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33章

唐朝好地主-第533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人你也不用过多操心,我只是瘦点,又不是没饭吃。咱们一日三餐呢,有早餐,有时还有宵夜,还有茶有点心的,哪里不好了。外面的百姓们还在挨饿呢,你知道的,如今朝廷又下令,降低了救济粮的定量标准,一个丁男,一个月也才二十斤粮了,妇人老幼更少。那点粮哪吃的饱,全靠外面挖野菜煮菜粥,但天冷了,野菜也能找了。只能加水煮粥,稀粥,喝上一大锅,也只是个水饱而已。”

    房夫人听了有些生气。

    “那天下总是如此的,难道天下有一人吃不饱饭,你也要跟着饿肚子?这是什么道理?你是宰相,你更应当保重身体,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军国大事,防灾救民啊!”

    “你看李相,人家也是宰相,可就不会跟你一样死板。心忧灾民,放在心里就好。该吃还得吃,该喝还得喝。”

    说到李超,房玄龄只能笑笑,他真跟李超没法比。

    李超这人,大灾之年,别人吃糠咽菜呢,李家的日子却是舒适无比,甚至依然还顿顿吃的讲究。家里养着奶牛奶羊,天天还有鲜牛羊奶喝。鸡鸭鱼肉,那是从来不缺的。

    大冬天的,他家居然还在后院搞了什么大棚,种起了冬季的蔬菜。什么黄瓜白菜油菜葫芦茄子,听说是拿一种特殊的绢布做的棚,让蔬菜既能保暖又能晒太阳,冬季里也能长出夏季的果菜。

    他还打了几口很深很深的井,每天引水灌溉他的菜园子,大冬天的,还天天有新鲜的果蔬吃。

    外面黑市里的粮食价格越来越高,粮食金贵无比。

    但李家养着那么多的仆人、奴隶,却一个也没有放掉,因为他家有粮食。他家的仆人奴隶都能吃饱,完全不用领救济粮。

    听说李家的仆人发的粮还都是细粮,数量比救济粮的定量还多。

    不少李家奴仆就经常拿细粮到黑市上换救济粮,这样用少量粮就能换到足够口粮的救济粮,然后多出来的细粮拿去换钱,也算小发了一笔。

    如今李家的仆佣们在襄阳城都算是极让人羡慕的,不少人都想着把女儿嫁给李家的仆人。特别是那些得过李家放免,有自由身,现在算是李家雇佣的仆人,大把人争着把女儿嫁过去。

    条件开的也很低,不要什么彩礼。

    只要两斗大米,或者一石救济粮就好了。

    别人家吃粥咽菜,李家不但主人大鱼大肉,连仆佣都天天吃香喝辣,让人羡慕妒忌恨啊。房玄龄他们倒也劝过李超低调一点,但李超不听。

    李超的话说,他向朝廷和买的粮食、捐献的粮食,那都是数一数二的。家里还有些粮,自己吃的好点也没什么,给自己家的奴仆们吃饱就更没什么问题了。至于他们拿着这些细粮去换粗粮吃,然后把多余的粮换钱,甚至去娶妻或给儿子娶媳妇之类的,这李超管不着,也不想管,这就算是李家给仆人们的一点福利吧。

    反正他李超也没贪污官家一粒粮食,该和买的粮也交了,没要求和买的,他也还捐献了许多。

    总不能因为天下还有人吃不饱饭,他李超就也不能吃饱了吧?

    这就是房玄龄和李超之间的价值观差异,对于房玄玄龄来说,看着天下饥荒四起,自己哪还有心想着吃好的,一天三顿吃饱就好了,太好的,他于心不忍吃不下。

    但对李超来说,什么时候都有贫富差异,就算是盛世的太平年岁,都有乞丐,难道就不要过了?平均主义是要不得的,不贪不污就好,其余的就没必要太强求。


第686章 贵妇们的赈灾彩票

    房夫人不理会房玄龄这个老倔驴,给房玄龄端上碗燕窝汤后,就收拾了下,坐车去了李府。

    到了李府,发现李家很热闹。

    来做客的高官贵戚的女眷不少。

    比如魏征的夫人、孙伏伽的夫人、杜淹的夫人、杜如晦的夫人、长孙无忌的夫人、高士廉的夫人、宇文士及的夫人、萧瑀的夫人、陈叔达的夫人,还有几位长公主等。

    房夫人还以为崔氏邀请了这些名门贵妇,却把她忘记了呢。结果一打听,原来大家都是不请自来。

    说是来看看李家的小郎君小娘子们,其实心里都是想来找李家买些东西。

    如今襄阳越发热闹,但襄阳的各种物价都在大涨。

    朝廷只是对粮食、盐这两样东西实行了统一定价,甚至粮食还要粮本粮票,但对于其它的商品,却没有如此强力的控制,依然还是市场经济。

    灾荒也严重影响到了市场经济。

    各种物价都在上涨,尤其是跟吃有关的东西。

    什么牲畜肉蛋蔬菜瓜果,各种腌熏干货等,全都很贵,而且还难弄到货。如今钱真的是不值钱,就算是朝廷新铸的贞观通宝和金银币,购买力也是大降。

    一枚贞观通宝,买一个鸡蛋。

    一个馍馍卖两文钱。

    一只七八斤的大鹅,更是得要数百钱。

    至于羊、鱼这些,都贵。

    军功新贵和勋戚豪门,倒是不缺钱,但好多人根在长安,如今突然搬过来,也是各种不方便。大家都知道李家在襄阳早有布局,李氏在这边产业不少,都过来找李家帮忙调货。

    什么陇西的牛羊、朔方的大米,河套的肉干、奶粉,陇右的酥油,东南的海鲜干货,岭南的糖、朔方的青盐,需要什么东西,李家都弄的到,而且能最快的速度弄来。

    如今灾荒不仅影响到了物资的出产,也严重影响到了货物的运输,李家有自己的商队和物流,这方面却是别家无法企及的。

    崔莺莺对大家的到来很欢迎。

    张罗着上茶和点心,又让人弹琴跳舞。

    “妹妹我正想要办一场募捐会,想请诸位姐姐们一起,倒不料今天诸位姐姐恰是一起来了,正好省事了。”

    “募捐救灾倒是好,只是如今我们各家,只怕家里也没多少粮食了啊。”有位夫人道。

    崔莺莺笑笑,“是这样的,不是找各位募捐粮食,而是办一个赈灾募捐彩票,我们发行一种赈灾的彩票,每张彩票比如说一枚银币或者一百文钱这样,然后呢,我们最后把卖掉彩票收到的彩票钱,扣除掉我们办这个募捐的花费成本后,把剩下的钱的一半拿来做奖金,设立一二三四五各等奖,返还出去。剩下的一半钱,则就是我们募集到的钱款了,我们把这个钱拿来做为本钱,雇佣商队去岭南采购粮食运回来,到时发放给灾民们,比如说,给灾民中的孩童一人多少斤粮食这样,也算是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了。”

    赈灾彩票,一个全新的东西。

    这个时候,虽然官方禁赌,但关扑之风却很盛行。关扑其实也就是相当于一种有奖购物,比如说套环啊,比如说猜色子啊,总之就是带有猜奖的购物。

    但现在崔莺莺把赈灾给彩票这种,虽然是头次听到,但一听就是一种博彩的彩票联在一起,这还真有些令人惊奇不已了。

    但细想想,好想这个方式又挺不错的。直接募捐,并不会有太多人真愿意捐。但如果募捐了,能拿到一张彩票,还有机会中奖,这又是一另一回事了。

    拿一块银币买一张赈灾彩票,但如果中了头奖,说不定能中到几百甚至几千上万枚银币,这个的诱惑力可还是很大的啊。

    而对于发行这个彩票的贵妇们来说,不管怎么弄,她们都不亏钱。首先,发行费用是要先扣掉的,其次,奖金只有扣除成本后发行彩票收益的一半而已。每次他们都能得到扣除发行成本后的一半钱为慈善买粮款。

    这种一看就大有作为的事情,只发点时间,不需要自己贴钱,还能得名声,这种事情,各家夫们都有点兴趣。

    “崔妹妹跟着李相国,是越发的聪明了。这么厉害的主意都能想到,这事情,算我一个。”

    “也算我一个,反正初到襄阳,也是闲着无事,能出来做点有益百姓之事,也是极好的。”

    于是乎,一群贵妇,都极为看好这个项目,你说我加入,她也说加入。

    崔莺莺于是乎也趁热打铁,当即拿来纸笔,趁着兴头,把这事的章程写下来,弄了一个慈善救济会,大家就选了崔莺莺当这个会的理事长,然后又选了大家当理事。

    初步定下了许多条条款章程,这慈善救济会也就算正式成立了。救济会的宗旨,就是募集善款,购买粮食,救济百姓。

    崔莺莺特别提出,他们救济的对象,应当重点为那些妇女和孩童,买来粮食,主要是发给这些人,保障这些最势单力薄的人群。

    这个提议,一经提出,当然也是得到响应,于是这条被写进去。

    接下来又有人提议,要多吸引一些人加入他们的救济会做为会员。

    理所当然的,她们的会员人选,选中的是那些官僚和贵族们的妻子和女儿,也就是说,这个救济会的会员们,只能是那些名门贵妇和大家千金们,得有钱有势的人家妻女。一般人,既没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能力和影响力来做这个事情。

    “那我就把我们救济会成立的消息送到半月谈去登报发表,在报上公开宣扬我们救济会的宗旨以及赈灾彩票的发行方法。至于吸引新会员,我认为最后是采用会员推荐的方式,每个新会员,至少得有五个会员的联全推荐,还得经过考核,得是名声好符合条件的才行,你们说呢?”崔莺莺问。

    “这个我们赞成,会员宜精不宜多。”

    一群贵妇们平时也没有什么事情,难得今天弄出来一件事情做,大家都有些兴奋。


第687章 龙涎

    眼看着就要进入十一月,天气也越来越凉。

    襄阳比长安的要暖和一些,但也毕竟还算是北方,崔莺莺比较怕冷,屋里已经烧起了炕。

    秋风给襄阳带来了几分萧瑟,上次皇帝一怒,抄没一百多襄樊大户之后,襄阳城的白天依然喧嚣热闹,可一到了晚上,却十分的静谧。官府的宵禁令越发的严格,到了晚上,大家都老实的呆在家里,哪怕是在坊内,也很少出门。

    一到黄昏之时,大家便匆匆往家里赶,各个坊内的一些商铺,也都一改往前习惯早早关门。如今就连坊内,都找不到一家能晚上营业的铺子。

    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大家也不随意的去走亲访友了,尤其是那些本地的豪强大户们,吓怕了。万一到时被怀疑串联谋乱这样的罪名,被错杀了可是没地方哭冤枉去的。

    李超倒是挺喜欢秋天的,秋天的红叶,秋天的草黄,秋天的萧瑟也有一种别样的美丽。不过今年的秋天肯定是不美的,大家整天都在为吃的东西犯愁,挖野菜挖葛根挖泥鳅捉田鼠甚至连蛇啊壁虎都不放过。

    李家不缺粮,但李超身为宰相,又是山南东道的封疆大吏,却得操心治下八百万百姓的肚子。

    晚上没有酒宴,没有诗词唱和。

    李超偶尔给学生们上上课,其它时间多是陪着妻妾,逗弄儿女们。

    因此倒是跟妻妾们的关系更亲密了些,甚至几个小儿女都对他更加熟络亲切了。现在妻妾都在襄阳,李超便也还是和以前在长安时一样,轮流陪妻妾们。

    崔莺莺身为大妇,李超在这边的时间更多些。

    屋里点着蜡烛,蜡烛用的是上好的鲸油脂做成的,里面还掺入了抹香鲸的龙涎香,蜡烛没有烟,明亮而且还散发着极好闻的香味。

    这样的蜡烛是东南沿海的贡品,李世民特赐给李超的。

    百姓都传说龙涎香是海里的龙王睡觉时流下的口水凝结而成,其实这东西哪有这么神奇。李超很清楚的知道,龙涎香那是喜欢吃章鱼、鱿鱼的鲸鱼肚里消化不良的产物。抹香鲸喜欢吃章鱼、鱿鱼,但是却不能消化它们的喙骨。这些坚硬的喙骨会在抹鱼鲸的肠道内与分泌物结成固定,到一定时间后会吐出。

    刚吐出来的龙涎香其实黑而软,还十分难闻。

    只有经过阳光、空气和海水长年洗涤之后才会变硬变轻,裉色并散发出奇特的香味。渔民们如果有幸捡到一块,那真是发大财了,比黄金还贵重。

    崔莺莺坐在床头的梳妆镜前卸妆,听着李超连龙涎香的来历都说的这么玄乎其玄的,不由轻笑。

    “我是不信你胡说的,这龙涎香竟然是鲸鱼的粪便?”

    李超手里捧着一本庄子,斜躺在床上,随意的看着。

    “这你还真不用怀疑,不信的话,有机会去杀抹香鲸,有很大机会得到龙涎香。只不过杀鲸鱼取出来的,都是臭的,不能用。得经过漫长时间的漂洗,颜色越淡的龙涎香越好,但需要的时间也越长,最好的白色龙涎香,往往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崔莺莺听的半信半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