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春秋做霸王 >

第139章

回到春秋做霸王-第139章

小说: 回到春秋做霸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刘宏所说的争鼎之战,却是让刘纪有些惊讶,因为民间一直传说周亡之后,九鼎遗失,却是没有想到是落入了诸国之中,那场争鼎之战。可真是牛叉啊,直接将好好的九鼎,硬是生生的分开的。

  想到此,刘纪便向着刘宏询问道,“父王,你说的意思,这九鼎没有遗失,还是存在于诸国太庙之中?九鼎除了这神农鼎,还有哪些鼎?又在哪些国家手中?”

  “九鼎自然没有遗失。鼎者,国之重器,事关一国之运,哪怕是太愚蠢之人也应该明白九鼎的重要性,又岂会轻易的遗失?当年的争鼎之战,九鼎分别被诸国分去,后又历经诸国吞并,如今九鼎下落,也是难以判断。”

  刘宏皱着眉头,“世人皆知,九鼎为大禹所铸,大禹以传说中的圣者为其取名,除了我汉室神农鼎外,其余八鼎,分别为女娲鼎,夸父鼎,黄帝鼎,蚩尤鼎,昊天鼎,后土鼎,唐尧鼎,虞舜鼎。”

  “其中,蚩尤鼎应为楚国所得,唐尧鼎应为齐国所得,昊天鼎应在晋国手中,黄帝鼎应在燕国境内。其余的数鼎下落,寡人便是不知了。”

  “如此?”

  刘纪眼睛瞪得大大的,果然一个个都是厚脸皮的,汉室有神农鼎就自称为神农后裔。齐国有唐尧鼎,也是一直崇尚唐尧,楚国也是自称蚩尤后裔来着。

  晋国得到昊天鼎,更是自称为昊天之子,凡事者,都以上天之意说之!原来这一切,都源自于他们所得的九鼎啊!

  不过,燕国居然会有黄帝鼎,只是汉灭燕,为何没有听说汉国得到什么黄帝鼎的消息?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风雨欲来

  似乎是注意到了刘纪的惊讶,刘宏出言解释道,“黄帝鼎,当年确实在燕室中,只不过必次灭燕,寡人却是没有发现黄帝鼎的下落,也不知这燕室到底将黄帝鼎放于何处!燕国灭,只怕这黄帝鼎,再也不知下落,也算是一件憾事吧!”

  “父王不必担忧,我大汉即是天命所归,这九鼎,自然能够重新归回我汉室!”刘纪出言安慰道,“终有一日,这九鼎会齐聚我汉室太庙之中!”

  “但愿吧!”

  刘宏苦笑一声,九鼎岂是这么好得到的?毕竟九鼎,全天下可真正只有这九方鼎,说吞并天下还有可能是靠实力,可是要重聚九鼎,就不仅仅只是实力了,还要有天大的运气。

  比如说,你就算知道齐国有唐尧鼎又如何,灭齐就能够得到唐尧鼎?恐怕不一定,燕国就是最好的事例,明知黄帝鼎在燕室,可是刘宏将燕国灭了,还是没有得到黄帝鼎。要想重聚九鼎,如周朝那般定都,简直是有逆天之难。

  “好了,刘纪,你可知寡人为何今日带你来到此处,更是将这国之重器都示与你看?”

  刘宏转过身来,一脸玩味的看着刘纪说道,看向刘纪的眼神,仿佛能够看透刘纪的心思一般,在刘宏的眼神下,刘纪仿佛感觉什么心思都满不了刘宏的双眼。

  强忍着心中的不适,刘纪答道,“父王是想让刘纪知晓汉国的历史,让我等皇子更要继续努力,争取有一日,能够吞并数国,置九鼎于太庙?”

  “呵呵。”

  刘宏笑了,“不错,是要尔等记住!我汉室的历史,也让你们明白,不要忘记了我汉室历代君主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只不过,刘纪,要想吞并数国,置九鼎于庙,单单凭着一个殿下的身份可是不够。”

  终于来了,刘纪整个心都吊起来了刘宏说出此话,已经在明言告诉刘纪,寡人已经知道你刘纪的心思了,你该想隐瞒什么,有什么话赶紧给寡人说了。想到此,刘纪也不藏着了,直言告诉刘宏道,“父王,纪确是有当储君之心!因为只有当上太子,才能成为汉国的君王,才能实现吞并天下,置九鼎于庙的梦想!只有当上太子,才能使得我汉国秉承天命!正如父王所说,这些事情,一个殿下的身份远远不够,纪不自量力,今日想在父王面前明言为储之心。纪曾听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一个不想当储君的殿下如何是一个好殿下?”

  “言语倒是不错!”

  刘宏见刘纪直言,也是露出一丝笑容,“储君,可是那么便容易当上的。更何况,你只不过刚刚来到雒阳,而且,就算是当上储君想要成为我大汉的君王也不是肯定的!刘纪你应该明白,一个君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言决生死,一言断国运,一时不慎,整个国家就会陷入动乱之中!想要使国家强盛难,可是要想使国家衰落,却是容易。”

  “纪明白。君主,即是代表整个国家!君主的一言一行,决定国家的命运,俗话说,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君王的权利很大,但又何尝不是有很大的责任,有很大的难处呢?只是刘纪并不害怕,若是面对这些也恐惧的话,便不配为父王的儿子了!父王曾问我,纪若为君该当如何,刘纪也曾答过,我为君,是为了大汉的盛世繁荣,是为了大汉的子民安乐,绝不是贪图己乐。”

  刘纪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笑容,哪怕是了君王之路太艰难,他也不会退缩半步,因为他是未来之人,若是不能在这春秋抹上绚烂一笔,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个大好机会?况且,刘纪相信,他若为君,定然会是子民安乐,体恤万民,还有谁比他这个接受后世教育的思想觉悟还有高?

  “刘纪,你是寡人三子,更是嫡子,自然是可以有争储之心。”刘宏笑了笑,“只是,要想成为储君,可不是凭着几句口头话便是可以当上的。”

  “纪明白。”

  早已经预料到了刘宏会说此话,因为刘宏若是因为他刘纪说几句惊人的话语,便立他为储君,才是真正的不正常呢。一国之储,多么重要!自然不可能随便立,看着刘宏,刘纪说道,“要想成为储君,刘纪自会表现出能够胜任储君的实力。”

  “那便期望你不要让寡人失望了。”

  刘宏露出一丝颇有深意的笑容,轻声说道。

  …………………………

  “相爷,有大事。”

  雒阳,丞相魏平府宅,一个管家般的人物火燎的走到了汉国丞相魏平面前,“出大事了。”

  “不要急,出了何事?”

  魏平微微抿了口茶水,淡然的目光看着他面前的管家****。

  ****,是丞相府的管家,也是跟随他魏平的老仆了,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物,可是今日却是不知这也不淡定了。

  “相爷,你看,刚刚从齐国传来的消息!”

  ****递上一张纸条,淡然的魏平放下手中茶杯,接过纸条,打开,微微扫视了一眼,面色忽然一变,轻轻的将一只手放在桌案上拍下,魏平喝道,“消息可曾属实?”

  “绝对属实!”

  ****点头肯定道。

  “这齐国!”

  魏平叹了一声,“快备马车,老夫要向君上禀报。”

  “诺!”

  抬起沉重的脚步,魏平的心情也是颇为沉重,看着有些阴暗的天色,魏平也是知道,这风雨欲来啊。

  而身为大汉的臣子,他自然要避免这场风雨的到来,就算不能避免,也不能让大汉受到任何损伤。

  马车马上便已经备好,魏平正准备上去,在他一旁的****颇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魏平见状,不解的问道,“****,还有何事?”

  “相爷,君上此刻正在太庙和刘纪殿下谈话呢。此时去面见君上,恐怕不合礼。”

  “太庙?”

  魏平忽然想起来了,拍拍头脑,这记性可是越来越差了,太庙可不是他们臣子可以去的地方。想了想,魏平还是没有上马车,吩咐****道,“你现在赶紧派人告诉君上,老夫有要事商量。”  

第二百八十二章 卫姬

  太庙,是供奉整个汉室祖先神位之地,依礼法,太庙臣子是不得出入太庙之中,所以魏平哪怕再有要事也得先派人通知刘宏,得到刘宏的应允,或者等待刘宏出太庙后方可谈事。

  在太庙中,刘纪可以算是知道了汉室的一些隐秘了,虽然这些都是刘宏所述,可是对于刘纪的影响很大。他没有想到,九鼎并非遗失,而是在争鼎之战中被诸国所藏,他更是没有想到,刘宏竟然直接将话挑明,他要为储,则必须要有足够的表现。虽然刘纪还不知该如何表现,可是在雒阳的第一步基本上已经安稳。

  只要引得刘宏注意,就可以了。当前,刘纪的目的还是在于如何在雒阳站住脚步,要知道,雒阳的几乎每个争储的殿下都有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他刘纪,虽然是嫡子,可是不过刚刚回到雒阳,要想在争储之战中胜利。哪怕是得到刘宏的支持也无用,还要拥有自己的势力,只能说刘宏的态度或许能够为他在争夺储君的路上推上一步,可是要想成为众人所认的太子殿下,还是要靠自己。

  若是他刘纪拥有长殿下刘远那般,有着以魏平为首的大臣支持,再加上刘宏的认可,基本上便可以了。但是刘纪不是刘远,更不是什么嫡长子,刘远所能拥有的,并不代表他刘纪就能够拥有。

  在太庙上待了数刻,在听述了刘宏所说的话后,没过多久,刘纪便是离开了太庙。刘宏像是有什么急事一般,匆匆和刘纪交待几句,便已经离开太庙,刘纪也只能跟随着刘宏走出太庙。

  临走之前,刘宏命令下仆将刘纪带去见见王后如卫姬。

  刘宏之妻,当今汉国王后卫姬,正是刘纪在这个时代的生母。卫姬,是卫国王室之女,当年刘宏还是太子殿下曾去卫国游玩过,认识了卫姬,于是刘宏在继位之初便是将卫姬立为王后。

  事实上,刘宏立卫姬为后,在刘纪眼中,还是多少带些政治色彩。因为卫姬是卫国上代君王卫威王之女,当初刘宏继位之时,汉国并不稳定,哪怕刘宏身为太子,可是他的那些兄弟们还是为了这君主一位,骨肉相残。所以当时刘宏继位之初,可是得到了卫国的不少支持。

  卫国,虽然比起汉国来,自然不是什么强国,可是卫国好歹也是一个不小的国家,不然也不会存活至今。而且卫威王在位期间,卫国还算是政通人和,卫国的支持给予了刘宏极大的帮助,所以在继位之初,刘宏便是立卫姬为后。

  卫汉由此相好,当年汉国为齐所攻,卫王甚至于想发兵相助,只是后来汉国竟然快速的将齐国击退,此事遂作罢,但是一点可以肯定,卫汉两国关系依旧是非常高的,如今的卫国君王,还是卫姬之兄呢。

  卫姬如今已经为后数年了,卫姬为刘宏所生三子,长子刘远,次子刘纪,幼子刘冯,其中刘远已经二十一岁,算上年龄,卫姬在未满二十岁,便已经生下刘远,让刘纪微微有些汗颜。这个时代女子的生育确实挺早的。

  俗话说,母凭子贵,卫姬如今为刘宏生了三子,更是贵为汉国王后,可以说也是母仪天下,地位颇高了。而且,她为王后,以后的储君之位,更是可能从她的几个儿子中选出,到时卫姬便是权倾一世的太后了。所以,如今卫姬可以算是正值风光极盛之时。

  从太庙之中,刘纪一路上都是想着,他这具身体的卫姬形象,在刘纪脑海中,卫姬并非那么争权夺势的女人,性格比较柔软,这个可以说是肯定的。因为有刘宏这样的雄主在,哪里还能容许一个争权夺势的女人主掌后宫?

  因为性格柔婉,所以卫姬自然对于几个儿子颇为关爱,哪怕是最不受喜爱的刘纪,也是颇为关心,刘纪当初离开汉都之时,都是伤心不已。

  “殿下,到了。”

  看着面前的大殿,刘纪深吸了口气,对于卫姬,刘纪始终不能将其与刘宏的心中感觉相比,因为刘宏是君主,在刘宏面前,刘纪总是会有些约束。可是在如今快要见到卫姬时,刘纪心中总是升起一丝喜悦之色,就如游子归见在家母亲一般,这种感觉很奇怪。虽然刘纪和卫姬也没有见过几面,可是卫姬的名字,在刘纪的心中却占了极重的位置。这或许是刘纪这具身体上一代的主人所留下来的执念吧。

  或许,他不喜欢刘宏,因为刘宏虽然是他的父亲可更是一个君主,对待他时,更多的是以国事为先,私爱为后。而王后卫姬却是不同,母爱比之父爱,表现得更显露一些,况且这爱没有掺杂着什么其他的东西自然让原来的刘纪心中有着极大的执念。

  “母后,刘纪回来了!”

  还未步入殿中,刘纪便是高声道,虽然这样很不符合礼制,可是刘纪如今只是一个归来的游子,看望自己的母亲还有什么讲究?

  孝道,在礼法中也是占有极大的位置,没有人会因为刘纪的这点失礼而深究他。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