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34章

唐朝好地主-第53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莺莺听的半信半疑。

    一直以来龙涎香那么名贵,并不紧紧是因为它很香。还因为它带了个龙字,传说是龙王的龙涎,这才会这么高价名贵的。如果只是鲸鱼肠道里梗结的粪便,那这还能值钱吗?

    不过她马上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如果龙涎香真是鲸鱼肠道里的凝结物,那我们派人去海上捕杀这种鲸鱼,然后取龙涎,岂不是能获利无数?”

    龙涎可是比黄金都贵啊,沿海的人获得龙涎后,都会被高价收走,加工成龙涎香后做为贡品进贡给皇帝的。皇帝放在宫廷里用,也拿来赏赐给大臣勋戚们,一般人,不但用不起还没资格用呢。

    “你忘记了,龙涎香必须得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漂洗,才能变香。杀鲸鱼,从肚里取出来的,可不行。”

    “但过几十年就能成为名贵之物啊,况且,总应当有些办法能够加快一些吧。哪怕不行,可留待几十年后,那就一样贵比黄金啊。这岂不是跟种黄金一样?”崔莺越想越兴奋,她把耳环一摘,就扭身上了床,靠到李超身边说道。

    “你说的这个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捕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能有什么难的,又不用你不用我去捕。我们只需要选出可靠的管事,然后拿着钱到沿海去招募经验丰富的渔民,购买打造上好的捕鲸船,然后就去追逐捕猎鲸鱼就好了。”

    捕鲸船,捕鲸队。

    崔莺莺的话,倒是让李超有点意外,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从某方面来说,龙涎香的价值是昂贵的,堪比钻石,且不容易贬值。哪怕刚捕杀鲸鱼里得来的龙涎香没法立即使用,但他的价值是在那里的,那这东西不但放着能保值,而且也是一样可以转卖的,这就跟一个很坚挺的股票一样,总有人愿意收购的。

    再退一步。

    不说龙涎香的价值,捕鲸本身也一样赚钱的。

    鲸鱼的油脂那可是做灯油做蜡烛的上好材料,做出来的灯油质量好档次高,市场销路好。再者,鲸鱼骨头鲸鱼须鲸鱼皮也一样是很值钱的材料。

    李超想想,如果把鲸鱼肉也利用起来,做成鲸鱼内罐头带回来的话,那就更加的完美了。

    只要真能组织起经验丰富的捕鲸队,驾船出海捕鲸,怎么看都是只赚不亏的。现在还没有人知道龙涎香的秘密,龙涎香越发值钱。

    “可以找义父和程伯他们一起,咱们多弄些捕鲸船,弄一去大型捕鲸队。”

    崔莺莺已经习惯丈夫干什么事情,都喜欢带上一大帮人了。其实很多事情,李家一家就可以自己干。

    不过崔莺莺也没说什么,习惯了,也更了解丈夫了。若是在别人家,一个秘方一门生意,可能会视若珍宝。但在丈夫眼里,这些都不算什么,都不及人脉关系。

    说来也是,李家这几年四处结善缘,打下了极好的人脉关系,带着大家赚钱,大家哪还能说李家坏话?能帮衬的时候肯定会帮,该说好话时也一定会说。

    “捕鲸船、炼油车间加上罐头车间,我觉得捕鲸确实大有可为。”李超笑着给崔莺莺又提出了捕鲸船最专业的作法。

    建大捕鲸船,船上建起炼制鲸油的车间,这样就能直接把捕到的鲸鱼在船上炼油,更易保存,也能在外更长时间。

    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欧洲的捕鲸船就经常一出海就是一两年甚至两三年才回港,他们要把船上都载满鲸油才回去。干满一趟,就能大发一笔。许多捕鲸船出海,其实都是股份制,由港口的商人百姓们合股出钱购买渔船工具等,船长和船员们是他们请的人,但也拿分成做酬劳。

    这种经营形式,让捕鲸行业当时无比红火。

    李超打算也拉一群勋贵们进来,比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牛进达单雄信这群人,都算是世交。大家合伙出钱出力,股份经营,雇佣渔民水手们,打造捕鲸船,然后出海去捕鲸。

    捕鲸炼油、制罐头,带回鲸皮鲸骨鲸须。

    嗯,还可以自己投资建造船厂和鲸油加工厂,这做好了,可是个大产业。尤其是眼下来说,鲸鱼肉如果能做成罐头带回来,也一样是很值钱很抢手了。

    “你脑子里怎么总能想到这么多赚钱的法子啊!”崔莺莺对丈夫万分的佩服。

    就如那个赈灾彩票一样。

    这其实也完全是丈夫的主意。

    “对了,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慈善救济总会,我是理事长,诸位夫人们都是理事,现在正准备吸纳新会员。大家还说要请你来当个名誉会长!”

    李超把书盖上,放到一边,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躺下。

    “你们一群妇人们弄的救济会,我一大老爷们掺合什么。”

    “大家都知道这彩票的点子是你出的,都说要让你来做会长,为我们出谋划策呢。”

    “饶了我吧,我可不掺合你们的事情。其实这个会长有更适合的人,你们可以去请皇后娘娘来做这个名誉会长啊。要是请了这尊大佛出来,你们这救济会以后肯定是能大有作为的。”

    让崔莺莺她们弄这救济会,也是不错的。比起什么烧香拜佛,强太多。本来崔莺莺是准备施粥的,但施粥太简单了些,既然她想做点事情,那李超就给她出计策,干脆弄大点。

    “彩票这个点子是挺不错的,为什么朝廷不用呢?”崔莺莺问。

    李超笑笑,伸过手去,抚上妻子紧致的大腿,“彩票这东西一来带有明显的博彩成份,朝廷当然不能公然推行这种彩票,要不岂不是倡议天下百姓赌博,让大家不劳而获?再者,发行彩票,其实也主要还是向着那些富户们的,他们才有钱。要是朝廷向富户们发行彩票,估计这些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摊派,倒是肯定没几个愿意买的。而如果不是官方弄的,这些人倒不会有这个顾虑。”

    “夫人,天色不早了,咱们就不要聊这些了,还是早点睡吧。”李超一边手往上移,一边笑着吹灭了灯!

    兄弟们,有月票的支持一下吧!


第688章 牛仔

    君王四季田猎,春搜、夏苗、秋狝、冬狩。

    帝田的田猎不仅仅是狩猎,还是一种礼仪活动,也是军事大典,为练兵的综合演习。唐代的府兵训练里,就有狩猎这一项。

    大唐帝王的狩猎,既有正规的规模庞大的田猎仪式,也有随意灵活,不拘形式的小型打猎,仲冬季节的田猎就是大唐的一项重要活动,纳入了大唐五礼之一的军礼之中。

    初冬。

    李超穿上了猎装,带着家丁,还有自己的学生们骑马离开李府,跟随皇帝的狩猎队伍一起前往武当山打猎。

    这次田猎不是什么大型的礼仪活动,只是一场规模还算一般的皇帝围猎。

    李世民说是要去打猎获取肉食,但大臣们则认为皇帝需要的是一场放松。自玄武门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皇帝日夜操劳,辛苦万分。房玄龄杜如晦李超等宰相们都认为皇帝需要这样一场狩猎放松下心情。

    至于打猎取肉食,那不过是玩笑。这天下最穷,也没穷到皇帝没饭吃的时候。

    绝大多数文臣武将都被召随围猎,朝中由左右仆射房杜二人留守主持。李超等几位宰相,则随皇帝出行。

    在襄阳行在的那些勋贵子弟们,也都得到了参加围猎的邀请。

    各家都很重视这一次围猎,家族中年轻的子弟们,能够得到一次在天子面前表现的机会,这是很难得的。

    各家忙着为子弟们准备弓箭,准备马匹、猎衣,有的还准备好猎狗狗鹰,准备好经验丰富的家丁猎人。

    李超倒没什么需要太多少准备的,一场围猎而已。

    但有不少通好的家族,把子弟送过来,想让李超关照一二,到时希望李超能向皇帝推荐一二。比如说一票山东大将们,比如那些跟李家有姻亲的山东士族们。

    对此,李超倒也不好拒绝,不过他也说了,到时都看他们自己的本事,机会人人平等,能不能把握就看本事了。

    再加上李超的那群学生们,李超的这去队伍倒是规模很大的。

    随同护卫皇帝的,是南北衙各抽调人马,南衙十二卫,北衙四卫,再加上内卫的三卫五府,可以说皇帝身边的人马不少,而且来自各卫衙,互不统属。这也算是李世民在经过玄武门之后,对禁卫的深切考虑。

    身边的兵马分成了三大系统,各系统内各卫又不相互统属,这些卫军轮流拱卫,相互监督。避免万一哪卫的军官有了反意或者被收买,最终导致如玄武门之变时那样,被直接逼宫的险境。

    在如今这种防卫布局下,想要重演玄武门之变,几乎是没有半点可能的。交叉重叠的防卫布局,谁有本事把所有的人都收买了?

    这次李世民甚至带上了国子监和讲武堂的一些优秀学生。

    国子监和讲武堂的学生们,都算的上是大唐的天子骄子,在文武科举制度还不完善的时候,这两所顶级高校,算是大唐如今取士用人的重要补充。能进入学校的,本身就多少是勋贵官僚子弟,经过几年深造或者说是镀金之后,他们大部份能进上仕途,出任官职。

    要不是因为如此,李世民都有好几次想暂时停课,给学生们放假了。因为这数千学生,都要由朝廷包吃包住的,现在情况下,每月的粮食也不是笔小数。他们的口粮标准,可不是普通的那样,而是只给官员们稍低而已,待遇很好。

    李世民这次带上这些人,就是希望能够借这次机会,近距离的观察下自己的这些年青人才,看有哪些是真正有用之才。

    重新骑上战马的李世民,精神都好了许多。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这支人数近万的狩猎大队,在路上很是威风。

    李世民穿着皮甲,腰间挎着双插,插着金漆弓和金秕箭,李超也是一套皮衣。

    不过李超的皮衣与他们的不同,李超的不是皮甲而只是一件皮夹克,修身的设计,还是个小翻领对襟,棕色的皮子打了蜡,又柔又顺还又亮。

    里面一件小马夹,衬的身子更加的利落笔挺。

    配上杜十娘手工裁减缝制的蓝色帆布牛仔裤,加上长筒马靴,靴子上还装着副马刺。

    这套格外与众不同的猎装,让李超显得鹤立鸡群,尤其是他皮衣上的那些个银名饰件,让他很特别很骚包。

    连李世民一路上,也不时的侧目。

    太子就如同是个小号的李超,一模一样的装束,翻领皮衣加马甲加牛仔裤加皮靴加马刺,头上还戴着顶软脚幞头,马一跑起来,那两条软脚就会飘起来,很潇洒。

    魏征觉得这样的装束很辣眼睛,简直就是有伤风化啊。

    那个什么牛仔裤,把两片屁股蛋子包的那么紧,紧绷绷的太不像话了。

    宽袍大袖,上衣下裳,这才是华夏服饰啊。

    李超对魏征的批评,全当是羡慕。

    “魏公,你也是饱读史书的人了,那么你也应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事吧?赵武灵王为了赵国的强大,抵御北方胡人的进犯,推行胡服,教练骑射,然后赵国骑射天下精,赵国成为当时强国,这是没错的吧?”

    李超很反对魏征这类的老夫子,动不动就什么春秋礼仪,他们这些人恨不得一切都复古到春秋之时,穿春秋时代的衣裳,实行春秋时代的制度,甚至还想恢复井田制呢。

    什么叫井田制,就是每块男九百亩,划成九块,八户百姓各耕外面的八块,那八块地是他们私有。然后他们还要集中耕中间的那块一百亩,那块地是属于公家的,他们帮忙耕种,收获归公。

    用这种井田制度,百姓需要承担的就是八户共耕一块公田,然后不用再纳其它租税,朝廷也能保证税收。

    当然,这不过是那些老夫子们的幻想而已。

    时代在发展,春秋时才多少人?如今多少人?

    春秋时搞井田制,是因为那个时候地多人少,只抄一些好的地弄成井田,完全足够。可是现在,哪来的那么多地搞井田,大唐的均田制本身来说比井田制强的多,可都一样没有足够的田地可均,一开始就已经充满了隐患不足。

    说算是服饰,其实汉人的服饰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说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自春秋到秦汉再到魏晋南北朝,到如今的隋唐,其实服饰也是一直在改变的。

    大体上来说是上衣下裳形式,可以前人还没有裤子呢,可经历漫长发展,不也从发展了胫衣再到出现了裤子。

    从在衣裳里增加两条裤腿,再到增加了裤腰,再从开裆到有裆。从没有内裤,到后来有了内裤,这都是时代在发展的。

    以前长袍的样式,那是因为服装技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