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116章

残明-第116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四千清军距离黄金镇只有十多里,敢把敌人放到这么近的位置,难怪清军会失去警惕,和后面的主力部队脱节。

    在野战中,被分割包围是最可怕的,这四千清军失去了上级指挥,失去了主力部队的支援,只能独自面对优势兵力的明军。

    现在是歼敌的绝好机会!

    梁志仁招手叫过来一名传令兵,命他快马赶往恭义营的阵地,告诉汪克凡一定要顶住王得仁的主力,这四千清军就交给他和童以振了。和黄金镇艰苦的巷战不同,野战中能够充分发挥兵力优势,八千广东兵对四千清军,一定赢!

    十多里的路程转眼就到,当广东兵赶到战场的时候,迎面就碰上了那四千清军。

    这支清军被恭义营分割后,曾经发起几次反击,但恭义营抢占了山口要道,清军几次进攻都被打退,只好绕路迂回与主力汇合,企图逃脱被包围的命运。

    看到明军的援兵来了,转身逃跑肯定就是一场大败,四千清军停了下来,列阵准备迎战。

    广东兵也在列阵,这是山下的一片开阔地,双方要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野战,必须结阵而战。(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四章难度很大

    旗帜如林,刀枪如海,明清两军上万人正在舍生忘死地激战。

    广东兵多,气势汹汹,要一口吃掉对方。

    绿营兵少,但困兽犹斗,反而更加凶悍。

    梁志仁挥舞马剑,长呼恶战,带着手下的几百名亲兵左冲右突,越打越是心惊——这伙鞑子兵好厉害!

    以八千对四千,清军又落入陷阱,本以为可以将他们轻易击败,没想到一交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

    单论武器和装备,广东兵和这支绿营兵差不多,实战经验却比对方差了不是一个档次……广东承平已久,广东兵没有打过真正的恶仗,这支绿营兵却出身于白旺的大顺军,和大明官军交手过多次,虽然以少敌多,却丝毫不落下风。

    “太轻敌了!”梁志仁的心里非常后悔。他和童以振想把清军彻底歼灭,就采取了分兵包围的策略,局部的兵力过于单薄,被清军抓住机会一个猛冲,把他的四千人马分割成几部分。

    如果早知道这样,他肯定不会和童以振分兵,两支部队互相依靠,充分发挥出兵力优势,完全可以和这支清军一战,甚至打败对方。

    一步失误,步步被动!

    有一股明军陷入重围,两百多人被四百多清军缠住了,狼狈不堪,伤亡惨重,眼看着就要被消灭,梁志仁带着亲兵冲了过去,但是清军对他早有防备,立刻派了一支人马拦截,他冲了几次都冲不进去,自己也被困住了。

    梁志仁抬头四处张望,童以振被隔在战场的另一边,清军的意图很明显。以少量兵力挡住童以振,集中兵力先对付他……到目前为止,这个策略非常成功,他的部队被分割成好几块,各自为战,渐渐抵抗不住。

    梁志仁额头青筋暴起,又急又怒,大吼连连,挥舞马剑奋力砍杀,心里却闪过一个不安的念头——这一仗。要打败了……

    “恭义营!恭义营来了!”亲兵们突然叫了起来,纷纷指着不远处的山坡。

    梁志仁连忙转头看去,一排长长的骑兵从山坡后面冒了出来,远远看去,就像一道正在移动的城墙……不。不是一道,是好几道城墙。山坡顶上的骑兵越来越多。黑压压的排成了一座骑兵方阵,队伍前面的红旗迎风飘扬,看旗号正是恭义营!

    “踏踏踏踏……”

    骑兵方阵开始加速,从山坡上冲了下来,居高临下,势不可挡!马蹄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密,震得大地仿佛都在颤抖……

    帖兆荣的骑兵及时赶到,成为扭转战场形势的关键点。

    绿营没有成建制的骑兵,又在和广东兵进行混战。阵型混乱,战斗力也发挥到了极限,被上千骑兵一阵猛烈的冲击,来不及抵抗就全线崩溃。

    童以振和梁志仁的分兵本来是个指挥上的错误,到了这个时候,反而成了塞翁失马的好招,把四千绿营兵全部装进了口袋,跑都没有地方跑。

    四千绿营兵,被全歼。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王得仁的四千精锐被消灭后,就像被捕兽夹打断爪子的野兽,嚣张气焰立刻被压下去了,带着剩下的八千人仓皇后撤。

    其他的几路清军也纷纷后退,依托章江岸边的清军大营收缩防守,再不敢张牙舞爪地嚣张进攻,而明军刚刚苦战得胜,也没有力量乘胜追击,双方暂时维持着平衡。

    ……

    “吱——”

    炭笔在白墙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圆圈,中间再用三道直线组成一个人字形,如果被现代人看到的话,第一个反应就是奔驰汽车的商标。

    明朝没有奔驰车,大家都莫名其妙,一起看着汪克凡。

    “诸位,这是一幅简化的赣州地图,可以和那幅地图对照着看……”

    汪克凡伸手一指,旁边还挂着一幅真正的赣州地图,这种大比例的地图绘制不易,不便在上面乱画,他就随手又画了一幅简图。

    他在人字形的下方画个句号,代表赣州,又在三道直线上面做出标注,分别是赣江和章江和贡水,代表着围绕赣州的三条大河,至于外面的这个圆圈,就代表着清军的包围圈。

    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连旁听的隆武帝都看懂了。

    “我军进入江西以来,除了小规模的战斗之外,已经打了两场胜仗,冲进了清军的包围圈……”

    汪克凡用炭笔画了一个箭头,顺着章江插进了奔驰图标的左侧区域,然后重重点了一点,标出明军现在的位置。

    从图上看得很明白,明军距离赣州已经很近了。

    离明军不远处,是王得仁等部的清军,他们也在奔弛图标的左侧区域。

    总的来说,清军的兵力占优势,但为了维持对赣州的包围圈,清军的部队围绕赣州呈环形分布,在局部局域内,也就是奔弛图标的左侧,明军的兵力反而占优势,这也是明军能够击败王得仁的原因。

    “下面的仗该怎么打,大家来说说看。”汪克凡一边说着,一边又画出清军的几个主要据点,以及金声桓的进兵路线,把这幅地图基本上标注明白了。

    众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因为击败了王得仁,明军现在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在金声桓的主力没有赶到之前,明军可以选择的作战方案有好几种,到底哪一种才是最佳方案,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经过一番讨论,最后集中成两个方案。

    一,利用水师优势,直接渡过赣江,从清军包围圈的结合部杀进赣州。

    这个方案相对保守,回避与清军主力的决战,但仍然有很多人支持……保守也意味着安全,这四万明军粮草有限,连续作战也比较疲惫,先进入赣州进行休整,无疑是最稳妥的办法。

    二、就在奔弛图标的左侧区域和清军决战,在金声桓的主力没有赶到之前,全力进攻章江岸边的清军大营,争取把王得仁一举消灭。

    这个方案相对激进,在时间上和兵力上都非常紧张,王得仁收缩防御之后,章江岸边的清军大营有两万人,想要一口把他吃掉,难度很大。(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五章宰牛尖刀

    武将们分成两派,大多数都赞成先进赣州,文官中的郭维经也支持他们。

    郭维经负责后勤工作,知道明军的粮草已经不多了,虽然明军水师控制了章江,但由于孤军深入,补给线太长,后方能运来的粮草物资非常有限,不足以支持一场大型的会战。

    施琅等人却坚决反对这个方案。

    赣州处于清军的包围圈中心,这四万明军如果进入赣州,正好有利于清军发挥兵力优势,等于送羊入虎口。

    明军进入赣州休整,前后要耽误好几天时间,金声桓的主力就会趁机赶到,把明军包围在赣州城里。

    支持施琅的人不多,只有滇将赵印选和广东梁志仁,他们都是从军事常理出发,才得出这个结论——明军以弱对强,战机稍纵即逝,好容易打败了王得仁,哪怕冒些风险也要与清军决战,把暂时的优势转化为胜势,才能真正打赢赣州战役。

    如果躲进赣州的话,就等于放弃了主动权,放弃了黄金镇歼敌四千的成果,放弃了局部的有利态势,整个赣州战役从战略上已经失败了。

    “若陛下困在赣州,福建和南京的清军都会来攻,到时候怎么办?”施琅很不满意。

    这些人太保守了,隆武帝御驾亲征,是来为赣州解围的,必须要寻机打败金声桓,还没有决战就躲进赣州,后面肯定更加被动。

    这四万明军钻进赣州,暂时是安全了,长远看却更加危险,隆武帝的群嘲技能太强,他被困在赣州,福建的博洛。南京的洪承畴都会派来援兵,敌人越来越多,这仗还怎么打?

    “施将军说的倒也不错,但王杂毛缩回了章江大营,咱们一时半会拿不下来呀!”童以振的考虑角度又不同。

    明军只是在局部占有优势,但金声桓的主力最多两三天就会赶到,王得仁也在从其他据点抽调援兵,如果被王得仁拖住了,明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要想打赢这一仗,就得在两天之内消灭王得仁。这怎么可能呢?!

    王得仁有两万人马,战斗力总体上高于明军,哪怕和明军正面对抗,胜负也在未知之数,他缩在大营里防守。别说两天,二十天也未必能消灭他。

    “那也得试一试!真的拿不下王得仁。咱们再进赣州城不迟。有我的水师在,随时能撤走的……”施琅对水师非常自信,他的计划就是先打再说,只要水师控制着章江,明军随时能够在章江两岸跳来跳去,不怕清军的包围。

    “恐怕不妥。鞑子的水师正在集结,万一施将军被鞑子水师缠住,这四万人马怎么过江?”童以振连连摇头,如果清军水师来攻。明军水师必须要迎敌,哪有船只摆渡或者搭建浮桥,四万大军无法过江,就会陷入背水一战的死地。

    太冒险了!

    “哎!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信不过我?鞑子的章江水师几百条船,还不是让我一锅端了!”施琅觉得被小瞧了,要不是隆武帝在场,就要发飙和童以振翻脸。

    “施将军不要生气,童将军也是好意嘛,鞑子的水师来者不善,听说已经调集了六百多条战船了……”郭维经出来和稀泥,但话里的意思,还是倾向进入赣州。

    根据斥候送来的情报,金声桓为了打败明军的水师,把附近的几支清军水师都调到了赣州,大小战船六百多艘,还有不少大型战船,比章江水师的实力要强得多,明军水师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大司马请宽心,末将只怕他来的少,不怕他来得多,把这六百多条战船灭了,就可解赣州之围……”施琅兴冲冲地献计。

    (大司马,本来是周朝和汉代的官职,在明朝是对兵部尚书的一种雅称,取的就是那个古意。)

    赣州三面环水,如果能歼灭清军的水师,就能取得赣州战役的胜利,按照施琅的计划,明军水陆夹攻王得仁的大营,吸引清军主力来救,然后与清军的水师决战……施琅想立功,想成为赣州战役的主角,想让全军都围绕着他的水师来安排作战方案。

    众将沉默不语。

    这个计划有可能成功,但胜负的筹码都押在施琅身上,风险太大。

    如果水师打输了,不用说,大家都跟着一起完蛋,就算水师打赢了,功劳最大的还是施琅,明军的步兵还要面对清军的包围,很可能被消灭。

    “操蛋玩意,想让老子垫背,不可能!”赵印选在心里嘀咕着,准备改变立场,支持进入赣州了。

    “这厮太过阴狠,不能共事!”梁志仁也心里发虚,施琅虽然把话说得很满,但根本就没考虑步兵的退路,换句话说,明军的几万步兵都是他的陪衬,甚至是诱饵,随时可以牺牲的。

    “狂妄!”郭维经的心里也很恼火,被施琅驳了面子还是小事,关键他只想着水师立功,根本没考虑友军的安全,甚至连隆武帝的安全都没有考虑。

    突然冷了场,施琅却没有注意到,仍在兴致勃勃地讲解着他的计划,他虽然有一定的私心,但坚信水师决战是唯一可行的方案,是明军取胜的唯一机会,明军的步兵理所当然,应该做出牺牲。

    “傅阁老,您是什么意思?”郭维经突然开口,询问傅冠的意见,顺便也把滔滔不绝的施琅打断了。

    “啊,此事圣上早有安排,老朽不知兵事,就不献丑了。”傅冠淡淡一笑,阁老的气派端的很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