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239章

残明-第239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叛徒”永远比敌人更可恨。

    “何督辅身体不适,形态有失观瞻,还不快扶他下去歇息!”

    汪克凡吩咐一声,如狼似虎的军兵们架起何腾蛟,把他送进总督衙门后宅,调兵马严加看守……何腾蛟只被免去湖广总督的职务,名义上还是正三品的兵部侍郎,所以要给他留一份基本的体面,实行软禁,而不是关押。

    “拜见汪军门!”

    到了这个时候,支持何腾蛟的文武官员终于被抽掉了主心骨,跟随章旷一起向汪克凡行礼,少数死硬分子心有不甘,也迫于形势低头服软。

    “何督辅去职,湖广一省暂时没了首脑,本镇只好勉为其难挑起这副担子,待新任总督到任后,自会交还敕印信令。”

    汪克凡眼中光芒逼人,训话道:“长沙府、宝庆府的政务由章军门代为署理,开仓放粮,赈济战乱灾民,两府下辖各个州县自即日起实行军管,由汪晟、王进才、曹志建所部负责执行,其他各营务必安守汛地,非奉本镇将令不得调动一兵一卒……”

    一条条命令布置下去,章旷、汪晟等文官武将纷纷称诺领命,以汪克凡为核心的领导机构开始运转。

    李过越众而出 ,毛遂自荐:“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平息长沙城中的冲突,末将不才,愿入郝永忠军中说其来降,免了这场刀兵之灾。”

    长沙城旦夕之间天翻地覆。汪克凡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却没有叫上忠贞营一起,李过心中吃味之余,更觉得极为后悔。如果自己更坚决些,提前投靠汪克凡,把忠贞营归入楚军派系,自然会在这场泼天的功劳中分上大大的一份。

    不过没关系,汪克凡正在用人、用兵之际,现在向楚军派系靠拢还不晚,而说服郝摇旗归降,正好当做晋身的见面礼。

    汪克凡却有些犹豫,一边考虑,一边缓缓说道:“若能说服郝永忠归降。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兴国候是湖广第一大将,身系忠贞营二十万将士的安危,轻身犯险恐怕不妥,还是换个人去吧。”

    李过心中感到一股暖意。反而更加坚持:“末将与郝永忠有旧,他纵然误入歧途,也不至于害我性命,若能说他归降,却可免数千明军儿郎自相残杀,请汪军门下令吧!”

    又考虑了片刻,汪克凡终于点头:“好吧。那就有劳兴国候辛苦了,不过在兴国候出马之前,先把大炮调上去放他几炮,以壮声势……”

    ……

    三辅街距离总督衙门不远,郝摇旗被困在这条街里。

    城中乱起仓促,他来不及聚拢太多人马。身边总共有四千多军兵,被包围之前还派了好几拨人联络总督衙门和自家军营,却一直没有得到回信。

    “到底出了什么事?”郝摇旗虽然在士兵面前强自镇定,肚子里却又惊又疑,包围他的是王进才和楚军的部队。不停向这边喊话,声称何腾蛟已被皇帝革职,但郝摇旗不愿相信,不敢相信,命令部队抢占三辅街两旁的民房,设下街垒坚守待援。

    “嘭!嘭!嘭!”

    突然响起震耳欲聋的炮声,郝摇旗脸色一变,连忙登上房顶向三辅街两头看去,“叛军”竟然调来了大炮,把两座街垒炸成一堆碎片沙石。

    三辅街街道狭窄,列阵守卫在街垒后边的士兵立刻发生了骚乱,大炮现在打得是街垒,稍微抬高炮口就能打到这些士兵,还傻站在这里就是等死。

    这怎么行?如果叛军趁机发起进攻,最后的防线也守不住了!

    郝摇旗亲自带人弹压,好容易才恢复了基本的秩序,但士兵们的表情都很紧张,茫然的目光里看不到半点斗志,除了害怕大炮之外,他们更担心城中为何发生骚乱,如果何腾蛟真的下台了,他们自己反而才是叛军。

    炮声突然停了。

    踏过硝烟,一匹战马缓缓向这边走来,马上军将高声喊着:“不要放箭,我是兴国候李赤心,寻南安伯郝永忠一叙……”

    如何处置郝摇旗和他手下的部队,汪克凡一开始有些犹豫。

    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还算不错,但和一流强军仍有明显的差距,并不符合楚军的建军思想,而且他们大多是大顺军的老兵,又在南明官军这个大染缸里泡了好几年,身上沾染了很多坏毛病,如果花大力气改造的话,就像翻新一台老爷车,得把所有零件都重新换一遍,最后还只能跑出六十迈的速度。

    汪克凡看不上他们。

    这支部队有两万多人,几乎是楚军的三分之二,一个月的开销要五万两银子,一年要六十万两银子,如果保留这支部队,财政方面的压力太大。

    汪克凡养不起他们。

    其实也不是养不起,关键是不值这个价钱,有这么一笔钱不如重新编练一支新军,反而能成为汪克凡的嫡系部队。

    但是,这支部队到底是大顺军的老底子,战斗力还说得过去,就这么遣散了太可惜,汪克凡决定另给他们一块地盘,让他们自己去闯。

    三峡地区!

    三峡地区连接湖北和四川,大致是从重庆到宜宾的长江沿线地带,让郝摇旗去那里发展,复制旧时空里“夔东十三家”的抗清轨迹。

    经过张献忠、明军四川军阀和豪格清军的反复屠杀,四川人口急剧减少,近乎是千里赤地,清军、明军和大西军余部互相拉锯,但实力都不算强,谁也吃不掉谁,对郝摇旗却是个机会。

    清军方面,四川巡抚李国英刚刚上任,他和金声桓、徐勇出身类似,都曾是左良玉手下的大将,带兵打仗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在四川拉锯战里略占优势,是郝摇旗的主要对手。(历史上的“夔东十三家”最后就是被李国英剿灭的,郝摇旗、袁宗第、刘体纯等人都死在他的手里。)

    明军方面,是大大小小的四川军阀,他们虽然打着明军的旗号,却割据一方,不听朝廷号令,和郝摇旗比起来要差一个档次。

    大西军方面,孙可望和李定国正在专心经营云南,一时顾不上争夺四川,所以只有两支部队驻守在四川南部,从不踏入成都平原,郝摇旗如果专心在重庆一带发展的话,和他们不会产生交集。

    四川现在虽然被打烂了,但从长远看,仍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埋下郝摇旗这颗棋子,将来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听说何腾蛟真的垮台了,郝摇旗如丧考妣。

    听说汪克凡允许他保留自己的部队,只要离开湖广去重庆就好,郝摇旗如蒙大赦。

    还想要什么条件呢?赶快答应下来,投降吧!

    忠于何腾蛟的最后一支部队,倒戈了。

    接下来的两天里,长沙城里的文武官员全部倒戈,弹劾何腾蛟的疏文摞得足有半人多高,随着消息传开,湖广各地的文武官员也纷纷表态,远在桂林的隆武帝也收到了大量的奏章。

    众叛亲离!

    夏日炎炎,总督衙门里却一片萧瑟,短短几天的工夫,何腾蛟须发皆白,仿佛老了十几岁,每天几乎不吃不喝,就是坐在屋子里发呆。

    庞天寿和马吉翔催促他上路,隆武帝的旨意说的很明白,让何腾蛟去桂林,不能总在长沙耽搁着。

    在数百名军兵的严密“保护”下,何腾蛟离开长沙,乘船南下,走到永州府府城零陵的时候,又接到了隆武帝第二封诏书,列举了何腾蛟十二条大罪,免去他兵部侍郎和右佥都御史的职务,由锦衣卫捉弄送回桂林,下诏狱待审。

    “哈!哈!哈哈哈哈!”听完圣旨,何腾蛟突然爆发出一阵狂笑,声嘶力竭,如癫如狂。

    “装疯卖傻的老厌物,快把他押下去。”马吉翔是锦衣卫指挥使,亲自负责押送,他厌恶地撇撇嘴,命缇骑架起何腾蛟,扔进了一间低矮破旧的小黑屋。

    “看他的样子不太对呀,会不会寻短见啊?”一名锦衣卫同知提醒道。

    “噢?寻短见啊?”马吉翔眼中闪过一道寒光,冷笑道:“那敢情好!何腾蛟要是自己了断,还算知道些廉耻,来呀,给何督辅送一条上好的白绫来!”

    当天深夜,三尺白绫挂在房梁上,何腾蛟跪地良久,突然举起两手,使出全身力气重重拍在地上,一掌接着一掌,两只手很快变得血肉模糊,指节倒折,掌骨尽碎!

    “可惜!可惜!可惜!”

    大呼三声,何腾蛟挣扎着爬上凳子,把头伸进白绫结成的绳套。

    哐当一声,屋子里传出凳子翻倒的声音,窗纸上一条身影晃了几晃,很快就吊在那里不动了。

    ……

    (第四卷完)

正文 第一章 地球离了谁都一样转

    长沙城,清早。

    城外到处都是恣意葱茏的绿色,疏林薄雾中,掩映着茅舍、草桥、小河和扁舟,几个脚夫赶着驮着新柴的驴子向城门走来。

    路边停着一顶素帷小轿,轿顶上斜插着几朵杨柳杂花,一个十七八岁的丫鬟正扶着轿杠扇凉,团花扇呼扇呼扇,桃花眼忽闪忽闪,说不出的婀娜风流,送柴的脚夫都看直了眼,呿嘘一声吹个颤悠悠的口哨,还嘻嘻哈哈地向她挤眉弄眼,不料轿帘一挑,闪出一张胖墩墩的中年妇人面孔,瞪着眼一顿臭骂,把几个脚夫骂的落荒而逃。

    长沙城隍庙三六九逢集,今天正是初九大集,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汇拢而来,骑马的,挑担的,推车的,背着大包小包从渡船上刚下来的,在城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长沙城这两个月来实行“军管”,进门要查看每个人的路引,如果有车辆货物还要仔细检查,但因为取消了两个铜子的进门钱,百姓们没有任何怨言,都能规规矩矩的排队等候。

    浏阳河两岸,人烟稠密,船只云集,饭摊子上坐满了吃早点的人,茶馆商铺也早早开门营业,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岸边有几艘船正在卸货,更多的船只往来穿梭,高大的城楼后面,屋宇鳞次栉比,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一片繁华景象。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何腾蛟被免职后,很多人想象中的动荡并没有发生,百姓们渴望重建家园,渴望从此安居乐业,长沙城乃至整个湖南很快从战争的创伤中走了出来。昔日权倾一时的何督辅已经被忘到了脑后。

    战争的红利之一就是提振国民的信心,刺激经济的发展,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点。必须在战争中取胜,而湖广会战,恰恰是明军十几年来从没有过的空前胜利。很多人一开始不敢相信就这么胜了,不敢相信那一份份捷报都是真实的,直到楚军献俘阙前,直到清军缩在武昌府里再不敢出来,才终于相信这不是谎报战功,而是真真切切的胜了!

    因为这场大胜,桂林朝廷里也是一片喜庆。

    隆武帝收到击毙勒克德浑的捷报后,在明堂里对着大明历代皇帝的画像坐了一夜。收到击毙孔有德的捷报后,下令桂林全城军民同庆,三日不绝烟火,收到收复长沙府、岳州府的捷报后,立刻召集群臣。为前线将士议功,加封汪克凡为梁侯,取国之栋梁的意思,汪晟、李过、堵胤锡等人以及三军将士都各有厚赏。

    马吉翔却被撤职查办。

    马吉翔逼死何腾蛟之后,给他报了一个畏罪自杀的死因,消息传到桂林,隆武帝“勃然大怒”。立刻以“看管不严,办差不力”的罪名免去马吉翔所有职务,下旨把他装进何腾蛟的囚车,押回桂林送三司会审。

    负责押送的锦衣卫都是马吉翔的手下,自然不会让他吃半点苦头,马吉翔一天囚车也没坐。一路优哉游哉,磨磨蹭蹭,暗中却派人向曾皇后求情,曾皇后枕头风一吹,本来就在装模作样的隆武帝顺坡下驴。只给了马吉翔一个撤职查办的处分。

    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马吉翔撤职只是个幌子,查办更是无从谈起,他如此善于揣摩上意,在家呆几天避避风头,肯定会重新受到重用,甚至更加风光。

    何腾蛟死的有些冤枉。

    但没人替他出头喊冤。

    何腾蛟实际上已经自立山头,在隆武朝廷里没有几个盟友,南党、楚勋都不喜欢他,东林党和他也是若即若离,唯一和他走得比较近的就是原广西巡抚翟式耜,但他早些时候也被隆武帝免职,调任兵部添注左侍郎,手里没有多少实权,自身难保。(兵部的添注左侍郎,大致相当于大明国防部的部长助理,由于兵部左侍郎的位子没有实缺,所以只能“添注”任命,享受左侍郎级别待遇,仍然可以负责某一方面的事务,只是比正牌的左侍郎要低一级。)

    更重要的是,何腾蛟垮台后,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各方政治势力都能或多或少从中受益,谁还来为他喊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