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唐 >

第27章

权唐-第27章

小说: 权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在杜鸿渐的深层次考量当中,压制武将、削弱武将势力是不可或缺的。当然,现在这个平叛的节骨眼上,他只能暂时隐忍。但如果能有机会对武将一系构成无形的打压,他还是会下意识地为之——郭子仪已经举荐了不少人进入朝堂,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将来怎么来制衡郭系力量?倘若郭子仪成为第二个安禄山,大唐朝廷又经得起再一次的折腾吗?

  这是杜鸿渐刻意“针对”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江南士子孔晟的真正因素。

  李泌心里暗叹一声,他之所以不肯出仕做官,原因就在于此。朝堂之上,动辄暗流汹涌,时时尔虞我诈,一个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万劫不复。这天下间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沾染上朝廷和权力,就会变得波诡云谲和刀光剑影。

  李亨笑了笑:“之巽,朕有意就在那江南一带择一下县交由孔晟治理,若是他当真有才有能,不负重望,荐拔进朝廷任职也未尝不可。”

  杜鸿渐闻言目光闪烁了一下。

  大唐的县和县一级政权的主官县令,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县分为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四个等级。像万年、长安等大县,谓之“京县”,县令为正五品,京兆、河南、太原三府所管诸县谓之“镇县”,县令为正六品。诸州上县县令为从六品,中县县令为正七品,中下县县令为从七品,下县县令为正八品,所以,县令并非个个都是“七品芝麻官”。

  按说皇帝的这个提议倒也符合规制实际。下县的县令正八品,算是整个大唐官场的最底层,不是什么显赫职位。但杜鸿渐却想到了另外一层:江南富庶安定民口众多,已成李唐朝廷最后的粮仓和希望所系,将江南鱼米之乡的县交给一个卖弄了几篇诗文的少年郎,太过草率了。

  想到了这一层,杜鸿渐微微一笑道:“陛下,须知朝廷此次不拘一格册封一个白衣士子为官,还有号召天下士子赶赴国难的用意,为大局考虑,以臣愚见,不如册封孔晟为睢阳宋城县令。若是此子当真有能为,定能为朝廷平叛出一份力。”

  李泌暗暗皱了皱眉,却没有吭声。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既然答应了司马承祯,他就兑现承诺,当面向新皇举荐孔晟,可至于朝廷要如何用孔晟,那就不是他能干涉的了。

  李辅国嘴角一撇,心里暗暗冷笑:杜鸿渐这厮当真是阴险之极,睢阳一线正处在叛军与朝廷大军交战对垒的中间地带,日后必成主战场,让一个江南士子去此处任宋城县令,这跟送死也没有什么差别了。

  但李辅国却也懒得捅破这层窗户纸。本来嘛,孔晟如何如何,也与他无关,他只是看杜鸿渐不顺眼,才故意跟杜鸿渐唱反调。一个无关紧要的年轻士子,是死是活又与他何干?

  李亨沉默了片刻。良久,他才断然挥了挥手道:“罢了,传召:江宁郡士子孔晟文武双全、有胆有识,心怀家国天下,朕心甚慰,赐美酒、红花、金银丝帛赏赐一宗。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朕亲特擢孔晟为天子门生,册封为河南道睢阳郡宋城县令,即刻赴任,为天下少年士子楷模……”

  “将那孔晟所作诗文,加朕御批,通传天下……”

  李亨缓缓起身,目光中光彩叠生。此时此刻,他不仅对平叛光复大唐山河充满了无尽的希望,还想起了灰溜溜躲避去了蜀中的父皇李隆基,心里豪情和冷酷并生。

  李泌沉吟了一下,突然轻轻道:“陛下,山人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亨扭头望向了李泌,微微颔首:“朕视先生为师,参谋军国政事,先生但请直言不讳,朕当洗耳恭听。”

  不管李亨这话是真心还是演戏,尽管李泌明知李亨不是太宗皇帝李世民一般的雄才大略之人,但还是被李亨的尊重感动。

  他起身向李亨深拜了下去:“陛下隆恩,山人受宠若惊。”

  “陛下,自汉至隋诸朝历代以来,江南便为繁盛富庶之地。据山人所知,那江南东道十九州辖近百余县,商业繁荣粮草充足,拥五万精兵。今朝廷平叛正处在破局关键,不如敕命江南道处置使杨奇全权整肃江南东道兵马粮草,率军五万渡江直入关洛作战,与郭汾阳大军形成呼应之势……则大事可成矣。”李泌侃侃而谈,神采飞扬。

  李亨登基灵武,诏令天下勤王,战火暂时燃烧不到的各道节度使在口头上热切响应,真正出兵的其实不是太多。李泌此言,正中李亨的下怀。李亨早就有这种想法,只是各种顾虑,担心在平叛的节骨眼上,动用强力威权会不会逼反地方诸侯?

  “先生所言甚是。只是,朕一直……不愿意节外生枝……”李亨有些吞吞吐吐,神色也变得变幻起来。

  李泌心里暗叹,这位新皇格局还是偏小、生性更是阴柔,缺乏当机立断的气魄和果决雷霆的手段。若不是内有杜鸿渐这帮文臣勉力撑着,外有郭子仪这些武将浴血奋战,这所谓的小朝廷注定要沦为一场笑话。

  李泌向杜鸿渐投过一抹暗示。

  杜鸿渐长吸一口气,躬身下去朗声道:“陛下,先生之策,臣以为甚妥。那江南处置使杨奇素有忠诚之名,朝廷前不久还下诏对他予以褒奖,在臣看来,杨奇早就在江南牧马练兵等待朝廷谕旨了。”

  李亨听了杜鸿渐的话微微有些心动,但他却还是下意识地扭头望向了身边的太监李辅国。

  见他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处事优柔寡断,关键时刻还要征求一个太监的意见,李泌心里有些失望,忍不住垂下头去。

  而杜鸿渐则暗自皱眉,拜伏在地,大声道:“事关紧急,还请陛下早作决断。”

  a

  a

  

第四十六章 李辅国下江南


  望着拜伏在地的杜鸿渐和微微垂首的李泌,李辅国暗暗有些得意。他心道:嘿嘿,任你们这些文臣武将再受皇帝欣赏、再有才干又有何用?到了关键时刻,皇帝真正信任和倚重的还是咱家这些近臣。

  一时间,李辅国顿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起来。

  他轻轻清了清嗓子,就在一侧拜了下去道:“陛下,奴婢觉得李先生、杜大人言之有理,这天下终归还是陛下的江山,安贼叛乱,各道兵马奉召勤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江南杨奇,若是敢不奉召出兵,就是朝廷叛逆,可待郭汾阳大军收复关洛后长驱直入剿灭之!”

  李辅国又恶狠狠阴惨惨地追加了一句:“陛下不妨点下钦差特使前往江南调兵宣召,奴婢不才,愿意披肝沥胆为陛下分忧解难!”

  李辅国这么一帮腔,李亨终于还是拿定了主意。他奋然拍案而起,目光炯炯地望向了简陋的大殿之外,用一种近乎亢奋的语气再次下达了一道昭命。

  很简单,无非就是任命李辅国为钦差特使前往江南宣召,调杨奇所属江南兵马渡江平叛云云。当然,关于孔晟的任命诏书,也由李辅国到时一并宣布了。

  李泌和杜鸿渐迅速地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将阴沉的目光投射在一脸阴笑的李辅国身上。两人都是何等心智谋略之人,焉能看不穿李辅国的那点心计。

  他揽下这档子事主动表示愿意前往江南宣召,为新皇分忧解难是假,借机离开苦寒的灵武去江南繁华之地享乐、捞点好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效仿在郭子仪军中监军的权监鱼朝恩,试图去军队中“历练”镀金,为将来更长远的政治野心打基础。

  李辅国当天就辞别皇帝,带着几个随从和数十名护军乘车离开灵武赶赴江南宣召。这厮也真会演戏,当着皇帝的面跪伏在地痛哭涕零,再三叮嘱皇帝自己不在身边伺候务必要保重龙体,倒是让李亨抹了两滴感动的眼泪,一时情怀激荡,还赐了他一面金牌和尚方宝剑。

  其实这些都是面子上形式主义的代表皇权的道具。在这乱军纵横、朝廷皇权式微的微妙局面下,未必就一定那么好使。但对于擅长弄权和狐假虎威的李辅国来说,这就意味非凡了。

  离开灵武之后,李辅国自知适逢乱世、一路之上乱军四起,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顺利完成任务,他也不敢怠慢,披星戴月小心翼翼地沿着“敌占区”的边缘绕行河东避开关内,昼夜兼程,准备从山南境内进入江南。

  应该说他选择这条路径还是非常明智的。虽然绕行了数百里路,但绝对是最安全的。若是与安史叛军相遇,哪怕是零星的散兵游勇,他带领的这支宣召队伍也难逃覆灭的噩运。

  李辅国在路上得知安禄山正在调兵遣将、派史思明、蔡希德发兵十万进攻太原的消息,不禁暗暗吓出了一身冷汗。若是安贼叛军拿下太原,就可以由北道夺取灵武,直接消灭刚登基不久的李亨小朝廷。李亨要是完蛋了,他这个正当红的权监也就谈不上什么前途了。

  好在太原现在有名将李光弼在。李光弼和郭子仪是李亨登基称帝后倚重的两员主力大将,授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特命其为北都太原留守,两个月前,李光弼率军五千离开灵武赶赴太原,承载着李亨新朝廷的重大使命。

  但李光弼再有本事,架不住叛军势大兵众。守不住太原,哪怕郭子仪在河东关洛一线再有作为,也会被安禄山打通“后方通道”,汹涌的叛军铁蹄由太原北上,几乎就能逆转整个大局。

  李辅国一个太监能有这番见识,也算殊为不易了。只是他根本左右不了战局大势,只能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更加焦躁不安地加快了下江南的速度。

  说别的都是假的,保住小命才是真的。李辅国决定,下了江南之后,暂时不着急返回复命,还是要先观望时局再定行止。若是李光弼守住太原,一切都好说,若是太原失陷,那他也不必回灵武伴君了,直接留在江南苟全性命再说。

  灵武城。

  西塞边陲的秋天来得格外早。午后,萧瑟的秋风漫卷过整个灵武城的时候,新皇临时驻跸的灵武都督府的正门洞开,两匹枣红马上骑乘着两名女子缓缓而出,马后则跟随着数十表情肃然腰佩长剑的宫卫。

  年长一些的女子大概二十五六的样子,梳着贵族少妇常见的发髻,披着深色的裘皮披风,眉眼间弥荡着些许淡淡的哀愁之色。而年幼一些的女子,约莫二十出头,面目清秀,一身劲装,手执马鞭,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武气质。

  两女正是李亨的两个女儿,年长的是二女宁国公主,年幼的则是五女纪国公主。

  “二姐,听说父皇册封了一个名叫孔晟的少年士子,李辅国赶赴江南宣召已经有几日了。”手执马鞭的纪国公主笑道。

  宁国公主矜持地微微一笑,“五妹,这两日灵武城中到处都在传唱那孔晟所作的诗歌,我最喜欢的是那首长恨歌,气势磅礴中又有哀婉的凄美柔肠,这少年郎当真是才华横溢令人惊叹呢。”

  “二姐,那少年其实也当真胆大放肆,皇祖父的宫闱他也敢妄议置评?!那种华丽萎靡的诗歌我不喜欢,倒是那首满江红颇为不俗,透出些志向和骨气,不过也顶多是夸夸其谈之辈罢了——将来若有机会见到此人,我就当面问问他,他有什么本事敢号称‘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纪国公主话语中不乏讥讽之色,挥手甩了甩马鞭,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宁国公主轻笑一声:“五妹啊,你可别不服气,乱世出英豪,这天下间的好男儿辈出,你怎知人家就不是真正的少年英雄?”

  “你也别总是这般骄傲,谁都看不起……你年纪也老大不小了,到现在还不出阁,总不是一个事儿。”宁国公主又道。

  纪国公主嗤笑一声:“二姐,如果选不到称心如意的郎君,我宁可不嫁,这可是父皇允准的。倒是二姐你,那郑巽早亡,你总不能老这么寡居着,该让父皇帮你再选驸马了。”

  宁国公主闻言黯然垂首,再无多言。

  纪国公主也似是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捅了姐姐的痛处,有些不好意思,就红着脸在马上向宁国公主低声陪笑认错,好一会就哄得宁国再展笑颜,两女这才一起并辔前行,出城游猎去了。

  a

  a

  

第四十七章 衣冠禽兽


  李辅国还在路上,进入深秋的江宁郡城如往昔一样喧闹繁华,虽然中原乱起,但来自于关洛、河东、河西乃至西域之地的商客还是络绎不绝,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唐商业的繁荣以及经济贸易的开放程度。

  自两人在烟雨楼立下盟约之后五日了,孔晟依旧住在顺升客栈,上午练功舞剑,下午则打磨骑乘之术,静静等待时来运转和春暖花开的一天。

  杨雪若心有所归,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