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明第一宠后 >

第46章

大明第一宠后-第46章

小说: 大明第一宠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云渚却是挣脱开他,转过身去叹道:“算了,还是别强人所难了,我不过是一时兴起罢了”

    朱厚照被气的从床上跳了起来,走到她跟前,扶着她肩柔声问道:“喂,你真生气了?你就这么小心眼?我我答应你,带你出去还不行吗,只是,只是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夏云渚转过头来,拉住他一脸坏笑:“什么条件?你说,我都答应你!”

    朱厚照叹了口气:“哎真拿你没办法出了宫门,就拉着我的手不许松开!听到没?”

    夏云渚坐起身,俏声笑道:“成交!咱们现在就走吧!”说罢便准备下地穿鞋。

    “哎,你慢点!你你等等”天子按住她,竟然亲自躬身,亲手帮她穿鞋

    夏云渚一时竟语塞,感动到不知该说什么好,男人帮她穿好了鞋,再抬头看她的时候,她已是泪流满面。

    “最近你愈发的爱哭鼻子了,以前倒是没见你这样过”男人夺过她手中的帕子,上前帮她抹了抹面上的泪。

    “你拉我起来!”

    “好好好,你说什么,都依你的”

    *

    明初军事制度采取的策略是广建卫所,守土实边,都司,行都司原隶於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为防止中央军权过於集中,分大都督府为五,遂改隶於五军都督府。都司,行都司等掌一省或一方的军政,统辖所属卫所,卫所又分千户所及百户所,卫军实行屯田制度。按规定,边地军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按份征粮。

    不过正统年间爆发的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军事力量消长,国防形势变化的转折点,军事机构设置貌似无甚更张,但兵权分配,军队组织,身份管理等运作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以文制武,京营边镇,募兵等明代中后期各主要规则,就此彻底确立。

    刘瑾只是个文化水平有限的阉人,这点他自然是转不过脑筋来的。

    洪武年间确实是规定了以屯田养兵的都司卫所制度,但自成化起,土地兼并愈发的严重,国初的屯田,现在早就被地方权贵们占为私产了,余下的屯田少之又少,哪里够负担得了军饷的

    刘瑾听闻此讯后勃然大怒,地方权贵公然破坏国法,这还了得?于是他趁着这个机会,慷慨激昂的表示,要让一切恢复到建国初期的秩序,既然心意已决,决定干出一番成绩来,旋即便下令派遣官员,到各边防区去丈量屯田了。

    可这阉人的头脑,你再让他想深一些,他也想不明白个所以然了。

    话说这被世袭军官侵占的屯田,少说也有个几十年了,现在让他们把手中兼并的土地交出来,谈何容易?

    刘瑾派去的人吗,自然是跟他一副德行,到了边关便耀武扬威,假公济私,不仅屯田没清理明白,反而加倍征税,兵民更是不堪重负,一时间西北各边关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如今刘瑾的一只脚,俨然已经踏进了坟墓,只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自己对此事,却是全然不知

    *

    帝后二人乘着马车,从西华门悄悄溜出了宫,来到了棋盘街夜市。

    冬日里的夜市已经没有夏季那样热闹,如今只剩下几家店还没有打烊。

    马车停在宋家馄饨店门前,夏云渚刚想下车,却被男人一把拉住。

    朱厚照紧了紧她身上披着的狐皮大氅,玲珑又往她手中塞了个热乎乎的汤婆子,这会全副武装了之后,才被允许下车。

    夏云渚小时候,许氏就常带着她来这家店,如今老店主已经仙逝,如今老板已经换成了他的二儿子,这会正热情的招呼着晚间到访的客人,店主见她二人穿着华贵,又有一男一女站在一旁侍奉着,便知此二人身份贵重,自是不敢怠慢。

    一碗香喷喷的小馄饨端上桌,热呼呼的汤上浮着一层金黄色的油和碧绿的葱花,煞是好看。用小汤匙轻轻地搅一搅,碗里的馄饨立马活跃起来,一只只打着旋儿。

    侍奉在旁的谷大用取了一根银针,朝碗中探了探,又从碗中取了一点,自己吃了一口,确认无毒,才敢放心让帝后二人食用。

    夏云渚刚想拿起手边的勺子,却被身边男人按住手,男人宠溺一笑:“我喂你吧”

    夏云渚心中一悸,用余光扫了下站在一旁的玲珑和谷大用,害羞低下头道:“人家会不好意思的”

    朱厚照却是捏了下她下巴,笑道:“爷偏偏就是喜欢你这样!”

    随即他便执起勺子,舀了一只馄饨吹了吹,抵道她唇边,柔声道:“喜欢吃就多吃点。”

    夏云渚看着他眼中满是真挚的爱意,却也不好再推辞,便红着脸张开樱唇,吃了一口那勺中的馄饨。玲珑和谷大用在后面看着帝后就如寻常百姓家夫妻一般恩爱,不禁相视会意一笑。

    帝后二人吃完了宵夜,又在护城河边消起食来,互相说着悄悄话,想起那年一同去教坊司查案,碰到王守仁的事情,便是卿卿我我的笑了起来。

    “那王大人,最近怎么毫无消息了?他还在京中做官吗?”夏云渚心中自是知道,王守仁是个人才,但因为得罪了刘瑾,这会估计应该被贬到贵州龙场去了。

    “谷大用,给爷滚过来!”朱厚照被她这一问,心中也开始惦记起王守仁来,便急忙叫了谷大用过来问话。

    “陛下有何吩咐啊?”谷大用躬身上前,小心试探着问道。

    朱厚照啐了一口,吩咐道:“你叫你西厂手下的幡子,去给爷查查原来有个在刑部任职,叫王守仁的,现在去哪了!”

    “得了,小的这就去办!”

    待帝后一行人回到坤宁宫的时候,已是深夜,怎知刚一踏入坤宁宫大院,便见张永跪在那里,已经等候多时了。

    朱厚照见他,便知深夜肯定没什么好事,皱眉走上前来问道:“这又是唱的哪出戏啊?起来说话!”

    “陛下”张永抬头见皇后也在,并未特意避讳,他实则是故意让皇后也听到此事,只听得他哭诉着:“刘公公清理屯田,本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可谁知谁知那宁夏的安化王,竟不服朝廷管制,起兵造反了”

    *

    南直隶镇江府

    杨一清刚入家中,但见锦衣卫数人在此等候多时,心中便是一惊,以为是刘瑾派人欲要取他性命。

    那打头的锦衣卫却信步走上前来,宣道:“陛下有旨,起臣杨一清即刻赴京听用,连夜上路!”

    杨一清不敢问是何事,只得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匆匆与家人告别,便随锦衣卫上了船。

    他心中忐忑,一想到杭州知府王伯安因上疏得罪了刘瑾,被贬烟瘴之地,也是在这样一艘船上,船行到江中,还不等王伯安反应过来,便被锦衣卫捆起,扔入了江中

    杨一清惴惴不安的想着,他们难道想要故技重施,将我淹死?

    还未等他开口相问,只见那打头的锦衣卫躬身一辑:“杨大人莫要惊慌,宁夏安化王谋反,起兵诛刘瑾,皇上下旨,起用你率兵,前去镇压!”

请诛刘瑾() 
杨一清入京之后;正德在华盖殿召见了他;经兵部所陈一番情势之后;得知了安化王起兵造反的来龙去脉。

    安化王朱寘鐇的曾祖父庆靖王朱栴是朱元璋的第十六子;于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宁夏。刘瑾奏请派御史到各处清理屯田;奉命的御史等官;多迎合虚报;各边伪增屯田数百顷,悉令出租。派往宁夏的大理寺少卿周东,甚至以五十亩为一顷;多征亩银向刘瑾行贿,当地戍将卫卒备极愤怨。

    除大理寺少卿周东外,更有刘瑾的心腹;巡抚安惟学;抵任宁夏后,作威作福;将士犯过;一味酷刑严惩;众边关将士对此是恨之切骨。

    至此;宁夏卫诸生便撺掇安化王朱寘鐇以入清阉党之名举义;众边军将士饱受欺压,自是欣然愿从。

    朱寘鐇随即便命人起草了一封声讨刘瑾的檄文;与众人歃血为盟,将讨贼檄文传布边镇;点起属下出师;一时间关中大震。

    事已至此,刻不容缓,正德遂命杨一清提督军务,张永以总督军务太监身份监军,率京营精兵三万人前往宁夏讨逆。

    不过就在此二人刚出发往西北去没几天的功夫,便有捷报传来,原来是杨一清的旧部仇钺已设计生擒了安化王及其全部党羽。安化王这一起兵的闹剧,仅仅维持了十八天,便宣告失败。

    按说杨一清与张永此刻本可班师回朝了,但二人仍未止步,一路沿途抚定军民,宣布德意,将所抓捕的逆匪千余人分别轻重,轻者释放,重者逮系,领头者与安化王一道押解赴京。

    这风尘仆仆的一途,杨一清竟发现自己与张永相谈甚欢,二人率京营返京途中,夜夜在军帐中深谈。话套话间,杨一清暗自惊讶,张永对刘瑾的仇恨竟然大大超乎自己的想象。

    一次在官帐中谈至半夜,杨一清扼腕叹道:“哎藩宗有乱还是易除,可那宫禁大患才是真正的麻烦啊!”

    张永听出他话中有话,便问其所指,杨一清以指尖蘸水,手书一“瑾”字。

    张永会意,却是大笑三声,叹道:“杨公是聪明人,我张永这些天来与杨公相处,深知杨公的为人。刘瑾独得圣宠,祸乱朝政,杨公不是唯一一个向我表露心迹之人。只是刘瑾羽翼丰满,耳目甚广,除他并非易事,但我亦不想与杨公有所隐瞒,如今皇上身边另有深得圣宠之人,想要除去刘瑾,只是不知杨公是否愿意,投入她的麾下。”

    杨一清却狐疑问道:“哦?另一位深得圣宠之人,那不就是张公公你吗?”

    张永伸手,抚了抚鼻子笑道:“杨公这不是折煞老奴了,老奴就是一阉人,哪里敢指使得了杨公这三军提督啊”

    杨一清思虑半晌,却也想不出另有谁人,既能参政,又能在皇上面前与刘瑾争宠,正在这沉思之际,却被张永看穿了心思:“老奴不才,曾与杨公府上的大公子一同受领过清点皇庄的差事,故而与大公子相熟识,咱们这位大人物,可是对大公子的办事能力青睐有加呢,如今锦衣卫除了那两个名存实亡的指挥使是刘瑾之人,昔日牟大人的旧部可都追随那位去了,杨大人如若听公子提过皇庄之事,应当晓得那位的行事手段,乃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杨一清听罢,不禁拍案而起,怒道:“荒唐,荒唐至极,大明祖训,后妃不得干政!坤宁宫那位才嫁入天家半年,便有如此野心,将来她想干嘛?莫不是要效仿武后,这大明江山是要改姓夏吗?”

    张永却是死皮赖脸的一笑:“杨大人多虑了,皇后娘娘只是针对刘瑾一人而已,并未有其他的野心,杨大人身为外臣,对内宫之事知之甚少,这点小的可以理解,娘娘想要插手此事,只是因为当年娘娘的兄长乃是先帝托孤之臣,却被刘瑾诬陷,贬至南京,官船行至江中,被人追杀,险些丢了性命,后来幸得杨廷和大人出手相救,才保住了性命,却仍是断了一条腿。”

    杨一清沉思道:“却是听闻过此事,实不相瞒,刘瑾这种手段耍的太多了,那杭州知府王伯安,亦是被锦衣卫在江心捆绑后,扔下水中丢了性命,这次我受召回京,上了船,本已也做好了一死的准备,但却没想到,是皇上亲自召我回京平定叛乱的。”

    张永叹了口气,继而又说道:“娘娘的兄长本是忠臣,却遭如此陷害,娘娘心中岂能甘心?杨大人有所不知,娘娘在选秀之时,亦是三番五次遭刘瑾所害,差点丢了性命,只是刘瑾这厮太过狡猾,将全部脏水都泼到了张太后身上。皇上心中看重娘娘,亲自出面当着五十位淑女和太后,太皇太后的面,点名了只要娘娘一人,这份恩宠,可不是谁人都能有的咱们皇上表面上玩世不恭,实则却是个会使手段的人,刘健与谢迁两位阁老是怎么下去的,杨大人心中不是没数,皇上心中信任娘娘,才会将内库的财政大权交到娘娘手中,但咱们皇上心思精明着呢,娘娘只要不僭越,不触及皇上的底线,仗着现在肚子里的龙种,这份恩宠,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杨一清颔首:“娘娘与刘瑾之间有私人恩怨,想要扳倒刘瑾,这点我现在心下已了然,只是后宫有后宫的法子,前朝有前朝的规矩,娘娘这手,实在伸的有些远了”

    张永却是目光炯炯:“老奴身为宦官,本朝也没有这先例,宦官可以与像杨大人这样的国之栋梁一起,并肩督军,平定叛乱。老奴说白了就是个一脚踏着前朝,另一只脚踏在后宫的人,刘瑾亦是如此。娘娘身为这天下之母,身上自是有责任有义务帮天下人铲除奸佞,无论她是不是一介女流,杨大人应当明白,娘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