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春秋做霸王 >

第33章

回到春秋做霸王-第33章

小说: 回到春秋做霸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道理各国君主不会不明白,但是只是在世族与庶民之间,君主大多还是选择了世族,一步步损害了庶民的利益,儒墨两家主要以庶民利益为主,自然不为君主所喜。

  “变通?哈哈,自古圣贤都未敢说出此话,汉国质子有何本领,敢说出如此狂妄之话!”

  “圣贤未说,其实已然做已!儒家孔夫子曾教人以仁,孟夫子教人以义,若按孔夫子以仁一直未曾变通,哪有孟夫子教人以义一说?”

  荀昱摸着下巴白须,静静地听着刘纪说的话语,呆愣半响,他身后的南宫迟却是蛮有兴趣地看着刘纪的答问,在刘纪和几个学派的夫子论辩的激烈之时,忽然冒出一句话来,“公子还未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对于纵横家如何看待?”

  “纵横之道,关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对于一国而言,外交不可不重要,一国难与天下对抗,楚国之事便是前例!唇亡齿寒之例犹可借鉴,纵横家周旋于诸国之间,为各国谋利。这便是纪对于纵横家的理解,南宫兄以为如何?”

  “邦国之交,小技诡道也,与我儒家正道相比岂可同日而语。”

  荀昱叹口气,不知是为纵横家的一些小道而不屑,还是对于儒家的大道不得君王所理解而感到惋惜。

  “纵横小技,那正道大技是什么?”

  公孙术用言语逼问着荀昱,显然在他眼中,荀昱就是对于纵横家有着深深的不屑,这自然让公孙术不服。

  “正道,邦国礼法,大技,庶民安乐。”

  荀昱正着身子,表情如同一个虔诚的信徒一般答道。

  “哈哈,只怕没有我等这些小技,光以儒家正道大技,不能治国安邦吧!”

  公孙术气急而笑,对于荀昱说的正道大技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理想化的世界,真不知道当年儒家领袖是怎么执掌宋国朝政的!就这些人治国,只怕不知道国家会乱成啥样。

  “大道不举,诡道何益!孟夫子所言,天下至理!若整日为这诡道小技而烦,才是可笑!”

  公孙术的态度,荀昱早已经料到,脸上波澜不惊的说道,这么多年,荀昱弘扬儒家大道时遭到的嘲笑已经没有一次两次了,若是不淡定点,而是和人激愤的对喷时,只怕要就翘辫子了。


第六十三章 胸纳百家


  “这汉国质子倒是令老夫惊讶,这小子也不知从哪儿弄出如此惊世之语。”晏宁看着刘纪的眼神中,总是带这一股欣赏的……意味?或许是因为他最喜爱的孙女就将心放在刘纪的身上吧,总之,晏宁看着刘纪的目光绝对是带着善意的。

  但与晏宁相反,田旸此刻的心中对刘纪已经逐渐对着刘纪有着一股淡淡的杀意,此子不除,必为后患!

  田旸不明白刘纪三年的在齐时间里究竟学习了什么,但是刘纪此刻的行动告诉他,这个汉国质子实在不是简单人物,田旸的目标是此生灭亡诸国,在史书上抹上绚丽一彩,超越古之圣贤,成就一代名将!而汉国无疑于是齐国统一天下的最大的绊脚石,汉国的君主越昏庸,对齐国是有益无害,但若是汉国君主不昏庸的话,齐国可就难了,所以为了齐国的将来,田旸此刻的心中竟对了刘纪这个未成冠的年轻人第一次动了杀心。

  “刘纪公子身为汉王三子却如此崇尚纵横之术,若有一日为君时,可会任用纵横弟子?不知是想连横,还是想合纵?不过,当今天下,强国差距相差不大,无论是连横还是合纵恐怕都行不起来吧。”

  和田旸一般,在场中还是有不少人对着刘纪有着敌意的,毕竟刘纪的身份摆在那儿,汉国质子!这个身份注定他就像开了挂一样,没招惹谁,还是有坏人挑衅他。

  质问刘纪的是一个兵家弟子,似乎还是齐国人,对于齐国的劲敌汉国的公子,自然不待见,所以才有质问刘纪一事。

  这个兵家弟子质问的问题不得不说十分犀利,假设刘纪为君,会如何抉择。纵横不受到君王待见,主要原因便是当今天下各国差距看起来相差真的没怎么大,不像苏秦张仪时期,楚国一国称雄的局面,所以连横合纵也就不受君王青睐了。刘纪此时喜爱纵横,可并不代表为君时会任用纵横家,因为君主的思想一般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兵家弟子就是想给刘纪出个难题,让其无法解答。

  “邦国之交,纵横之道,如何不得用?连横合纵今日无人用,哪不知局势百变,日后自然得到有其用武之地。若有一日,我刘纪为君,必当任用纵横子弟。”

  刘纪正色道,公孙术满怀欣慰的点点头,对于刘纪如此看重纵横,感觉到了这个弱小的汉国质子的诚意。

  “殿下以纵横家执掌国政?那诸子百家又该如何对待?”

  好毒!

  刘纪在心中咬牙切齿,不知道这个兵家弟子到底是谁,到时候若是知道了这人,一定要虐他一顿出气!说实话,刘纪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愿说话,目的就是为了不想得罪诸子百家中任何一个学派。他不君王,知道现在自己的处境,与百家学派交恶没半分好处,可兵家弟子的这话让他不得不回答。

  略微思考下,刘纪轻咳两声,“诸子百家,对国有益者用之,对国无益者弃之!”

  大众的回答,每位君主对待百家学派都是这样做的,只是刘纪多有惊世之语,这次怎么回答得如此普通?坐于高台上的晏宁皱起眉头,忽然眼光中,刘纪面部轻微动了一下,晏宁顿时解开眉头,微微一笑,果不其然,在论战台上的刘纪继续高声说道。

  “当今百家,每家都有自己所长,身为君主应当肯定各家学派的长处,同时让其在各自领域好好发展,各司其职,为其学派发展壮大。儒家孔夫子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纳百家之精华,成一家之言!”

  纳百家之精华,成一家之言!众人看着刘纪的眼神中已经带着深深的忌惮了,这个汉国质子的思想实在恐怖,他难道是想颠覆各家理念,专门为他帝王一家服务吗?还是说想任用百家学派执掌国政?可是人们根本不敢想,百家执掌国政,这是多么疯狂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

  胸纳百家,呵呵。

  齐王的面色有些异常,刘纪的这番话实在太过于惊世了,让人不禁怀疑刘纪是不是疯了,百家执掌国政,只怕没有这国家不知道乱成啥样了,朝堂上也不用上了,就每天各家学派争论,估计都已经过去一天了。

  “刘纪公子有宽阔的心胸怀纳百家学派,只是这百家学派也不一定能在一起共事啊!”兵家弟子露出一丝胜利者的微笑,年轻而有英俊的脸上带着一丝阴谋得逞的意味。

  “百家学派理念冲突,想任用百家学派共治国政,只怕是异想天开。”

  颜全长叹一声,随着颜全的这一叹,各个学派都是反驳着刘纪,毕竟连道家圣贤都开口反对了,刘纪的想法简直是妄想啊。

  听着众人反驳的话语,刘纪丝毫不以为意,百家真的不能齐聚一堂,共治国政么?笑话!理念冲突又如何,改变就是了,不变通的学派只能化为腐朽!现在一些学派比较固执,可是刘纪不信等到真正大一统的那个时代里,百家学派还是这个固执!

  老师不变,弟子变嘛,只有最后变通的学派才能发展壮大,不变的学派就在腐朽中消逝吧!刘纪的心中已经想好了怎么改变各家学派的一些理念了,他就不信每家学派里没有几个思想变通的人!只有这些人改变一下自己的学派,到最后迟早会成为新的领袖,到时候诸家学派不就能共治国政了么。

  可是刘纪此刻却是不能说出来的,估计他要说出来,百家夫子都要一口唾沫淹死他,刘纪的想法完全可以定义为四个字,挑拨离间。教唆百家学派弟子背弃理念,如同墨家的那群叛逆一样。只不过刘纪有信心让这些背弃原有学派理念的弟子成为那个学派的正统,当然,前提是刘纪必须成为汉国的君主!只有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才能做出如此决定。


第六十四章 落幕


  随着刘纪的回答结束后,百家争鸣也将要落幕了,在这场大争论中,没有哪家学派会赢,也没有哪家学派会输,不过有区别的便是百家学派中的一些新理念,或者说一些著名的夫子的话语一日之间便要传遍齐都,继而传遍天下。

  而齐国也会在这场惊动天下的论战中,又将提升大大的威势,齐王吕烈的名字也会威望大涨。

  刘纪没有坚持到最后。事实上论战还在继续,只不过诸多著名学派的人以及商贾还有齐王都已经离开,剩下的一些小学派的论战观战实属无益。

  所以刘纪跟随着公孙术一同再次离开齐宫,刘纪在这场百家争鸣中也是大放光彩,只不过这名声可不是太好,容纳百家的豪言壮语也不过当做是一个妄语而已。只不过由于刘纪的身份特殊,所以刘纪好歹是有了一些名声,不过要想从汉国质子变成汉国公子这路依旧是漫长。

  齐宫大门。

  刘纪看着已经有些昏暗的天色,微微一叹,没有想到一天就已经这么快过去。跪坐久了的身子还是有些酥软,刘纪的心情有些复杂。

  看着今日的盛况,刘纪归国的心就有些迫不及待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国,刘纪也不敢肯定。

  “殿下,就此离开吧。”

  刘纪旁边的马车上,封皋微微躬身道,公孙术没有和刘纪选择同路回去,虽然刘纪是当做纵横弟子观看百家争鸣的,但是他毕竟不是真正的纵横家的弟子。况且,刘纪心里知道公孙术对于他所说的容纳百家心中也是有些不赞同的,不过好在纵横家并非治理国政,所以相比于儒家墨家等想着一家执政的学派,公孙术在这点上还是看得开的。

  “夫子慢走。”

  刘纪看着公孙术的马车渐行渐远,长舒口气,他身边的庄傅靠了过来,“殿下可要回府?”

  “嗯。”

  刘纪轻轻点头,“庄傅,今天可曾学到什么?”

  庄傅很是愧疚的摇摇头,“庄傅愚笨,实在不曾学到什么东西,今天光顾着呼喊了,这士子们对论时高呼,倒是和战场上厮杀声十分相似!”

  “呵呵。”

  刘纪微微笑笑,庄傅纯属是好战分子啊,天生的战士,一般的人上战场后可不想再上了,可这庄傅离开战场后居然还有些怀念战场上的生活。和那个一生不得志的辛弃疾一样,身在安乐的生活中,却是想起了回到战场上厮杀的场景。

  “殿下。”

  一声呼喊,刘纪回过头去,只见从齐宫中又走出来一人,单骑单马,正是汉使苏义。

  “苏将军,你怎么出来了?”

  刘纪对苏义的称呼已经改了,两人的关系已经算是比较亲近了,刘纪也曾和苏义的谈话中了解到苏义的身份,苏义是韩兴手下得力的干将,能文能武。非但口才不错,而且一身武艺也是极其厉害的,据秦山和李川说生死拼搏中两人倾尽全力才能和苏义同归于尽。

  “来送送殿下回府。不日后,我便要归国了,秦使入齐,与齐结好的消息恐怕已经传到君上耳中,留在此处已经没有意义了。”

  苏义的神色有些落寞,似乎是因为没能将刘纪带回国,辜负了汉王的信任。不过苏义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他最初不畏杀身之险,所为的就是和齐王讨价还价,把刘纪争取弄回国。只不过事事都不会尽如人意,随着秦使入齐和好,齐汉两国必须尽快结盟了,因为苏义还知道汉国如今的处境呢。

  汉国虽然灭了燕国,可燕国的一些反叛还是要尽快平息,另外楚国最近也有些蠢蠢欲动,所以必须和齐国尽快结盟,好有时间准备解决来自楚国的威胁。

  “齐汉要结盟了么?不知道这疆界从哪分起?另外这秦使入齐,没有丝毫利益,齐国会同意与秦结盟?”

  秦国正值风雨飘摇的时候,若说这时候齐王没有点动心,任谁也不会相信。

  “齐汉以阳贡为界,这是汉国的最后底线,若是齐国不同意的话,我齐汉只有开战!”苏义此时终于显露出在战场上厮杀的将军气势,“我大汉损失那么多儿郎,可不是畏惧齐国就将他们的功劳白白送出去!”

  “至于秦国与齐国结盟,不过割地求和而已!秦国当政的那个芈太后倒是看得了大局,能让秦国这般刚烈的国家割地求和,不过秦国割地求和可是十分不错。齐秦和睦,只怕这齐王将要把心思转到我们大汉身上了,所以我要尽快回去和君上禀报这些消息。”

  “父王英明,让苏将军这等人杰为使啊!我大汉有苏将军这般人物,如何不称霸于诸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