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春秋做霸王 >

第32章

回到春秋做霸王-第32章

小说: 回到春秋做霸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昱脸色瞬间变得阴沉,颜全说的这句话已经涉及到他的底线了,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儒家怎么会放弃他们那仁道礼治之理念,而支持齐国所执行的那种王霸之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儒家如此,道家亦然,齐国所执行之政,与我道家理念不合,我颜全不才也不会放弃历代先辈之理念,委曲求全。假若齐王放弃征战之道,顺应民心,无为而治,我颜全定会为齐国效力。”

  颜全的脸色也严肃下来,正起身子,对着齐王深深一拜道。

  “无为而治,颜夫子所不知在这乱世,让百姓休养生息实则是害百姓吗?不修军备,不改法令,如何在这乱世生存?儒家仁政礼治亦是如此,只是如今乃是大争之世,诸国争雄之时,并非太平安康之日。齐国,需要不断征战,方可自保,实在养不起这太平卿相啊!”

  齐王语气颇有些感叹,更多的则是想道出自己的苦衷,也间接的告诉了荀昱和颜全,儒家墨家之学都是适合于做太平卿相,但却不适合于做这乱世卿相。

  “多谢齐王厚爱。儒家为弘扬大道,追求那大同之世,我道家无欲无求,只愿自由自在便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是天道本然,我等不敢擅自改变。”

  颜全的眼中透露出的是十分坚定的目光,和齐王对视了数分钟,齐王吕烈才点点头,他已经明白这道家颜全是不可能改变自己的理念了,而他也不可能任命颜全为相,因为齐国需要的不是一个太平卿相。

  “敢问夫子,不知道可知我秦国之患在何处?”

  在因为颜全和齐王的事使气氛有些尴尬的时候,一道声音突然响起,居然是高台上的秦国使者发出的声音。这个普通的男子脸上是有着十分沉重的表情。秦国的情况看起来可是比汉国都要坏得多,连一个看起来很强大的汉国都被颜全说出像是一个稍微不注意就要崩灭的国家,那他的国家秦国又会怎样?

  “秦国之患?”

  颜全微微一愣,几乎不假思索的说出口,“秦国之患在于学风!学风不振,与外族何异?秦国君主新丧,国政居然把持在一妇人手中,国家如何不乱?想必秦国世族此时早就蠢蠢欲动,秦国之患实在太为严重,稍有不慎便有亡国之险。”

  “哦?”

  听了颜全的一句话,齐王的眼神猛然亮了起来,他只是听说秦国乱,却没有想到秦国究竟是如何乱法,听到颜全说秦国此次很可能有亡国之险,齐王不由得想趁着这大好机会,一举灭秦。

  秦王的反应果然不出公子所料啊!秦国使者感受到了齐王的异常,不由得想起他公子所说的话,如今看来实在是正确之极。

  幸亏以金钱结交了齐公子安,否则秦国可真要危险咯!秦国使者看了眼齐公子吕安,只见吕安的表情也有些奇特,更多的是带着几分焦急。


第六十一章 亡秦者,非他国


  秦国使者此次入齐,目地自然是割地求和,而齐公子安镇守齐秦边境多年,自然是秦国与齐国和好的最佳人选,早在秦使来齐都时,秦国就已经派人用大量钱财贿赂齐公子安并说之以利,让齐公子吕安支持齐秦之间的友好关系。

  齐公子吕安镇守齐秦边境多年,在齐王心里份量很重,其人广交门客,虽然不是爱好财富之人,却是喜爱虚名之辈。秦国以割地求和这一份大功劳让给吕安,吕安哪能不支持齐秦的友好关系?而且齐王真的想灭秦国的话,那么统帅齐军灭齐的肯定是田旸而不是他吕安,就算秦国被灭,灭国之功也会全部加在田旸身上。对于田旸,齐公子吕安可是十分不待见,田旸为人高傲自大,连吕安都不正眼视之,所以吕安心中早就将田旸列为竞争对手,自然不会让田旸得利。

  看着齐王略带些精光的眼神,吕安瞬间就知道了他这个哥哥肯定被道家颜全说的一番话起了心思,正准备劝说时,论战台上的颜全竟然又开口了。

  “虽然秦国有亡国之患,可秦国地广人多,且秦人刚烈十足,再加上秦国道路坎坷,任何一国想亡秦国只怕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若是秦国上下人等都一心,只怕无人能灭!秦国若亡,不是亡于他国,而是亡于自己。”

  颜全的话说得很有理,任何一个大国,若不是内部出了问题,光从外面侵略是绝对亡不了的,哪怕如今的秦国内患不少,可只要秦国内部还是完整的有个王庭,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齐王被颜全说的话深深皱起了眉头,灭国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是如同秦国这样的大国,颜全所说的秦国难灭实在是按照事实说话。

  若想一举灭秦,第一大军要有,齐国拥有当世最强大的军队这点可以保证。第二粮草要充足,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一支庞大的军队其耗费的粮草也是恐怖的。以目前的齐国可能能支撑灭秦齐国大军一段时间,可是若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灭亡秦国的话,齐国肯定粮草不济,到最后无功而返。第三,秦国道路坎坷,地形险峻,民众刚烈,若是秦国据守城池的话,齐国大军也只有望洋兴叹了。所以说,灭秦绝对不会在段时间内完成,但若不能在短时间内灭亡秦国的话,齐国第一是粮草不行,第二则是国内要受到来自晋国和汉国的威胁,很有可能被其他两国趁火打劫。

  除非秦国还要出现什么大的变动啊,齐王有些叹气,秦国国政如今是一个女人手中,想必那些秦国的世族自然不服,等到秦国的世族和秦国的王室干起来的时候,那便是灭秦的最佳时机。

  “颜夫子所言不错。秦人烈性十足,除非内部出现问题,否则单凭一国之力,很难灭亡。”

  齐公子吕安附和着颜全的话,同时将眼神看向齐王,想从眼神中看出齐王内心的想法。

  “灭国岂是儿戏?”

  齐王慢悠悠的说了一句,却是道出了他的意见,不顾身旁田旸给他的眼神,齐王心中已经有了几分计较。他的弟弟吕安说得确实不错,灭秦实在是不容易,若是一着不胜,有可能齐国如今的大好局势直接就被摧毁了。相比于现在秦国主动送上一些土地,齐国不费一兵一卒的就能扩大领土的事情来,后者的利益显然更大点儿。

  “颜夫子身怀大才,通哓天下时局,对诸国国政都如此熟悉,实在是令人敬佩,只是可惜不能为本王效力,为齐国谋福啊。”

  在颜全完全地展现出非凡的眼光时,齐王再一次感叹道,不可否认,颜全对于诸国国政确实十分通晓,单从诸国之患中就可以看出来,没有点儿真本事的人,哪能真正的看出一个国家的忧患之处?

  “世间哪得两全事。齐国大才多矣,齐王又怎缺老夫一人?”

  颜全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回答完齐王的话后,双眼微微闭起,不再言语。

  而在颜全不再言语之后,论战台上的诸子百家再次激烈的论战起来,只是因为颜全的例子在前,众人看诸国时政总是没有颜全所说的那般美好。

  这一场关于诸国时政的论战一下子便说了一个多时辰,最初刘纪还是兴致勃勃的听着,可到了最后就有点儿哈欠连连,虽然论战台上气氛依旧激烈,可刘纪却觉得其语言百般无味起来。

  刚开始时几个著名的学派,如儒家法家等夫子都说到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诸国过政的评价,其言语还是颇让人震惊,但又觉得言之有理的。其中刘纪的老师,纵横家的公孙术果然不愧是老狐狸一只,以一番话深说以齐国危害,被齐王另眼相看,看着齐王和公孙术眉来眼去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郎有情妾有意的温馨场面啊。

  开始时刘纪很怀疑公孙术会不会真的被齐王任用,一脚将他这个没用的汉国质子踹到瓜洼国去。但最后还好齐王虽然对着公孙术眉开眼笑的,但始终没有说出给公孙术什么官职的事来,更没有邀请公孙术留在齐国效命。

  打着哈欠的刘纪看着公孙术等人还是全神贯注的样子,不由得感叹这个时代人的体力,跪坐了这么久居然还这么有精神……而且论战台上到最后一些有名的学派基本上都不吭声了,说话的尽是一些冷门学派,甚至好多学派刘纪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而他们述说的一些诸国国政也是无语,连一些国家怎么对待流氓,调戏妇女的政策国令都要拿上来说一通,实在是不知改如何说好了。

  这么有闲心的前辈们,不应该坐在这个时代讨论国政啊,而应该在刘纪前世的那个时代中修改宪法啊!刘纪敢对天发誓,这些夫子们去修改宪法啥的,绝对不会让些罪恶分子找到漏洞洗脱罪名。

  话说,自己以后是不是真的可以让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弄出一套这个时代的宪法出来?

  跪坐着的刘纪美美的幻想着,丝毫没想到自己的处境,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到汉国,就已经做着成为君王选贤任人的美梦。


第六十二章 大道不举,诡道何益


  “殿下,殿下……”

  刘纪的耳边想起轻轻的呼喊声,刘纪猛然惊醒,在百般无聊下的刘纪居然就跪坐着打盹了。长叹口气,刘纪无奈的苦笑一声,都是前世养成的习惯啊,上学时听多了老师的唠叨,上班时听多了那些无用的回忆,一听着这些无聊的东西时实在是犯困极了。

  “论战结束了?”

  论战台上已经没人说话,只是众人的目光却有些放在自己的身上,刘纪轻轻的问着旁边呼唤他的封皋。

  “咳咳,殿下,论战已经到第三场了,学术论战,夫子等人都已经开口说话了呢,只是殿下刚才休憩没听到而已。”

  封皋略带点无奈的语气,似乎不知道该怎么说刘纪这个汉国殿下,身在论战台上,居然还能睡着,这种本领实在是令人惊叹。

  “刘纪公子?我等诸子百家学术都已说出精论,不知刘纪公子对诸子百家如何看待?”

  南宫迟开口说道,一出口就是朝着刘纪问道,刘纪都不明白这南宫迟为什么老师纠缠着自己,明明知道自己刚才睡着了,却偏偏让自己回答这种棘手的问题!看着对面略带着奸笑的笑容的南宫迟,刘纪很想将那脸狠狠的虐一顿。

  沉默了大约半分钟,刘纪还未答话,只听见荀昱摇摇头说道,“对于百家评价可曾有这么难?殿下竟如此迟疑。”

  “不知道殿下如何看待纵横?”

  南宫迟继续问道,儒家荀昱以及南宫迟的问话让刘纪很无奈,轻叹口气,刘纪的脑袋瓜子飞速的转动起来。

  “每个学派都有着自己的理念和追求,如此论战,实属无益,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如何评价确实不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岂能一概而论?但不管哪家哪派,纪认为要符合民心者才可昌盛,当今百家争鸣,对国对民者有益处者的学派则兴盛而对国对民无益者才衰弱。然不论哪家学派,能屹立于最后的,必将是不断变通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此才是天下大势所趋,非但学派如此,每个国家亦然。”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南宫迟眼睛一亮,刘纪的话果然又让人惊讶了,南宫迟不知道刘纪是怎么相出这些理念的,甚至于连将儒家的理念解释得十分清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话语都能道出,实在不知道刘纪从哪里冒出这样的惊世之语来。

  “符合民心者,天下不过儒墨两家最盛,可各国却无一位君主任用,刘纪公子这话说得太过于自信的,百家中我看谁最符合君意的学派才可屹立于天下。正如法家兵家,符合君意,才被各国君王任用。若依儒墨两家治国,国家哪能兴盛,只怕早就被他国所灭。”

  兵家俞汾冷冷一笑,对于刘纪说的话很是不屑。

  “纪说过,各家学派都有长短,儒墨两家虽然不为君主所用,可依旧是天下显学,为何?顺应民心而已!若儒墨两家能够变通一点儿,各国君主如何不会任用?况且,儒家曾执掌宋国朝政,以王道霸于诸侯,墨家如今执掌宋国朝政,各国对其另眼相看,又如何被他国灭了?”

  刘纪毫不思索的脱口而出,儒墨两家,若不是有些呆板的话,刘纪是十分支持这两个学派治国的,春秋时代的儒家没有汉代时儒家那么变通,否则的话只怕儒家早就一家称霸诸侯国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儒墨两家最早能够有着爱民的思想,实在要比其他的一些学派要先进多了,历史上王朝更替,无不是因为失了民心。所以民意是十分重要的,这道理各国君主不会不明白,但是只是在世族与庶民之间,君主大多还是选择了世族,一步步损害了庶民的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