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痞极大明 >

第179章

痞极大明-第179章

小说: 痞极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爷!伯爷稍慢!稍慢!”童正武当然不可能看着属下受这等屈辱,否则陆准这么一声令下,一百杖下去,那百户哪还有命在?因此,即便是把罪责揽到自己身上,他也断然不能让陆准无端端打了他的下属,否则他童正武日后还怎么带兵啊?

    陆准当然也不是非得要打出人命来才过瘾,听他求饶,就瞪眼道:“怎么?你还有话说?”

    “是,卑职糊涂,卑职御下不严,致使出了如此的狂徒,实在是惭愧得很。”童正武连连叩头,直把额头磕得咚咚作响,显然是丝毫没有留着力气的,“伯爷何必为这么个小卒子动了火气?没得伤了身子不值当的。不若将他交给卑职,卑职自会严加管教!日后再不敢了,再不敢了,求伯爷息怒。”

    往日跟陆准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的童正武,这一次才算是真正的摆正了下属的位置。他口口声声都是为了陆准作想,丝毫没有拉帮结派的意思,这才让陆准稍稍满意。当然,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他是绝不可能的,否则,让下面人认为陆准不行了,只要三言两语就能摆平,那就真像是冯谦说的那样,他作为孝陵卫的主管上司,威严何在啊?

    “你既然这么说,那他的事情,我就交给你处置了。”陆准先是答应了他,随即,不待他多说几句感谢的话,便冷哼一声道,“他的事情说完了,我还没说你的事情呢!咆哮公堂,你好大的胆子?有这样的下属,也是你这个掌印千户的表率作用太差的缘故!你自己说,本官该如何处置你啊?”

    能保下一个百户,童正武已然是知足了。他当然知道陆准想要立威,既然放过了一个,就绝不可能放过另一个,他这顿排头算是吃定了。因此,他也不敢再推责,生怕引起陆准的不满,但也极聪明的没有自己说出处置的方式,而是将权柄推回给了陆准,“卑职知罪,卑职不敢妄言,无论伯爷怎样处罚,卑职都甘愿承受。”

    “嗯,这还不错。既然童大人知罪了,那本官今日也不苛责你,小惩大诫,二十板子。”陆准点点头,对孙占一招手吩咐道,“你,带人到后面去打。”

    “是。”孙占一领命,带着两个护卫上前,将童正武带去了屏风之后。

    今日人来的特别齐整,除了正堂内这孝陵卫的正堂官、佐贰官、属官及四个千户所的百户官以上的武官之外,堂外还有所有小旗以上的世职武官。可以说,有官衔、有执掌的,是一个都没有落下,全都在。

    这时候要是把人拖到外面院子里打,那算是什么面子都没了。童正武威严扫地,以后也不用想着带兵了。但陆准显然还不是想要彻底把他踢下去,而只是杀杀他的锐气,让这把刀可以为他所用罢了。所以,该给的教训一点儿不少,该给的面子也还是给足了。

    屏风后,噼啪的响声接连传来,陆准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不说,旁人自然也不敢言语,所有人都静静地听着。

    虽然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听到童正武发出哪怕一星半点的声音,但没有人会觉得是孙占一等人放水,因为有陆准的发火在前,他们没这个胆子作弊,也没有这个必要帮童正武作弊。

    不过须臾的工夫,童正武被两个人扶着从屏风后出来,脚步已经不太利落了。到堂前慢吞吞的跪下,叩头行礼,再一次谢恩认罪。

    “罢了,退下吧。”陆准摆摆手,自然有护卫再将他从地上拉起来,扶到一旁的队列里站着。

    陆准的目光再一次扫过阶下的队伍,这一次,却是没有人敢于再挑衅他的权威了。


………………………………

第296章 殷鉴不远

    “刚刚本官说到,本卫,凡年满八岁的男丁,皆必须入武学读书。就有这个……童大人之流,似是不大情愿啊!”

    听陆准说到这里,童正武想要出言解释,却又想起刚刚贸然开口的事情,未得允许不敢再轻易开口多话,便纠结的不知如何是好。

    陆准见了,笑道:“没事,本官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一向以来,还是很能理解各位的苦衷的嘛!我知道,你们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往日里京卫武学的入学年纪都是十岁,而这一次被本官更定成了八岁。生怕自己的子侄到了武学,会受别人的欺负是不是啊?这个大可不必担忧!你们的子侄,再不济也是武官之后,受点儿欺负就只知道哭爹喊娘的,那日后还能成了气候了?不怪文官看不起咱,就这样的孬种,咱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再说了,人家文人都是以什么什么‘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为荣的,你们的子侄呢?三岁撒尿和泥,五岁追狗撵鸡,这能和人家比吗?拿什么跟人家比啊?就这,八岁开蒙还嫌早了?”

    众人有心说,那不是还有儒学吗?真想要读书的还入什么武学?肯定是在家里读书,等着靠卫儒学,日后也好跳出武官这个圈子的。但心知这样的说法不会被陆准待见,因此也没人敢于触他的霉头,有胆子说出口来。

    “不过嘛,本官刚才也说了,本官一向是能够理解各位的苦衷的。”陆准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在台子上背手踱着步子,“说了是八岁,但也不逼你们。就像有些人愿意响应本官的决策,那大可以在子侄年满七岁时就送进武学。有些人嘛,家中也许确实是有一些困难的,那就九岁,或是十岁。当然了,朝廷自有煌煌律法,言明武官子弟年满十岁必须入武学。以前不论,但自即日起,谁家的子侄如果年满十岁还不肯入学的话,那就不是不给本官面子了,而是不给朝廷面子,不给大明律法面子!本官绝不姑息!”

    说到这里,陆准的眼神在下面渐渐开始有些许骚动的人群中冷冷地扫了一圈,随即,所有的声音都归于了安静。

    陆准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再度坐回自己的位子,给堂下的大人们讲解道:“京卫武学乃朝廷所设,无论是延请学师、购置桌椅、书本笔墨,亦或是一日三餐,对于诸位的子弟是免除了一切费用的。今后,每年招收一批学员,以每批学员为一科,每科学员可在武学免费攻读四年。凡本卫子弟,概无例外,要使人人通圣人教化,要使诸丁晓忠君报国,要使本卫再无不读书之人!日后,只要还是我陆准管着这一摊事情,今天所说的一词一句就是规章!无论朝廷拨款再紧张,本官也会替朝廷尽到这个……额……”

    陆准说到这里,突然忘了词,只得看向冯谦。冯谦则上前附耳轻声提醒道:“义务,大人,是义务。”

    这一咬耳朵,下面众人便又互相咬起了耳朵,嘟嘟囔囔的声音连成了片。所有人都在心中琢磨,要么说陆准怎么好端端的要穷折腾呢?合着又是那狗头军师出的馊主意。

    “对,义务!”陆准兴冲冲说完这个词儿,听到下面杂乱起来,便猛然拍桌子道,“吵什么?要不要你们上来讲?”一怒之下,下面一干人等当即收声,陆准不满地又瞪了他们两眼,才继续说道,“刚刚说的是义务!是本官的义务,是朝廷的义务!这样受的教育,就叫做义务教育!但若是哪个王八蛋给脸不要脸,那他家的子侄要受的就不是义务教育了!家中但有子侄年满十岁不入学读书的,本官首先问责其家中父兄!其次,就要问责你们这些主官上司!这就叫强迫教育!你们要是不怕打,那就尽管跟本官对着干!本官倒是想看看,你们的骨头到底有多硬!”

    骨头能有多硬?总归没有您老人家的刀把子硬就是了。下面的人对此除了听命又能如何呢?陆准把话都已经说成这样了,谁要是还敢跟他对着干,那八成就是外来的,不懂孝陵卫这一亩三分地的规矩。

    “很好!既然都没有异议了,那就照此办理。”陆准见没有人说话,便独断专行的这样认为了,“就这一件事情,其他的,譬如值岗、操练等事,依旧照着原本的规矩来。梅大人!”

    梅凤五是眼观鼻鼻观心了这么久,却还是没能逃过陆准的点名。当然,陆准也不是有意要点他的,只不过是一转眼睛就瞥见了他,便想起来,这会儿他不能整天都戳在孝陵卫了,总要给自己找个替身吧?否则,干什么都不太方便。所以,这才点到了他。

    但梅凤五并不知道他的打算,只当他是又要立威,只得出列,当着陆准的面就要跪下。

    陆准大度的摆手道:“罢了,免礼吧!你老大人也休息了很多时日了,身体可好一些了?”

    梅凤五不懂他的意思,谨慎的回答道:“回伯爷的话,人老了,就是容易有些小毛病,卑职这病有些年头了。说好,也确实是养了个七七八八了。但说不好……这说来惭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要犯了。”

    梅凤五这话的意思,也就是告诉陆准,你要是想让我继续病着,那我就接着回去犯病去。但你要是让我做事,我也能立马来做事。这回答可谓是乖觉极了,让陆准着实是满意了一把,当然是更给他面子了。

    “听这意思,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只要平时注意着些调养,想来也不是就不能做事。”陆准说着,又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说道,“本官统管孝陵卫事务,但却不能整天都泡在这儿,毕竟还有其他的几个卫所,总不能让人家说本官是厚此薄彼吧?所以啊,孝陵卫的事情,你还得多管一管。你们这些人也都听好了,梅大人的话,就是本官的话,若有不从,必以军法严惩不贷!”

    “是,卑职等明白!”堂下众人凛然从命,看向梅凤五这老头儿的眼神都有些变了。

    梅凤五却没有因此而飘飘然,反而对陆准恭敬地回答道:“伯爷既然已有吩咐,卑职也必不敢负伯爷重托!只是,这孝陵卫的事务,卑职只是刚刚接手,有些事情,还不是很明白。因此,还需要伯爷时时提点,以防有什么错漏的地方。到时候,卑职还请伯爷一定要对卑职多多指教!”

    “嗯,你看着办。”陆准点点头,不以为意,说这话,便已经带着一直站在他身旁的冯谦走下了台子,摆手叫上值守的孙占一,只留给梅凤五一句话,“这里就交给你了。另外,下月初一,本官的好日子,礼就不必带了,人来凑个热闹就好!千万别忘了!”

    梅凤五愣愣的点头答应,看着他率众而去。

    ※※※

    说起折腾,也确实是没人能比陆准更会折腾的。

    六个卫所轮番敲打一遍,通知了关于京卫武学整顿的事情之后,又在临了依次告知了自己初一要纳妾的事情,让人来凑个热闹。

    紧接着,他一边给自己张罗着喜事,一边又忙忙活活的去给京卫武学聘请大儒。

    喜事倒是没有花掉多少银子,在冯谦和孙桥的预算中,这样的小排场已经算是简陋再简陋的了。但京卫武学那边投进去的银子,那真是几千两几千两的花销,眼睛都不眨一下,让冯谦和孙桥两人看得都忍不住心疼。

    孙桥看不过眼,却也不好出言去劝。而冯谦虽然能劝他,但却是劝了也没有什么用处。

    前脚刚刚跟陆准说过树大招风,后脚人家就把孙桥和曹德仲两人做平的账目给他看。说花出去的都是朝廷的银子,没有他陆准一文钱在里头,左右也是用在了正地方,又没有中饱私囊,怕什么啊?

    冯谦又换了方向劝谏,说他不该花那么多银子买华而不实的东西。结果人家第二天就带着他刚刚买下的足足花费了一千两银子的一幅画,跑去了会稽,足足住了七天,愣是不知道怎么忽悠过来个冯谦连想都不敢想的人。

    在陆准的口中,这位大儒就是他请来的京卫武学的总教谕。

    说起名字来,在很多人的眼中,都足以称得上是如雷贯耳了。朝中的很多位极人臣的大佬,都要在他面前恭恭敬敬的喊一声老前辈。

    此老名叫商廷试,表字汝明,曾号明洲,绍兴会稽人。陆准按照他现在的号,称呼他为‘淡翁’。

    嘉靖七年中的举人,时隔十三年,在嘉靖二十年的辛丑科会试之时高中进士,殿试位列二甲二十六名,可以算是比较靠前的排名了。

    商廷试这个人,可以是一位很有抱负,也很有能力的官员。尤其是精通刑名,曾经做过刑部福建司的主事、广西司的员外郎、陕西司的郎中。后因得罪了严嵩,而被挤兑出了京城,当过一任黄州知府,嘉靖三十四年的时候又擢升山东按察副使,兵备青州,平定杨思仁之乱。再后来,还是因为得罪了严嵩的缘故,调云南兵备副使,再谪陕西管理马事。

    一个有抱负的人,眼看着奸臣当道,壮志难酬,自然是起了退隐之心。因此,便辞官回乡了,专注黄老之学,淡泊以明志。

    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