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483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483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琪应了,方醒这才走到码头边上,看着后面的船队缓缓靠过来。

    前面一艘船上全是侍卫,贾全跳上来,身体摇摇晃晃的,全靠着辛老七拉了一把才站稳。

    “见过伯爷。”

    方醒点点头:“太孙呢?”

    朱瞻基没有跟着朱棣一起来,让方醒有些意外。

    贾全低声道:“陛下令殿下在金陵坐镇,等金陵平稳后再来,所以此次下官就只带了家眷来安置。”

    方醒点点头,然后退后,看着丫鬟嬷嬷太监们开始上岸。

    “方醒……”

    “婉婉?”

    后宫人等还有几日才到北平,所以方醒以为婉婉也会跟着太子妃一起。

    婉婉眉眼弯弯的冲着方醒招手,“方醒,你快带我上岸。”

    刚出来准备叫住婉婉的胡善祥看到方醒后,就微微福身,方醒赶紧侧身躲开,不敢受礼。

    其实船已经靠岸了,可婉婉却非要方醒来拉,不然就不肯上岸。

    方醒笑着伸出手,一把就把她提了过来,然后……

    “我感觉发飘。”

    方醒笑着牵住她,然后就看到了孙氏。

    胡善祥摒弃了仪仗,那些宫女太监们赶紧排成人墙,挡住了外间的视线,可在最后一刻,方醒还是看到了一抹探究的目光。

    “在这里无需紧张,很安全。”

    方醒看到那些侍卫如临大敌,就说了说。当然,他们肯定是不听的,否则怎么能表现出他们的尽忠职守呢!

    等上了车之后,婉婉却不肯坐车,非要骑马,胡善祥劝了许久,这才嘟着嘴上了马车。

    “方醒,你过来。”

    婉婉在车里叫嚷着,方醒只得凑过来。

    婉婉看看左右,眼珠子咕噜噜的转动着,低声道:“方醒,大哥好像是为了清查那些武勋带过的卫所才留下的。”

    “好,我知道了,赶紧歇息去吧。”

    小丫头肯定是偷听了朱高炽或是朱瞻基说话,然后又偷偷的告诉了方醒。

    婉婉打个哈欠,然后就回了车里,临了还嘟囔道:“方醒,你不许走。”

    “好,我不走。”

    方醒就这么伴在婉婉的马车边上,一路回京。

    是谁被朱棣猜忌了?这个疑惑一直在方醒的脑海中盘旋着。

    ……

    北平的方家庄对朱棣来说很新鲜,他看着那些空空的耕地,就找了个庄户问话:“这地种的是何物?”

    庄户看到朱棣的身后站着两个魁梧男子,就警惕的道:“你是何人?”

    “大胆!”

    身后的侍卫喝了一声,抽出刀来。

    可庄户却不怕,他梗着脖子道:“来,往脖子上来!”

    这是个愣子,朱棣挥挥手,然后说道:“老夫户部的,想看看方家庄的农事。”

    庄户得意的瞟了那拔刀的侍卫一眼,“都是土豆,不过你们来晚了,那些土豆都收了,估摸着明年和金陵庄上的交换下种。”

    朱棣点点头,“全部留种的话,方家庄肯定用不完,剩下的你家老爷准备怎么弄?”

    庄户摇摇头道:“这个不知,不过庄上只是每家发了几斤试吃。”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就去了主宅。

    方醒留一手这是人之常情,没理由发现土豆的人却不能种。

 第894章 莫名其妙,霸道的大明

    兄弟姐妹们,月底最后三天了,瞅瞅自己的月票,都往仓库放吧!

    ……

    朱棣的到来让张淑慧有些吃惊,赶紧带着家人迎接。

    按理皇帝也不该见大臣的家眷,可朱棣却对那些礼法嗤之以鼻。

    行礼后,土豆好奇的看着朱棣,然后伸手从荷包中摸出一块麦芽糖递过去。

    “吃。”

    朱棣的面色有些黑,张淑慧急忙把土豆叫过来,然后请罪道:“土豆都被臣妾宠坏了,陛下恕罪。”

    “铛……”

    土豆刚张口,就被张淑慧捂住了嘴巴。她尴尬的笑了笑,心想要是铃铛冲出来,今天这麻烦可就大了。

    朱棣摇摇头,目光幽深的看着张淑慧,问道:“方醒只有一妻一妾,你怎么想?”

    张淑慧的心中一紧,答道:“陛下,臣妾不敢妄言。”

    “朕许你说。”

    朱棣却不肯放松的追问道。

    张淑慧握紧双手道:“陛下,拙夫不善谋身,家中本是清静地。”

    这个暗示已经够明显了,朱棣点点头道:“嗯,方醒为国而不惜身,朕自然看在眼里,你贤名在外,当好生伺候。”

    “朕走了。”

    朱棣好像就是为了来问这句话,然后就走了,让张淑慧有些六神无主,赶紧叫人请来了解缙和黄钟。

    解缙来后,就皱眉道:“陛下这话……怎么有些试探之意呢?”

    “解先生说的没错,陛下不会平而无故的来方家庄,更不会平而无故的召见臣妻,这……”

    老朱做事天马行空,让下面的人也是一头雾水。

    解缙最后说道:“此事无需担忧,陛下若是有什么打算,德华那里自然会有蛛丝马迹。”

    ……

    草原上的牧草开始枯黄了,阿鲁台的信心又恢复了些。

    走出大帐,阿鲁台白色的肤色很是醒目,他看着远处的羊群道:“大明那边的货为何没到?”

    身后的谋士低声道:“太师,此次延期那么久,怕是出了意外啊!”

    阿鲁台笑道:“那些明人收了咱们的钱,若是敢半途而废,马上就派人去明人那边散播消息,以明皇的性子,抄家灭族就在眼前啊!哈哈哈!”

    “太师,明人好像在攻伐朝鲜那边,朵颜三部也被那个魔神一扫而空,在奴儿干都司,明人已无敌手,太师,咱们要小心啊!若是明人从侧翼而来,咱们……”

    “怕什么?!”

    阿鲁台威严的道:“在我们和瓦剌人分出胜负之前,明人不会进入草原,而且明皇的年纪大了,自从丘福战败之后,明皇就不敢让大将出塞。他们还要迁都,等把这些弄完,最少两年!”

    谋士喜道:“两年的话,明皇又老了两岁,太师,那时候的他,别说是亲自冲阵,可还能坐稳马背?”

    “哈哈哈哈!”

    ……

    李彬驻守在新建的镇奴城中,不断派出小股骑兵向周边探索,遇到小部落就收拢回来——大明需要放牧的牧民。

    镇奴城内的建筑全都是水泥砖房,李彬对此很是满意。

    “从古至今,一个火头就毁掉一座城池的事不少,兴和伯大才!”

    李彬目光炯炯的看着跪在堂前的人,沉声道:“不管你等是何部落,不管你等的血脉多高贵,所有人,要么举族前来为大明放牧,要么……车轮以上的男子尽数斩首!”

    下面穿着皮袍的男子听了通译的话,拼命的磕头叫喊。

    “侯爷,他说定在一处放牧,时日久了牧草都废掉了,所以只能四处逐草而居,恳请您放了他们,他愿意每年出一百只羊,十头牛作为贡品。”

    李彬面无表情的道:“让他赶紧回去吧,本候许了他一家团聚。”

    男子听了这话,不喜反惊,一堆话就冲了出来。

    什么一家团聚,是去阴曹地府团聚吧?

    “侯爷,他说马上就全族搬来。”

    李彬点点头:“告诉他,他可以跑,跑的远远的。”

    男子哪里敢,只是苦苦哀求,说是希望能去种地。

    李彬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等男子走了之后就说道:“倒是个聪明人,也没野心。”

    有麾下将领冷笑道:“他若是敢跑那倒是有趣了,大明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越往北走,就越难活!最终他会自己回来,否则就会被吞并,那些蛮子可比大明狠多了!”

    种地的话,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大明的佃户,至少一族人不会饿死,不会被冻死。

    两者相比,聪明人,没有野心的人,自然会做出选择。

    李彬的目光俾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阿鲁台管中窥豹,妄尊自大。瓦剌蛰伏,可野心勃勃,且等他们斗,斗出个结果之后,大明自然会让他们知道这话的意思!”

    北风渐起,草原上又进入了蛰伏期……

    ……

    方醒得知朱棣来家后也没啥反应,只是让张淑慧不要声张出去。

    老朱如今越发的苍老了,考虑事情的角度和以前也有差别。

    “不认清这一点的人会吃大亏!”

    方醒昨天带着家人去城中游了一圈,回来就找人准备开工,把隔壁李家的地方弄成北平知行书院。

    “要多种树,还有,留一些地方种植庄稼,书院的学生不能五谷不分。”

    到了主宅,方醒进去看了看,就说道:“围墙打开,藏书楼、教室都得重新建造,不过在此之前就将就用原来的屋子教学。”

    方醒看了这个三进的大宅子,虽有花草树木,可格局却不适合书院。

    “这样吧,解先生看看,如果在边上重新修建书院如何?”

    解缙倒是没意见:“你有钱,那就使劲的花。”

    吕长波有些疑虑:“山长,可这里离城差不多五里地,学生还是得住在这里啊!”

    “那又有何妨?住在书院中,每十日给假回家。”

    方醒站在门口,突然回首笑道:“咱们在北平再造一个知行书院,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解先生,我相信会有桃李满天下的那一天!”

    解缙点头,然后问道:“德华,北边的文风不盛,反而对科学会感兴趣。”

    吕长波点头道:“在下以前有北边的同窗,交往多年,觉着北边人少地稀,秉性粗犷,读书真比不过南方学子。”

    方醒笑道:“咱们的是实用之学,不哼哼唧唧,不用吟诗作画,实打实,学了就有收获,这样的地方正适合科学扎根。”

    解缙紧紧身上的衣服,北边的风让他有些不舒服。

    他在方家的前院有一个小院子,住进去的那天,他就发现了方醒改进的炕床,这样冬天他就不用冒险在屋子里烧炭火取暖。

    年纪大了,又是孤身一人,从上床到起床,那被褥都是冷冷的,就和这人心一样。

    北平当地的官员对解缙很冷漠,这位前‘首辅’的落难甚至成为了大家的谈资。

    回身看着空荡荡的院落,解缙肃然道:“好,咱们就在这儿扎根!”

 第895章 北平知行书院

    朱棣的面色不是很好,但不是生气,而是身体有些问题。

    御医诊断后,小心翼翼的道:“陛下,北边干燥,您还得再进几服药,调理一下。”

    朱棣看了满脸担忧的王贵妃一眼,说道:“吃什么药?过几日便好了!”

    御医为难的看着王贵妃,目前在宫中能劝朱棣的也只有这位了。

    “陛下,要不就进药膳吧,毕竟这边气候不比南边,秋冬要小心啊!”

    王贵妃看着朱棣那张有些蜕皮的脸,不禁轻叹道。

    朱棣摆摆手道:“那便这样吧。”

    御医走后,王贵妃柔声道:“陛下,太孙一人在南边,可要召回来?”

    在朱棣有了紧迫感之后,朱瞻基的地位陡然上升,不断被派出去历练。

    “他已经在路上了。”

    朱棣把毛笔放下,觉得胸口的烦闷消散了些,就起身踱步。

    “瞻基年少,幸而未曾学了腐儒那一套,颇有些朕的杀伐果断,方德华有功。”

    朱瞻基开始跟方醒写‘杂学’时,朱棣在冷眼旁观,觉得就是一个消遣。

    皇太孙在学习之余消遣一二,自然不会有人敢哼哼唧唧的。

    等方醒教授的那些内容渐渐的披露后,朱棣就犹豫了。

    数学,物理,化学,地理……

    朱棣甚至想把方醒一家流放到奴儿干都司去,以避免朱瞻基被文人群起而攻之。可当方醒的那些言论被密报到他的耳中时,他思虑再三,搁下了这个念头。

    然后就是争斗,文人们发现皇太孙已经要被方醒给教‘歪’了之后,顿时矛头转向方醒,各种明枪暗箭一起上阵。

    “那个竖子倒是大胆,也知道进退。”

    王贵妃闻言就捂嘴笑道:“连臣妾在宫中都知道,国朝有个兴和伯,仇人满天下,只是深得陛下的信重。”

    朱棣目光幽幽:“他要做孤臣,想要善始善终,朕成全他又有何妨?以后的史书上,朕希望能看到瞻基与他君臣相得,兴盛大明。”

    王贵妃迷茫的道:“太孙妃得了他的襄助,倒是在那府中能过的好些。”

    朱棣对这些没兴趣,他皱眉道:“儿女情长能成什么事?有方醒看着,瞻基也不会独宠那个女人,至于以后,就算是胡氏去了,也轮不到她来做太孙妃!”

    王贵妃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