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脑中风用药知识与防治 >

第10章

脑中风用药知识与防治-第10章

小说: 脑中风用药知识与防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kbshge

13。 脑中风患者要长期平稳降血压() 
13

    。 脑中风患者要长期平稳降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时,尤其是出现不适症状后,往往大量服用降压药,甚至成倍加量,或者几种降压药联合吞服,从而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诱发缺血性脑中风。因此在应用降压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首先,无论有无症状,血压高一定要降,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脑中风的复发。但每个患者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降压,血压降到什么程度,选什么降压药大有讲究。患者必须坚持长期用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一般应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也要维持用药,不然血压会再次升高。有不少患者认为长期用药会产生耐药性,时间长了降压效果反而不好,这是误解。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降压药可长期有效。因此,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要采取逐渐降压的办法,把血压降到理想水平。目前高血压治疗主张应用长效制剂,即24小时平稳降压。不宜过低、过快,不然会适得其反。

    skbshge

14。 脑中风患者服用降压药不能突然停药() 
14

    。 脑中风患者服用降压药不能突然停药

    脑中风患者伴有高血压者不乏其人,服用降压药物也是常有的事。但有一点应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突然停药,这是因为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停药综合征。主要表现:血压突然急骤升高、头晕、头痛、乏力、出汗等;有的因血压突然升高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这是由于部分降压药长期服用,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出现反弹现象,血压反跳升高所致。

    skbshge

15。 脑中风患者血压控制不能一刀切() 
15

    。 脑中风患者血压控制不能一刀切

    急性脑中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其干预也应有所不同。目前,对脑中风后的血压干预仍处于经验性阶段,对其血压干预研究结果也各不相同,其核心问题是未能将不同患者加以区别。因此,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类型不同,处理方法有别:理论和临床经验均提示,应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更为积极的降血压。对脑梗死则必须区别是大血管闭塞还是小血管闭塞所致,小血管闭塞者可能更适合积极降压。当然,老年人脑缺血与脑出血并存的情况也不少见,处理可能更为棘手。

    (2)部位不同,出血转化率有异:脑中风部位不同,其出血转化率也不同,前循环梗死者的出血转化率似乎高于后循环缺血者。

    (3)脑中风机制决定是否降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低灌注性及脑栓塞的机制不同。低灌注性者对血压水平高度依赖,不得轻易降压,有时还需升高血压,而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者则可能需要积极降压。

    (4)降压时间需进一步明确:脑中风发生后,是否应在发病后24~72小时内降压,需进一步明确。

    (5)降压程度尚需确定:在降压时,需要确定是选择固定的血压目标,或是选择相对的血压下降程度。

    (6)给药途径须恰当:静脉用药必须避免血压快速下降;控释剂型不适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其需经鼻胃管给药而破坏剂型,另一方面其作用不易被逆转;避免舌下含服药物,因为其快速起效,但维持时间短。

    (7)寻找更敏感、可靠的生物指标:目前的观察指标主要是早期(2周)死亡率、3~6个月的死亡率和功能残疾率,影响因素众多,明显地增加了试验的难度和成本,需要进一步开展基础相关研究,应进一步寻找更敏感、更可靠的生物指标,如脑血流等。

    skbshge

16。 脑中风患者的降血压目标值() 
16

    。 脑中风患者的降血压目标值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脑中风患者降压目标值应该至少控制在正常血压水平范围内,同时每降低10毫米汞柱,脑中风复发的危险可减少10%左右,故又以理想血压水平为最好。要以不出现导致心、脑缺血的低血压反应,如心慌、胸闷、头晕目眩、黑蒙等为适度。许多老年人脑中风后忽视降压治疗是万不可取的。现在认为,抗高血压治疗虽以降压为先,但还不够,还要消除各种不利因素,以达到对心肌、血管的保护,尤其是在出现心、脑、肾并发症后。因此,高血压患者脑中风后的治疗原则是:积极降压,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心脏,改善脏器供血。

    脑中风患者降压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但有一个原则,就是要保证脑灌注,谨防血流动力学性脑梗死的发生。这种降压不当导致的脑梗死,像浇水一样,把水泵的压力减低了,水上不去,引起脑局部供血不足,如果局部缺血持续不缓解,就是脑梗死;如能缓解,就是短暂性脑缺血。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脑中风后血压<140/90毫米汞柱是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在降压过程中如果出现脑缺血的临床现象(头晕、哈欠、易困倦)则不能一味降压,应当调整血压水平至患者耐受。脑中风患者降压应当是高度个体化的,而且有阶段性。对于颈动脉狭窄、脑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适当高于正常值,可以在140~150/80~90毫米汞柱之间。已发生脑梗死在急性期的患者,如果硬把血压降下来,会使脑梗死面积加大,加重病情,所以此时血压应不低于150/90~95毫米汞柱。脑梗死急性期过后1个月,要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否则长时间高血压会促使再次脑中风。

    当然,由于脑中风个体差异很大,以上这些标准仅对大多数人有参考价值。但对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最好请神经内科专家针对您的身体情况作出评估后再做定夺。

    skbshge

1。 血脂异常和脑中风的关系() 
1

    。 血脂异常和脑中风的关系

    虽然血脂异常对发生脑中风的危险性还不肯定,但由于血脂异常导致动脉内膜脂质沉着,可加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一事实,可以认为血脂异常与脑中风的发生是有关的。血脂异常就是指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的异常增加。人们早已知道,摄入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在一部分有遗传性脂质代谢缺陷的人中表现比较明显,这些人由于难以清除血液循环中过多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或者体内产生过多,而引起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升高。

    由于血脂异常与动脉硬化、脑中风有关,因此对有脑中风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以及有家族性血脂异常的患者,应每隔3~6个月进行1次定期血脂检测,并根据血脂水平决定治疗方法。

    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要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其中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戒烟、减轻体重、增加体力活动等等;其次要定期复查血脂。经改变生活方式不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者应采取药物治疗。

    skbshge

2。 目前常用的调血脂药主要有两大类() 
2

    。 目前常用的调血脂药主要有两大类

    (1)第一大类是他汀类药物:他汀类是以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调脂药,对降低三酰甘油也有一定的作用。他汀类药物通过对血脂代谢过程中的酶类物质作用,减少总胆固醇的合成,达到调节血脂的作用。此类药物经循证医学的证据是最充分的,除了调节血脂,还有保护心脏,保护动脉血管,保护内膜各种功能,还有消炎的功能,可以消除组织的炎症。

    ①普伐他汀,又叫普拉固、美百乐镇、中瓦停。成人每次10~40毫克,每日1次,晚饭后服用。

    ②洛伐他汀,又叫美降之、洛瓦停、洛之达、洛特。其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强度与普伐他汀相似,但部分患者在服用此药后,可出现消化不良、胃灼热、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成人每次20毫克,每日1次,晚饭后服用。如果患者在用药4周后,血脂无下降趋势,则可将每日的药量加至40毫克。

    ③辛伐他汀,又叫舒降之。成人的初始用药剂量是每次10毫克,每日1次,晚饭后服用。以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剂量,但最大的用药剂量不可超过每日80毫克。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也可服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每日40毫克,饭后顿服。

    ④阿托伐他汀,又叫立普妥、阿乐。此药是一种新合成的他汀类调脂药物,其不良反应较小。阿托伐他汀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在与别类调脂药物联合应用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并且,阿托伐他汀的调脂作用较强。用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即能明显地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每日晚饭后口服1次。成人从每日10毫克的剂量开始服用。之后,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成人每日用药的最大剂量不可超过80毫克。

    检验单上的胆固醇正常值是相对于健康成年人而言的,不同的危险人群有不同的标准。调脂,不能把标准锁定在血脂检验单上的正常值,实际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很多。

    对于发生过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应将“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控制在2。6毫摩/升以下;如果这些患者同时伴有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或吸烟等不良习惯,则应将这一指标控制在2。1毫摩/升以下。

    (2)第二大类是贝特类药物:此类药物以降低三酰甘油为主要作用,同时有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其作用方式为加速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使总胆固醇下降。

    ①苯扎贝特,又叫必调脂。此药能够增强抗凝类药物及降压类药物的药效。因此,当苯扎贝特与抗凝药物、降压类药物合用时,应减少抗凝类药物、降压类药物的用药剂量。成人每次口服0。2克,每日3次。

    ②吉非贝齐,又叫诺衡、康利脂。此药在降低血中三酰甘油含量的同时也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因此,患者在服用吉非贝齐时,应定期检查血糖的浓度。糖尿病患者禁用吉非贝齐。成人每次口服0。6克,每日2次。

    ③非诺贝特(立平脂),是一种微粒化的非诺贝特制剂。与其他贝特类药物相比,非诺贝特更易吸收,其在血浆中的浓度更易控制。并且,此药的不良反应也较少。非诺贝特还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成人每次200毫克,每日1次,睡前服用。

    这两类药物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调脂药物。教科书提到烟酸类,对于降低三酰甘油,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有一定的作用。这些药物都是比较肯定的。最近还有研究,国外深海鱼油对于降低三酰甘油,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独立使用,作为辅助药物是可以的。

    他汀类和贝特类药虽然能有效治疗血脂异常,但都存在着5%左右的不良反应,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消化道不适、药疹、肌酸激酶升高、肌炎等。

    skbshge

3。 合理使用调血脂药物的原则() 
3

    。 合理使用调血脂药物的原则

    调节血脂,包括通过药物和(或)非药物疗法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水平,同时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兼顾调节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患者应该掌握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1)进行危险性分层评估,制定具体的血脂干预水平。对于单纯血脂异常或合并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有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系老年人及男性等),以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其危险性依次逐渐增加。越危险的患者,越应将胆固醇水平控制到较低水平,而且高危者应在进行非药物疗法的基础上尽早合用药物疗法。

    (2)血脂指标保持理想水平。高密度脂蛋白>40毫克/分升(1。04毫摩/升);三酰甘油<150毫克/分升(1。70毫摩/升)。若三酰甘油升高,但未超过360毫克/分升(4。07毫摩/升)时,应着重进行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调脂。

    (3)调脂疗法的非药物治疗,包括低脂、低盐、低热能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4)药物疗法。以总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患者,用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10~80毫克,每晚1次或每日分2次口服;辛伐他汀10~40毫克,每晚1次;普伐他汀10~40毫克,每晚1次;氟伐他汀10~40毫克,每晚1次等。以三酰甘油升高为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