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104章

残明-第104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微臣来看,陛下确实忽视了海商阶层的力量……”汪克凡直言不讳。

    以隆武帝的眼光胸襟,做一个守成之君足够了,但要想力挽狂澜,中兴大明,还嫌差了点,还需要提高。

    隆武帝在福建登基之后,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处理好和郑芝龙兄弟的关系,才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郑芝龙兄弟代表着海商阶层这股新兴的政治势力,不论郑芝龙如何嚣张跋扈,如何别有用心,但海商阶层的确是在寻求与大明合作,对于这股政治势力的力量,对于海洋贸易蕴含的巨大能量,隆武帝认识不足。

    一句****,就把责任全推到郑芝龙身上,没有任何意义。

    当皇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当一个中兴之主更加困难,必须平衡各股政治势力,整合各种资源,保持朝局的稳定,以共同对抗满清,而隆武帝没有满足海商阶层的政治需求,被郑芝龙抛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郑芝龙要的是大海,士绅阶层要的是大陆,他们之间的矛盾本来是可以调和的,隆武帝连郑芝龙都搞不定,在福建这一年多没有太大的作为,在政治上,不及格!

    中国人对海洋的力量一直没有概念,隆武帝忽视海商,轻视郑芝龙兄弟都属于历史的局限xing,本来不必过于苛求……但是,南明现在只剩下南方最后的几个省,最富庶,最有潜力的省份就是广东,如何充分利用海洋的力量,是能否打败满清的关键之一。

    “海商阶层……”隆武帝慢慢地回味着,汪克凡今天的话里有好几个新鲜词,虽然有些古怪,但都能听懂是什么意思,他在福建一年多,深知那些海商非常富有,却从未考虑过这背后孕育的机会。

    “不错,郑芝龙能够有今天这个局面,靠的就是海运赚来的银子……”汪克凡循循善诱。

    在这个年代,海洋贸易的力量已经初步展现出来了,郑成功后来举旗抗清,困守厦门弹丸之地,却能一步步打开局面,靠的就是海洋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以支撑着庞大的军费开支。

    “以海运之利,就可抗一国之力么?”隆武帝有些心动,但更多的是不信。

    “还不行,但可牵制满清数省之力……”汪克凡实话实说,如果海洋贸易的利润可以对抗整个大陆,台湾郑家也不会失败了。

    和隆武帝一样,满清对海洋的力量也没有任何概念,当博洛食言而肥,软禁郑芝龙之后,福建的海商阶层转而又支持郑成功,造成东南沿海一直不肯臣服满清,抗清斗争又延长了十几年,直到满清彻底平定大陆之后,才征服了台湾。

    “哎!还是小看了郑芝龙啊!”隆武帝和那些文官一样,只把郑芝龙看成一个被招安的海盗,一个嚣张跋扈的武将,像曹**一样的人物,却从没站在郑芝龙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忽视了郑芝龙背后的海商势力。

    “汪卿,要是早听到你这一席话,朕也不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隆武帝当初登基的时候,也曾意气风发,但在福建这一年多来,庸庸碌碌,没有太大的作为,心中的懊悔无法描述。

    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现在再说什么都晚了,他拿起那封信,嚓嚓嚓撕了个粉碎!

    “陛下且宽心,郑芝龙降清虽然难以挽回,但福建的局面还有挽回的余地。”汪克凡看看火候差不多了,终于揭开自己的底牌。

    “哦,这话怎么说?”隆武帝又是一愣,郑芝龙肯定要投降,还怎么挽回福建的局面?

    “郑芝龙虽然要降清,郑家兄弟氏族却不是铁板一块,海商中也有很多心向大明的忠义之士,尤其郑成功可为我大明中流砥柱……”

    别给郑芝龙写信了,他是留不住的,直接做郑成功的工作吧。

    不光是郑成功,还有郑鸿逵、郑芝豹、郑采、安南侯杨耿、来夷侯周崔芝,安洋将军辛一根等等将领,他们都反对投降满清,但都被郑芝龙一步步解除了兵权,直到郑芝龙投降满清的面目彻底暴露,郑成功等人已经束手无策。

    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隆武帝现在还活着,隆武朝廷还没有亡国,郑成功等人还有效忠的对象,如果能促使郑成功提前和郑芝龙决裂,拉走一部分jing锐部队,福建的局面就会彻底改变。

    博洛的兵力有限,如果不能彻底平定福建,就没有力量攻入广东。

    釜底抽薪!

    “郑成功,他会和郑芝龙反目么?”隆武帝有些不信,当儿子的怎么会和老爹翻脸?

    “忠孝不能两全,郑成功胸怀大义,若陛下能晓以利害,定会以国家大局为重……”

    郑成功抗清的决心不用怀疑,唯一的麻烦就是,他对郑芝龙还抱有幻想,但是隆武帝既然还活着,就可以亲自来做郑成功的工作。

    不要求郑成功搞什么兵谏,只要让他拉走一支部队就行,最起码要多做两手准备,不要再被郑芝龙抓起来了,最后只能孤身逃走。

    只要郑成功提起竖起抗清的旗帜,其他反对投降满清的将领就有了主心骨,不至于像真实的历史一样,被施福的部队包了饺子,被迫跟着投降满清。

    “这倒的确是个办法,朕待来夷侯不薄(来夷候周崔芝,抗清将领),必不会负我……”隆武帝虽然不敢全信,但也觉得可以一试,郑芝龙搞不定,从他下面的将领下手,能撬走一个是一个。

    对于一个孤身逃亡的皇帝来说,还有什么面子放不下,隆武帝准备给这些将领分别写信,至于郑成功则最重要,除了亲笔信之外,还要再派一个舌辩之士去说服他。

    到了这一步,他的心情已经好了很多,不管最后的效果如何,起码有了努力的方向。

    没想到的是,汪克凡后面还有大招。

    “郑芝龙挟制众将,所依仗的是施福之军,其中还有文章可做……”施福所部是郑芝龙麾下最jing锐的部队,也是他压制抗清派的本钱,如果能够策动施福的部队反正,就会彻底打乱郑芝龙的计划。

    “施福?此人为郑芝龙心腹,无法可想。”隆武帝当然知道施福,施福放弃仙霞关、分水关天险,才搞得他如此狼狈,这个人不可能背叛郑芝龙。

    “陛下莫非忘了么?施琅就在傅阁老军中!”汪克凡一言点醒梦中人。

    施琅原来就是施福的部将,在施福的部队中颇有威信,他的弟弟施显,好友洪习山等人手中都掌握着兵权。

    施琅和施福并不是亲叔侄,忠诚度并不高,通过施琅挖施福的墙角,可以一试!

    在郑芝龙的嫡系部队里埋一颗定时炸弹,在关键时刻引爆,会起到出乎意料的作用……

    ……

    数百里外的福建安平,郑芝龙和郑成功正在激烈地争执。

    “你不要多说了!”郑芝龙已经不耐烦了:“博洛既然请我去南平,就必会以礼待我,和鞑子打仗是闹着玩的么,一旦打了败仗,你我父子只能磕头求饶,那时候追悔莫及……”

    “父亲!”

    郑成功扑通一声跪下了,牵着郑芝龙的衣角,哭着说道:“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离山则失其威,脱渊则登时困杀,还请父亲三思而行!”

正文 第五十五章 操江

    都尔德轻骑突进,被恭义营全歼于汀州,清军结结实实吃了个败仗,追击的速度明显慢下来了。

    恭义营从容撤退,汇合汪晟等部的主力,护送隆武帝进入江西。

    随着隆武帝的离开,福建不再是明清两军的主战场,只要郑成功能够比历史上更强势一些,能牵制住更多的清军,让明军能够守住广东,这趟福建之行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江西和湖广,才是将来的主战场。

    在行军的路上,隆武帝经常默默地出神,汪克凡没有去打搅他。

    吃一堑长一智,隆武帝摔了这么大一个跟头,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反思,能悟到多少要靠他自己,别人再说也没有用。

    进入江西的第一站,是瑞金县。

    瑞金属于赣州府,但距离赣州很远,明清两军一时都顾不上这里,属于军事上的真空地带,恭义营趁机休整,逃亡多日的隆武帝也有了喘息的机会。

    李四和篆姬正等在瑞金,他们带来了恭义营急需的军粮,听说隆武帝驾临瑞金,他们两个都惊呆了。

    “这是碰巧的,不可能早就算好了!”李四不理解,不相信,搞不清是怎么回事。

    三个月前,汪克凡向他们借了十万两银子的军费,然后一路转战江西,看起来就像毫无目的,没想到,恭义营竟然在最后关头跑到汀州,来了一个勤王救驾。

    “我都听说了,就是那花天师算出来的!”篆姬也很兴奋,跟汪克凡合作救出隆武帝,意味着抱上了皇帝的大腿,如果抓住机会,真有可能成为大明王朝的官商。

    两个人一起去找汪克凡,那十万两银子已经花了一大半。汪克凡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正好雪中送炭,洽谈下一步合作。

    兴冲冲地来到恭义营。汪克凡却不在,询问之下才知道。他早就被隆武帝叫去了……

    ……

    “汪卿,关于江西和湖广的战事,你有什么看法?”隆武帝这次还是考校,但已经把汪克凡的评分标准升了一级,汪克凡对这两个省都比较熟悉,隆武帝想听听,他还有什么高明的见解。

    “在短期之内。赣州之战是关键,但从长远来看……”汪克凡突然住口不说,皱起了眉头。

    “怎么?从长远看有什么不妥?”隆武帝心里一沉,难道汪克凡的看法很悲观?

    “满清强悍。若集中全国之力攻我一省,无论江西还是湖广,都难以抵挡。”

    汪克凡这句话一吐口,隆武帝立刻露出了失望的神情,沉默了片刻才点点头。满清的实力在那搁着,要不是去打张献忠,南明现在的日子更难过。

    南明这个烂摊子,看上去已经无法收拾了。

    “陛下宽心,臣有破满清之策。”

    汪克凡这句话一吐口。隆武帝不由得愣住了,这个转折太突然,他还没有反应过来。

    “满清虽强,内部却矛盾重重……”

    汪克凡为了这场君臣对策,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开口之后就滔滔不绝。

    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矛盾,是两大派系之间的矛盾,虽然多尔衮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满清也因此遭到重创,等到小皇帝顺治长大,和多尔衮之间又有一场斗争。

    而且满清内部还有其他的各种矛盾,比如汉族官员和满族官员的矛盾,汉人官员内部的矛盾……满清虽然占领的地盘很大,但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个落后的渔猎民族,突然要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面对的是另一种困难,比军事问题更难解决。

    总而言之,汪克凡向隆武帝指出,满清是一只纸老虎,虽然一时强大,但终归会被打败,抗清斗争是一场持久战。

    一定要让隆武帝明白,速胜论和投降论都是要不得的。

    “满清强悍,若全力来攻,江西和湖广只能当做缓冲地带,关键是要守住两广……”

    李定国能够对抗满清十多年,就是有云贵两省作为大后方,南明现在是一盘散沙,只靠一个省的力量抗清会被个个击破,需要一块稳固的后方基地,能够支持长期战争的消耗。

    这是非常务实的分析,隆武帝听得很认真。

    以湖广、江西为战略缓冲,在广东和广西经营大后方,这就有了个基本思路。

    但是,这个方案只守不攻,似乎有点太保守,只凭两广对抗全国,互相比消耗,最后还是会输。

    “满清与我大明所争的,其实就是一条长江……”

    决定战争胜负的,除了军队之外,关键在于后勤,想要打赢一场战争,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饷,还得顺利地运到前线。

    到了明朝末年,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南移,而且北方经过多年战乱,基本上已经打烂了,各地抗清斗争此起彼伏,为满清提供不了多少战争资源。

    这场战争的胜负,关键在于长江沿线。

    在康熙年间,以三藩、河务、漕运为三大事,漕运是维持满清统治的大动脉,没有江浙和南直隶的输血,北京的八旗兵直接就饿死了,可见江浙和南直隶的重要性。

    湖广是粮仓,江浙和南直隶是钱袋子,把这两个地方打烂了,满清就没有能力大举南下。

    在两广经营后方,在长江沿线与清军拉锯战,有郑成功、鲁王朱以海、四川的大西军在侧翼骚扰,这就是汪克凡的基本思路。

    等到把清军赶过长江,南方的经济实力将逐步发挥优势,胜负的天平将向明军一方倾斜。

    “长江,长江……”隆武帝喃喃念叨着,眼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