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痞极大明 >

第177章

痞极大明-第177章

小说: 痞极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为我好,我懂!”陆准笑着坐直了身子,对冯谦说道,“抱歉,让你担心了。不过,我还真不是去玩儿的,我是很认真的听你的话,考虑终身大事啊!现在我考虑好了,我要给寒烟姑娘赎身,我要娶她。”

    “你……”冯谦听了这话,登时是让他气的七窍生烟,“你堂堂的伯爵,明媒正娶一个娼妓?你不要脸面,大明还要脸面呢!陆准,你到底想干什么?”

    “那我有什么办法?”陆准无赖地摊手道,“我喜欢张应奎的女儿,他又不肯把女儿嫁给我。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咯,我看寒烟姑娘知书达理,不比大家闺秀差……”

    “陆准!”冯谦喝断了他的话,皱着眉头道,“你要是再胡说八道,我真的不管你了。什么跟什么啊?你跟她才认识几天,就色令智昏了?你还不至于这么急色吧?”

    “好好好,我交代!”陆准见他真急了,连忙投降,解释道,“我第一次见到她,是魏国公的孙子徐维志拉的线。你是没见过,那姑娘的模样,看一眼就挪不开眼睛。而且真的是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都行!当然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每一次见到我,她总是要拐弯儿抹角儿的跟我提起征战有关的话题,而且都是些悲情英雄。这一次两次我可以不在意,次数多了,自然就放在心上了。我就让阳九去查了她一下,结果你猜怎么着?”

    “她有什么大来头?”冯谦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个了,如果说那位寒烟姑娘是某位将军或是曾经督师的文臣之后的话,那如果说明媒正娶还有那么一点儿希望。但也仅仅是一点儿而已,因为如果她不幸是犯官之后,被判入青楼。那就永为官妓,决不允许赎身,纳妾都不行了。

    陆准摇头道:“她没什么来头,倒是她有个弟弟,迷这个迷的不得了。本来书读的好好地,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前途无量吧?结果呢?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了,连书都不读了,一心想上战场。她这是有求于我,借这个以身相赠的机会,要么,帮她弟弟一把;要么,干脆断了他的念想。”

    “不是我说啊,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冯谦实在是不能理解,“他弟弟想当兵,自然有的出路。现如今北面正摩拳擦掌呢,正需要咱们东南出兵出饷,他要是这时候当兵,弄不好还能换顶官帽子戴戴。”

    “赶得上吗?”陆准摇头,“他才十四岁!这年纪当兵,别说人家要不要。就算要,能打仗?怕不是去送死的吧?我跟你说啊,我不仅派阳九去把事情原原本本的打听清楚明白了,我还亲眼见过这小子,跟他聊过两句。不瞒你说啊,这小子要是军户出身,我还真支持他去沙场试试锋芒,但偏偏他不是!自古穷文富武,不是军户,不是世职武官,家里又没钱,想走这条路,比考科举还难呢!科举,那起码读书不会把人读死了吧?”

    冯谦大概是听明白了,他无奈地摇头道:“所以,你就想大包大揽,帮他这一把?”

    “当然,也是那姑娘真是合我的心意!”陆准说到这儿,眼神中不禁有些回味,那一番滋味儿他可还没忘呢。不过很快,他回过神来,“冯谦,我跟你提个事情啊。我想要借这个机会,跟朝廷提一提修缮、扩建京卫武学的事情,你看有没有戏?”

    “合着说了这么多,在这儿等着我呢?”冯谦瞪了他一眼,对他拐弯抹角没个正行的样子很是不满。但陆准能够主动提出修学校,也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归根结底,你是想要打京卫武学的主意?但我可提醒你,武学培养出来的人,一向能力低下。不说别人,你小子自己也是武学肄业的,那授课的水平到底如何,不用我说吧?”

    “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陆准不乐意的说道,“我不是说了嘛,要修缮、扩建。当年太祖皇爷设武科,建武学,言明要以策论为首要,而其次言武艺高低,不就是想要在我大明培养出文武全才来吗?我是觉得,像寒烟姑娘的弟弟那样,想要由文入武的,那是天下罕见,但想要由武入文的人却很多!如果京卫武学能够挂着武学的牌子,延请大儒授课,文武双修,自然就能吸引到很多武官子弟。那样的话,文不成的,自然还可以直接就武,也算是多给他们留出了一条路。这也是你让我修缮卫学、给军户讲什么仁义礼智信的,才让我偶然想起的。怎么样?如果可以的话,就拜托你帮我上书喽!”

    “好好好,你能够重视这些,我就已经是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感了。”冯谦虽然一边答应了下来,但一边依旧是没有忘记寒烟的事情,“不过,我可警告你。你如果是为了引出后面的话,才跟我提寒烟姑娘,那她的事情就此打住,不要再提。她弟弟跟她,完全是两个人,你爱才,我能理解,但你就算不娶她,也一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她弟弟弄进武学去读书,日后考武举。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是认真的,那我就要劝你赶紧打消这个念头了。惊世骇俗,万万不能!你要是真把她娶回家里,八成前脚人进门,后脚你就让御史参倒了,日后可什么都别想干了。”

    “我知道,我知道。”陆准点头道,“话都让你说了,我还能说什么?我是认真的,但我还知道轻重。娶妻不合适,但这个妾室,我纳定了。”


………………………………

第294章 官帽子

    京卫武学,自惠宗建文四年始建,但紧接着,就由于惠宗皇帝在靖难之役中的失败,权力的易手,而被迫停了下来,直到永乐中期彻底废止。

    直到正统年间,此事才再一次被提起,朝廷在两京设立了京卫武学。直到成化九年,朝廷已经颁布了旨意,要求武官子弟,年满十岁即入武学修习课业。

    与宋代武学以武举为目标不大相同的是,明代的武举实际上是个挺鸡肋的东西,一直得不到重视不说,实际上的作用也很小。武学中十中有九成九都是世职武官的后人,生下来就带着职位,因此凡是武学中成绩还说得过去的,朝廷都会给予其应得的官职。而表现优异的,还会受到一定的嘉奖,不次擢升。

    但也正因为如此,武学才愈发的不被人重视。其间的武官子弟没有几个专心于课业或是操练的,都是混个日子罢了。等熬到了年头,打通了关系,官帽子自然就扣在脑袋上了,急得什么?

    前面已经数次提到过了,武官的待遇,自然有朝廷统治的需要,但更多的还是武官自己的不争气。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明武官的处境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身在这个群体之内,陆准知道,想要提高武官的地位,靠自己是做不到的,非得有一群和他一样思想的人培养出来,才能够在朝堂上占据地位。

    以前他的格局太小,只在孝陵卫一个卫所之内,而现在,他已经是新晋的勋贵,朝廷御封的固城伯了,格局眼界自然要比曾经大就是了。

    一封言辞恳切的题本送至京城,却让陆准始料未及的掀起了轩然大波。当然,这轩然大波也是仅在京城那个大明的权力中心而言,其余的地方,反应还是蛮迟钝的。等到朝廷的旨意下来,人家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个回合打过去,才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接了旨意,礼送走了天使,陆准坐在内书房里,脸上愁眉不展。

    冯谦看他这副样子,不禁笑道:“怎么?遂了你的意还不好吗?你要权,陛下和首辅大人就给你权,权且看你怎么折腾了。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你这心里头又是闹得什么别扭啊?”

    “我觉得这帽子来得太快,不踏实啊。”陆准淡淡的摇头,对冯谦说道,“你说,以前的职掌,好歹来的有个由头,这回呢?就好像是仰头一看,一张嘴,那馅饼就砸到嘴里头了,噎了我这一下,我是怎么都想不通这关节啊!”

    陆准想不通,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他是刚刚才荣升固城伯,没几个月。而南都的其他勋贵,没有一个是底蕴不在他之上的。就跟不用提那魏国公府,是与国同戚,从开国到现在就屹立不倒的勋贵。

    跟这些人争官帽子,陆准自问没有这个本事,也从未想过。包括这一次,他虽然是把手伸到京卫武学上头,却也是知道,这些人不拿京卫武学当回事儿的,这才敢于动手。

    可现在是什么情况?圣旨明晃晃的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仅是遂了他的意,让他全权负责此事,还扔给他另外两顶官帽子,一个是南都协同守备官,一个则是领后军都督府事的帽子。另外,还仍然兼管着孝陵卫事务。

    虽然说南都后军都督府兵很少,辖下仅仅就只有留守后卫、横海卫、鹰扬卫、兴武卫、江阴卫这五个卫所,但比起陆准曾经守陵兵的遭遇,也算是鸟枪换炮了。

    而此时,读不懂朝廷这番决定的,却绝不仅仅是陆准一个人而已。

    魏国公府上,徐维志正向祖父请教。

    要说徐鹏举别的能耐也许没有,但朝堂上的政治嗅觉却是十分之敏感的。听到孙子问起这样的事情,不免得意起来,为他细细分说道:“你是想问,为什么陆准能够骤得高位是吗?其实这实在也不能叫做骤得!哼,看他是骤得高位,那是因为他年纪轻轻就有为太子保驾的大功在前,得封固城伯在后。但如果抛去他的年龄不提呢?他是什么?固城伯!协同守备要求的条件,公侯伯亦或是都督,他是伯爵,本身就有资格做。即便是按照常例,也算不得破格,那么,他得到这个位子怎么了?陛下信任他,他自然就可以得到这个位子,这还用纠结什么,多做什么解释吗?都大可不必!”

    “您是说,他能得到协同守备的位子,仅仅是因为陛下信任他?这不对吧?”徐维志小心翼翼的质疑道,“这南都城里的勋贵多了,就都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把这位子抢走?那是各家的自留地啊!”

    “哼,不给又能怎么样?是能抗旨不遵?是斗得过高新郑?还是横得过陆准呢?恐怕都不能吧?”徐鹏举摇摇头道,“几个月之前,太子被歹人挟持,老夫是竭尽可能的想要置身事外,不想要沾这盆浑水,才把陆准这无足轻重的小卒子给推到了台前,做挡箭牌。老夫是如此想的,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想的呢?谁能想到?这卒子非但没被吃掉,反而还过了河,能过的了河,那他自然便可以横行起来!论圣眷,他在陛下眼中固然比不上朝中的几位大人,但比起其他任何勋贵都要高得多;论年纪,他还年轻,我们却垂垂老矣,他这个年纪,就是要放开胆子去折腾的;论朝中的支持……维志啊,你也该关心关心朝堂了,你爹不是个成气候的,这魏国公府,终究还是要靠你,什么都不知道可不行啊!”

    说到这里,徐鹏举似是更加得意,他捋了捋颌下的长须,眯着眼睛分析道:“你可知道吗?朝堂自从高新郑高调回返之后,内阁之中就一直是摩擦不断。徐阶看似是如日中天,但殊不知,他不是裕王府的旧人,在陛下心中终究没有高新郑那如师如父的情义。高新郑能被他挤兑走一次,难道还能被他挤兑走第二次嘛?所以啊,我是真不知道陆准身后是不是有高人在支招,但如果只是凑巧的话,却又太过凑巧了,因为陆准这题本上的,着实是太是时候了。内阁的争斗正到了最关键的节骨眼上,高新郑力主改革,徐阶却力主维稳。陆准这题本,看似只是提到了京卫武学的事情,但实际上,又何尝不是革除弊政,而开拓一番新的局面呢?正合高新郑的需要!高新郑借此为由破题,正好能做出一番锦绣文章来。这不,其间的争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徐阶黯然下台,高新郑一举成了首辅大学士。你说,有高新郑的支持,陆准上位,很奇怪吗?”

    “您是说,首辅大人是借着陆准的这个题本为由,挑起事端来,将徐阶踢下台?”徐维志听着,慢慢点头道,“您这样说的话,孙儿倒是有些明白了。上次的事情之后,首辅大人可很是夸了陆准一番,说他做事果敢,忠心可表日月。显然对他是十分重视,也十分看好的。”

    “那是当然!改革急先锋嘛,喜欢的就是陆准这种不知死活的家伙。冲锋陷阵,用他最合适了。而且,像陆准那样,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荡,走一路就洒一路的人。想要挑他的刺儿,那真是太多了。把柄就摆在眼皮子底下,说把他推出去当替罪羊,就可以推出去当替罪羊。说转手弄死他,当时就可以转手弄死他。陆准是太不会保护自己了,看着吧,等到他那翻天的闯劲儿被用光了,或是需要替罪羊的时候,他肯定会死的很惨。”

    “这倒是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