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

第237章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237章

小说: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关键的是,张三的势力还没有延伸到那里,那里还有国家存在,而想要消灭这些国家,张三需要出动至少三十艘船和两万的海军陆战队,显然现阶段的张三不能抽调这么多人去干这件事。

    不过好在前期只需要建立一些定居点,这个事情从吕宋派一支分舰队就能干了,对大宋的第三步战争用不到这么多的商船,所以舟山的人会陆续的往南运输。

    但是并不是一口气运到地方,为了安抚这些移民的情绪,张三打算先送他们到台南,然后在哪里修养几天参观那里的移民生活,学习一些种植和生活技能。

    然后在从琉球运往婆罗洲,这样十五天的航程被改为一个五天和一个十天,也给了移民以生活的希望,所以这样移民也会减少闹腾。

    前期的开发由于需要奴隶完成,所以现在张三除了要安排吕宋派出分舰队控制安置点之外,还要调一部分奴隶去先期开发。

    不过从杭州湾移民的造船工人并不会大规模的往南运,第一个是南方还不具备建立大型造船厂的条件,第二个也是不需要保持这么强的实力。

    正所谓强干弱枝,对于现阶段的琉球来说,造船是命脉,是核心竞争力,新船和旧船更是有着划时代的差距,而造船厂分散必定会增加技术泄露的风险。

    所以具备战舰制造能力的船厂张三打算都放在琉球,而铸炮工厂则全部安置在淡水,这样即使有些地方反叛也不不能被中央迅速扑灭。

    但是既然原本的琉球三大船厂以后主要改为军用,那么也是时候筹备新的民用造船厂了,这次对沿海造船业的破坏,使得大宋造船要陷入一段时间的停滞。

    还有就是随着张三贸易越做越大,货船越跑越远,一些货物的运输对于时效性的需求开始增加,这就使得快速货船的需要变得迫切起来。

    而却随着琉球战船的更新换代,琉球就不再需要船型的优势来取得胜利,那么东海型战船的船型就不再需要保密,东海型战船经过这两三年的使用,逐渐修改完善之后,已经趋于完美。

    而且琉球和海鲨岛有大量的成熟工人,所以下一代的快速货船的船型将会以东海型战船为基础,商船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所以用于商船建造的造船厂需求也是巨大的。

    例如曾经的海上马车夫荷兰,顶峰时期保有超过一点五万艘商船,占据欧洲商船总数的二分之一,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欧洲有商船超过三万艘。

    而十七世纪的欧洲尽管已经开始了海上争霸活动,但是和现在的大宋相比还是远远不能比的,仅仅是去年张三就从海船海商身上收取过路费近两千万贯。这还是放过了很多近海地区的商船。

    张三曾经为了估算大宋的造船能力和战争潜力计算过大宋的商船数量,大宋超过两千石的海船至少有五万艘,古代海船包养的好使用三五十年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大宋想要保有这样规模的商船,那么一年至少需要下水两千石新船超过一千艘,大宋的造船业非常发达,这就导致了竞争激烈,所以很多船厂船坞开工都不足一半。

    而两千石的船舶大约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造好,所以大宋至少有一千个两千石以上的船坞能造这种海船,张三曾经的杭州造船厂在杭州数一数二。

    共计有两千石的船坞六十个,年造船超过一百五十艘,这个规模几乎已经到了一家船厂发展的极限,所以说张三要是用新船替代旧船仅仅一年造一千五百艘,那么就需要建十个那种规模的造船厂。

    而造船工人则需要一百多万,这次张三从杭州湾获得的造船工人有八十万左右,全部投入进去都不够用,所以张三并不担心琉球的造船厂太多。


………………………………

第四百七十六章时迁的扬州

    各项事务在参谋部的安排下有条不紊的推进,扬州城里的混混们确突然感觉到了城里的异样气氛,首先街上的大混混对他们的约束突然严格了。

    之后原本一些荒宅现在突然收拾了起来一大帮外地来的工人在收拾着,据说是从外地请来的工人,城里的义兴和记突然增加了很多安保力量,街上的杂耍艺人和卖大力丸的也多了起来。

    总之感觉整个扬州城都怪怪的,不仅是城里,城外的乡间听说都在闹匪盗,很多走夜路的都消失了,就算是白天一些荒僻的路段也经常有人失踪。

    扬州的治安变差了之后,据说连威远镖局都从其它分局调了一批好手,加强护送队伍的人数,也加强镖局的实力,要说扬州要乱的话也不像,很多地方都在大兴土木,光是要起高楼的门店都有十多家。

    此事的时迁正坐在一间茶馆中听着各处的消息,这几天很关键,张三把禁卫军陆军营全部塞进了扬州城里,禁卫军的一个营可是足足有一千五百名战兵。

    除了禁卫营之外,军部和国防的大批情报人员也充斥在扬州城中把扬州搞得气氛非常怪异,所以张三为了怕出现意外特意命令时迁过来总领扬州情报工作,务求做到万无一失。

    按照参谋部制定的计划,海军负责突袭十万南下禁军,但是依照朝廷运兵的习惯,估计会随便征招几十艘船分两批或者三批运输。这样一来一部分滞留禁军可能会在攻击开始之后逃进扬州。

    为了保证扬州战役的顺利,张三把整个禁卫军的陆军营一千五百人塞进扬州城,准备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扬州,不给宋军反应的时间。

    而现在距离宋军到来至少还有五六天,时迁的任务就是保证在这些天里,这些人不暴露,原本对于扬州来说多这一两千人少这一两千人根本显不出什么。

    但是最近军部在城外的行动使得扬州的治安突然差了许多,城外的百姓被吓得都不敢出门了,一时间整个扬州都萧条了很多,再加上禁军过境的影响,人少了不少。

    还有就是自从大宋驱赶了琉球使者之后,大宋就被琉球禁海了,少了海商的活动,扬州又萧条了三分,几件事夹杂在一起使得扬州的气氛怪异了起来。

    这个时候,杨泰正在和张元霸一起在扬州逛街,尽管扬州略显萧条,那也比淡水城繁华的多,特别是对于张元霸来说,这边的小吃种类比淡水城多了好多。

    杨泰则是在观看各处的街巷,规划合适的出击路线和撤退路线,自从接了这个任务杨泰的压力也很大,用张三的话来说那就是干的好则是扬州战役首功,要是干不好那就尽量活着回来。

    晚上时迁拿来最新的扬州布防图,对照着老图,大家又重新标记,杨泰询问起城墙和城门的探查情况,时迁只能说一个大概,一些机密地方外人不得轻易进入,晚上时迁打算亲自去看。

    两人又交流了一阵,时迁匆匆走了,到了后半夜时迁来到扬州东门附近,时迁借着一处阴影爬上城墙,因为没有什么战事,城墙上值守的人也就应付一下差事,时迁很容易的躲过去来到城门附近。

    城门楼上,有几个火盆燃着大火,借着火光看到城上有几个卫兵正一边聊天一边往城下观看,别处可以大胆的偷懒,但是城门附近都是将军的亲卫素质要稍微高一些。

    城门楼的大厅里,摆放着守城的器械,正中悬挂着十根粗绳,下方吊着一块石板,这个就是所谓的千斤闸了。若是战事紧急,砍断绳索落下闸门城外的人一时三刻奈何不得。

    里面几间屋子放着的都是床弩、一窝蜂、箭支、推杆、火油等守城常备物资,这里只是少量储备应急之用,真正大规模的储备都在城墙下的仓库里。

    沿着楼梯上到二楼,这里则是守城武将休息的地方,时迁看了一圈确认在没有别的东西之后又悄悄退去,之后又在城门附近的军营转了转,把周围都摸索了一遍天都快亮了。

    匆匆回到住的地方把看过的地方都划下来送给杨泰,自己就回来睡觉了,之后几天事情进展都很顺利,只是城外确遇到了一些问题,原来是军部那些家伙闹的太过,引起了扬州府的注意派出了部分巡捕下乡搜查。

    眼看着舰队就要来了,确出现这事,一时大家的心都提了起来,时迁也不得不出城打算处理这些人,但是时迁显然高估了他们,这些人出城之后根本没有进行检查,只是去各处保长那里吃喝了几顿,然后收了一些土特产就回来了。

    军部的那些家伙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明显收敛了很多,五天之后禁军的前锋已经到达扬州城,而琉球海军的舰队也顺利进驻了埋伏点。

    先锋部队第二天开始征集船只,为了快速渡江相逢关何发要求扬州征集至少征集二百艘大船,不过扬州府确并没有这么干,虽然上面催得紧,但是扬州还是只征调了几十艘应付差事。

    扬州船虽多,但是大商人都给了钱自然要保护,有钱有势的人家扬州府也不愿轻易得罪,所以最后被征集船只的都是一些小商人或者过路的商船。

    船只征集完成之后,第二天禁军的大部队就朝着江边开来。这次的禁军统领是一个叫刘守信的将军据说在对西夏战争中屡立战功,这次得以出征东南。

    将军到了扬州不是先询问过江情况,而是询问地方上是否个准备了物资供应,扬州府也是按照惯例给了银子,想尽早送走这批瘟神,反正扬州府把最近市面的萧条都归咎于这批贼配军。

    刘将军收了钱自然不会在为难知府,决定在扬州城外修整两天编好过江顺序之后就出发,这时候有一个参谋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这十万人扎营的问题。

    十万人要扎多大的营?恐怕宋军的活动范围要遍及附近的几十里吧,那么埋伏的海军部队岂不是要提前暴露?不过时迁等人显然是多心了,这些宋军并没有沿着长江扎营,而是沿着运河扎营,就算是偶尔有开小差的也都是去扬州浪一圈。

    所以三天之后这些兵丁开始登船的时候竟然没有人来过这边,而且事情比想象的还要好,因为扬州城为了防止这些士兵骚扰要求禁军在运河沿岸往南离扬州十多里的地方登船,禁军从运河岸边登船,那么张三的伏兵就在禁军背后,只要截断了道路,连担心禁军会逃进扬州都省了。


………………………………

第四百七十七章烽火扬州

    张三看到这样的绝好机会,自然是高兴万分,登岸的陆军开始准备,水师也开始升帆待命,只等着禁军的船队起航,自己这边就开始全面发动。

    禁军比起那些移民要娇贵的多,八十多艘大船最后只装了四万多人,加上提前过江的一万前锋,岸边还剩下四万多人,不过对于十万的琉球军来说那真是小意思了。

    船队出发进入长江之后,张三这边立刻发动,一百五十艘战船一出芦苇区,张三的陆上部队也开始动了起来,对于战船队来说,两手战舰对付一艘运输船没有什么挑战性,对于陆上的战斗来说,十万人对付四万也是没有什么挑战性。

    当张三的陆军距离运河边的宋军还有五里的时候,终于被发现只是这个时候,这个距离,宋军能给的反应也是有限的,阵型还没有调整好琉球军就已经杀到了。

    首先是以骑兵为先导的陆军第一团,把宋军从中间切割开来,使得本来就以长条形准备登船的宋军切割的更加分散,接着就是其他更小规模的切割。

    所谓的分割包围,敌人聚集的人数越少,就越缺乏安全感,所以当岸边的宋军被分割成七八团之后,整个战局就没有了挑战性,面对要么投降要么死的选择,无畏者只是少数。

    张三曾经在贴吧里看过很多网友热切的讨论过,什么古代军队伤亡多少就会崩溃之类的,大家一般都以百分之十为准,认为古代军队很少能在损失了十分之一的情况下不崩溃的。

    张三身临其境的感受才知道这种理论是不准确的,确实大的战役双方战损比很少超过百分之十的,那并不是士兵到了所谓的承受极限,而是这个比例的伤亡到了军队阵型保持的极限。

    欧洲的战例两军交战一般的战法都是保持自己的阵型把敌方的阵型冲乱为胜,那么大部分军队在损失了一定数量之后,就会出现部分队形溃散,导致全军阵型崩溃输掉战争。

    而汉人的兵法则讲究把胜局锁定在战阵之外,很少有兵书提及如何在正面战中击溃敌人,但是不论怎么打,最后终归是要有军队对阵的。

    就像这次琉球军对上大宋禁军,宋军匆忙准备,来不及集中,所以各部组成小的军阵,阵战之中,往往看的不是有多高的战损比会崩溃,而是看什么时候把对方的阵型击溃。

    不管大阵小阵,只要阵型一乱,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