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文豪 >

第461章

大文豪-第461章

小说: 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瑾拜倒:“娘娘,臣告陈凯之诬告之罪,广安驸马本无罪,而陈凯之无故拿人,堂堂皇亲国戚,说拿就拿,为何?这是陈凯之对锦衣卫历来纵容的缘故,自锦衣卫创建以来,这些锦衣卫的力士,就个个眼高于顶,自以为有人撑腰,四处缉拿,严刑拷问,不知多少人饱受其害,百姓畏之如蛇蝎,良善夜夜恐惧,不知何时会有人侵门踏户,只是万万不曾想,他们非但不晓得反省,竟反而更加猖狂,这一次,竟先是拿了广安驸马的外甥,严刑逼供,此后又拿广安驸马,若非是宗令府得知了消息,果断报入宫中,前去北镇抚司营救,只怕还不知,这陈凯之要如何拷问广安驸马。”

    这个周瑾条理清晰,给陈凯之安的罪名也是让人愤怒的,不过陈凯之并没反驳,而是静静的听着。

    “娘娘,臣与广安驸马,并无任何关系,平时更无私交,他乃皇亲,臣乃刑部侍郎,可朝廷自有法度,而锦衣卫却是在京中,弄得鸡飞狗跳,人人自危,敢问,他们自称以王法而治京师,可王法何在?”

    “臣一告陈凯之诬告,二告锦衣卫害民,请娘娘明辨是非!”

    这一番话,可谓是于情于理,太皇太后却是绷着脸,颔首点头:“你说的,都是实情?”

    周瑾正义凛然:“臣所说,无一不是实情。”

    太皇太后眯着眼,目光掠过丝丝的冷意,不过只是一闪而过,立即便挑起娥眉,郑重说道:“若是所告属实,那陈凯之就成了乱臣贼子,而锦衣卫,就更加是可怕了,是吗?”

    “是。”

    太皇太后在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旋即目光环视了众人一眼,便问道:“那么众卿家怎么说?”

    那此前的大理寺卿武陟正色道:“臣乃大理寺卿,与周侍郎一样,都是主掌刑名,广安驸马一案,六司专程审理,每一处细节,俱都仔细核验,不敢疏失,臣敢言,此案,确是诬告无疑,臣敢拿项上人头作保。”

    他的话掷地有声,令人凛然。

    其他宗令府、都察院的人员纷纷颔首,附和着说道:“娘娘,历来的钦案,多是三司会审,为的就是水落石出,可此番,却是六司会审,若要包庇和官官相护,难道这满朝廷的大臣,都不值得相信了吗?这朝野内外,如此多的忠臣、直臣,即便会有一些不肖之徒,可臣等敢言,有奸必有忠,若要使六司俱都一致,除非是事实真相,否则绝无可能。恳请娘娘明辨。”

    他们说的话,其实很有道理,这是六司会审啊。

    太皇太后微微蹙眉,心里盘算着怎么解决,也在思考着陈凯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因此她在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才淡淡道:“你们说的都很有理,可是哀家还得问一个人。”

    方才的时候,除了陈凯之,就只有明镜司佥事朱明一直默不作声,她侧眸看了朱明一眼:“朱卿家,哀家想听听明镜司的有什么意见。”

    朱明拜倒,声音虽是带着恭谨,却又有一丝冰冷:“娘娘,明镜司核查过,整个案子,确实找不到任何的纰漏,广安驸马无罪。”

第六百八十一章:王子犯法与庶民罪同

    这几乎没有出乎任何人的预料。

    六司早就审过此案了,而且,已经有了定论。

    这六司的人员,是不可能将原来的结论所推翻的。

    而这些六司的大臣,其实远不是丑角这样简单,有不少人,在当年可都是以清直而得名。

    他们的话,难道都不可信?

    太皇太后看着武陟等人,心里似乎也觉得不可能这么多人众口一词,唯一的可能,就是陈凯之这边有什么纰漏。

    莫说是太皇太后,便是慕太后,虽知陈凯之是自己的儿子,可本心而言,她也有些不信。

    不管怎么说,这六司的大臣们都是朝廷肱骨,甚至有很多大臣都是大陈朝的中流砥柱之人,他们不可能联合起来陷害陈凯之的。

    此刻姚文治默默坐着,谁也看不出他的心思,苏芳的目光一直没离开明镜司的那位佥事朱明身上,他和明镜司的矛盾已经日渐扩大,眼看着,就要到最后关头生死相见的时候了,此时他只是若有所思。

    陈一寿低声咳嗽,也有所疑虑。

    而成岳则是笑了,这件事,几乎可以有所定论了。无论陈凯之如何辩解,都无济于事了。

    太皇太后深深叹了口气,旋即目光落在陈凯之身上,徐徐开口说道:“那么,凯之,你来说说吧,该你说了。”

    陈凯之行礼,随即便格外郑重的说道:“娘娘,臣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初,是臣和他们交割了人犯和公文,这些都有记录。”

    “什么公文?”太皇太后眯着眼,目光深沉的看着陈凯之。

    陈凯之道:“人证物证。”

    太皇太后侧目看了武陟等人一眼:“果真有公文吗?”

    “有,还有几个人犯。”武陟当机立断的点头:“臣带来了。”他从袖中取出一份供状,随即道:“这份供状,是一个叫张怀初的人所供。”

    太皇太后朝宦官使了个眼色,便有宦官将这供词取给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草草看过,不禁轻轻点头:“里头倒是有鼻子有眼睛,确实是招供了。”

    武陟却是笑了:“这也是臣要弹劾陈凯之,要弹劾锦衣卫的原因,这份供词,确实没有错,而且,张怀初还签字画押了,可是……臣等交割人犯张怀初的时候,这张怀初全身上下,伤痕累累,身上受创三十九处,娘娘,这是严刑逼供,张怀初实在熬不过刑,不得不招而已。而这张怀初,现在依旧还重伤在榻,因为不便将他抬入宫中来,所以娘娘可能不能亲自询问,不过,据他所称,这些供词,都是锦衣卫严刑拷打之后,威逼着他签字画押的。娘娘,这是何其可怕的事啊,一个良善的百姓,只因为得罪了锦衣卫,因为陈凯之想要栽赃陷害,便遭来无妄之灾,打的不成人形,若是迟去一步,怕是现在,性命已经难保了,此事早就传出去,以至人人自危,因此,臣以为,这些口供并不算数。”

    武陟咳嗽一声,他并不显得激动,反而显得很理性,慢条斯理的说着:“至于陈凯之和锦衣卫所言的与驸马勾结的黄公公,娘娘想必早已得知了吧,他不堪受辱,已经上吊自尽了,臣这里,倒是有几份口供,都是教坊司里的上下人员所供称的。”

    说着,他又取出几份口供,经宦官交给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垂头看了,这边听武陟继续道:“这些人,都认为黄公公平时两袖清风,对于教坊司女子的管理,从没有疏漏,每一个教坊司中的人员,生老病死,俱都记录的很翔实,没错,教坊司因为多是钦犯子女,所以死得确实多了一些,这三年,死了的女子,有七十九人,可她们俱都是戴罪之身啊,许多人,受不得这突然遭来的罪责,有人郁郁而死,有人畏罪自杀,这都是常有的事。娘娘若是不信,这口供之后,还有历年教坊司死者的人数,陈凯之说黄公公将教坊司的女子送给了广安驸马,那么这几年的死亡人数一定出入极大,可娘娘仔细看,十年前、二十年前,乃至于三十年前的死亡人数,都和这几年相当。难道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前,教坊司里就有黄公公,外头还有广安驸马吗?难道从前的教坊司公公,也偷偷将人送了出去,那么,送给了谁?”

    “所以,从这一点看,陈凯之这是污蔑,是诬告,可耻!陈凯之的为人,臣不敢随意断言,可历朝历代,哪里没有酷吏,酷吏从何而来?不过是希望借用严刑峻法,上可以邀宠,下,则可以借此来排除异己,此等行径,教人心寒啊。”

    太皇太后闻言眉头已经皱得越来越深,目光也是变得深沉,似乎在思考,在琢磨这武陟的话。

    没错,从死亡率而已,这几年和数十年前出入都不大,都是很正常的‘死亡’率。

    难道数十年前,就有人做这等事了?

    陈凯之心里想,教坊司偷偷将貌美的女子偷偷卖出去,想来定是许多年就有的潜规则,甚至可能从太祖高皇帝时期,就有这样的事。现在,倒是正好被人拿来做文章了。

    可他依旧还在等,不过,这六司显然是做足了功课,几乎他们提供的一切证据和供词,都几乎找不到一丁点的纰漏,而这武陟,更是冷静,说话又是清晰无比,果然是老刑名,不愧是专门负责刑名的大理寺卿。

    武陟见太皇太后在琢磨自己的话,不禁顿了顿,旋即又格外郑重的说道:“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臣等还是生怕错怪了护国公,正因为如此,还马不停蹄,亲自提审了四季坊的所有女子,这些女子,大多在四季坊中以卖笑为生,她们之中,无一人和教坊司有关,这里……”他又从袖中取出数十份黄册,这些黄册,显得很破旧,甚至有些发霉了。

    “这是她们的户册,每一个人的来历,都在黄册之中,有名有姓,父母为谁,何时被卖,家里有什么人,无不是一清二楚,那么敢问娘娘,既然每一个女子来历都很清楚,那么,陈凯之所言的那些教坊司女子,又到了哪里去了呢?四季坊的恩客,都调查过了,他们都说过,平时接客的,确实都是这些女子,并没有其他的生人,如此来看,陈凯之所言的教坊司女子,根本就是无中生有。”

    武陟说罢,目光冷冷的瞪了陈凯之一眼,旋即继续泠然说道:“臣等身负皇恩,何况是如此大的案子,牵涉到了皇亲国戚,又是六司会审,怎么敢疏忽怠慢呢?除此之外,为了彻底的查清事实,臣等还查过公主府的账目,陈凯之口口声声,说四季坊和公主府有关,这才有了从教坊司里得来钦犯子女,可公主府的账目之中,却并无四季坊的账目,也就是说,四季坊跟长公主府,并无一分半点关系。”

    “自然,这个叫张怀初的人,他确实是驸马的外甥,可是娘娘,外甥虽算是近亲,可是外甥开了青楼,就一定和自己的二舅有关系吗?这样说来,臣也有一个外甥,他运气好,高中了进士,在都察院中任职,那么……是不是就说明了臣的外甥所谓的进士出身,是臣在科举中舞弊的结果?臣还有一个不成器的侄子,因为实在没出息,便也做了一些买卖,那么,是不是他的买卖,就是臣的产业?若如此,那么臣可就发迹了,但凡是五服之亲的产业,便都是臣的,臣的三亲六戚,足有数百人,合七十余户,臣岂不是可以直接将他们的田产、宅邸都搬到自家的名下?”

    这武陟竟有诙谐的一面,一番话可谓是于情于理,生动无比,因此说到这里时,许多人不禁笑了。

    现在这陈凯之怎么翻身呢?

    他诬陷皇亲国戚,甚至是使用酷刑,逼打犯人,这样残忍的手段,太皇太后岂能容忍呢?

    果真这太皇太后的面色有些难看,一双眼眸微眯着,深深的注视着陈凯之。

    梁王见机会来了,便感叹起来道:“是啊,臣就更了不起了,若臣的五服之亲……”

    呃……说到这里,他意识到自己失言。

    梁王是宗室,他的五服之亲,包括了无数的郡王、亲王,便连皇帝都包括了,怎么,你还想将陛下、亲王、郡王的东西也放到你的名下?

    不过……这些话,却很有道理的。

    武陟突的脸色一凛,一字一句的顿道:“臣等奉旨署理此案,每一个细节,都不敢出任何的纰漏,而这些,都有口供,有证词,甚至有账簿,有黄册,还有一百七十九人的人证,而现在,陈凯之不但污蔑广安驸马,更是冤枉臣等,使臣等留了一个官官相护之名,敢问娘娘,这是何罪?要不要处置,又当如何处置为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陈凯之虽是宗室,难道他犯了法,就可以逍遥法外了吗?”

    ………………

    不舒服,躺了一天,可到了时间,还是咬牙坚持爬起来码字了,明天开始,四更,不然大家看直播。

第六百八十二章:天翻地转

    武陟的话,可谓是掷地有声,格外的煽动人心。

    便连太皇太后都不禁动容。

    她甚至不由在想,案情明显到了如此的地步,何须寻自己来做主呢?

    这件事情,自己还有必要做主吗?

    她面带着微笑,只是这笑容,却显露着不悦,那双尖锐的眸子直直的看向陈凯之。

    似乎那梁王陈入进早就看穿了太皇太后的心思,趁此机会拜倒在地,格外激动的说道:“娘娘,此案经由六司会审,本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直是陈凯之为了掩盖他栽赃陷害的罪责,依旧还在胡搅蛮缠。”

    “何况,这锦衣卫自成立以来,在京中无恶不作,弄得人心惶惶,陈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