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350章

执掌武唐-第350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瑾笑着点了点头,心内却满是无可奈何的感觉。

  

第七一九章 銮驾东去

  翌日午后,高宗皇帝与天后武媚的銮驾徐徐开出了含元宫,经过朱雀大道绕道向东,向着位于千里之外的洛阳而去。

  与天皇天后同行的,还有后宫嫔妃宫娥内侍,以及朝廷大臣们的家眷子嗣,即便是宽阔的朱雀大道,也被数不清的牛车马车塞得满当当寸步难行。

  帝驾出城不久,百姓们的车驾也是轰然出动了,个个托儿带口,携老扶幼,车上装满了能够带走的值钱家当,跟随帝驾一道向着东面而去。

  偌大的含元宫除了少许留守宫娥内侍,几乎已经算是人去宫空,长安城里坊庶民也走了不少,一时之间,长安城顿时冷清了起来。

  陆瑾站在城楼上手打凉棚遥遥瞭望,只见原本雪白一片的原野已被突然涌出的万千百姓所覆盖,密密麻麻如同一群正在搬家的蝼蚁,当真巍巍然壮观。

  不知站立了多久,陆瑾这才沉沉一声叹息,心内也涌出了阵阵伤感。

  要知道此乃寒冷入骨的冬天,在这般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白日须得长途跋涉劳累不堪,夜晚又只能露宿在白雪皑皑的荒原,有多少百姓能够平安无事抵达洛阳呢?只怕会有很多人会冻死饿死在路途之上。

  他的计策固然不错,然终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也非人力能够改变的。

  只愿这老天爷能够怜悯这些逃难的众人,沿途不要降下大雪,使得百姓们平安前往洛阳。

  便在陆瑾暗暗思忖之际,位于长安城东市内的一间酒肆内,却有人正洋溢着喜悦兴奋的心情。

  豪阔奢华的包厢内温暖似春,醇厚甘香如同琥珀一般的兰陵美酒正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更别提还有长案上所摆放着的那条价值连城的烤鹿肉,此等温阳绝品,自然可以为刚刚跋涉风雪的客人驱走最后一丝严寒。

  崔挹白衣似雪,风度翩翩,他拿起玉箸夹起一段烤鹿肉放在嘴中大嚼,耳朵还不忘听着手下阿谀奉承的拍马之声。

  “哈哈,五郎君果然是当时诸葛神机妙算,区区一条计策,便让整个关中为之震动,连那不可一世的天皇天后,都吓得慌慌乱乱跑去了洛阳,现在长安城人心惶惶,正是我们为所欲为的时候。”

  说话的是一个年约四十出头的中年卫士,他头戴一顶垂脚幞头,双目精光闪闪,颌下一部微微泛黄的短须,给人一种精于算计的感觉。

  “可不是么!”旁边那个黑脸儿昆仑奴亦是出言附和,“五郎君为了实施这条计策奔劳足足两月有余,好不容易发动粮商断绝了关中的粮秣供应,又许以重利诱惑粮商们囤积居奇,这才完成了如此大的手笔,实乃了得至极。”

  “好了好了,你们两人就不要说将个不停了。”房内唯一的那位美丽女子说话了,她掩住小嘴笑了笑,望向崔挹的目光中满是敬佩爱慕之色,轻声问道:“五郎啊,现在计策既然已经达成,那我们下一步该如何是好?是否立即押运粮食前来关中贩卖?”

  崔挹微微一笑,年轻而又英俊的脸膛上荡漾着矜持骄傲之色。

  原本他已经进士及第等待首选,不过在最后关头还是决定放弃走那枯燥乏味的官场之路,选择进入七宗堂。

  要知道七宗五姓的子弟中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话——愿为一掌事,不屑万户侯。可见七宗堂掌事之重。

  崔挹所选的道路是非常正确的,在跟随姑父李庭烨走南闯北处理七宗堂生意数年,他渐渐摸索懂得了经商之道,二十四岁便破格成为了七宗堂西域总掌事,管理七宗五姓在西域的生意,并取了不菲的成绩。

  而这次七宗堂的长老们探听到大唐缺粮之事,悍然决定哄抬粮价赚取巨资,而他作为计划的主要制定者,以及实施者,自然而然感到非常的有成就感。

  面对美丽女子的垂询,他笑盈盈的言道:“嫣儿,你祖父让你跟随本郎君见识一下生意之道,这其中可没有那么简单,倘若此刻押运粮食前来关中,固然可以卖得一个不错的高价,但是如此一来,沿途民夫的消耗以及人力物力就要耗费我们大笔利润,更何况倘若冒冒失失的运粮前来,如果遇到那些难民的抢掠,自然更是得不偿失,故此,将粮食留在洛阳是最为稳妥的法子。”

  美丽女子似懂非懂的轻轻颔首,显然非常认同崔挹之言,看着他的目光更是痴迷。

  这位名为“嫣儿”的女子出生于颖阳郑氏,乃是大房嫡系之女,而她的祖父,也正是郑氏宗长,同时也为七宗堂长老之一。

  郑嫣儿与七宗五姓许许多多待嫁闺中的名门仕女不同,自小她就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不爱针织女红唯喜爱刀枪棍棒,在礼教甚严的七宗五姓之内,也算是一个另类,和崔氏女崔若颜倒是有得一拼。

  不过崔若颜像来以男装行世,即便是在七宗堂内部,也之有寥寥数人知道她的女子身份。

  然郑嫣儿却是不同,她向来不避讳那些世俗目光,也不屑那些维持礼法的老夫子,常常就是一身女装走南闯北,丝毫不避嫌。

  而郑太公也着实疼爱这位孙女,前不久郑嫣儿偶然见到经商了得的崔挹,便央求郑太公让她跟着崔挹学习经商之道,郑太公受不过她的央求纠缠,也只能无奈同意了。

  此刻听完崔挹的解释,郑嫣儿一双柳眉轻轻的皱了皱,疑惑言道:“不过这样一来,岂不是要将关中万千百姓置于水生火热当中?没有粮食吃,百姓们如何能够生存下去?”

  崔挹举起盛满兰陵酒的酒盏轻轻品呷一口,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嘲讽笑意:“嫣儿,我们是商人,商人就该言利而非言义,如何最快捷、最简便赚取巨款,才是我们商人所追求之道,至于那些泥腿儿百姓,朝廷会想办法解决了,他们的生死自然不在我考虑之列。”

  

第七二零章 崔挹的暗中布局

 话音刚落,那中年文士立即点头符合,晃着头老学究般的开口道:“五郎君说得不错,尝言一将功成万骨枯,要想获取巨利,没有一点牺牲总是不行的,这就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Ww”

  闻言,郑嫣儿眼眸中流露出些许不忍之色,然而一想到此乃不得已之后,那似不忍又很快消失不见了。

  “哈哈,还是贾先生了解我。”崔挹笑着拍了拍案几,酒盏对着中年文士一晃慨然言道,“来,你我再浮一大白,权当功。”

  中年文士慌忙举起酒盏一饮而尽,喝完之后抬起衣袖抹了抹嘴角,沉声言道:“这次天皇天后仓惶离开关中,唯留下太子李哲在长安代行监国之事,也不知是否会对我们的计划产生影响?”

  崔挹却是一声冷笑,傲然言道:“放心,本郎君早就已经调查得非常清楚,李哲此人虽然贵为太子,然而却有名无实窝囊不堪,与李贤相比实乃霄壤之别,这样的人物能够对我们产生多大的威胁?而长安留守刘仁轨乃是武将出身,治国理政的才能平庸至极,实乃一颗朽木,也不足为虑。”

  “五郎君此言倒是不错。”中年文士长吁了一口气,忽地又想到了什么,皱眉言道,“不过那位副留守6瑾似乎有些厉害,听闻前不久6瑾还曾在江南道击败了崔十七郎君以及卢掌事,将堂内在江南道的布局毁之一旦,还丢掉了江南道的盐场。”

  听到此事,崔挹剑眉忍不住一拧,脸上次露出了凝重之色。长期以来,他都将小姑崔若颜当成了人生道路中效法的榜样,要知道十七姑昔日可是二十岁就当上了七宗堂的掌事,而且成为掌事之后卓有功绩,实乃惊鸿绝艳至极。

  然而在去年,担任七宗堂河南道掌事的崔若颜因太子李贤谋反之事受到不小的牵连,若非家族及时出手襄助,说不定就会被朝廷治以重罪。

  而当时查明李贤谋反之案的,正是这个6瑾。

  其后6瑾在江南道查案时,抓捕了暗地里为七宗堂效命的谢太辰等人,原本姑父李庭烨是想让十七姑收拾残局,解决此事,谁料十七姑又败在了6瑾的手中。

  第一次失败也许是崔若颜马虎大意,但是第二次失败,崔挹相信绝对不是崔若颜的原因,而是那个6瑾的确有几分本事。

  这样一个人物成为长安副留守,并以太府少卿之职处理粮荒之事,对于崔挹来讲也算是一场挑战。

  崔挹真的想看看能够两次击败十七姑的6瑾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也想与6瑾以粮荒之事隔空过招,堂堂正正的击败他,从而为十七姑一雪前耻!

  想到这里,崔挹的心内不由自住的涌出了一股昂昂斗志,一双拳头也是暗暗攥紧。

  不过很快,他又随之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镇定从容之色。

  眼下关中粮荒已成为定局,洛阳城的粮食不可能这么快运来,而且根据七宗堂的铺排谋划,现在洛阳一带的粮价已经飞涨,朝廷想要购买民间之粮,筹集起来也需要一定时间。

  那6瑾些许真有几番了不得的本事,但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食他如何能够平息长安城的乱局?

  这场看不见,摸不得的过招,从一开始就注定他崔挹赢定了,而他也将凭借这份了不得的功劳,获得七宗堂长老们的信赖重视,说不定还能凭借此功获得擢升。

  心念及此,崔挹心头满是振奋,脑海中已是出现了他煌煌的美好将来。

  ※※※

  天皇天后一走,长安城正式开始戒严戒备,金吾卫的缇骑不时纵马在长街巡逻,甲胄鲜亮,刀剑闪闪,震慑着一切想要凭借粮荒捣乱的宵小。

  与此同时,太府少卿、长安副留守6瑾在征得李哲和刘仁轨同意之后,在长安城布粮食紧急供应之策。

  长安城城内存有粮食二十万石,在天皇天后带领着群臣銮驾东行之后,长安城内的百姓也走了大概泰半,只剩下了四十万人左右,长安粮食供应压力立即大减。

  虽是如此,但二十万石粮食依旧不能支撑多久,况且关中其他地方的粮荒情况还很严重,作为关中中心的长安城,也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若情况允许,也必须拔粮救援。

  为此,6瑾在太仓内留下五万石应急用粮,其余十五万石全部拨付到了长安城一百一十座里坊义仓之内,每日按照户籍分派粮食,即便是太子东宫与太平公主府,也不例外,每人每天均只有一升粮食可食。

  在6瑾力保长安城口粮供应的时候,刘仁轨也没有闲着,他派出加急信使吩咐关中周边的陇右、河西、山南等地筹集粮源,以保关中。

  这些地方官场存粮固然很少,但总归是聊胜于无,可以解决些许燃眉之急。

  相对忙碌的刘仁轨和6瑾,监国太子李哲却像一个闲人。

  他什么忙都帮不了,什么事情也毋须做,整日呆在东宫之内无所事事,每当6瑾和刘仁轨前来禀告要事的时候,他也拿不出一个妥当的主意,这让李哲不禁生出了沉沉的挫败感觉。

  不过好在他乃新婚燕尔,在心情郁闷的时候有那温柔可人的太子妃韦莲儿陪着他,倒也可以排解郁闷。

  然而今日,温柔可人的太子妃却次对李哲火了。

  望着名贵华丽的红木案几上孤零零的摆放着一盅稀粥,韦莲儿美丽绝色的脸庞顿时就沉了下来,纤手一指几近清水的粥汁,忿忿不平的言道:“殿下,今晚我们又吃这个?”

  李哲生性有些迟钝,一时间并没有听出韦莲儿的不满之意,他拿起玉碗盛了满满一碗稀粥放在韦莲儿身前,轻叹言道:“是啊,现在非常之时,爱妃将就一下吧。”

  “将就?我已经将就了整整三天,早上稀粥,中午稀粥,晚上稀粥,还要将就多久?!”韦莲儿顿时怒了,嗓音也不禁有些急促得高拔尖锐,使得李哲瞬间为之一愣。

  李哲本有些老好人的性格,在武后威仪之下,性格更是有些逆来顺受的懦弱,此际面肚对盛怒的韦莲儿,他却是浑不在意的一笑,握着韦莲儿的手柔声安慰道:“爱妃啊!现在长安城的所有人每日均只有一升粮,谁也没有例外,即便是太平皇妹家中也是如此,你就暂且忍受一下吧,待到粮荒过了之后,我在请你好好的吃一顿,到时候想吃什么尽管说!保证让你满意。”

  话音落点,韦莲儿脑海中便想到了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珍馐美味,肥羊,烧鸡、鲜虾、烤鹅……似乎全都出现在了她的眼前,也令她不自禁的咽了咽唾沫,原本就火辣辣饥饿的肚腹更是难受了。

  


第七二一章 泾州紧急军情

  好不容易摆脱美食的诱惑,韦莲儿冷哼一声不悦言道:“太平公主自小娇生惯养,从小更是锦衣玉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