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公主之道 >

第37章

公主之道-第37章

小说: 公主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宁于是也差点因他这话呛到了,随即笑得要直不起腰来。
心说,我的老天,我才十四岁好吗,就讨论这个。
两人正绕着上清湖走了半圈,便要往前面寝殿走去,有太监抬着宫轿在后面跟着,两人也并不想乘坐。
正心情愉悦,便有一位大太监疾步跑上前来,对皇帝行礼之后,道:“皇上,枢密使王大人,有急事禀报。”
因是中秋,所以宫门会晚些关,大约正是如此,枢密使王瀚直接到了崇政殿外等皇帝。
长宁便和皇帝分别了,到第二天,她才知道枢密使急着见皇帝,是因为西梁老皇帝驾崩,陈王为和太子争皇位,打起来了。

☆、第50章

第二十八章
西梁的老皇帝宋彦比较长寿;活了七十岁;太子宋崇周为他第四子;现在也已经四十多岁了,陈王宋崇友则是老七;据闻是一个并不受宋彦喜欢的儿子,为人暴虐纨绔,现在老皇帝一死;宋崇友不管不顾地就拉扯了一伙军将,攻入了西梁京城。
太子宋崇周来不及登上帝位;便被宋崇友打得退出了京城,于是又召集了人马打回去。
到此时,西梁京城里到底是谁占了上风,应是已经出了结果,不过因西梁京都距离大周京城有些距离,即使快马加鞭,传来消息也得十几天,所以大周皇帝便还不知道西梁情况到底如何。
刘和被召进宫来陪长宁玩,被长宁留在宫里住下了。
两人坐在榻上品茗下棋,刘和小时候长得些许胖,长大了倒是瘦下去了,只是脸上肉多,无论如何减不掉,但这也无妨,反而显得非常可爱。
她性情柔和,或者说是反应总是慢半拍,于是什么事都不着恼。
长宁和她在一起,感觉非常轻松,再说她除了刘和,也没有多少别的朋友,便总召刘和来陪她。
刘和看公主殿下用手撑着脸颊,说是在下棋,不如说是在发呆,不由问她:“公主,该你了,你在想什么呢?”
长宁被她一唤,这才回过神来,眼睛一扫棋盘,知道刘和下在哪里了,于是自己也按下一粒白子,嘴里却说:“还不是你想太久,害得我都差点要睡着。”
刘和盯着长宁下子的地方,苦思冥想自己的下一步棋,又笑着说:“是,是,是我想太久。不过我看你不是要睡着,是在发呆吧,难道是在想慕昭公子吗?”
刘和知道长宁和慕昭的事,女孩子之间,总会拿这个打趣的,即使对方是公主殿下,但两人是从小的玩伴,感情和亲姐妹也没差,刘和根本不怕长宁。
长宁伸出白皙的手指在刘和的额头上碰了一下,假装着恼地道:“总拿慕昭打趣我,都没新意啦。等你家里把你的婚事定下来,看我不时时把他的名字放在嘴边笑话你。”
刘和赶紧告饶,说:“那我怕你了。”
又问:“那你在想什么?最近又有什么苦恼的事情吗?”
长宁叹了一声,说:“我在想我的长姐。”
“啊!”刘和轻轻惊呼了一声,然后语气也有些沉重了,说:“是嫁往西梁的长平公主吗,现在西梁乱了,长平公主也不知情况如何。”
长宁点头:“是呀。前一次收到她的来信,还是皇兄登基一月后的时候。”
长平公主嫁到西梁之后,西梁太子比她年长有二十岁,东宫里已经有数位子嗣,长平公主过去,恐怕东宫里的郡主也有比她大的。
她刚嫁过去,时常写信回来,倒是并没有提在西梁过得多难,在一年后,她就生下了一个皇孙,于是渐渐写回大周的信就少了。
前两年,她又生了个儿子,写信回来报喜,长宁从她的信里能够感受到她的幸福,也很为她高兴,随着回信,长宁准备了不少礼物让带过去。
但谁能想到,现在西梁已经乱起来了,而且不知道长平公主是否安全。
长宁满心担忧长平公主的安危,又为另外一件事而犹豫不定。
那便是西梁乱起来了,正是大周谋取西梁的时候。
这些日子,朝廷里恐怕也在商量此事。
只是,大周和西梁签订过同盟协议,要是这样趁人之危,当然是不守信用,不过,这也没什么,不抓住机会,才是傻子,而且大周也有出师之名,那就是可以说不知道长平公主在西梁的安危,进入西梁想要确定此事,以保护长平公主之名而发兵,要是长平公主已经出事,那为长平公主报仇的名号也可以打出去。
毕竟是从大周嫁过去的公主,便被西梁这般对待,谁能忍。
但是,要攻打西梁,也存在另外的问题,那就是怕顾此失彼。
大周对西梁用兵,北齐定然也能抓住机会对大周用兵。
北齐的骑兵一向厉害,要是大周将兵力大部分用在西梁,定然抵挡不住北齐的大军压境。
恐怕大周还没有从西梁得到好处,就已经失去了对北齐的防线。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要放弃对西梁用兵,那便是放弃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等西梁稳定下来,恐怕就只有后悔了。
长宁此时也是犹豫不决。
刘和的棋艺和她的琴艺差不多,实在没有什么悬念,长宁和她下过不知道多少次棋了,对她的下棋路数很清楚,不过因她下子慢,两人磨了半下午,才下了一盘棋。
刘和站起身伸懒腰,说:“这下棋可真是累人。”
长宁被她逗得笑起来,道:“难道比踢毽子还要累人吗?”
刘和说:“我倒是宁愿踢毽子呢。只是你不愿意和我踢了而已,你是怕输给我。”
长宁踢毽子的确不是她的对手了,便道:“那我们可以下一次棋,再踢一次毽子,这样咱们轮流赢,便没什么问题了吧。”
刘和说:“也好呀。”
长宁又道:“你最近绣了些什么,给我看看嘛。”
刘和说:“绣好的没带进宫来,不过带了样子进宫来,我再给你绣个手帕,又给你做双鞋子,你想要什么花样的。”
长宁对女红实在不精通,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坐着绣花样,不过作为公主,她也不需要有这份技艺,当初孝慈文皇后在的时候,都没有让她学,现在的新皇,更不会强让妹妹学这个。
不过刘和的绣工是很好的,时常给长宁绣些东西,从手帕到荷包,还有鞋子,长宁有更更精美的东西可以使用,也会将刘和做给她的带在身边使用。
长宁腻腻歪歪地拉着她的手,让她和自己坐在一起,让她把她的手帕拿出来给自己看,见到是绣的秋菊,便说也要秋菊,刘和自己的绣的是红菊,她便要菊花的就好了。
两人正在那里两只脑袋凑在一起讨论绣样,外面就响起了宫女们行礼的声音:“奴婢参加皇上,吾皇万岁!”
刘和脑袋瞬间抬了起来,站起身拂了拂自己身上的衣裳,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一下子蹿到了房间的中间去,规规矩矩地一站,随即就行大礼跪了下去。
长宁看她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吓了一跳,因为宫里谁会这样跪呀,大家都是温温婉婉地轻轻盈盈地跪下去吧。
随即,她又觉得好笑,随即发现笑话朋友是要遭天打雷劈的,就忍住了,也站起了身来,拂了拂身上的裙子,往门口走去。
皇帝并没有直接进里间来,毕竟这是妹妹的闺房,又不是他的后妃的房间,可不能随便进的。
他清朗的声音在外间响起:“公主在做什么?”
玉娘在外面答道:“回皇上,公主殿下在和刘姑娘说话。”
皇帝点了点头,这时候,长宁已经掀开帘子出来了,对着皇帝笑了笑,才要下跪行礼:“皇兄!”
皇帝已经上前扶住她,道:“别这么多虚礼了。”
长宁拉着他进了里间,刘和跪在那里听到皇帝进来的脚步声,便道:“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皇帝看了她一眼,道:“平身吧。”
长宁快步走过去把刘和拉了起来,因为皇帝没有说让刘和留下来,刘和只敢偷偷看了皇帝一眼就要退出去。
在皇帝还是太子时,她见过皇帝数次,只觉得比起是太子,倒像个书生一样,而且是个好哥哥,刘和是家中长女,可没有哥哥疼爱她,所以非常羡慕公主殿下有这么好的哥哥疼爱她,太子登基为帝后,她此时才是第一次这般近地看到他。
皇帝穿着明黄色的常服,身材颀长消瘦,脸上带着些许倦意,但却有种迎风欲飞的感觉。
他如神仙一般高不可攀。
刘和这样在心中想着,她有些不舍得离开,但不得不对着皇帝行礼:“臣女告退!”
皇帝看了她一眼,微颔首,她便倒退着走到了门帘子处,才准备转身出去,但走到门口帘子处时,却又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皇帝一眼。
榻上小桌上的棋盘还没有收,依然摆着她和长宁长公主下的棋,皇帝已经在榻上座下,正嘴角含笑地看着那棋盘,又伸出手指轻轻捻起一枚黑子下在棋盘上某处,洁白的手指宛若白玉雕就一般,刘和看得几乎呼吸一滞,差点摔一跤,赶紧收敛心神出去了。
长宁侧头看到了刘和那欢喜又惊慌的神色,心里自然便有些明白。
这时候,皇帝已经在叫她:“过来坐下吧。”
长宁赶紧过去坐在了皇帝的对面,也就是之前刘和坐的位置。
榻上放着之前刘和的手帕,皇帝以为是长宁的,便随手拿了起来,轻轻抹了抹手指,又看了看上面的刺绣,说道:“这般只绣一朵菊花,倒是别致。”
宫中的绣品,很少会有这样单一的一朵花的,因为不吉利,往往会绣得很繁复华丽。
不过以皇帝的审美情趣,其实他不爱那些样式。
长宁便说:“是啊。孤芳自赏,也是一种情趣嘛。”
皇帝被长宁逗笑了,将手帕递还给长宁,长宁想了想后,居然没有接着,反而说道:“哥哥,这不是我的,是和姐姐之前掉在这里的。”
皇帝有些许讶然,淡淡道:“是吗。”
然后将手帕放到了一边,并不再碰。
长宁看出皇帝对她的闺蜜没有什么意思,便不再说什么。
皇帝看了棋盘一眼,一边将棋子分开放入那精致的玛瑙围棋子罐子里,一边说道:“陪朕下一盘吧。”
“好。”长宁应了之后,就和皇帝下起来。
皇帝下的过程中,本来紧锁的眉头才慢慢地舒展开了,长宁在之后问道,“皇兄是因西梁之事在烦恼吗?”
皇帝看了看妹妹,长宁要近及笄,已经渐渐褪去了孩童的稚嫩之美,带上了少女的娇美,只是看着妹妹,也是赏心悦目的,能让他精神放松些,他说:“是。出兵贵在神速,这般迟疑,便已经在怠误战机了。”
他并不忌讳和妹妹说朝堂上的事情,更有甚者,此次来长宁这里,就是想和她说说这事。

☆、第51章

第二十九章
长宁漫不经心地下了一子;又抬头看皇帝,问道:“西梁现在情况如何。长姐,她没出事吧。”
其实长宁已经不对长平公主活着抱太大的希望,因之前得到的消息便是陈王带着叛军攻入了京城,太子别说登基,甚至是逃出京城的;可见当时情势危急,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会跑回家去保护妻儿吗。
据闻陈王宋崇友一向暴虐嗜杀;说不得他在攻入京城后,便会让人去东宫里杀了太子家眷。
若是没有杀,在太子逃出京城之后;他占据京城;大约也会以东宫中的太子妃等人为人质。
宁为盛世犬,不为乱世人。
长宁想到长姐可能有的遭遇,便实在无心下棋了,放下棋子,愁着眉叹了口气,“也不知道长姐如何了。”
虽然皇帝和当年的大公主长平公主并无什么交集,也没什么感情,但那毕竟是他的妹妹,他说道:“西梁的消息,已经在打探,而且让人专门去打探了长平的情况。西梁,陈王宋崇友已经登基为帝了,不过,原太子宋崇周并没有死,带了军队打了回去,现在在京畿周围大战。”
长宁一听是这个情况,心里就更发凉,知道长姐活着的希望是很小的。
她问:“宋崇友只是一个藩王,据说性情暴虐,并不得人心,篡夺太子的帝位,下面的臣子会答应?”
皇帝也不下棋了,手指捻着那枚象牙白棋子,又轻轻放回了围棋子罐子里去,说道:“刺探情况之人回报,宋崇友杀了三十多个不尊他为帝的大臣,还少了他们不少家眷,有些人家更是灭门,这才坐上了帝位。”
看长宁皱眉,他就又安慰了一句:“你先别担心,并未有太子东宫被灭门的消息传回,太子宋崇周,应该派人先就带着他的家眷逃掉了。”
长宁只能点点头,说:“哥哥,你是想如何处理和西梁之事。”
皇帝道:“太子宋崇周还未死,不过,他并未向大周求助攻打宋崇友,可见,他或者觉得依靠他自己的兵力就能夺回皇位,或者是怕将大周的兵马引入了西梁,想要再驱逐出去就难了。他在心里防备着朕呐。这几日,朝中也在就此讨论,关于出兵与否,大臣们各执一词,没有定论。”
长宁说道:“现在北齐对我大周虎视眈眈,要是大周出兵攻打西梁,北齐定然会马上南下,我大周的兵力大部分用在西梁,定然没有办法抵挡住北齐的兵马。但要是放弃对西梁出兵,以后恐怕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现在情势的确是两难。即使西梁内乱,大周有机可乘,又要顾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