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245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245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民一旦参加运粮,那一年的庄稼都废掉了,所以免税。

    可就算是免税了,那些农民吃什么?

    “海运当真不能恢复?”

    方醒抱着最后的希望问道,他希望大明不要远离海洋,哪怕有风险,可郑和的船队不是常年飘在海外吗?

    朱瞻基知道方醒历来都看重海洋方面的利益,可朱棣行事,一但定下来后,没人能动摇他的意志。

    看到朱瞻基为难的神色,方醒忍住捶桌子的冲动,脸色铁青的道:“运河作为南北通道是很重要,可重要到为之废除海运,我觉得这是一个短视的决断!”

    等到朱棣一去,大明直到隆庆年间的这段时间,禁海的力度越来越大。从短暂的朱高炽时代,到朱瞻基登基后的政策就是这一切的发端。

 第458章 解缙出山

    “走海运绝无可能。”

    方醒的表情完全看不到先前的失望,只是淡淡的道:“运河开通在即,要不就先走陆路,然后再走运河。”

    徐庆自然知道海运不靠谱,所以也不失望,只是问了运送时需要交纳的税费问题。

    “该交就交,全都加到成本里面去。”

    再怎么算,走运河的耗费也比走陆路的低,所以徐庆也是心满意足了。

    至于被人敲诈乱收费什么的,这一点方醒给了徐庆一颗定心丸。

    “若是运送途中有人乱伸手,不必客气,直接记下他的名字,回头自然有人来收拾他。”

    这生意的三个股东,徐庆自然是没有什么影响力,可方醒和朱瞻基加在一起,估摸着还没谁敢来触碰虎须。

    “回去就开始准备吧,囤积一批运过来。”

    方醒对于销路是不担心的,他上次离开台州府时,给徐庆留下了大批的调料,那味道直接能把酒楼比下去。

    徐方达就留了下来,每日跟着方醒和马苏学习。

    而徐庆此次带来的大批罐头就被方醒给放在第一鲜售卖。

    方十一最近很苦恼,每日那些顾客一来就要点罐头鱼,或是罐头肉类。

    “价格贵?”

    一个大腹便便的男子仿佛方十一是在开玩笑,他拍打着自己的肚皮道:“那点钱算什么!咱只要吃好。赶紧上,走的时候给准备几罐,一并带走。”

    这位叫做卢嘉晨,父亲官职不大,可姑父却是徐家子弟,算的上是二代。

    方十一摇头道:“卢公子见谅,第一鲜存货不多,若是外销的话,那撑不住多久就得断货了。”

    “你在逗我?”

    卢嘉晨准备发火,可想到方醒前段时间的‘功绩’,最后化为了威胁。

    “你这人好不晓事,兴和伯也是勋戚一脉,咱们算的上是自己人,有好东西不关照自己人,难道你想便宜那些外人?小心兴和伯撤了你这个掌柜。”

    这边方十一焦头烂额,方醒也好不到哪去。

    解缙在闭关一段时间后,终于走了出来。

    “解学士。”

    面对这等天才,方醒总是觉得有些自惭形秽。

    “老夫庶民,此后不得称学士。”

    解缙眯眼看着久违的天空,身上一股子颓废的气息渐渐消散,连铃铛都感觉到了,呜咽一声就窜去找小白。

    “那……大绅公?”

    解缙摇摇头,“那日我听你叫老梁,此后就叫老解吧。”

    “解先生。”

    方醒可不敢叫他老解,不管是从年龄上还是从智商上,方醒觉得眼前这个小老头都能在大明的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解缙活动着双腿,惬意的道:“听说你的书院在营造?带老夫去看看。”

    方醒一听大喜过望,急忙殷勤扶着他往外走。

    初春的田野上生机勃勃,解缙贪婪的看着这些往日忽略的景致,不时问些农事。

    “北方栽种不易,而南方却能两熟,由此南方多难了!”

    在进诏狱之前,解缙预测过很多大事,结果一一应验。

    北方农事不易,但却成为了军事中心和政治中心,此后必然会从南方找补。

    方醒点头道:“漕运开通在即,从此我大明又多了一个包袱,越滚越大的包袱。”

    任何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必然会有不少蚂蟥吸附在上面,而最终倒霉的还是百姓。

    解缙讶然看了方醒一眼,哼道:“你倒是知机,比那几位都强多了。”

    所谓的那几位,指的就是辅政的那几位学士,而且话里对胡广的鄙夷藏都藏不住。

    方醒忍笑道;“解先生,咱们还是去看看书院吧。”

    胡广至今还没来看解缙,这让方醒对他的政治立场有了些了解。

    来看解缙是人情,情有可原。

    可不来看解缙却是政治正确,无可挑剔。特别是对胡广这等首辅般的人物来说,政治正确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在某些方面妥协一下也在所不惜。

    隔壁的庄上已经变成了工地,张淑慧在看到又有大批的金银入账后,终于是松口放了些出来,让方醒的预算也宽松了不少。

    原先平整的地面上,此时已经多了一排排的砖房,而在闲置的地方,花草终于被方醒取消了。

    这不是因为舍不得钱……

    “为何不种些花草?”

    看到这些以后的校舍,解缙的眼中带着回忆和留恋。

    方醒把他扶过去,一边看着那些修缮屋顶的男子在盖瓦片,一边介绍着自己的思路。

    “解先生,我觉得吧,以其把这里变成花园,还不如把它变成个农庄。”

    解缙的精神好了些,他好奇的道:“你这是想让学生们种地?劳其筋骨?”

    方醒不再去测试解缙的智商,就坦然道:“不完全是,到时候还会有我那边的庄户来指导他们干活。”

    说到教育模式,解缙显得有些倾向于传统,就是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方式。

    “方醒,学业为重啊!”

    方醒摇摇头,“解先生,恕我直言,一天到晚都在学习,那样教出来的学生缺乏灵动,而且手无缚鸡之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学出来能干嘛?整天之乎者也吗?”

    说完方醒就瞟了解缙一眼,可解缙对这种试探并没有动怒,而是笑道:“你莫要以为老夫是腐儒,当年能玩的老夫都玩过了。”

    可你是天才啊!

    方醒笑道:“不只是农事,我还准备让他们学学格物,亲自去打造些东西。”

    “格物?”

    解缙有些兴趣:“可有课本?晚些时候给老夫一本。”

    方醒忍住得意道:“不只是格物,数学、化学都有,还有地理课。”

    “你这是要……”

    解缙意味深长的看着方醒,就在方醒以为他会说些‘玩物丧志’、‘杂学’等话时,他却释然的道:“老夫自小为人所艳羡,及长,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老夫早知儒学之缺陷,只不过却无革新之心,整日忙于机心……”

    这位老先生大彻大悟了吗?

    解缙这等人可不会轻易的自我批评,所以方醒就试探道:“解先生,学院的课程就是这几项,还有就是儒学,不知先生可否屈就。”

    山长一职方醒当仁不让,而朱瞻基将会是镇山之宝,作为吉祥物出现。

    在这种时候,方醒也必须要政治正确,要把朱瞻基,或是朱棣供起来。

 第459章 有危机感的张淑慧

    方醒和解缙在未来的书院里溜达着,慢慢的溜达到了隔壁的庄子边上。

    解缙的腰渐渐的挺直,方醒在边上看着,觉得这人好像是重生了一次。颓废已经消散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仿佛什么都不挂心。

    这种状态的解缙让方醒心中暗喜,到了和隔壁庄子的交界处时,他扶着解缙坐在了一棵树桩上,两人吹着和煦的春风,谈着书院的未来方向。

    “解先生,我觉得吧,儒学作为基本没错,可那也仅仅是识字和明理,课时不该超过两成。”

    因为准备招收识字的学生,所以方醒连识字这一块都弱化了。

    解缙捶着大腿,幽幽的道:“你可要想清楚了,以后你在文人圈子里必然寸步难行,而且你的学生不科举吗?”

    儒学的学时不够,必然会导致科举无力。而科举失利就没官做,没官做谁乐意来你这里读书?

    方醒呵呵道:“这不是有太孙吗!”

    解缙一怔,低叹道:“你倒是入了两位殿下的眼,当年若是老夫没有……”

    说着解缙就陷入了回忆,大概是想起朱元璋对他的知遇之恩,以及难得的宽厚。

    方醒也不打扰他,只是抠了几根细小的嫩草,无聊的嚼着。

    “要养鱼,我说了要养鱼!”

    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身后传来,方醒也没搭理,只是想着自己还需要去找哪些老师来授课。

    解缙只能掌总,所以方醒需要找一两位教授基础课程的老师,最好就是秀才之类的老师。

    至于请举人来授课,方醒觉得除了自己的弟子马苏之外,不会有人冒着被文人们唾弃的危险来就任。

    “方家的酒楼要鱼,咱们庄上不是有荒地吗,挖!咱们养鱼,到时候供给方家,也是一个进项。”

    “小姐,可是咱们不认识方家啊!到时候怎么卖进去?”

    “我自有办法!你只管叫人挖就是了。”

    这个声音让方醒有些讨厌,他坐在木桩上回头,第一眼就看到了湖绿色的长裙。

    视线延伸,方醒暗赞道:好长的腿!

    纤腰一束,开始渐渐膨胀。

    当看到那凸出部分时,方醒的目光迅速上移,看到了一张娇嗔的俏脸。

    玉颈修长,下巴小巧。

    那小嘴微微张开,露出了几瓣贝齿。

    眼睛,那双羞怒的眼睛恍如湖水,微微一荡……

    “你是谁?”

    女孩不客气的问道,她身边管家模样的男子厌恶的看着方醒。

    方醒起身,拱手道:“在下方醒,得罪了。”

    刚才他的视角确实是有些不合适,对一个大明女子来说真的是太过了,所以只得赔罪。

    “兴和伯……”

    那管家哪怕再不情愿,可也只得跪了。

    女孩看着十来岁,她眼中的恼怒丝毫未减,“兴和伯……”

    方醒尴尬的道:“养鱼好,养鱼好,到时候看看,只要好,到时候第一鲜就要了。”

    女孩哼了一声,羞怒道:“小女不敢……”

    “敢的敢的……”

    方醒被这眼神盯得浑身不自在,赶紧扶起解缙往回走。

    “德华,你说当年太祖高皇帝在时,老夫要是早些悟到这些道理,会不会……”

    华小小看着方醒的背影,咬牙跺脚道:“伯爷了不起吗?我家原先还是侯爷呢!”

    回到家中,正在养病的华大通看到女儿气呼呼的,就问道:“小小,可是你大哥又出去胡闹了?”

    华小小娇嗔道:“父亲,不是,是隔壁的那个兴和伯。”

    华大通想起听到的传闻,就劝道:“小小啊!那兴和伯可是杀人不眨眼的,而且还和两位殿下关系密切,咱还是远着些吧。”

    华小小皱着眉头道:“父亲,本来女儿想修个大鱼池养鱼来着,到时候卖给第一鲜,可如今看来是不成了。”

    华大通咳嗽几下,脸色嫣红的道:“小小莫急,你大哥那里迟早会改好的。”

    一提起自己的大哥华彬,华小小就怒道:“父亲,大哥整日游手好闲,还和那些狐朋狗友四处打混,家都不沾边……”

    “书院边上那家人是什么一个情况?”

    回到家,方醒就问了那家人的情况。

    方家搬到金陵有些时日了,方杰伦早就把聚宝山下的情况摸清楚了。闻言他面露钦佩之色道:“老爷,那家的老爷华大通原先是广德候华高的远方侄孙,广德候去之前也没能把爵位传给华大通,只是留了些田产店铺,一直到今。”

    广德候华高,这是一位福祸参半的人物。

    当年大明定鼎金陵后,洪武三年华高受封广德候,可他膝下无子,最后只得从老家过续了一个远方侄孙,也就是现在的华大通。

    可没等到侄孙长大成人,华高就在第二年因病去了。

    以朱元璋的尿性,广德候的爵位除非是华高有嫡子,否则他更乐意看到一个爵位的消失,这就意味着他可以少给一份俸禄。

    所以华大通幸运的躲过了大清洗,只不过继承的遗产不是很多,加上大儿子华彬是个纨绔,一家子都靠着女儿华小小在支撑。

    “那华大通的身体亏空,每年都是靠药吊着,要不是他那个女儿争气,老奴早就盯着他家的地了。”

    方杰伦悻悻的道,他早就想在聚宝山下扩张了。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