一面的……”

    熊立春愣了愣,在最后关头突然一抬手,“嗖”的一声,一枝利箭朝天放空射了出去。

    “走!”

    熊立春转身奔到女墙后,扳鞍上马,带着亲兵呼啦啦冲下马道,顺着九华路向北门方向逃窜……一路走,他一路命令手下士兵到处放火,火把嗖嗖嗖扔上民居商铺的房顶,不多时就在身后留下了一片火光和浓烟。

    策马扬鞭,不多时来到钟鼓楼前,几员清军将领已经汇集在这里,正在焦急地等着他。熊立春却并不慌乱,翻身跳下战马,滕腾腾登上钟鼓楼顶楼,向城中四处瞭望。

    南城方向和东城方向,此刻都燃起一片火海,街道上到处都是哭号奔逃的百姓,有些人自顾逃命,有些人拿着水桶水盆,徒劳无功的想要救火……熊立春得意地冷冷一笑,火势烧得这么大,道路已经被堵塞,楚军进城之后又要忙着救火,又要忙着救人,肯定来不及追赶自己。

    西城和北城没有着火,但也人声鼎沸一片乱哄哄的,很多百姓溃兵都在向城门方向涌去,想要逃出城外。北城有两座城门,迎恩门是带瓮城的正门,望京门是一座偏门,两座城门的城楼上都挂着一串醒目的红灯,说明牛佺和施用忠等人已经平安出了北门。

    “好,咱们也该走了!”

    熊立春心中稍宽,转身下楼,临到楼梯口的时候,从亲兵手中拿过一支浸油的火把,劈手扔到了房梁顶棚上。

    钟鼓楼是木质结构的大殿,顶棚上还堆着不少杂物,火把扔上去后,立刻窜起一团冒着黑烟的火苗。

    火苗越来越大,烟雾越来越浓,从窗户门洞中滚滚冒了出去,当橘红色的火焰终于窜出房顶的时候,熊立春已经出了北门。(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十三章 迎头痛击

    南城的城墙后,清军的防线本来就已岌岌可危,城中又突然燃起大火,他们发现熊立春已经逃走,马上失去了斗志,发声喊四散逃命,楚军轻易破城而入。

    进城之后,楚军立刻救火安民,肃清残敌,抢占兵营、藩库、粮仓、知府衙门都要地,搜寻熊立春和施用忠的下落。

    汪克凡很快得到禀报,熊立春和施用忠都从北门逃走,还带走了大约两千多人的残兵败将,分成几路向正东、正北、东北等方向分散突围,江骑营和西骑营的骑兵正从后追杀。

    “熊立春往哪个方向跑了,能确定么?”汪克凡问。

    “他的将旗向正东去了,绕过平天湖直奔九华山,就不知是真是假。”斥候回答。

    “应该是真的……”汪克凡思索着,点点头说道:“九华山距离最近,山区里又能尽快甩掉追击的骑兵,换做是我,也会选择向那里突围。算了,告诉汪猛和帖兆荣,追出去三十里后就收兵,尽快撤回贵池。”

    穷寇莫追,熊立春所部伤亡过半,已经没有太大的威胁,清军的其他各路援兵却正在逼近贵池,动作最快的今天晚上就会赶到,一仗新的大战迫在眉睫!

    “参谋部的方案是固守贵池,待敌自去……”

    经过一番布置,熊立春的中军厅变成了一间大型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幅一人多高的大比例地图,京良手里拿着一根指挥棒,在地图上指点讲解。也许是第一次在这么重要的军事会议上代表参谋部发言,他的神情有些紧张。

    “我军刚刚经过一场攻坚战,应当休整两到三天,再寻找下一次战机。贵池城墙虽然被炸开三处缺口。但可以抓紧时间封堵修缮,而且熊立春急于逃跑,来不及烧毁粮仓和军械库。我军缴获了大量的军粮军械,足够半个月以上的消耗。所以参谋部建议固守贵池。暂时避战。”

    京良轻轻喘了口气,接着说道:“由于贵池已经被我军攻克,清军各路援兵失去内线呼应,已经不宜和我军决战。他们仓促而来,携带的粮食补给有限,见到我军坚守不出,就会自行撤退……”

    他的发言结束后,屋子里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有些人赞成,有些人反对,赞成的人相对多一点。

    汪克凡一直盯着地图,眉头紧皱思索着什么,没有说话。

    贵池虽然比不上安庆和南京,但也是长江沿线很重要的一座城市,楚军突然奔袭贵池,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引得清军援兵从四面八方扑了过来……除了安庆府屯布儿派来了三千援兵,江南总督马国柱的反应更为激烈。从南京、浦口、镇江、广德等地派来了好几支援军。

    马国柱派来的援兵中,进军速度最快的有两支。

    一支是南京来的江宁绿营,共计三千五百名披甲战兵和若干辅兵。由江南提督张天禄率领,乘坐夏建仁的水师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已经到了池州府北部。

    另一支是池太总兵卜从善的当涂绿营,共计一千五百名披甲战兵,五十名游骑斥候,辅兵长夫若干,从陆路沿着长江岸边直奔贵池而来,已经过了池州府铜陵县。

    卜从善是池太总兵,顾名思义。他的防区就是池州府和太平府,算起来是熊立春的顶头上司。他平日里都驻守太平府的府城当涂。但是池州府丢了他也要跟着吃挂落,所以来援最为积极。一路跑的飞快。(太平府在池州府和南京应天府之间,面积不大,下辖当涂、芜湖两县,也在长江南岸。)

    卜从善这个人,汪克凡有些印象。

    他是陕西人,行伍出身,崇祯年间担任河南总兵,和陈永福是有名的哼哈二将,多次和李自成的农民军交战,满清入关之后投降,这几年一直驻守在南直隶。(陈永福最有名的战绩就是死守开封,射瞎了李自成的一只眼睛。)

    卜从善算不上什么良将,在河南的时候就被李自成来回虐得不轻,但他一辈子干了两件大事,虽然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李自成三打开封的时候,久攻不下,决定扒开马家口黄河大堤,水淹开封城。卜从善恰巧也想到了水攻,跑到农民军的上游,扒开朱家寨黄河大堤,水淹农民军……当时正赶上连续几天的大雨,两边一起开挖,两股洪水一起决堤,不仅淹没了开封城,措手不及的农民军也变成了落汤鸡,总共淹死了几十万百姓,还有一万多农民军,开封周王朱恭枵趁机突围,从李自成的眼皮子底下跑掉了。

    在宋朝的时候,开封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到了明朝时期也非常繁荣,但是经过这场人为的大洪水之后,汴梁古都就被深深地埋在黄沙之下,从此一蹶不振,到了现代,开封已经变成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周王府遗址在开封地下五米。)

    除了水淹开封之外,卜从善投降满清之后,又因为和张天禄一起生擒黄道周,大大出了一回风头。

    (黄道周是东林党巨头,隆武朝廷在福建时期担任当朝首辅,博洛南下的时候,在隆武帝逃往汀州之前,黄道周率领义兵北出仙霞岭,被张天禄和卜从善击败,被俘殉国。)

    屋子里,大家仍在争论,汪克凡却已经拿定了主意。

    卜从善这个家伙,打仗的本事不算太强,兵力也有限,他既然孤军深入敢当出头鸟,当然不能轻易放过他。

    “我不同意参谋部的意见……”

    当天下午,楚军恭义营、江骑营、火器营所部共计六千余人从贵池再次出发,向东北方向进兵,与卜从善所部相遇后迎头痛击,将其击溃。

    卜从善孤身逃窜,收拢残兵败将向长江岸边撤退,试图得到张天禄和夏建仁的支援。

    贵池以南,屯布儿的援兵乘坐水师战船到达大渡口后,听说贵池失守,滞留不进,犹豫观望。(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十四章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万里长江,如同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奔流而来,在九江突然拐向东北,以近乎四十五度角的方向流到南京,然后拐向正东入海,在地图上留下了一个龙抬头的形状。

    以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为分水岭,自安庆以下都属于长江下游,江面更加宽阔,水量也更大。这个年代没有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也没有沿途无数的提灌站和水厂,长江的气势更加雄壮,江面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对岸。

    江水汩汩滔滔,日夜不息。

    因为江面较宽,远远看去江水似乎很平静,但是船在其中才会感觉到,江面下的水流是多么湍急。清军水师的几十条战船此刻就停在岸边,虽然系着儿臂粗细的缆绳,又放下了沉重的铁锚,但是战船仍然随着水流起伏不定。

    帅舟的主舱里,居中放着一把虎皮交椅,江南提督张天禄大马金刀地坐在帅案后面,冷冷看着跪在面前的卜从善,目光冷厉如刀。

    不顺眼!张天禄看着卜从善,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明朝时秦军雄于天下,再加上陕北农民军也从陕西起家,所以明清两军中有很多将领都是陕西人,比如张天禄就是陕西榆林人,说起来和卜从善算是老乡,而且他们两个原来都是大明官军出身,多次和农民军并肩作战,也算是老同事,老相识。

    张天禄早年是曹变蛟的部下参将,和农民军打过仗,和清军也打过仗。崇祯十七年升任总兵,深得史可法器重。命他领兵三千驻守瓜州,以为扬州屏障。(瓜州在扬州南边。长江北岸)……多铎大军南下,张天禄立刻投降,切断了史可法的后方补给线,扬州陷入重围,不久后被清军攻破。

    扬州之战博了个头彩后,张天禄就此抱上了多铎的大腿,这几年在南直隶和浙江一带东征西讨,为满清平定江南立下了汗马功劳,擒杀黄道周只是其中之一。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很会做人,因此官运亨通,被满清授予江南提督的重任,并加封三等阿达哈哈番。(三等阿达哈哈番就是轻车都尉,满清的异姓勋爵,在公侯伯子男之下。)

    提督是一省武官之首,受总督和巡抚的节制,一般的总兵、副将从理论上来讲都是他的下属。按照清朝官制,武将做到一省提督基本上就到头了。再往上要么像张存仁那样转文官,要么像吴三桂、孔有德那样当异姓勋贵,张天禄不敢想封王封公,能混个侯爵伯爵的就满足了。

    虽然是老乡加老同事。张天禄却从骨子里痛恨卜从善。

    两军为敌,虽然彼此以命相搏,私人之间却没有恩怨。但是熟人之间因为多年积怨而产生了矛盾,才是刻骨铭心裸的仇恨。有时候,甚至会成为无法化解的生死仇敌。不把对方碎尸万段,难解心头之恨。

    当初和农民军作战的时候,卜从善卖队友坑过张天禄两次,后来投降满清后,又处处和他抢功劳,张天禄早就想收拾这个讨厌的家伙,却一直没有抓住对方的把柄……毕竟卜从善也是一名总兵,只比他低一级,张天禄没有权利随意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