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348章

执掌武唐-第348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最多也不会过十天……”

  武后的话音刚落,在场所有人均是感觉到一股说不出的寒意从脊椎骨蔓延而起,瞬间就流遍了全身,紫宸殿内的气温似乎也降低了下来。

  “什么?只够吃十天?”高宗的嗓音微微有些颤,眼眸中更是有着一丝说不出的恐惧。

  武后无不苦涩的点头道:“对,按照最低口粮计算,官仓内和百姓储存的粮食只够吃十天,而从洛阳运粮前来关中,最低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在余下来的二十余天时间里,关中百姓无粮可食。”

  轻轻的话音如同沉雷一般响彻在殿内每个人的耳边。

  二十天无粮可食?那岂不是大唐帝国最是繁华的关中将会因为缺粮,从而饿殍遍地,尸横片野,变成一片惨烈的修罗地狱,再也不复繁华之貌。

  倘若关中一但出现动荡,致使中央朝廷政权瘫痪,必定会波及举国动荡,到时候所引起的连锁反映更是非常的可怕,说不定那些身怀异心之徒便要阴谋叛乱。

  群臣面面相觑,喉头阵阵干,均是看到了同僚们眼中的惊惧之色。

  即便向来镇定如山的武后,心内也是一阵紧,光洁广阔的额头渗出了涔涔汗珠,原本被身旁燎炉熏得红的脸膛也是陡然变得雪白。

  


第七一五章 存亡之秋议对策(上)

  正在武后心乱如麻当儿,忽听“咚”的一声大响,还未回过神来,已是听到侍立在龙床旁边的太子李哲惊声道:“父皇,你怎么了?”

  高宗皇帝本就有气疾之病,时才一番话立即让他惊惧攻心喘息不止,头脑中一阵眩晕身子晃了晃,登时头晕目眩从龙床扑下,晕倒在了地上昏迷不醒。

  李哲扑上前去,紧紧的抱住已是昏迷的高宗哭声呼唤着,场内大臣们也是慌乱成了一团,使得原本就非常慌乱的气氛更是雪上加霜。

  武后凤眉大皱,俏脸上露出了坚定断然的果决,她从龙床上陡然站起,一连窜的命令顿时清晰而出:“太子扶圣人返回寝殿休憩,另外召太医替圣人诊治!诸位大臣稍安勿躁,按照朝班站列,咱们继续商议对策。”

  一袭铿锵有力的话音落点,大殿内慌乱的气氛顿时就如同被风吹过一般消失不见。

  众大臣望着哭喊不止的太子以及昏迷不醒的圣人,再看看那位始终镇定如山,面容沉稳的天后,霎那间竟有了一种错觉。

  似乎天后才是帝国的最高决策者,只要她没有倒下,朝廷就不会垮台,只要她站在龙床之前,众大臣似乎也一瞬间找到了主心骨般,立即就恢复可镇定。

  此时此刻,6瑾的心头却是暗暗叹息不止。

  危急时刻最是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相比起武后,圣人和太子的确是失色不少,特别身为国之储君的李哲,现在居然如一个女儿般哭哭啼啼,慌乱失措,完全没有一丝上位者临危不乱的气概,如此懦弱无能之人,将来如何能够统御九州四海的山河?在天后的威仪之下,大唐江山的确是摇摇欲坠啊!

  待到李哲亲自背着昏迷不醒的高宗进入寝堂之后,武后肃然端坐在了原本属于高宗所坐的龙床正中之位,环顾心思各异的大臣正容言道:“当此之时,乃危机存亡之秋!需要诸位戮力同心,共度困局,朕先在这里说清楚,今晚若没想到一个妥善良策,不眠不休!也请诸公能够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有计但说无妨,助朕解决如此难题。”

  说到这里,武后顿了顿,也没有等待群臣斟酌言,直接了当的询问道:“薛卿,你先来说说你的意见!”

  中书令薛元出身于河东薛氏,贞观年间以门荫入仕,也算饱经风雨的朝堂老人,不过近年来,特别是监国太子李贤谋反案之后,薛元已是成为武后在丞相中的第一心腹,武后先出言询问于他,自然表示看重之意。

  薛元略微斟酌了一下,拱手道:“天后,举国中心在关中之地,而关中中心则在长安,故此,举国可以动乱,但关中一定不能动乱,关中可以动乱,但长安不能动乱,只要朝廷运转无虞,即便当真生大规模的饥馑,那也可以稳定局势……”

  一席云里雾里的话音说来,众人均是听得有些一头雾水。

  武后微不可觉的皱了皱眉头,出言打断了薛元的话:“薛爱卿想要说什么,直截了当便可。”

  薛元尴尬的轻轻咳嗽一声,这才言道:“天后,微臣之意在此际缺粮之时,先应保障长安城的口粮,确保长安粮食用度方为上策。”

  一直未一言的太子少傅、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再也忍不住了,白眉一挑询问道:“本官想要询问薛相一句,有何方法可保障长安城的口粮供应?难道现在粮食还能自己生出来不成?

  薛元长期与刘仁轨政见不合,闻言笃定一笑,颇有些老衲智珠在握的风范,清晰解释道:”刘相何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关中其他州县不是还有粮食储存么?只要将关中存粮全部运来长安城,以长安城百万人口计算,那就可以支撑足足五十天,等待调粮入关中自然是绰绰有余!”

  “那关中其他五百万黎民百姓怎么办?”刘仁轨一张老脸已是黑了下来。

  薛元轻轻一叹,摇着头颇有些怜悯众人的感觉,出言道:“刘相,古人尝言:两权相害取其轻。当此之时正应该丢车保帅有所取舍,长安城一定不容有失,故此只能出此下策!”

  “放屁!”刘仁轨气得白白须根根颤抖,他本是武将出身,历来脾气如同霹雳雷火般猛烈,此际也是直接爆了出口,对着武后肃然一躬道:“天后,薛元妖言惑众,乱谈误国,无视百姓生死,微臣请天后将此人乱杖打出政事堂,永不录用!”

  薛元瞬间如同被踩到尾巴的猫儿般跳了起来,指着刘仁轨破口大骂道:“食古不化的田舍奴!老军奴!刚才天后让大家有话但说无妨!本相招你惹你了?别以为立过些许军功,杀了几个蛮夷,便目中无人当自己是德高望重的老臣。”

  刘仁轨闻言更是气得不轻,又与薛元一番破口大骂,大唐宰相当殿骂街实属常事,众大臣倒也见怪不怪,唯有天后凤眉紧蹙,按了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摇着手当了和事佬:“好了好了,你们俩都给朕少说两句,裴炎,你觉得薛相此计如何?”

  作为当之无愧的秉笔席宰相,裴炎自然是最有言权的那个人,他沉吟言道:“薛相公此计乃是万不得已之法,若是到了非常之时,即便不忍心,也须采用,何也?若是长安生了动荡,那一定会影响甚大,故而不可轻视。”

  武后轻轻颔,又询问了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崔知温,以及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王德珍两位丞相的意见,他们均对薛元之言表示支持,觉得即便是关中饿死无数,也要保障长安用粮。

  轮到6瑾表示态度的时候,他好不容易才将满腔愤怒的火焰压了下去,沉着嗓音言道:“天后,微臣认为薛相公此言大缪!”

  当先一句毫无转圜的评判,顿时令大殿所有人侧目,也让还在气头上的薛元又是愤怒的瞪大的双目。

  

  

  :。:  

第七一六章 存亡之秋议对策(下)

  6瑾毫无所俱,耿耿直言道:“民者,乃国之根本,昔日太宗皇帝有言:君主如舟,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何能一到危急时刻,先就想要抛弃百姓,独善其身呢?故而微臣以为薛相公此计不可取!”

  薛元知道6瑾毕竟是天皇天后的爱婿,即便心内非常的不满,他也不敢如同对付刘仁轨那般破口大骂,只得闷声言道:”6少卿之言固然有几分道理,然而现在乃是非常之时,所以也只能采取非常之法以渡难关,况且历朝历代都生过粮荒饿死人的事情,也没多少人胆敢揭竿起义反抗朝廷,何能有覆舟之危?”

  6瑾摇头叹息道:“薛相公难道不懂得积羽沉舟么?一次一次累计成多,即便是羽毛,也会沉没舟船。”

  6瑾所用的这番比喻毕竟牵涉到太宗皇帝之言,薛元也不便过多反驳,他气咻咻的问道:“那不知6少卿有何等高见,可能教我?”

  薛元最后这句话说得却是有些揶揄的味道,毕竟6瑾只不过是区区太府寺少卿,又年纪轻轻,眼下这一时半刻,如何能够想到高见?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是,6瑾对着端坐在龙床上的天后肃然一拱,从容不迫的言道:“天后,微臣有一计,请容细禀。”

  武后美目微微眯了一下,开口言道:“6卿但说无妨。”

  6瑾酝酿了一下话语,这才开口娓娓而论道:“天后,从目前形势来看,关中粮荒已是避无可避,即便洛阳城运送粮食过来,最少都需要月余的时间,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若真的留在关中坐以待毙,铁定会饿死无数,故而,微臣觉得天皇天后应当机立断,带领群臣以及愿意离开关中的庶民前去洛阳,缓解关中粮荒。”

  清晰的话音刚刚落点,如同巨石如林,登时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场的朝臣们全都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嗡哄哄之声。

  “6瑾大胆!”侍中裴炎眉头一拧如同疙瘩,绷着老脸当先一句斥责,这才出言道:“现在外面道路冰天雪地,白雪覆盖,长安离洛阳城遥遥千里,路途艰难寒风刺骨,车驾何时能到?况且圣人龙体一直微恙,当留在长安养病为妥,何能抱病远行?”

  “对!裴相说得不错。”薛元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圣人安危系于举国,岂能抱病远行涉险?况且现在朝廷根本没有准备远行洛阳之事,若急匆匆的冒然起行,这后勤保障如何能够跟上,出了问题谁又能负责?”

  两位宰相的反对并没有让6瑾为之退缩,他据理力争道:“圣人的安危的确系于举国,然当今圣人乃贤明之君,必定不会坐视黎民百姓无粮可食,从而饿殍遍野,更不会坐视关中陷入大乱而置之不理,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朝本以儒家治国,仁义孝道为本,圣人乃是天下庶民的君父,自当以体恤子民疾苦为根本,即便风雪而行,我相信圣人也会同意。”

  “荒谬至极,荒谬至极!”裴炎大摇其头,却依旧没有同意的意思。

  刘仁轨沉吟了一下,忽地问道:“6少卿,你的法子虽然有些可行之处,然而有一点问题,即便现在銮驾启程前去洛阳,大概也需要月余方能到达,而在这其间,粮秣又如何保障?”

  话音刚落,不少大臣纷纷颔,显然刘仁轨此刻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心头的疑惑。

  6瑾显然早就已经思谋妥当,想也不想便开口解释道:“刘相公之虑并非什么难事,銮驾从长安城出的同时,相信运粮粮车也已经从洛阳赶赴长安,一去一来,相信十来天时间就能相遇,而在这十天当中,圣人以及后宫嫔妃,还有诸位王公大臣,均可以食用各自府中之粮,理应无虞。”

  沉稳的话音落点,众大臣均是明白了6瑾的意思,脸色均有些难看起来。

  6瑾所谓的府中之粮,是指大臣们府中的存粮,盖因朝廷每年所给群臣们的俸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直接折成粟米,如一品官每年禄米七百石、从一品官每年六百石、正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不一而论,禄米数量根据官职大小从高到低。

  而在场这些官员几乎都为三品高官,即便是再清贫的人,相信家中一百石的存粮还是应该有的。

  不过若是要动用府中之粮,那自然会令不少吝啬的大臣们为之肉痛,6瑾这个提议着实有些得罪人。

  高坐在龙床上的天后却是听得美目一亮,她细细思忖了一下,竟是次开始认真思考起6瑾这个建议来。

  6瑾继续言道:“各位同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身为朝臣,在朝廷危难之际更应该携手共度,以在下之见,可先将大家府中的粟米全部先捐献给朝廷,让朝廷度过此次难关,待到来年粮食丰收,朝廷在根据数额及时兑付返还,并给予相应利息,此乃两全齐美之法,也是目前唯一可行之法。

  听到这里,大臣们脸上神色这才好看了许多,只要朝廷能够有借有还,倒也不是一件太大的事。

  薛元冷笑了一下,忽地出言问道:“那敢问6卿准备捐助多少粮食给朝廷?只要你这出谋者带头捐助,本官相信诸位大臣便不会有多少意见。”

  6瑾苦笑了一下,言道:“下官乃一穷二白之身,自身没有一石存粮。”

  听到这里,大臣们心内全都止不住一声冷哼,望向6瑾的目光顿时有些鄙夷。

  “不过……”6瑾语气很自然的一个转折,正容言道,“据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