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117章

残明-第117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此事圣上早有安排,老朽不知兵事,就不献丑了。”傅冠淡淡一笑,阁老的气派端的很足。

    大家一起看向隆武帝,这么争来争去也没个结果,就让皇帝做裁判吧。

    “诸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朕也为难的很,还是先听听汪将军怎么说吧。”这么复杂的军事讨论,隆武帝实在不擅长,只好放弃了出风头的机会,把汪克凡顶了出来。

    众人都是一愣,汪克凡能打仗,谁都得承认,但让他来裁定大家的意见,等于代替皇帝拍板,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这可是关系到全军几万人命运的大事,如果汪克凡的方案有问题,哪怕得罪皇帝,也要拼命反对。

    “诸位,我还有另外一套计划……”汪克凡一开口,好几个人都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赣州战局已经反复讨论过多次,能选择的方案就这几种,汪克凡又能翻出什么花样。

    但随着他的解说,众将的眼睛都渐渐瞪圆了。

    汪克凡一边讲解着,一边用炭笔在简易地图上画着示意图,不时有人提问,他都耐心解答,一套大胆而犀利的作战方案呈现在众人面前。

    “汪将军,你这个战法好,只是恭义营独担重任,我的心里有愧呀!”童以振首先表示支持,他原来对恭义营的意见最大,但见了这个方案之后,才明白恭义营为什么要保存实力。

    “汪将军,我那个计划太冒险,还是你的办法好!”施琅不得不服,而且在汪克凡的计划中,水师也是关键角色,他同样有立功的机会。

    其他众将也纷纷赞同,隆武帝和郭维经、傅冠商量几句,通过了最后的作战计划……

    ……

    第二天早上,除了恭义营之外,明军的主力离开黄金镇,向东北方向的清军大营发起进攻,在水陆两军的双重打击下,从清军的结合部打开一个缺口,离赣州城只有一江之隔。

    这个攻击部位的选择非常刁钻,距离王得仁的主力只有十几里,明军依仗兵力优势,在赣州城的对岸站住了脚跟,然后筑寨扎营,拉开了一副要与王得仁决战的架势。

    但实际上,这只是佯攻!

    明军对王得仁采取佯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接连修筑了好几座坚固的营寨,赣州城里的明军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在明军水师的配合下,突然出兵抢占章江对岸,也修筑营寨派兵驻守。

    控制了章江两岸后,明军在江面上搭起了一座浮桥!

    这是明军的退路,施琅的水师负责保护这座浮桥,在恭义营完成任务之前,明军要坚守章江对岸,吸引金声桓的主力。

    隆武帝经过化装之后,被秘密送进赣州城,但是他的旗号仍然留在章江对岸,除了少数高级将领之外,明军上下都以为皇帝仍在军中。

    隆武帝本人并不愿意躲进赣州,但在所有大臣的一再坚持下,只能被迫让步。这是为了以防万一,把他留在章江对岸,实在太危险了,有皇帝的旗号在,就足够迷惑清军。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掩护恭义营。

    恭义营离开黄金镇后,向北进军,对清军大营摆出了标准的钳形攻势,王得仁连忙调兵遣将,准备迎战,并且派人向金声桓紧急求援。

    就在这个时候,恭义营突然加快了行军速度,继续向北,直扑六十里之外的皮镇。

    皮镇,是距离赣州最近的一个大型码头,是清军赣江补给线的集散地,这里有清军的大型仓库,存放着攻打赣州的粮草物资。

    牛刀子战术,要一刀刺中敌人的要害!

    皮镇,就是清军的要害!

    恭义营,就是宰牛尖刀!(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六章舍命一击

    恭义营凌晨出发,向着六十里外的皮镇前进。

    骑兵、步兵、中军和辎重部队,恭义营的行军队列足有好几里长,没有偃旗息鼓,没有故意压缩行军队伍的长度,一切都为了保证行军速度,怎么方便怎么来。

    这里是清军的占领区,到处都是清军的据点,小股部队可以偷偷溜过去,而恭义营近万人马肯定瞒不过清军的耳目,干脆大大方方走路。

    一路上经过了好几个清军据点,恭义营都绕开直接走人,不与他们纠缠,汪克凡的目标是皮镇,不会再走回头路,这些据点没有任何价值。

    见到明军的大队人马经过,那些据点里的清军不敢出来拦截,但派了很多探马斥候跟在恭义营的后面,汪克凡也不理他们,除非靠的太近,才派出骑兵把他们赶开了事。

    那些斥候都是属苍蝇的,骑兵一靠近转身就跑,等一会又转回来继续跟着,恭义营就当他们不存在,一路全速行军,在天黑之后终于赶到了皮镇。

    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恭义营不顾后路,孤军深入,犹如刺客的舍命一击,宰牛尖刀已经搭上了清军的咽喉!

    恭义营安营扎寨,吃饭休息,一部分辅兵连夜准备攻城器械,所有的战兵全部睡觉……一天行军六十里,对于携带辎重和盔甲的恭义营来说,已经到了行军速度的上限,士兵们都非常疲劳,必须要好好休息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再发起进攻。

    这一仗很难打!

    皮镇是清军的辎重要地,虽然只是一个镇子,但经过反复修筑。已经变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镇子里面有四千多清军驻守,离皮镇二三十里的地方,还有两座清军的大型据点,随时可能派来援兵,而金声桓的主力就在几十里外的赣州附近,乘船顺流而下的话,一天之内就能赶到皮镇。

    这不是《三国演义》里的奇袭乌巢,皮镇的清军守将也不是淳于琼那个醉鬼,皮镇不但有重兵把守。而且戒备森严,派小股部队搞偷袭没有用。

    摆在恭义营面前的是一场硬仗。

    但是,恭义营必须打赢这一仗!

    明军兵力少,战斗力差,如果在赣州城下与清军决战。肯定打不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哪怕打成一场消耗战。哪怕每一次局部战斗明军都能取胜。最后还是会输掉整个战役。

    如果赣州战役的规模不断扩大,清军还会源源不断派来援兵,比如福建的博洛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明军基本上已经掏空了家底,再拼凑一些乌合之众也于事无补。

    只有打掉皮镇,才能取得赣州战役的胜利!

    赣江是清军的大动脉。皮镇是清军的后勤基地,为了攻打赣州,清军花费了半年时间从后方调运各种物资,一大半都存放在皮镇的仓库。包括大量的粮食、火药、盔甲、武器、军饷……

    只要把皮镇仓库的物资毁掉,清军就会不战自败。

    对恭义营有利的是,清军的主力都被吸引到了赣州附近,在他们的援兵赶到之前,还有一到两天的时间。除此之外,汪克凡早就在搜集皮镇的相关情报,对这里清军的驻防部署,仓库位置都心中有数。

    第二天早上天刚亮,恭义营就发起了进攻……

    按照一般的原则,如果攻守双方兵力悬殊不大的话,在攻坚战中不宜分兵,否则会造成兵力分散,哪怕突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扩大突破口,向纵深挺进。

    但是汪克凡还是分兵了,从皮镇的东侧和南侧同时发起进攻。

    这是为了赶时间。

    同时发起进攻,能够更快地攻破皮镇,对守军造成的压力也更大。汪克凡的目标是皮镇的仓库,如果清军集中兵力对一侧发起反击,就会造成另一侧兵力空虚,哪怕在局部打个败仗,只要能攻进皮镇仓库,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

    摆在恭义营面前的第一道障碍,就是皮镇的围墙。

    皮镇本来没有围墙,清军把这里当成后勤基地之后,在镇子外面修筑了一道完整的围墙。围墙总高一丈二,底部有两尺高的青石地基,上面的墙体由土胚筑成,不过这些土胚都经过火烧和夯实,坚固程度不亚于普通的砖墙。

    和正规的城墙比起来,这道围墙相对低得多,前面也没有护城河和壕沟的保护,只有一些简单的鹿角障碍,恭义营没有时间打造复杂的攻城器械,就用人海战术抬着云梯强攻。

    “咚咚咚咚!”

    战鼓如雷,士卒如蚁,向着皮镇的围墙冲了过去,一丈二的围墙,高度只有县城城墙的三分之一,在这上面耽误太多时间,不值得!

    “踏!踏!踏踏踏!”

    冒着清军的弓箭和火铳,一架架云梯搭上了围墙,敢死队一手扶着云梯,一手举着单刀用胳膊上的小圆盾护住头脸,向着墙头爬了上去。

    墙头上突然冒出了一排清军,用火铳和弓箭向明军射击,还举起石块灰瓶往下砸,云梯上的明军躲无可躲,立刻有十几个人受伤牺牲,噼里啪啦掉下了云梯。

    “唰唰唰唰!”

    恭义营的数百名弓箭手站在墙下,射箭掩护云梯上的同伴,一排箭雨射过去,墙头上的清军纷纷中箭倒地,对云梯的阻击突然一停。

    爬上一丈二的云梯,对成年男子来说只是几秒钟的事情,趁着墙头上的清军被压制住了,明军士兵几个窜跳,就翻上了围墙。

    杀!

    这道围墙太低了,攻上围墙很简单,但真正的考验在后面!

    果不其然,清军在围墙上早有准备。

    呈现在恭义营士兵面前的,是清军整整齐齐的队列,第一排是团牌手,后面跟着三排长枪兵,要不是这围墙的宽度有限,他们的阵型还要更加厚实。

    清军严阵以待!

    恭义营的士兵都是敢死队,面对强敌也毫不畏惧,但他们手里没有长武器,刚刚上墙也来不及结阵,只能各自为战与清军搏杀,接二连三受伤牺牲,眼看就要被赶下营墙。(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七章拼老本

    清军在围墙上摆了个一字长蛇阵,前排的团牌手一手举着盾牌,一手挥舞单刀,后排的长枪手端着梨花枪和长枪不停攒刺,一步一步向前压了过来。

    城墙下,恭义营的弓箭手连忙放箭掩护,但害怕伤着自己人,只能朝着空隙处的清军射箭,清军有盾牌和铠甲保护,硬顶着箭雨就是不退,登上围墙的百十个明军敢死队挡不住他们,步步后退,眼看已经退到了营墙的边缘,马上就要摔下来。

    “咚!咚!咚!”

    突然传来一连串巨响,整个营墙仿佛都在跟着晃动,清军不由得一愣,一起转头向大门处看去。

    皮镇南门外,恭义营的士兵抬着两根巨大的撞木,一下又一下撞击着大门。

    这道围墙虽然坚固,但比正规的城墙还是简陋的多,大门上没有城楼加强防守,也没有瓮城什么的附属设施,是整个防线的弱点!

    明军抓住了这个弱点,抬着撞木轻而易举地攻到大门前。

    没有城楼上的阻击,几十名弓箭手又压住了两旁的营墙,抬着撞木的明军非常从容,几十个人一起使劲,撞了十多下之后,大门随着撞击发出吱呀呀的响声,令人听着牙酸齿冷,几道肉眼可见的裂缝不断延长。

    “跨嚓!”

    大门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

    紧接着又是两下猛撞,大门吱吱呀呀地慢慢倾斜,速度越来越快,轰的一声倒了下去,砸起了一片尘土。

    “杀呀!”

    早就准备好的敢死队从大门冲了进去。

    大门里面的清军也有准备,他们昨天夜里就筑起了一道街垒,又调集了几百人守在大门里面。明军的敢死队一冲进去,双方就展开了一场混战。

    刀枪挥舞,血肉横飞!

    在这种狭窄的地形里,双方都摆不开正规的阵型,就是硬碰硬的对撞,看谁先顶不住。

    清军先顶不住了。

    恭义营的敢死队都经过精心的挑选,个个都是敢战的老兵,带着一股锋利的锐气杀了进来,清军一时抵挡不住,连连后退。

    退到大约一百五十步的地方。清军的预备队上来了,他们的兵力立刻占了优势,倒卷着又往回杀,明军敢死队刚刚经过一阵激烈的冲杀,锐气稍减。再也冲不进去了。

    后退,转眼间又是明军在后退。

    刚刚退了几十步。明军的后续部队也跟上来了。几百名生力军冲进大门,帮助敢死队挡住了清军。

    激战!

    相持不下!

    源源不断的明军从大门里冲了进来!

    清军顶不住了!

    在一波接着一波的冲击下,清军终于退了下去,大门里面几百步之内,已经被尸体和伤兵铺满了,这些尸体有清军的。也有明军的,短短的一场战斗却异常惨烈,明清两军伤亡人数差不多,加起来超过了五百人。

    双亡人数虽然差不多。但毫无疑问,明军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他们在清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