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浴血抗战 >

第5章

浴血抗战-第5章

小说: 浴血抗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为了争取亚洲各地区的合作,“1943年11月,在东京召开了大东亚会议,满洲、中华民国(南京政府)、菲律宾、泰国、缅甸和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发表了对抗联合国的大西洋宪章的大东亚共同宣言,提倡由各国独立自主,相互合作实现经济发展,消灭种族歧视;这次会议以后;日本提出排除欧美势力,由亚洲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战争口号”。

    “后来日本败战撤退之后,这些殖民地在数十年间陆续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独立;有的日本士兵留下来参加独立战争,日本进驻南方本是为了‘自存自卫’,但结果却带来了亚洲诸国独立时间提前的效果。”

    在这里;日本成了整个亚洲的解放者,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建设王道乐土,从欧美国家的压迫下解救亚洲人民。书中对日本胜利的战争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军偷袭珍珠港都进行了大肆渲染。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日本右翼仍沉浸在战争胜利的疯狂之中;对失败的战争则转而歌颂日本士兵的“勇武”。

    教科书在《大东亚战争(太平洋战争)》单元中写道;“和美国的生产力差别逐渐表面化;日本被迫进行缺乏武器弹药的苦战,日军将士发挥敢斗精神,仗打得好。”在《战时生活》单元中写道,“一切物品不足,连庙里的钟等金属为了战争也贡献出来,生活物资极端贫乏,然而,在这样的困难中,众多国民勤奋工作,努力坚持,这是希望战争胜利的行动。”这里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给本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也没有丝毫的反省。

    对此,我简直不能用一句正常的话来评价他们了。我想,只要日本不发动什么侵略战争,亚洲的国家独立和经济发展的脚步远远比现在要快n倍吧?

    四、日本只是“战争的受害者”

    新送审本不再提受害国的损失,而是单纯强调日本的损失,并且将日本的损失与“两大极权主义的牺牲者并列”,强调指出“不能忘记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牺牲者,远远超过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牺牲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东京等多数城市进行不加区别地空袭,并且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而且,苏联撕毁日苏中立条约,侵入满洲,不断发生掠夺、杀害日本平民的暴行,包括日军俘虏在内的约60万日本人被强制带到西伯利亚,被迫从事严酷的劳动,约有10%的人死亡”。

    哦,原来是这样,我今天才知道在二战中最大的受害国是日本。这么厚颜无耻的话也真的只有他们才写得出来。

    五、“强加的”战争反省

    教科书还为战犯翻案,否定日本和平宪法。

    在《占领下的日本和日本国宪法》单元中说,“联合国军总司令部要求修改大日本国宪法,日本已经有大正时代民主的经验,认为通过对宪法稍加修改;民主化是可能的,然而,联合国军总司令部仅用1周时间就向日本政府提出了自己制定的宪法草案,强行从根本上改变宪法。政府对联合国军提出的宪法草案感到震惊,但如果拒绝,怕天皇的地位受到威胁,不得不接受。”在注释中说,“根据海牙陆战条约占领军改变占领国宪法是被禁止的。”

    关于《东京审判》单元中说,“在东京审判中宣布被定为战犯的战争中的领导人全部有罪,东条英机首相等七人被判绞刑,判决中被告被认为是对和平犯罪,这是发动并非自卫战争的战争罪行,用这种罪行惩罚国家领导人在此之前没有先例。”这里又把东条英机等人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成是自卫。

    诸位,这也叫战争反省吗?

    六、台湾“在中国统治之外”

    在《出兵台湾和琉球》单元中,教科书中介绍了1871年漂流到台湾的琉球岛民被当地的高山族杀害一事。“日本向清政府追究杀害琉球岛民的责任,清称台湾的居民是‘化外之民’,回避了责任。”注释中把“化外之民”解释为“国家统治没有达到的人”。其实“化”指的是文明开化程度,“化外”是儒家礼仪之外,与主权没有关系。

    中国从没有对台湾行使过主权?原来日本与“台独”是一丘之貉;都希望把台湾与中国分裂出去。我呸!我们自己的家事什么时候轮到你们日本插手?看来新的教科书送审本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极右分子的观点在日本也能堂而皇之地进教科书,日本的教育当局也居然给予审定,而且从上次的经验来看送审本很可能通过。

    我们不禁要问:用这种反映军国主义分子观点、歪曲历史的教科书教育中学生,到底要把青少年引到哪里去?难道还想让他们重蹈二战的覆辙?

    没有人愿意纠缠在历史当中,因为历史仅仅代表着过去,人们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和平发展。尽管如此,如果历史没有转化为今天的教训,却蜕变为明天新的灾难的开始,就必然要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二战中的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已经告诉了人们这一常识。正是由于二战前日本为侵略战争而进行的右翼史观教育,几乎将这个民族带到毁灭边缘。日本如果再用这样的教科书来教育年轻一代,从小向他们灌输一种日本当时发动战争有理的观念,无疑会为日本乃至亚洲的未来埋下隐患。更可怕的是,如果日本右翼势力的影响持续扩大,很可能会导致日本民众、传媒对右翼现象越来越熟视无睹。若是如此,日本对外战略的保守倾向势必日盛,陷于单边民族主义迷梦的日本,也会从此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中国教育文摘》

捷克精良武器() 
说起捷克斯洛伐克兵工厂(cz)生产的武器,大家最熟悉的,无非是zb26捷克式轻机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三十年代,捷克兵工厂还曾经生产了一种半自动步枪。

    这种半自动步枪,是zh29半自动步枪,也是人类武器史上较早的一种半自动步枪。

    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由emmanuelholek(伊曼纽尔·哈力克)负责在位于布尔诺市的陆军工厂研制zh29半自动步枪。(毛瑟步枪的枪管长为740毫米,短步枪枪管长是600毫米,卡宾枪枪管长是545毫米)该枪是应中国要求研制的,后来中国获得了一定数量的使用7。92x57毛瑟弹的zh29步枪。在1930到32年时,zh…29也被送到南美,欧洲,以及远东地区参加测试,但是只有中国最后买了,第一批就订购了150支。

    该枪在1929到1938年间低速生产,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就停止了生产。这种枪制作精良,但是生产成本太高且在恶劣环境下不可靠,并且应用了一些在当时看来是较为新潮的设计(比如双动扳机),要求使用者有较高的素质,因此并不受欢迎。

    张学良的卫队曾采用过该枪。

    中央军一些部队的班长也以这种武器作为制式装备。

    zh29半自动步枪枪的性能诸元:

    口径:7。92x57mm毛瑟弹

    长度:1150mm

    枪管长度:545mm

    重量:4。5kg

    弹匣容量:5发、10发、或者25发弹匣

    除了生产半自动步枪和机枪之外,捷克兵工厂还曾经生产一种重机枪,即zb53重机枪。

    zb53重机枪于1937年开始服役于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曾大量生产作为坦克机枪使用,且一直装备使用到50年代初,有些国家还一直保留到60年代末。

    这种重机枪是一种风冷式重机枪,和马克沁一样采取帆布弹带供弹,但射速可达惊人的每分钟800发!而且结构简单,动作灵活可靠,火力较强,但枪弹通用性不好。该枪为导气式自动武器,采用中间零件闭锁机构,许多零部件结构类似zb26轻机枪。枪管口部装有膛口装置可起到消焰、制退作用,枪管上加工有散热槽。采用帆布弹带供弹,全自动射击。该枪前面有准星,带防护罩,后面有缺口照门。

    比zb53更为罕见的是捷克产重机枪,是zb60重机枪。

    在20世纪20年代,zb60重机枪起初是作为机关炮来研制的,因为当时口径为20mm,后来,口径改为15mm,当然不能叫炮了,于是,就成了zb60重机枪。由于政治原因,zb60重机枪没有受到重视。尽管做了很多工作,用了数年来完善zb60重机枪和它的弹箱,但捷克斯洛伐克军方并没有收到这种武器。相反,zb60重机枪在国外反而更受青睐。据说,希腊、南斯拉夫、伊朗、英国采用。然而,它的另外一个主顾,或者说是最大的主顾,却是纳粹党卫军。zb公司被德军占领后就开始为德军生产武器,而zb60重机枪更成了党卫军的制式武器。

    zb60重机枪是一种气冷式重机枪,弹链供弹,枪管可以更换,以提高火力连续性。它的结构原理与7。92mm口径的zb53重机枪很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zb60没有双率缓冲区机构。zb60重机枪采用右侧钢制弹链供弹,理论射速为430发/分钟。而它也的确对得起“重机枪”这个头衔,因为它的枪身就有55kg,而马克沁mg08重机枪全枪重也就是60kg左右。如此重的机枪,人力扛运当然不可能,于是党卫军为zb60重机枪配上了火炮的炮架,用装甲车辆拖着跑。使用时,它的主要攻击对象也不是人员目标,而是装甲车辆。

    zb60重机枪诸元

    口径:15mm

    全枪长:2050mm

    全枪重:55kg(无架座)

    枪管长:1400mm

    理论射速:430发/分钟

冷兵器的最后一次表演---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古老蜿蜒的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无数次抵御侵略的历史,“九一八事变”后,长城眼睁睁看着侵略者的铁蹄又一次试图踏过自己的身躯。

    1933年初,日军侵占热河省(今分属河北、辽宁、内蒙古),随后直逼长城,妄图从喜峰口入关,宋哲元率29军在此御敌,以“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之决心誓死保卫家园。二十九军原属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后西北军解体,其中的两万余兵员被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西北军素有训练刻苦的传统,鉴于武器装备低劣,结合西北军官均有武术基础的特点,宋军长提出了建立大刀队的设想,自造大刀,全军习武。副军长佟麟阁亲临北平聘请具有爱国思想的武术名家李尧臣为教练。李尧臣结合自己拿手的六合刀、追魂剑等,为二十九军编了一套“无极刀法”。此种刀法可作刀劈,又可当剑刺,套路简单易学,实战性强。但当时部队处于“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的状况。

    日本鬼子第一次尝到了中国大刀的厉害。有意思的是,为对付大刀砍头,日军发明了一种“铁围脖”,即用一块半月形的铁片,以铆钉铆在钢盔上护住脖子。后来嫌这物件太重,改用两片布,走路扇动,像个猪耳朵。这种愚蠢的做法被世界各国传为笑柄。他们照样逃脱不了掉脑袋的命运。七七事变爆发当夜,日军在卢沟桥边进行所谓“实弹演习”,随之又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守军指挥官宋哲元向二十九军官兵下达了“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的命令。大刀队再显神威,挥动利刃近战肉搏,将桥上的日寇全歼。据当年7月12日《世界日报》报道:“日军二百余名……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被斩首者占三分之一。”“二十九军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获大胜。”

    二十九军最早在喜峰口让大刀扬名,诞生了那首最棒的抗日战歌。但装备大刀不仅是西北军的传统,红军第五军团就有很着名的大刀队。可以说,当时大部分抗战军队都装备,包括八路军,平型关战斗中很多八路军都用大刀,比如最着名的385团5连长“猛子”曾贤生,先用大刀砍,刀卷了再抢了一支三八大盖,挑翻数名鬼子后,被鬼子刺中腹部,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由于中日两军装备差距极大,为扬长避短,29军派109旅旅长赵登禹挑选500名精兵组成大刀队,多次星夜踏雪奇袭敌营,将许多在睡梦中的鬼子斩首、剁腹,取得重大胜利。在大刀队鼓舞下,装备落后的29军官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国家的新的长城,给予装备精良的日寇以沉重打击。喜峰口大捷是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受挫,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日军视为“奇耻大辱”。大刀队由此名声鹊起,令日军闻风丧胆、夜不能寐,还因此了发明了着名的铁制围脖以防止在格斗中被大刀斩首。大刀队的英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士气与信心,并由此诞生了一首着名的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