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24章

唐朝好地主-第12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郎,要我说,你也该在长安城里买套房子了。我看务本坊就不错,坊里还有国子监,没事还能听听国子监生们的读书声,也能沾点书气。”牛见虎呵呵笑道。

    李感很不客气的拆兄弟的台,他撇了撇嘴,直接拆穿了牛见虎的本意,“我看你是觉得务本坊靠近平康坊,知道那里有教坊,歌伎舞女多,想随时去那里图方便吧。”

    牛见虎脸抽搐的厉害,最终还是没有再做狡辩。说到底,他确实也有这个想法。平康坊啊,年轻漂亮的小娘子还是很多的,牛见虎也是十六岁的少牛郎,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有这想法也很正常。话说回来,他们都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人,现在想着女人,张超很理解。

    “务本坊确实不错。”程处默倒不是也想方便去平康坊看小娘子,只是务本坊紧靠着皇城东南的安上门,东边是平康坊,再过去就是东市。另外往东就是东城的春明门,不管从哪方面考虑来说,务本坊都确实不错。

    而且务本坊不比胜业坊、崇仁坊,勋贵云集。务本坊里寻个房子租或买都还是比较方便的。

    “三郎现在也是堂堂京官了,总不能每天还要来回七八十里两边跑吧。你现在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灞上房子当然还要,但京里置办个产业也是需要的。”

    去河北打了一仗,程处默的身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有些呆气,但现在说话行事,却已经很沉稳大气了。他身材本就挺高大的,只是原来有些过于白皙,现在风霜把他的脸吹打黑了糙了,人也似乎粗壮了几分。虽现在京里,身上却还穿着绢甲武官袍服,腰里挎着的横刀,让整个人增添了几分英武之气。

    “你们说的也有道理,确实需要在长安城里置办个宅子了。”张超觉得他们说的话很有道理。原来自己只是灞上小民,为了建一个新窖,都是想尽办法。但如今身份不一样了,他有了数千亩地,还有了爵位授了官,以后还得在京师做事。

    确实需要在京师弄个宅子。

    况且就算不当官,也是应当在京师弄套宅子的。总不能以后每次来长安,都还要早早赶来,然后早早又赶在城门关闭前回去吧。城里有个房子,那想在城里过夜就过夜。

    “三郎,你想买个多大的宅子?”牛见虎很积极。

    张超笑着回答,暂时还不需要太大的房子,有个差不多的两三进院子就行。不过如今是唐初,如房屋田产这样的不动产,其实价格挺便宜的。

    若是等到盛唐之时,那时想在长安买套房,可就跟后世想在北上广买房一样难了。白居易不到三十中进士,在长安当京官,可也只能在郊区租房子住,每天攒钱,攒了十年都没能在长安买起一套房。

    居长安大不易。

    不过现在嘛,按居住百万人设计的隋唐长安城,现在很多地方都还空着呢。尤其是到了城南那边,大片的坊区,其实才只有一个围墙。就跟后世那些烂尾工地一样围了起来,百姓都是在那里面种菜的。

    若是有钱,在长安城里圈点地买点房,以后也是好赚钱门路啊。不过张超转念一想,起码也得等到贞观中期时,长安才会繁华点。现在人口还是不多,那些外来番上的府兵都占十来万了。

    若张超只为了自己在长安方便的话,其实完全可以住进朝廷修的官舍,也就是官方提供的住宅,不过这个官舍是免费的单身宿舍,是许多单身官员一起住的。如果有妻儿老小,就不方便了,要么长安城里租房,要么就买。买不起,就到城外郊区去买地盖房,或者直接买个小院子,这样平时住官舍,休沐的时候就回郊区家里。

    说到长安买房子,牛见虎李感两个倒是极熟。

    为了便利起见,他们推荐还是在紧靠皇城的长安北部买房,靠近东市和皇城的东北城区是首选,然后是靠近西市的西北城区是次选,再接着是皇城正南的这片中城区。最次的,就是南城区了,那里到了晚上灯都看不到几盏。

    要买个菜,还得走十来里路到东西市,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张超听他们说了半天,最后也有了初步的想法。

    在务本坊买套现成的宅院,这样既方便自己在城里上班,也方便以后结婚了与十三娘偶尔过来居住。

    另外,在靠近南边的东门延兴门内的新昌坊,也就是张超与十三娘经常约会的青龙寺旁边买一块宅基地,买大点地皮,这样以后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盖一片大宅院。宅院大,住的舒心,且这里离青龙寺也近,还是个纪念。

    到了长安城东北门春明门外,有士兵把守城门。

    张超五个都是官员,带把横刀倒没什么关系,他的随从仆役则都是空手的,倒是程处默他们的仗身,因为也是调拔的当值府兵,因此也是可以佩带横刀在身。

    检查一遍后,他们就直接入城。

    张超不是第一次入城了,但这是他头一次以官的身份入城。骑在马上,打量着街道上往来的人马车流,张超并没有觉得如何的生出雄心壮志,只是默默的想,不求怎么轰轰烈烈焰,但愿清闲舒适就好,到时买套宅子卖块地皮,自己慢慢建一套称心如意的大宅院,然后和十三娘生儿育女,休沐之时就回灞上张家沟住几天,好好享受这初唐时代的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大气。

    牛见虎四个倒有点锦衣还乡的感觉,在马上还顾盼左右,得意洋洋。

    在这座数十万人口的大都城里,如牛见虎这样的功勋子弟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大唐的亲勋翊三卫五府,全是官员勋贵子弟,从一二品到五品官员子孙中选入,整个三卫五府有将近五千亲卫勋卫翊卫,整整近五千人。

    从四品的中郎将,到八品的翊卫,这近五千人的亲勋翊卫,每个人都是武官。基本上五品以上官员勋贵子弟,只要到了年纪,都来靠着门荫得到这样的一个侍卫身份,能领份俸禄,平时轮流当当差,没事时就在长安城呼朋唤友的,好不潇洒。

    许多品级低点的官员子弟,则去给各亲王郡王国公公主们府上当帐内、亲事,就连外官子弟,只要官员身份品级到了,他们的子弟也有资格凭荫入选。来三卫府当几年差,混点资历,过几年就能下到卫府里去当个真正的军官了,这也是绝大多数勋贵子弟们的出路。

    一般都得在京混个十年左右。

    牛见虎他们今年才刚补的亲卫,还是没成丁就破例补录。然后这七品亲卫还没有当几天呢,河北战场上走了一趟,回来就已经成了六品的旅帅了。

    亲卫虽是七品,但在三卫府里,其实也只相当于一个小兵。而旅帅,可是正式的军官。尤其是亲卫府的旅帅,一旦放外,那至少也是个校尉。

    牛见虎几个很得瑟,长安勋贵官僚子弟数以千计,但能如他们一样的,又有几个?

    经过长长街道,张超他们来到了皇城的东南门安上门。

    到了皇城外,几个家伙才算收敛了一点。皇城可不是普通人想进就能进的,长安的各大衙门都聚集在里面,因此皇城的各门也是守卫森严,出入都查的非常仔细。

    张超他们只能带一个随从进去,其它仆役则只能留在城外。

    把守城门的一个武官看着张超的那八个庶仆还有些傻傻的站在那里,不禁操娘。

    “你们这些田舍儿,都他娘的种田种傻了是吧,皇城门外,你们也敢在这里杵着,当是你们家土墙跟呢,还不赶快滚,想在这里晒日头抓虱子呢?”

    张超回头,给他们拿了一串钱,“你们到西市去,找铁枪饼店,那是我家的店,你们到那里去等着,回头我办完事,会去哪找你们,记得不要乱跑。”

    刚才听着那守门军官的话,张超心里有些气,那人打心里瞧不起乡下进城的农民。进了皇城的自己,也许在那些官员们的眼里,自己也是那个乡下刚进城的泥腿子吧,他感受到,这皇城处处透着对自己的不友好。


第167章 走马上任

    第七更送上,兄弟们都订阅投票支持一下啊!

    牛见虎有些不服气的想要跟那个守门武官辩论几句,那不过是个小小队正,居然也敢如此狗眼看人。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这不指桑骂槐吗。

    张超叹了口气,倒懒得跟那武官纠缠。

    守着个皇城城门,那人也不知道怎么就有了优越感。要是他去守个宫门,还不得膨胀成什么样子。

    进了皇城,张超五人便下了马,沿着安上门街步行前往工部衙门。一路到了工部衙门,几个守门的门卒也是副鼻孔朝天的样子。

    “在下新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张超,今日特来报到。”

    那老门子听了也只是哼了一声,“进了院子往左,那里就是工部司了,你自己过去就是了。别往其它地方乱窜,走错地方到时可得挨训的。”

    张超只是微微一笑,这门子肯定知道自己的身份。工部员外郎,好歹也是六品官,哪怕加了个检校,算来也是工部四司中工部司里的副主官了。若放到后世,张超好歹也是个副司长了。

    唐朝的工部管辖职权还是挺大的,工部下辖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利司四司。主官是工部尚书,下面有工部侍郎。四司主官为郎中,副主官为员外郎,下面还有主事等官吏。

    大唐既有三省六部,但却又有九寺五监。但职能并不重叠,而是互有分工。比如六部是总领,而诸寺是分掌。六部掌政令,行君相之制命。而诸寺掌诸事,行尚书之政令。

    说具体点,六部管的是行政规划审核等,诸寺就是管具体事务执行的。

    工部在六部里面,能排到倒数第二,跟刑部差不多。但将作监和太府寺却也归工部总领,原来还有一个少府监,但唐立国后把少府并到了太府寺中。

    具体点讲,将作监管的就是营造,太府寺管的就是钱粮仓储以及市场管理等,而少府监主要是管理许多朝廷自营的作坊等。

    张超的具体职务就是建两个作坊,但朝廷却没给他少府或太府的职务,而是直接给了个工部员外郎,正是因为工部和太府寺之间的特别关系。加一个检校,则是他并不是真的成了工部司的副主官,而只是挂个名,然后下去专门分管两个作坊而已。

    程处默四人也调到张超手下,但他们的官职依然还是亲卫府的旅帅。四人就坐在门房里等他,张超一人进去。

    工部衙门挺大的,有四个司。

    官员的数量不多,除了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外。工部司里,有郎中,一人,工部员外郎两人,另外有主事三人。尚书是三品,侍郎是四品,郎中五品,员外郎六品,主事是从九品。

    工部司有品级的官员就这几个,但没品级的吏员不少,都属于流外,有十二个令史,二十一个书令史,还有计史、亭长、掌固若干。

    四个司大概有近二百官吏在这里办公。

    张超整了整衣服,先去了工部司的院子。

    进了院里,张超找到一个小吏,自报姓名,然后请他代为向郎中通报一下。

    那抱着几个卷轴的小吏冷着脸打量了张超几眼。

    “你是朝廷新授的检校工部员外郎?”他把检校两个字念的很重。

    “正是本官。”张超也没给这人什么好脸色,冷着脸说道。

    张超知道自己第一天来报到肯定不会受欢迎,这些人都是些读书人,哪怕一个不入流的小吏,那也都是读书人,甚至说不定就是还是哪个士族出身。而自己一灞上乡民,还如此年轻,结果却一下子成了工部员外郎,空降过来,他们肯定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

    其实就跟后世进那些公司一样,新进员工,特别是新进的实习生,总容易受到那些老人的欺负。

    张超早知道自己这个员外郎其实也就是挂下名,自己以后的任务还是酿酒和制药,管两个小作坊,而且他也不奢想自己以后回到这里来当值坐班。因此也就懒得跟这些人客气了。

    程处默跟他说过,皇城各大衙门里的小吏很多,这些人都是读书人出身。毕竟这些衙门不比十六卫府,卫府里的许多大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但在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这里的吏员却都是读书人。

    他还说读书人都有个臭毛病,假清高,总是眼高于底。

    对这话,他现在算是深有领会。

    这些家伙哪怕面对着自己这个新来的上司,都能如此怠慢,可见他们骨子里有多瞧不起自己了。

    张超无所谓这些人的态度和看法,他十分不客气的坐到一边,等着那人去通报。

    那小吏抱着卷轴发了会怔,最后还是去通报去了。

    “谢了。”张超对回来通知他过去见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