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

第3章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第3章

小说: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他经过一座禅院,当地禅师都以特别规格的礼仪接待他,这个年轻人更加口若悬河,他谈经论道,整整讲了几个时辰,这座禅院的僧人建议他去结交德高望重的觉心禅师。

    这个人来到觉心禅师面前,也许是因为太激动了(难道是觉心禅师长得太帅吗?要不然他激动个啥?),便按捺不住夸示自己的悟境之高:“心、佛与众生,是三重皆空,无悟无边,无凡无圣,无施无受……”

    那位觉心禅师静静地听着。他一会儿请年轻人喝茶,一会儿请年轻人吃水果。可年轻人哪顾得上这些呢?他只是口若悬河地说着,丝毫没有停住的意思。

    忽然,觉心禅师出其不意,用拂尘打了这个年轻人一下。

    年轻人立刻愤怒了,他高声说:“你这和尚太粗鲁了,为何要打我呢?”

    “既然一切皆空,那么你的怒气从何而来啊?”觉心禅师慢悠悠地说。

    真正的修为,是深藏不露的涵养,是处变不惊的心态,是教化人心的功德,那些到处吹嘘、到处招摇的人,不过是为了一个虚妄的声名罢了,除了显摆,他们什么都不会。

    skbshge

第十六章 让你的生活更舒心() 
下面要说的故事,是关于我的一位小徒弟的。

    在我们寺庙东行不足一百米,有一家面食馆,老板娘在这里开店已久,我的小徒弟很喜欢吃店里的煎饼,而老板娘又很好说话,因此我的小徒弟隔三岔五就要吃上一两张。

    有一次,小徒弟觉得很饿,一下子要了三张煎饼,可他吃完两张之后,就觉得饱了,剩下一张想退,老板娘说不能退。我这小徒弟就生气了,说再也不光顾这家店了。

    虽然寺院附近的小吃店很多,但小徒弟都觉得不好,还是很怀念以前经常去的那个小吃店。后来他自己想想,一张煎饼不过3元钱,即便真的退了,那也不符合卫生标准啊,这也说明这个老板娘是有良心的嘛!

    “唉,我真是自己给自己找为难。”事后我的小徒弟还自我批评了一番呢。

    过了几天,我的小徒弟再去这家小食店,他走到门口还在犹豫,生怕自己没面子,磨磨蹭蹭地不敢进去,没想到倒是老板娘先招呼说:“小师父怎么最近没来啊,是不是回河南老家了?”我的小徒弟这才大大方方地走了进去,要了一大碗青菜面。

    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面子所累啊。放下面子并不难,只要你能多几分坦诚和宽容,多一些理解和自省,如果你能做到,那么你的生活必定会减少许多烦恼,平添更多舒心。

    skbshge

第十七章 何必烦恼() 
有这么一位妇人,她因为丈夫另有所爱而生出很大烦恼。她来到佛陀面前,希望佛陀能给她帮助。佛陀慈祥地笑道:“我可以帮助你,但是,在教会你方法前,你要从活老虎身上拔下三根老虎毛。”

    这个妇人丝毫不害怕会因此而葬身虎腹,她所住的村庄经常有老虎出没,她虽然觉得老虎凶猛,但依然有办法对付它。这个妇人养了一大群鸡,每当老虎出现时,她就将一只捆绑好的鸡丢在老虎面前,如是几天之后,这只老虎再看到妇人,便显得特别温驯,还摇着尾巴和她打招呼。而这个妇人也壮着胆子走过去,摸了老虎的头和背。于是,终于有一天,妇人很小心地拔下了三根老虎毛,而这只老虎看到她还觉得很亲切呢。

    佛陀看到妇人手中的老虎毛,就问她是如何做到的。妇人把过程说了一遍,佛陀笑了起来,点化她道:“以你驯服老虎的方法去驯服你的丈夫,这就是最好的方法了。”

    我讲这个故事,可不是要大家学这个妇人用小鸡去喂老虎,而是说,我们善待他人,连驯服老虎都可以做到,更何况是你身边有血有肉的人呢?世间一切,没有什么比善待他人更容易做到的了,只要你愿意!

    skbshge

第十八章 虚怀若谷() 
梦窗疏石禅师是日本临济宗僧人,他门庭兴隆,弟子众多,其法系形成梦窗派,并缔造了五山文学之最盛时期。被天皇敕赐“梦窗”、“正觉”、“心宗”等国师称号,成为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名满天下、深受天皇尊崇的国师,却以禅者特有的宽容与大度,甘愿受一个普通武士的侮辱。

    有一天,梦窗国师从郊外回京都,在乘船渡河时,船已开航,离开了河岸。这时,岸边跑来一个武士,他高声叫喊,让船家掉转船头,载他过河。渡船上所有的乘客都说,开航的船回头不吉利。船夫便对武士示意,请他耐心等下一班渡船。

    这个武士急得直跺脚,梦窗国师一见便说:“看样子,这人是有急事。我们出门在外,应该理解他的心情。好在刚刚开船,离码头不远,请给他行个方便吧。”

    船夫和乘客这才同意。可是这个武士刚一上船,发现船上没有座位,就走到梦窗身边,十分无礼地呵斥道:“和尚,你给我让出你的座位。”

    梦窗徐徐站立起来。心情浮躁的武士却嫌他行动缓慢,挥动皮鞭抽在梦窗脸上,全船乘客都对这个武士的无礼行为十分愤怒。船到了彼岸,梦窗若无其事地和大家一起下船,独自走到河边,默默用水清洗脸上的血迹。

    这时,武士从其他乘客口中得知,正是那个和尚求情,自己才搭上了渡船。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便向梦窗道歉,梦窗心平气和地说:“大家出门在外,难免心情焦躁,只要互相理解就没什么了。”

    多一次对他人的原谅,便是为自己多造一次福。把心量放宽,天地便也宽,量大福气大,这是我常说的话,希望朋友们能够学会放宽心量。

    skbshge

第十九章 学会容纳() 
有一次,一个小和尚外出化缘,因为贪玩,天色暗淡了还走在回寺院的那条偏僻的道上。

    小和尚本来就很忐忑,突然只见迎面走来一群人,他就想:“这些人一定是坏蛋吧,要不然,为啥这么晚了还要出来呢?”小和尚想到自己只身一人,便翻过附近的一道院墙,他还以为自己安全了,直到定睛一看,才发觉自己来到了一片墓地!小和尚只得躲在坟地里,感觉那些人过去了,他才敢翻过院墙。

    但是,那几个过路人发觉有人翻墙,心里也很害怕,大家担心是不是遇到了盗贼,便越过墙头,结果看到的是一个惊慌失措的小和尚。

    这些人就问:“刚才是你在翻墙吗?小和尚你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不回寺院呢?”

    小和尚说:“正是因为你们刚才走过,我害怕,所以才翻墙过来。”

    “哈哈,我们也是觉察到有人翻墙,这才害怕,所以也来看个究竟。我们都是自己吓自己啊!”这些人说。

    面对未知的事物,我们总是觉得恐惧无比,其实所谓的恐惧不过是自己想象的东西而已。特别是对于他人,有人信奉“他人即地狱”,对别人总是心存戒备。朋友啊,世人没你想象的那么坏,何不敞开心胸,学会容纳呢?这样,你的生命才会有更多亮色。

    skbshge

第二十章 白纸上的小黑点() 
从前,有个读书人遇事想不开,经常生气,久而久之,把自己弄出了心病。他听说南隐禅师慈悲智慧,所以特地前来拜访。

    南隐禅师耐心地听完读书人的抱怨,他拿出一张白纸,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之后,他问:“你看到了什么?”

    读书人被这么一问,很是呆愣,他说:“这不就是个黑点吗?”

    正好还有别人也在,南隐禅师就问了其他人:“你们看到了什么?”

    那些人也说:“这是个黑点。”

    南隐禅师哈哈笑道:“你们说的都对。但是,你们只看到了黑点,为何没有注意到这张白纸呢?”

    生活中,谁没有烦心事?你脸上出了颗青春痘,你就只看到了痘痘,却看不到自己脸上秀气的五官;你工作上遇到了难题,你就只是抱怨上司的不通情理,却忽视了同事和你并肩作战。人啊,可不能自寻烦恼。我们要学会寻找生命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如果你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缺憾和烦恼上,以至于把问题过度放大,那么,生命的快乐就真的与你无缘了。

    skbshge

第二十一章 不执着的心() 
古时候有位慧可禅师,他为了躲开人世间的嘈杂住在一个山洞里,每日参禅打坐,精勤修学。天神为了考验他的禅悟境界,经常化作各种形象,而慧可禅师非但不恐惧,还表现出悠然自得的样子来。

    有一天,当他参禅打坐时,有个妙龄女子站在山洞口,用娇滴滴的声音说:“请问禅师,这里就您一个人住吗?哎呀,天气这么冷,您穿得这样单薄难道不怕生病吗?”这女子一边说,一边走到慧可禅师跟前。

    慧可禅师只是淡淡地说:“只要心中暖和,哪管身上衣单。你走吧,走吧。”慧可禅师话音刚落,这个女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一个电闪雷鸣的下午,慧可禅师正在翻阅经书,忽见一道金光在眼前闪过,一个披金戴银、相貌堂堂的男子站在他面前,说:“我乃天界财神,见你在此勤心修学、一门精进,之前又曾布施穷人,故此特来送你金银宝物,劳烦禅师出此山洞,和我到天界领赏吧!”

    慧可禅师抬头看了一眼这个男子,又低头继续看经书,说:“财富又能如何?一样是捆绑心灵的枷锁!”可也怪,这个男子眨眼间就不见了。

    之后,天神不管化身成什么,慧可禅师都不为所动,只是一心做自己的事情。慧可禅师的弟子问:“难道师父真的对美色和财富不感兴趣吗?”

    “有什么可动心的。你执着什么,就会因为什么而功亏一篑。与其留意外境如何,倒不如审视自己的内心,保持内心的安定、祥和。”

    对于一般人来说,遇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内心总是不能保持平静,但慧可禅师却说,只要对外境的一切事物不执着,就可以让心灵停驻于安宁祥和之中。其实人的生命真的很短暂,何必计较。无须执着,让生命多一些开心,人生才会多一些精彩!

    skbshge

第二十二章 自知才是大智慧() 
古时候有位觉圆禅师,据说他已经108岁了,依然耳聪目明,但是人总有生老病死,他觉得自己余下的时间无多,便对弟子们说:“我即将离开你们,但是寺院不能没有住持。这样吧,你们中间谁的智慧能超过我,我就把衣钵传给他。”

    寺院中有这么三个弟子,被师兄弟们公认是最聪明、最机智的,这三个弟子来到觉圆禅师面前。

    第一个弟子道:“师父,我现在的智慧虽然不如您,但我继承您的衣钵后,一定会超过您的。”

    觉圆禅师说:“你现在的智慧不如我,我离开你后,怎么能知道你的智慧能否超过我呢?”

    第二个弟子道:“师父,我永远是您的弟子,我知道自己永远无法超过您的智慧,但我会尽心尽力将您的教法发扬光大。”

    觉圆禅师说:“你的智慧永远不能超过我,你又如何能将我的教法发扬光大呢?不信不信!”

    第三个弟子来到觉圆禅师面前行礼,然后一言不发,直接拿起觉圆禅师的袈裟披在自己身上,跪拜在禅师面前说:“感谢师父的教诲!”

    觉圆禅师故意大怒:“你这是干什么?”

    第三个弟子说:“师父不是要把衣钵传给我吗?我一定努力弘法利生。”

    觉圆禅师哈哈大笑:“孺子可当大任,我死而无憾。”他转身对前面的两个弟子说,“狂妄并非智慧,谦虚也非智慧,唯有自知才是智慧。”

    有了自知,还要有不懈的坚持、持续的努力,如此才能有所成就。只要你的目标是正向的,那么所谓的成功都不过是上面那些因素的长期累积。

    skbshge

第二十三章 物我合一() 
宋朝诗人苏东坡和秦少游,二人才华甚高,又很自负,这二人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学论道,互不相让。

    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吃饭时,正好看到桌上有一只虱子。

    苏东坡就说:“这个地方好脏,竟然有虱子,不知是谁身上的垢秽变成虱子!”

    秦少游一听,马上反驳说:“虱子怎么是人身上的垢秽变的?它分明是人身上穿的衣服里的棉絮所变成。”

    就因为这么一点儿小事,苏东坡和秦少游争论不休,这不就是没事闲的吗,吃着饭看到虱子还不够恶心的,他们还能为这争个面红耳赤。最后,苏东坡说:“我们去找佛印禅师吧。”秦少游就同意了。

    当三人见面时,佛印禅师就说:“依我看,虱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