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

第480章

民国投机者-第480章

小说: 民国投机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革,你这恐怕异想天开了,他们绝不会答应的。  ”何应钦淡淡一笑,感到庄继华有些天真,秘密党员是GCD的一把利剑,他们才不会废弃这样的利器。

    “我知道他们不会答应,我们要做的文章不在于他们答应,而在于他们不答应,”庄继华也笑了笑:“这个提案或者建议什么的,最好不要由我们提,最好找些社会名流来提,等他们提出来之后,GCD肯定反对,那就给我们对付他们的理由,当然我说地对付不是采取军事行动,”庄继华急忙补充一句,然后严肃的说:“这次国共合作,绝对不是十年以前在广州的国共合作,是基于抵抗日本侵略的国共合作,虽然合作了,可双方毕竟杀了十年,积怨甚深,就算合作了,双方依然会互相防备互相斗争,以后的斗争主要集中政治、宣传和情报上,校长,我建议把这个问题交给陈立夫、戴笠和滕杰去处理。  ”

    “你这三条都很好,畅卿,前两条就由你在下次谈判中提出来,”蒋介石很高兴,不是为三条策略高兴,而是为庄继华的态度高兴。  这么多年来庄继华在GCD问题上不出一策,就算在四川勉强应付了几招,那也是被逼无奈,可今天他提出地这三条,就如同三把刀,刀刀致命;就算三条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可也表明他在这上面态度有所松动,不再像以前那样冥顽不灵。  至于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蒋介石一时还没想清楚,不过这已经足够让他高兴了。

    “嗯,”蒋介石又想到邓演达,邓演达回国后还没有安排什么位置,按理说邓演达主管政治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可蒋介石却不想让他主管这个,政治思想的重要他是早就明白了,必须控制在他手中,不能让邓演达搞乱了。  他看了看庄继华和陈诚,这两人与邓演达关系非浅,他想听听他们是如何想的:“邓择生回国了。  我想任命他为军委会委员,你们说怎样?”

    这是个位置虽然高,但却没什么实权地职务,陈诚略微思索说:“择生兄擅长政治鼓动,军委会委员职位虽高,却没什么具体事务,是不是让他兼管这方面的工作更好?”

    陈诚的话很委婉。  却提醒蒋介石,邓演达很可能不会接受这个职务。  这样一个徒有虚名的职务,邓演达是不肖为之的。  命令一旦发出,而他又不接受地话,蒋介石反而被动了。

    “不好,邓主任恐怕不会接受,”庄继华地回答更直接:“邓主任性格刚烈耿直,廉洁奉公。  我以为他可以担任更重要地职务,好好杀杀军中地贪墨之风。  学生建议,组建总后勤部,请邓主任担任总后勤部部长。  ”

    “总后勤部?”何应钦禁不住反问道。

    庄继华点点头:“是,总后勤部,我国军队后勤工作极端原始落后,跟不上现代战争地发展,有必要进行革新。  现在的后勤处隶属于军政部,我以为应该单列出来,成立总后勤部,隶属在总参谋部下。  其次我军后勤系统混乱,就算中央军也很混乱,贪腐严重。  我听说一个传闻,说就算有校长手令,可要不给军需官塞钱,照样领不出军需,这样的贪腐已经很严重了,需要一个铁腕人物去整治,邓主任可以胜任。  ”

    提起军中的贪腐,连陈诚都摇头,他在当师长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当他无力改变。  只好在他的嫡系十一师中厉行反贪。  主要策略也是财务公开,可这只能治内不能治外。  当然他陈诚虽然没受军需官的刁难,但其他人的抱怨却早有所闻。

    “后勤那帮蛀虫早就应该整治了。  ”陈诚恨恨地说道:“当过三年军需官的,拉出去枪毙,冤枉的恐怕很少,校长,我看就让择生兄去整治他们。  ”

    张治中深知军队内的贪腐主要发生在军需上,主要带兵官还是好的,当然也有差的,像郑洞国就曾告诉他,他在北伐当团军需官时,团长战死后就发现一笔数千大洋的军费被团长领取,不知道做何用了,团长战死后,他就把这笔钱算在消耗品上了,反正每次打仗都要消耗不少东西,可新团长上任后,第一天就向他要了两千大洋,当然这两千大洋最后也算在消耗品上了。

    “我赞成,后勤不整顿,将来要出大事的。  ”张治中也附和道:“择生兄,刚正廉洁,加上又是黄埔老师,定能震慑那些宵小。  ”

    蒋介石没想到三人意见出奇一致,他没有立刻作出决定,转头看看何应钦,何应钦很是圆滑,一般情况下不会拂大家地面子,但军需处现在在军令部下,一旦划归总参谋部,这总参谋长可是程潜(作者注,原总参谋长朱培德37年病故),除了这个,军政部还将损失一大堆实权。

    “这恐怕不好,大战在即现在来调整军需处,恐怕不妥吧。  ”何应钦很快找到一个理由,而且这个理由还很有说服力。

    “还是敬之稳妥,择生刚正廉洁,当他从未打理过军需,骤然掌控军需,必然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对战事不利,将来再说吧。  ”蒋介石冲何应钦点点头,对他的反应表示赞赏。  邓演达是个能动摇他黄埔根基的人,他不希望他有任何实权。

    “好,就这样定了,”蒋介石见庄继华还要说,便用力一挥手:“取消华北作战,兵力转向上海,各地军队向江浙集中,文革,你编练的川军也向江浙集中,还有空军立刻转场。  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师组成第九集团军,文白担任集团军司令,湖北省主席由何成浚代理,文白,武汉的八十七师要尽快调回来,在开战之初要形成绝对优势地兵力;辞修,你立刻组建一个集团军,需要那些部队报给我,八月底之前要赶到淞沪战场。  敬之,明天开会讨论淞沪战场,以及全国战区划分,还有酝酿一下各战区司令长官人选。  ”

    然后蒋介石又对庄继华说:“文革,会议结束之后,你与刘湘要尽快赶回四川,督促川军立刻出川,记住重庆要留下足够兵力保护,川军要先于新一集团军出川,明白吗?”

    求月票。。。。。。。。。

    求月票支持。。。。。

    不要让我输在月初起跑线上呀。。。。。。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二节 战略转向(五)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二节 战略转向(五)

    庄继华清楚蒋介石这是担心新一集团出川之后,刘湘等人趁机进攻重庆,而现在重庆太重要了,无论是蒋介石还是他都丢不起,但新一集团军是必须出川抗日,这一点不能动摇,否则政治上会丢分太多。

    庄继华沉凝一下说:“校长,我想再招两个师,由孙立人和廖耀湘任师长,从新一集团军中抽调一批士官和军官充当骨干,再从教导旅中抽调部分人手,这样就可以搭起两个师的架子。  ”

    蒋介石略微想想后说:“可以,番号问题你找何部长。  ”

    何应钦接口说:“可以用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的番号,不过,文革,你还是先编两个乙种师吧。  ”

    乙种师是五团制师,四个主力团,一个补充团,与新一集团军的甲种师相比,差距很大,中认识恐怕只有一半,武器装备也弱很多,但优点是需要的军士军官少,而且成军速度快。

    “是,多谢老师指点,就两个乙种师。  ”庄继华恰如其分的表示感谢,这种比较廉价的东西,庄继华总是不吝付出。  刚才他的两次建议其实都损害了何应钦的利益,这个时候表示正好恰如其分。

    决定之后,众人各自回去,其中庄继华最轻松,他根本不需要考虑什么,四川的实力派们早就与他有约,出兵川外。  其他人则忙得要死,张治中交托湖北省主席。  然后率领南京的八十八师赶往上海外围,而宋希濂地三十六师则立刻停止督造国防工事,向上海外围出发。  何应钦一方面急电北上各军停止行动,而后电令驻武汉的八十七师立刻启程赶往上海,

    第二天的国防会议上,蒋介石重申抗战到底的决心,同时说明将在上海向日军发起进攻。  各地实力派这下放心了,蒋介石这次是真心要抗日了。  进攻上海,出手就是三个师的御林军,而且后续部队也中央军中的嫡系。

    刘湘自不待言,李宗仁当场表示他愿亲率广西子弟参战,而后何健、余汉谋都表示要亲率湘军和粤军参战。

    蒋介石宣布组建最高统帅部,任命邓演达为军风纪厅厅长,负责纠察全军军纪。  惩处逃兵;任命何应钦为总参谋长,白崇禧为副总参谋长,全国划分为七大战区,河北河南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兼任,山西察哈尔绥远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江浙上海为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冯玉祥;第四战区司令官何应钦,作战地域福建广东;第五战区司令官蒋介石,作战地域山东苏北。  这道命令却没有公开发布,作为军事密令下发到师一级。

    为配合上海作战,命令西南空军立刻战场转场南京,这道命令让华北空军留在了原地。  前世华北无空军掩护的命令被改变了。  同时蒋介石命令各地部队向上海地区集结,他警告所有人上海日军经营多年,能否顺利攻克尚未可知,如果日军援军到来,上海战事很可能扩大为中日之间地决战。

    会场上蒋介石冷漠的语气中透着阵阵杀气,会场上地众高级将领们战意隆隆,再也无人怀疑蒋介石别有居心了。  蒋介石同时下令,张发奎统帅的第八集团军立刻赶往上海,陈诚组建十五集团军,限半个月之内组建完成。  半个月之后要在上海参战。

    随着一道道命令下达。  西南中南华南华东西北各地正向华北疾驰的部队嘎然而止,随即掉头南下。  大批部队向东南滚滚而去。

    南京周边的机场最近突然忙碌起来,高志航率西南空军进驻在南京苏州杭州等各地十几个前进机场,王叔铭到南京就任空军驱逐机司令。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一个带着礼帽的中年人跨进南京城西的一家西餐馆,门童为他拉开大门,中年人在衣帽间挂上风衣把棕色礼帽挂在衣架上,然后慢慢的踱出衣帽间,在大厅里点菜。

    不久一个矮壮地中年人招呼侍者结账,随后他走进衣帽间,出来的时候,一顶棕色礼帽盖在他的头上,门童殷勤的为他打开门,略有些奇怪的看看他头上的帽子,这顶帽子好像有点小。  矮壮中年人在门口上车,然后轿车飞快的向城北而去,很快驶进南京日本大使馆。

    五分钟后,一道加急电报飞向东京,中国在上海紧急集结部队,所有部队都是精锐的经过德国顾问长期训练地德械师,恐将向上海海军陆战队发起进攻。  日本军部立刻电告上海海军陆战队做好战斗准备。

    此刻日军的骄狂暴露无疑,明知中国军队在聚集在做准备,只有七千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却首先发起进攻。  十三日下午,双方巡逻队在接到相遇,巡逻的官兵都接到准备作战的命令,于是长街之上瞬间爆发一场恶战。

    这场恶战迅速演变为一场大战,停泊在海面的日军军舰开始炮击闸北,海军陆战队约一千由天通庵和横浜路方向越过淞沪路冲入宝山路,向我驻守西宝兴路地八十八师进攻,八十八师奋起还击,很快打退日军进攻,随后宋希濂指挥三十六师也投入战斗。

    长久积压心中的愤怒在中国官兵身上爆发了,无论军官还是士兵都爆发出罕见的武勇,日军丢下几百具尸体狼狈退回虹口。

    次日张治中指挥八十八师和三十六师向日军发起进攻,战争一经打响就显示出超乎想象的残酷。  当指挥进攻的八十八师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阵亡的消息传到指挥部时,张治中惊呆了,这才第一天,就阵亡一个旅长。

    呆了几秒钟。  炮声就惊醒了张治中,张治中抬眼看看窗外,然后一把抓起电话:“宋师长加强进攻,八十八师那边的压力很大,前沿指挥官黄旅长一经阵亡,你们必须杀出一条血路,打下虹口。  然后转向公大纱厂。  ”

    说完之后又抓起摇柄,一阵猛摇:“冯师长。  工作要快,注意加强火力!把黄旅长地遗体送到后方去!”

    炮声更加猛烈,军舰上发射的大口径炮弹在士兵中爆炸,残肢四射,冲击波刮倒的士兵,爬起来,抹把血污地脸。  一言不发继续向前冲击,对面地高楼泼射下一片弹雨,最前面的士兵翻身栽倒,剩下地士兵立刻寻找掩蔽物,与敌人展开对射。  长街地另一头,十几个士兵奋力拖着两门三七战防炮,炮弹飞来,一门炮被炸飞了。  剩下的士兵依然拖着炮,最终出现在、在街头,他们迅速架起火炮,对准对面火力点。  炮弹在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