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世梦 >

第16章

盛世梦-第16章

小说: 盛世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上学:“你们回去就熬好,叫白老爷喝一大碗,明天早上再喝一大碗,反正每天三大碗,保证药到病除。”

家丁们拿着药消失在夜色中。

管代朋关上大门,上学把银票交给爹收起,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一天晚饭后,龙沛潇叫人来请管上学到他家去一趟,管上学急忙随来人到龙兴药业,龙沛潇在门口相迎。

管上学:“龙会长叫我来有何指教?”

龙沛潇:“指教谈不上,我想让你看个地方。”

说着带了管上学直奔后院的厢房而去。推开门,只见里面灯火通明,一端有个书案,案上文房四宝、六头文具一应俱全。下面,四张小方桌,每张小方桌后有一张椅子。

管上学:“龙会长莫不是有在家办塾馆的打算?”

龙沛潇:“小兄弟聪明,但只猜对了一半。我的确有办塾馆的打算,娃儿到几里外上学我不放心。我写信给大哥,告诉他我想在家办个塾馆,使几个娃儿读书方便一些,尤其是女孩,我不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那种说教。如果女子点都没有才学,扁担倒下来还不晓得是个一字,那怎么成?一切靠男人,那她在家中还有什么地位?我将来要为我女儿置一份产业,再找个上门女婿,那样我女儿的日子便好过了,你说对不对?”

管上学:“龙会长深谋远虑,对极了。历朝历代的列女传都写的是没有文墨的弱女子,只好以性命相拼,想起来令人酸鼻。龙会长的想法使我茅塞顿开,不知塾师人选有着落没有?”

龙沛潇:“这一带没有学问深厚的,我大哥举业出身,我请他在涪陵帮忙找一个,昨日家书寄来,已经有眉目了。”

管上学:“一切让龙会长操心了。龙会长,你刚才说我只猜对了一半,那另一半是什么呢?”

龙沛潇:“这正是我要跟你商量的。”

管上学:“什么事用得着给我商量?”

龙沛潇:“我想这个塾馆白天孩子们用,晚上我们大人用,这个老师就是你。请你给大家讲本草学。我们药业的一些管事的人想学,女眷们也想学,走上买药、卖药的这条路,应该有草本学的知识。”

管上学:“龙会长所虑极是。你看这样好不好?依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法则,单日给男人们讲,双日给女人们讲,这样,男人在双日就自己学习,消化所学的内容,同样,女人在单日对所学的东西进行复习、消化,逢九、逢十两天休息,仿古人的旬休制度。”

龙沛潇:“对对对,男女有别,也方便些。只是要麻烦小兄弟费心费神了。”

管上学:“应该、应该。”

管上学回到家,正好大嫂和两个孩子都在,他向大家一宣布办家塾和夜学的事,大家都很高兴,单、双日轮流上夜学,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十二岁的大妹也想听听幺爸讲药学。

管上学:“大妹,你这么小,为啥要学药材方面的知识?”

大妹:“幺婶这么能干,我有了药材方面的知识,就可像幺婶一样帮幺爸抓药。我还要向幺爸学医,像幺爸一样为人看病,特别为穷人看病。”

管上学:“太好了,我们大妹有志气,幺爸一定好好教你,让你长大了成为一个好郎中,一个有名的女郎中。”

大妹:“谢谢幺爸!”

管上学:“大家都忘记了一件事,大妹和二毛还没得一个名字,马上要进书馆,要有个书名。这可不是九公的书馆。龙大人帮忙请的有名的塾师,应该给两个娃儿取个正式的书名。”

余成慧:“上学说得对,应该给两个娃儿取个正正经经的名字,尤其是姑娘家,没有名字,嫁出去了就永远没有名字了,嫁张姓张,嫁李姓李,叫什么张李氏、李王氏,为什么女人不能有自己的姓名?我们余家就很开明,每个女儿都有自己的名字。”

管代朋:“我们管家也很开明,女儿都有名字。这几年年成不好,连办个生的想法都没有了,更没有注意到给两个孩子取名字。现在不同了,落脚要生根,生根要发芽,然后开花结果,没有名字怎么传下去?”

管上学:“爹,你是代子辈,我们是上字辈,那下一辈是什么字辈?”管代朋:“我算一下,啊,应该是世字辈,这一轮刚好取完。”

管上学:“前几天我进城有事,我又在鹅项颈高处看两江风景,听见一位老先生讲,嘉陵江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江哩,上通利阆,下连合渝,是我们四川一条南北交通主线,我想大妹取名嘉,嘉又是好的意思,这世嘉就是世世代代都好。大家说要不要得?”

管代朋:“要得,就是世世代代都好,这个名字很好,上可媳妇,你觉得呢?”

陈冬梅:“幺爸有学问,取个世世代代都好,我盼的就是大妹以后世世代代都好啊,要得,就取世嘉。”

管代朋:“二毛的名字取世衡,我们的老家是衡阳府衡山县管家冲,那是我们祖籍之地,老根所在,取世衡就是要世世代代记住我们是衡阳府衡山县的人,是南岳——中国五大名山之一的衡山脚下的人,是衡山的子孙。”

余成慧:“对,我们这一大家都是衡山脚下的人,衡山的子孙,世衡就是世世代代不忘根本,不忘南岳衡山。”

管上学:“衡字也很好,我赞同爹给二毛取名衡字。同时衡有平的意思,世世代代都平平顺顺,平平安安。要得,二毛就叫世衡。”

陈冬梅:“爹取的名字也好,我们都是衡山人,不忘祖先、不忘根本,是一个人的好本质,幺爸解释的平平顺顺、平平安安,也是我们作为父母所期望的,要得。”

张春红:“世嘉、世衡,叫起来也很上口,很顺口,一个代表现在一家所在的四川,一个代表祖籍所在的湖广,两个地方都有了,好得很。大妹、二毛,你们觉得好不好?”

大妹:“好!,我就叫管世嘉。”

二毛:“要得,我叫管世衡。”

管代朋:“二四六八双日,你们几个女的都要去听上学讲本草学,世嘉想学,很好,也去听。当然,世嘉应以白天塾师教的四书五经为主。一三五七单日,我和上可也要去听课,上可媳妇和世嘉一道看守库房。”

余成慧:“两个娃儿渐渐大了,大家从现在改口喊他的书名,免得今后娃儿长成大人了,街上熟人还是大妹二毛的,娃儿也觉得难为情,你们说是不是?”

管代朋:“你妈说得对,要改口一齐改口,五妹也不能叫了,喊春红就行,上可媳妇我也改称冬梅,大家说要不要得?”

众人:“要得!”

管代朋:“冬梅,回去给上可说说这两件事,我想他不会说什么的,上可的德性我清楚。”

当晚,春红告诉上学,她已有身孕,两个月了。一家人知道后,都很高兴。

随着时间的推移,管上可的库房管理更加熟练,更加得心应手。楼上楼下库房,重要的、一般的,各种药物,分类清楚,堆放整齐,每两排中间,留有缝穴,通风良好。楼下的药物皆在架上,无一接地。每逢有太阳,他都要在院坝翻晒,做到药物干干燥燥,无霉变现象。药物的进出安排也十分合理,一般一个月新旧争取轮换一次,凡事储存两个月的,他都及时提出减少购进,以保持药物的新鲜和时效。龙沛潇对管上可接手后库房的情况大有改善非常满意。

一天,龙沛潇进到别院告诉管上可,今天塾师就要到重庆了,明天准备一天,后天娃儿就要开馆读书了,同时大人的夜学也要开始上课了。

管上可心中高兴,快三十岁了,还有读书听课的机会。他顺便告诉龙会长:“一家人给我的两个娃儿取了读书的书名。大妹叫世嘉、二毛叫世衡,龙会长觉得可以不?”

龙沛潇:“好!世嘉、世衡,一个带有现在四川的地名,一个带有祖籍湖广的地名,很有意思,很有意义。”

塾馆开学了,六个小孩,六张小桌椅,分三排。龙会长幼女龙凤与管世衡坐头排两张小桌椅,龙会长之子龙麟与管世嘉坐二排二张小桌椅,大管家的小儿子龙松与二管家的大儿子龙珮坐第三排小桌椅。

塾师姓丁,涪州人,是个胡子花白的老头,是已执教多年的老塾师,曾作过县的主簿,后与上司不合,就回家课童打发日子。受涪州知州龙大人之请,来重庆府石桥铺教他的侄少爷,侄小姐。一到,才知道共有六个小孩,四男二女,老塾师很高兴,学生多一些,他教起来就有兴趣些,劲头也大一些,成就感也多一些。

丁塾师一问才知道,六个孩子皆已入过塾,有基础,只是程度不同,一两个大一点的如龙麟、管世嘉,皆已读《四书五经》了,即是两个小的,龙凤、世衡,已学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已在读《增广贤文》了。

丁塾师再问他们有什么书,每个学生都从书包里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他一一过目。再检查文具,纸笔墨砚皆不缺。他叫每人默写了一篇读过的课文。

上午很快就过去了,下午大家来上学时,发现又多了两个小孩。原来松鹤楼杜老板听说龙兴药业开了塾馆,也恳请龙会长让他的儿子杜文涛、女儿杜文颖入学,愿出双倍的束修。龙会长实在推不过,中午与塾师丁忠孝老先生商量,得老先生同意,故又多了两个小朋友。

塾师丁老先生的薪金,按二管家每月例银二两,每个学生修金,每年二两,吃住在龙家。说实在,这比他在涪陵收入高多了。以后杜老板常请他吃饭,好酒好菜的招待。有个头痛脑热、喷嚏咳嗽,管郎中免费医治,悉心照顾,他感到一辈子都没有过过这样好的日子。所以教得很认真,很细心,督课得也很严,所以孩子们进步得很快。

与此同时,管上学的成人夜学班讲习《本草学》也很顺利,很成功。主要是管上学学兼医、药,他既讲药理,又讲药与治病的关系,并生动的病例说明药用的效果,而且边讲边拿出具体的药物标本,让大家边学边看,而且还兼讲药材的具体使用和疗效,再加以各种见闻,事例生动,大家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并不十分吃力,因此,大家学得愉快,效果很好。在座者都是多年从事药物的采购和制作,有实际经验和知识,只是缺乏系统的知识和理性认识,这下全都补上了,都深感收获很大,越学越有劲。只有世嘉,没有实践,但她很懂事,很专心,记性好,一有空就缠到幺婶问这问那,在自家櫃房对着药物复习幺爸讲过的,反复观察,不清楚就当面问幺爸。勤能补拙,慢慢她可以给幺婶当下手了。春红有意培养他,逐渐让她学抓药,开始不熟练,慢慢也逐渐熟练起来。有时逢场天,忙起来了,她也像模像样的顶上来干了,开始春红还要复核,发现她很细心,每付药抓好后皆要认真对着药单子复核一遍,才把药给病家。连幺爸上学都逐渐认可了世嘉的操作。

就连上可媳妇陈冬梅,通过学习,也了解许多药物知识。由于她杂事多,分心大,但她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因为她清楚这是协助上可管好药物库房的基本知识,非常管用的知识,所以她学的格外刻苦。不懂的不好打搅人家,就问自己的女儿。世嘉非常懂事,知道自己的妈妈基础差些,没有读多少书,一天又要负责一家的饮食起居、杂事多,分心大。所以每当妈妈有什么问到她,她都耐心的尽自己的理解给妈妈讲,直到讲到懂为止。

至于余成慧、张春红、管上可这些有一定药物知识的人,他们是从知其然过渡到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是提高理论素养的问题。当然进步大。

连龙沛潇这几十年与药打交道的人都说:“小兄弟管郎中的讲解,使我对每味药物的了解深入多了,原来只晓得每味药的一般药性,现在晓得它治什么病,怎么治。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原来药物学的知识多得很,深得很啦!我的这点知识还大有补充的必要,真是活到老要学到老才行。”

管上学自己也有很大提高,首先为了教学,他还系统整理了本草学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仅温故知新,他从这里拥有不同产地所产的同一种药在药性上表现的一些差异,他认真发掘研究,很有心得,这是前人未发现、未探讨的问题。同时,他还发现就是同一地点采集的同一药物,在采摘时间上的不同,如生长期、成熟期、枯萎期,所表现出的药效上的差异,以及各种药物在制法上的差异表现出的药效上的差异。以上三点都是上学自己发现,自己对医药学的贡献,他决定将它整理出来。写成一本《本草学探微》,让医者使用,以提高药用效果和医疗水平。

时间过的真快,很快接近年关,春红的肚子也出怀了。

弘仁堂的生意一直比较好。其间,管代朋与龙沛潇去了一趟贵州购药,此次并没有深入民间采购,只在贵阳、盘锦两个地方的收购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