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昏君 >

第160章

大宋昏君-第160章

小说: 大宋昏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员外拍着桌子:“听听,你们都听听,非是我张启瑞不近人情。你们都是张家的老人了,这里是每人二十两银子,你们都拿去分了吧。”

    这张员外并不像是故意说给李浩然听的,看来张家确实也是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李浩然站在当地,本想说的话都生生的咽了回去。

    “大,大人,不好了!灾民抢县衙了!”路阿三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说道。

    李浩然大惊:“快!回衙门!”

    灾民抢劫县衙,似乎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儿。可他们抢了县衙又怎样,县衙早已空了。

    到得县衙外,只见无数的灾民将衙门团团围住。这些饥民都为了一样东西而来,粮食。

    等他们发现县衙空无一物时,这些灾民就开始打砸。人们将愤怒发泄到朝廷身上,整个衙门被砸的稀巴烂,就连门外的牛皮鼓都被扯碎。而鼓上蒙着的牛皮早已不翼而飞,许是哪个灾民觉得这牛皮能果腹。

    李浩然站了出来:“乡亲们!听我说一句!”

    他不喊便罢,这么一喊。众人回过头来,人们发现了这个穿着一身官服的县太爷。

    “狗官!交出粮食来!”

    “对!快说,粮食哪儿去啦。不说打死你!”

    这些人不再是见了官员就吓得双膝跪地,顶礼膜拜的百姓。饥荒面前就算是天王老子在他们面前,他们也已经无所畏惧。

    人们摩拳擦掌,对着李浩然怒目而视,随时都会将他撕成碎片。朝廷不拨粮,人们将愤怒都发泄在朝廷身上。而李浩然此刻代表着的便是朝廷。

    眼看不妙,高二拔出刀护在李浩然跟前。

    这要在平时,衙役拔刀能吓住一片。而今这佩刀在饥民眼里和一根牙签的威力没什么区别。

    人们的愤怒马上就要点燃,李浩然推开高二:“乡亲们,我是本县县令李浩然。本官知道,你们是为了赈灾粮食而来。可赈灾粮食朝廷并没有拨下来,你们就算是杀了本官也无济于事。本官这便去那海州府要粮,海州府的粮库肯定有粮食,你们给本官三天的时间。三日后,若是还筹不到粮食,本官就与你们一道反了这朝廷!”

    此言一出,百姓们的情绪终于缓和了些。有人却道:“我们怎么知道你去了海州还会不会回来,万一你跑了,我们岂不是饿死了!”

    “对,不能让他走。三天,那这三天我们吃什么!”

    “就是,老子已经四五天没吃什么东西了,这三天还能不能挨过去都说不上,不能让他走!”

 第五十四章 我自将心比明月

    “春儿,春儿!春儿啊!你不能死啊!”突然有个少妇嚎啕大哭,只见他手里抱着个六七岁的孩童,那个孩童身子已经软绵绵的垂了下来。

    众人对这种事已经司空见惯,这些饥民早已见惯了这种生死。谁也无法怜悯谁,说不定下一个倒下的就是你。

    李浩然大惊,他快步抢上。他一搭那孩童的脉搏,早已没了心跳。

    “啊!”李浩然仰天长啸,嘶声悲壮:“老天爷!为什么!”

    众人都被他的一声大喝给镇住了,看得出这个县令确实也是无奈。

    李浩然抱着那个死去的孩子大哭起来,琅琊县已成地狱。

    人们不再喊着打死县令,不再喊他狗官。因为李浩然抱着那个孩子走到了衙门门口台前。

    他手里抱着那个饿死的孩子,他是那样的幼小。孩子已经瘦的皮包骨头,这个幼小的年纪不该承受这种地狱般的煎熬。

    泪水滴在了孩子苍白的脸上,李浩然为自己感到深深地自责,他觉得是自己的无能害死了这些无辜的灾民。

    李浩然抬起头来的时候,他的目光不再无助和绝望。而是显得冰冷与愤怒。

    “本官带你们找粮!本官带你们活下去!”

    ‘呼啦’一声,一众灾民纷纷跪地大哭,灾民用仅有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路阿三和高二心中却是惊慌无比,他们清楚的知道,县令手里并没有哪怕是一粒粮食。那他如何带这无数灾民百姓去找粮?

    “大人,咱们去哪儿弄粮食去?”路阿三忍不住问道。

    李浩然没有回答,他还抱着那个死去的孩子。众灾民呆呆的看着他,李浩然抱着孩子的尸体一步步的往前走着,灾民纷纷让开路。

    这个孩子就被安葬在了衙门口,李浩然亲手埋葬了他。这是对这个朝廷的一种讽刺,对这个时代的呐喊。

    张员外的家被撞开了,灾民们冲了进去。他们奔着库里的粮食,粮食却并没有张员外说的只有十几袋,仅仅够他们吃一个月的。

    实际上张员外家里的粮食足足还有近百石,这就是奸商们的嘴脸。

    灾民们欢呼着,他们终于不会饿死了,但这点粮食也仅够这数万灾民吃几日的。

    张员外的脸都白了,他愤怒的看着李浩然,几欲晕去:“你,你。我要到州衙告你去!”

    是啊,张员外并没有错。那些粮食是他自己的,况且人家也施过粥,也救济过灾民。谁也不是圣人,不可能将自己的家业全部施舍出去。

    李浩然深深一揖:“张员外,本官若不这么做,这些百姓必死无疑。这些粮食就当是朝廷借你的,他日朝廷自会还你。”

    说着李浩然寄过来一张借条,借条是以衙门的名义写的。至于将来会不会生效,那就不得而知了。

    张员外心中恼怒,他想杀了李浩然都难以解恨。可现在他却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灾民们将他家的粮食一袋袋的抗了出去。

    李浩然确实也给张员外家留了粮食,仅仅两袋米,也就是如张员外所说,他家粮食仅够吃一个月的。

    李浩然带着灾民们一路打劫,整个琅琊县,十几户的大户人家都被洗劫了。

    可粮食依然不够,这点粮食对于源源不断涌进琅琊县的灾民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琅琊县每天都会成车成车的将死去的灾民拉到城外埋葬,因为尸体存放久了容易引发瘟疫。

    灾荒伴随着的往往都是瘟疫,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李浩然也取得了灾民们的信任,他现在成了灾民们心中的神,琅琊县的活菩萨。

    海州的赈灾粮食终于到了,但是知州韩铁心却迟迟不肯发粮,理由是海州灾民尚无饿死。

    而受灾最严重的琅琊县赈灾粮食也是依旧迟迟未发下来,海州知州承诺的三日后粮食到达也杳无音信。四万石粮食,从汴京出发,到了琅琊县连一粒米都没见。

    李浩然怒了,他在衙门内拍着桌子:“韩铁心罪不容诛!琅琊县已经人吃人啦,他还敢压着粮食不肯发,他想干什么!”

    抢了十几个大户人家的粮食,衙门里的差役们又回来了,回来继续当他们的差事。李浩然与其说是个县令,现在倒不如说他是个土匪更贴切些。

    “大人,城外的灾民正源源不绝的涌进来,咱们的粮食也仅仅够灾民两日的。两日后该作何打算?怕到时候整个琅琊县再也找不出一粒米了。”高二跟着说道。

    李浩然一拍桌子:“带着灾民,去海州!抢粮!”

    高二大惊失色,他劝道:“这是谋反啊,大人,咱们去海州抢粮,朝廷定会以谋反罪剿我们的。”

    李浩然冷笑一声:“没有粮食,这帮灾民早晚会反。还不如打着本官的旗号去抢他娘的!”

    琅琊县县衙外,李浩然撸起袖子高呼:“乡亲们!海州知州不肯下拨粮食给咱们,咱们是在这等着饿死还是去抢他们的粮食?!”

    群众的热情是需要扇呼的,对灾民来说尤其是吃的方面上,此言一出当真是一呼百应。

    “跟他们干了!”

    “我们都听李大人的!”

    “对,抢钱,抢粮!抢地盘!”

    李浩然安抚着众人的情绪:“大家听我说,咱们只是去抢粮食!大家听本官的命令。你们记住,你们就说是奉了李浩然的命令来海州运粮,若是朝廷追究下来,本官一人承担!”

    此言一出,众人无人应声。高二大惊:“大人,您将抢粮的责任推给自己头上,这是要杀头的啊!”

    路阿三当即怒道:“大人,苍天无道。咱们为什么不趁此机会犯了它!”

    “对!朝廷昏庸,咱们反了它!”立刻有人附和。

    李浩然大声喊道:“大家听我说,咱们万不可造反!本官受朝廷俸禄,当今陛下又是千古名君。只是这赈灾粮食受到了贪官克扣,奸臣蒙蔽天听,本官已经派人去汴京通知陛下了。相信陛下不日便会派人来调查。大家万不可造反,否则本官救不了你们这些灾民百姓。大家去海州抢粮,便说是奉本官命令。有什么事本官一人承担,只要我们能换回粮食!切记万不可打着造反的名头,本官求你们啦!”

    说着李浩然直挺挺的跪了下来,众灾民都被深深的感动了。李浩然这是以一人之力救灾民与水火。若是明目张胆的去海州抢粮,那就是造反,朝廷就会派大军来镇压。到时候这些灾民就会被以反贼的名义处死。

    若是以琅琊县县令的名义去抢粮,那就是李浩然一人的责任了,李浩然想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得赈灾粮。

    。

 第五十五章 岂闻朱门狗肉臭

    “大人!”路阿三和高二泣不成声,若是去海州抢粮,李浩然定然性命不保。

    这是一场沉默的打劫,灾民们沉默的组织起一队人马,沉默的跟着李浩然往海州出发。

    贪官的贪腐之狠可见一斑,刘豫是这次赈灾粮食的运粮使,他负责押运整整四万石粮食。除了这四万石赈灾粮食,赵桓还下诏离海州最近的徐州与楚州各下拨七千石粮食运送到海州。

    海州知州韩铁心得了这七千石粮食,他却迟迟不肯下发。是以李浩然才逼不得已,纵民抢粮。

    李浩然知道海州驻有军队,所以他得做好打仗的准备。从琅琊县带来的这些灾民都是他挑选出来,能打仗的家伙。

    海州不断涌入的难民也让海州城吃紧,于是守城的士兵得到韩铁心的严令,不得放灾民入城,是以灾民都云集到了琅琊县。

    灾民近万人,衣衫破烂,拿着木棍来到了海州城外。他们在城下叫嚷着,可城门还是紧闭。

    守城官兵叫叶仁,还算是一个有抱负的将领,怎奈受到知州韩铁心的打压,一直郁郁不得志。韩铁心严令不得灾民入城,他也是毫无办法。

    灾民中走出一人,正是琅琊县县令李浩然。只见李浩然在城下一抱拳:“叶将军,请打开城门!”

    叶仁为难的道:“原来是李县令,恕在下难以从命。韩大人严令,任何人不得放灾民入城,否则就地革职。”

    李浩然说道:“叶将军,你打开城门,只放本官与随从过去。本官有要事要见知州大人!”

    叶仁不知有诈,命令士兵打开了城门、

    这不是打仗攻城,守城士兵不能拿刀杀人家。城门刚开,难民便如潮水般涌了进去,守城士兵想阻挡也来不及了。

    叶仁大惊,等他冲下城楼的时候只见李浩然冲他一抱拳:“多谢了!”

    “快!快关上城门!”叶仁吩咐着士兵。

    守城士兵刚要去关门,立刻被冲上来的灾民淹没在人海中。叶仁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无数的灾民涌了进来。

    韩铁心在海州府衙设宴宴请商贾陶文远,一个知州对一个商人却是奴颜婢膝。

    “陶兄,您是粮商大户。实不相瞒,这三千石粮食,您看着价格能不能再提一点?”韩铁心笑眯眯的道。

    陶文远大腹便便,挺着一个大肚子:“韩大人,您要知道。这广元粮铺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这些粮食还得听王爷的,赈灾的粮都是陈粮,卖不上什么好价钱。”

    韩铁心赶紧站起来给他斟满酒:“是是是,这点本官都是知道的。烦请陶大人回去跟王爷说一声,下官愿意再把价格往下压两成,这都是看着王爷的面子。只是还请陶兄早日将海州这三千石粮食运出去,价格嘛,这些都好说。”

    陶文远皱着眉头:“眼下海州城外都是灾民,我们若是打着广元粮铺的旗号出城,怕走不出城门口便被这些灾民给抢了。”

    韩铁心拍着胸脯:“这点陶兄放心,本官会派人护送,决不能让灾民知道咱们运出城的是粮食。只要这些赈灾粮到了泰州地界,陶兄一转手便可以卖个好价钱。”

    原来这韩铁心要倒卖赈灾粮,徐州与楚州各下拨七千石粮食韩铁心迟迟不肯下拨,原因就是他想将其中的五千石全部私吞给卖了。

    实际上这七千石粮食中的两千石已经通过这个陶文远之手运出海州,价格是市价的三分之一,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