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510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510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真很便宜?”

    拿着一块玻璃,夏元吉对着天空仔细看着。

    方醒懒洋洋的道:“除去废品多了些,是很便宜,不过我建议找个戒备森严的地方来生产玻璃,否则秘方一旦泄露,这玻璃可就不值钱了。”

    夏元吉差点就把玻璃放在了脸上,闻言他随口道:“那简单,在北平找个偏僻的地方,重兵把守,对那些工匠许以重利,自然能保密。”

    “兴和伯,你的目的不是钱财吧?”

    夏元吉满意的放下玻璃,他知道大明又将多了一个聚宝盆。

    方醒笑而不语。

    “方才在宫中,听到陛下令人刊印你那本什么物理……”

    方醒笑道:“那算是意外之喜了。”

    夏元吉眨眼道:“意外不意外,大概只有你和陛下知道吧。”

    用玻璃和镜子来交换物理书的刊印发行,方醒真的下了血本啊!

    “陛下为了这个玻璃,甘愿为你扛着那些文人的压力,可见你的这本书多让人头痛。等刊印出来后,本官必要先睹为快!”

 第943章 一箭双雕

    感谢:“全民闹书荒”的五万飘红打赏!

    ……

    李二毛大清早起床,在母亲‘都放假了,多睡会儿。’的嘀咕声中把铁炉子烧起来。

    铁炉子这个玩意儿还是方家先用出来的,然后就扩散到了书院。

    冬天的教室里有这么一个铁炉子,大家都感觉暖暖的。

    今天的风不小,火焰顺着烟管被抽了出去,李二毛把锅放在上面熬粥。

    粥是鸡蛋瘦肉粥,周氏在食堂干活,每月也有报酬。而且食堂的好处多,那些吃不完会坏掉的食物,书院允许他们和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们分掉。

    周氏出去喂了养的几只鸡,回来看到李二毛坐在炉子边看书,就说道:“二毛,山长都说了要学会休息,今日无事,你也进城去逛逛。”

    李二毛抬头道:“娘,孩儿的底子薄,不努力的话就跟不上,山长说过要笨鸟先飞,不能懈怠。”

    周氏一听是方醒说的,就不再嘀咕,只是想起儿子的婚事在发愁。

    吃了粥,周氏开始织布,李二毛就去了方家。

    解缙一家团聚,最近的日子太滋润了,看着起码年轻了十岁。

    看到李二毛拿着书本进来,解缙就笑道:“为何不去找德华?”

    李二毛赧然道:“山长事务繁忙,学生不敢打扰。”

    解缙笑了笑,问了问题,然后就现场释疑。

    “二毛,你认为山长送出玻璃和镜子的制法是好还是坏?”

    等李二毛弄懂了问题之后,迫不及待想进入角色的解祯亮就问了个问题。

    李二毛沉吟道:“学生认为是好事,山长不是商人,而财帛动人心。山长的目标是朝堂,是大明的未来,所以不管是什么玻璃镜子,那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这个回答连解缙都有些意外,昨天夏元吉走后,方醒就把消息告诉了大家,怎么说呢?好坏都有说法。

    等李二毛走后,解缙唏嘘道:“你看看李二毛,这孩子以前就是个白丁,进了书院之后刻苦学习,这才多久,他在书院中就名列前茅了。”

    解祯亮赞道:“那必然是天资聪颖,外加刻苦奋发。”

    解缙抚须道:“刻苦奋发是有的,可天资却不见得聪颖,这孩子有个好处,那就是看得远,不管是什么事情,他总能另辟蹊径去找到答案,为父告诉你,方醒的弟子中,若说以后谁的前程最远大,一是马苏,二就是李二毛。”

    解祯亮讶然道:“父亲,马苏孩儿倒是知道,那是方大哥的衣钵传人,可李二毛值得您这般夸赞吗?”

    解缙笑眯眯的道:“为父再不会看错了,这李二毛就是块璞玉,被德华打磨之后,已经开始初放光芒,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大明人口亿兆,璞玉何其多也!可被发现的终究是凤毛麟角,可惜可叹啊!”

    看到老父唏嘘,解祯亮就劝慰道:“父亲,方大哥不是廉价刊印了那些教科书吗?有了那些书,那些寒门子弟自然可以脱颖而出。”

    “何其难也!”

    解缙摇摇头道:“大明要想为官,必须要走科举这条路。可科举考的是什么?除非是另开一科,否则科学子弟必然难入官门。”

    解祯亮说道:“父亲,方大哥不是说要从小吏干起吗?”

    解缙叹道:“小吏又如何,科学子弟就是个怪物,他们上手快,做事灵活,手段多……”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解祯亮明白了,“儒学子弟之乎者也,科学子弟物理化学,高居庙堂者自然感受不到那种能力,可下面的官吏必将如坐针毡。”

    吹牛逼我不怕你!

    干实事我比你更厉害!

    这样的科学子弟放出去……

    “老天爷!大明以后要震动了!”

    解祯亮想起以后科学子弟遍地都是的场景,不禁打了个寒颤。

    解缙笑道:“所以德华很谨慎,不然他现在就可以放几个学生出去,让外人看看科学子弟的风采。但那是打草惊蛇,在科学之势没有起来之前,这样的举动只会引发不测之变。”

    解祯亮身体一震,起身道:“父亲,孩儿要好好的学学那几门功课,还请父亲教诲。”

    解缙得意的道:“去吧去吧,有何疑问都可来问为父。”

    大清早的一番谈话,不过是解缙借势而为,就是想敲打一下儿子对科学的那点儿成见。

    现在看到效果那么好,解缙不禁老怀大慰,得意洋洋的去找方醒。

    方醒正在踱步,土豆跟在他的身后,学着他的模样,背负着双手,小脑袋还一点一点的,把解缙笑的差点跌倒。

    方醒回身揉揉土豆的脑袋道:“去和弟弟玩吧。”

    土豆点点头,然后正儿八经的冲解缙拱拱手,摇摇晃晃的就去了里面。

    “哎呀!那么好的孩子,若是老夫的孙儿,那真是离不得啊!”

    解缙艳羡不已,心中对儿媳妇的那一胎就更期盼了。

    方醒笑了笑:“解先生可别夸了,两个孩子,一到晚上就闹哄哄的,脑袋都被吵炸了,现在我就盼着以后能有个女儿,香香软软的女儿,父亲的小棉袄啊!”

    老解有些重男轻女,方醒觉得有必要给他打打预防针,以免到时候是个孙女,他会大失所望。

    解缙何等的聪明,他笑道:“祯亮和胡氏还年轻呢,老夫等得起。”

    “老夫倒是觉得那本物理书一出去,不但陛下要承受压力,太孙那里也会……你要小心了。”

    方醒目光深沉的道:“我们在颠覆世界,而有人肯定会想颠覆未来,那咱们就来看看谁的手段更高明了!”

    在和方醒多次交锋之后,那些人知道这厮就是个不要脸皮、外加手段高超的家伙,所以已经偃旗息鼓很久了。

    那么能不能釜底抽薪呢?

    ……

    “可惜父皇没给本王看那本物理书,否则现在就可让外面造势,太子一党肯定要焦头烂额了,哈哈哈!”

    朱高燧躺在床上,笑声沙哑,身边的是黄俨。

    黄俨冲着外面的太监点点头,等他示意周围无人后,才低声道:“殿下,方醒手段高超,几番争斗都未曾落败,可若是……咱们釜底抽薪呢?”

    “你想说什么?”

    朱高燧撑着坐起来问道。

    黄俨扶了他一把,阴笑道:“殿下,方醒这些动作靠的是谁在背后撑腰?”

    朱高燧皱眉道:“你是说太子?那不好弄啊!”

    朱高炽的太子之位看似摇摇欲坠,可偏偏那么多年都过来了,却无法撼动。

    黄俨的嘴角翘起:“若是太孙呢?只要太孙一倒,太子必然完蛋,顺便还能获得那些文人的支持,殿下,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啊!”

    朱高燧的目光转动,一下倒在床上,喃喃的道:“一箭双雕,一箭双雕……”

 第944章 大型市场的规划

    徐庆来了,大过年的他就从台州府赶到了北平城。

    方醒有些内疚,一封书信就招来了徐庆,这里面多多少少都有些莫愁的影子在里面。

    “伯爷,犬子无能,致使莫愁姑娘丧父,在下已经抽了他一顿,哎!这事真是……”

    跟随着徐庆来的还有三位商人,看模样身家不少。

    “坐吧。”

    几人坐下后,徐庆就奉上了礼单,方醒看了一眼,大多是些土产,于是就收下了。

    那三人看到方醒收下了,就不着痕迹的瞥了徐庆一眼,对他之前所说的交情算是相信了几分。

    久居上位,方醒对这种眉眼官司根本就不在意,他说道:“让你们过年都不安生,只为一件事,本伯准备上书陛下,在北平城外建造市场,你等可有兴趣参与啊?”

    徐庆毫不犹豫的道:“自从迁都之后,北平城生齿日众,天子脚下,这就是商机啊!伯爷既然要照顾咱们,谁敢矫情,那就自己回去,此后别说认识徐某!”

    方醒看到那三人都纷纷点头,然后表态说绝对支持,不禁暗自好笑。

    徐庆是方醒一手扶持起来的商人,经过台州府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在浙/江一地成为了赫赫有名的豪商。

    大明的豪商背后都有考山,而徐庆的靠山就是方醒。

    这三人就是附庸,只能依附着徐庆,否则地方豪强随时都能让他们家破人亡。

    有钱,本身就是一个罪过!

    方醒淡淡的道:“对于北平城扩建外城的建议,本伯是反对的,所以这个市场将会成为外城的支撑点,并向南北扩散,你们懂本伯的意思吗?”

    “伯爷,可是南北交汇?”

    徐庆眼中露出了精光,这几年他在台州府兴办作坊,和渔民们合作的不错,海产品罐头的规模越来越大,连军中都经常上书要罐头。

    这样的经历扩展了他的眼光,所以方醒一说,他就领悟了意思。

    方醒点头道:“对,以北平为中心,南北货物在此交汇,各地商人无需四处奔波,只要到了北平,想要的货都有!这样的市场你们以为如何?”

    徐庆惊喜的道:“伯爷,若是能在北平弄这么一个市场,那一年流通的财物起码得几十万两,大有赚头啊!”

    方醒看到那三人都面露喜色,就说道:“几十万两只是初步,且等商业大兴之时,一年没有两百万两的流动,那这个市场就没做好!”

    徐庆问道:“伯爷,那我等该做些什么呢?”

    “你们要做的就是租!”

    “租?”

    “对,就是租,等市场建成之后,那些商铺和货场都要对外租赁,你等就去率先拿,记住了,这个时候是最便宜的,以后可没这种好事了。然后带头进货,带头开业。”

    方醒点点头,起身送客。

    “本伯这就进宫向陛下进言,这几日城中繁华,你等可慢慢观之,有事就到方家庄禀告。”

    ……

    朱棣看到方醒后,以为这厮是觉得拿刊行物理书换玻璃和镜子亏了,就把脸一板,准备呵斥一番。

    可方醒却拿出一本薄薄的册子,朗声道:“陛下,上次臣提过在城外建造市场之事,臣回去后夙夜无眠,绞尽脑汁才写出了大致的计划,请陛下御览。”

    大太监接过册子,凑到鼻下嗅嗅,然后才递给了朱棣。

    这是担心哥想毒死皇帝呢?!

    计划书秉承着科学一贯的简略和直观,从建造市场的利弊分析,再到建造市场的步骤,最后就是怎么招商,怎么出租店铺和仓库……

    朱棣看的出神,方醒站着煎熬,就无视大太监的不满微微活动着身体。

    啥时候才能坐而论道啊!

    朱棣微微抬眼,看到了方醒的小动作,就说道:“最后说的是收税,可成本你算过没有?”

    方醒早就有了腹稿,说道:“陛下,臣算过了,大宗商品不管是走陆路还是水路,加上源头采购的价格较低,就算是交税之后,也比那些商人自己去进货强,而这其中还给他们省了许多事,只要不是傻子,肯定都愿意在市场进货。”

    朱棣吩咐道:“令杨荣和夏元吉马上进宫。”

    大过年的还得进宫,换做方醒这等懒人肯定是牢骚满腹,可作为杨荣来说,这就是圣眷。

    哥是首辅啊!

    等进了宫,杨荣看到夏元吉已经在和方醒争论了,就赶紧行礼。

    “兴和伯,建造市场的钱肯定是我户部出吧?”

    “当然,若是私人出,那户部好意思收租收税吗?”

    夏元吉得意的道:“那这商铺和仓库也得是我户部掌总吧?”

    这个夏老抠!

    方醒怒道:“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