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244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244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56章 白金耀眼,斯波贪婪

    “听说伯爷除掉了瓦剌使团,果然是武士般的言出必行啊!义元佩服。”

    斯波义元满脸堆笑,面对马苏依然是有些拘束。

    马苏知道这货是被上次的刺杀吓坏了,所以就沉着脸说道:“那是无稽之谈,瓦剌人不知道收敛,暴露财物被人看到,所以才被半路截杀。此事朝中早有定论,还请慎言。”

    “义元失言了。”

    斯波义元赶紧起身谢罪。

    “老师。”

    马苏看到方醒进来,急忙起身相迎。

    “伯爷。”

    斯波义元的脸上马上就浮起了卑微的笑容,然后就跪地相迎。

    “请起吧。”

    方醒坐到主位上,懒洋洋的道:“前几日本伯公务繁忙,倒是怠慢了你。近日可好?”

    斯波义元起身道:“托伯爷的福,义元近日倒也安稳。”

    方醒看着这货瘦了一圈的脸,呵呵道:“那就好,本伯认识个倭国商人,叫做三条,他不日将来金陵拿货,到时候你可以见上一面。”

    “拿货?”

    斯波义元的眼中闪过一丝贪婪,赔笑道:“伯爷,斯波家在倭国也颇有些渠道,只要是能在倭国卖的,斯波家肯定比别人出价高。”

    “哎!”

    方醒皱眉,欲言又止,马苏也是一脸的纠结道:“可是老师已经答应了那个三条,那种白金数量不多,不然倒是可以分些出来。”

    斯波义元心中冷笑,这种双簧难道就想骗过我斯波义元吗?那你们真是小看了斯波家族的底蕴。

    “哎!”

    方醒的叹息让斯波义元更是不屑,可当方醒拿出一只手环之后,所有的怀疑都消失了。

    经过朱芳精加工的手环看着熠熠生辉,在它的面前,什么金银首饰都成了夕阳余晖。

    斯波义元艰难的道:“伯爷,请恕义元无礼,敢请一试。”

    方醒不情愿的把手环放在桌子上,斯波义元双手颤抖着接过去。

    嗅,作为斯波家族的成员,斯波义元觉得自己不是土包子。

    捏摸,用力的捏摸!

    居然变形了?

    斯波义元心中大喜的同时,马上就排除了这是骗局的可能。

    “义元失手,愿意照价赔偿。”

    马苏一怔,然后怒道:“这可是白金,比金子还贵重的白金!”

    方醒面露不渝之色,冷哼道:“这可是三条的货,到时候你自己去赔吧!”

    说完方醒就拂袖而去。

    “伯爷!”

    斯波义元捧着那个手环喊道:“伯爷,斯波家族能给您带来更大的利益!”

    方醒刚走出门外,闻言转身,鹰隼般的目光盯住了斯波义元,沉声道:“三条会带着金银来,你用什么来担保?”

    斯波义元被这目光所震慑,而辛老七已经握住刀柄现身在门口,看那架势,随时都能冲进来斩掉他的人头。

    别怀疑,按照斯波义元的理解,方醒就算是干掉自己,最多也就是被发配一段时间。

    甚至有可能只是禁足而已!

    就像是方醒干掉瓦剌使团一样。

    如果方醒听到这个心声肯定会笑趴下。

    干掉瓦剌使团他已经通过朱瞻基在皇帝那里背过书了,不然他肯定不会大摇大摆的带着家丁在白日出门。

    斯波义元两眼放光的道:“伯爷,义元马上可以去信家中,金银都不是问题!”

    斯波家族自从被足利义持给排斥了之后,地位每况愈下,而且收入也不断下滑。

    刚才斯波义元验证过这个白金,绝对是从未见过的宝贝,这一点可以用他在金陵这几年积攒下来的眼光担保。

    倭国自从南北朝开始,社会发展就陷入了一个停滞期,大明的一切对于倭国来说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所以当斯波家族被冷落后,斯波义元就义无反顾的来到了大明。

    只要能拿到这个白金在倭国的独家销售权,斯波义元相信自己在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方醒不屑的道:“口说无凭,本伯不可能为了你的一个虚幻诺言而放弃三条!”

    斯波义元指天誓日的道:“伯爷请放心,义元手中还有些金银,甘愿作为担保。”

    这是要小批量进货的意思。

    方醒摇摇头道:“本伯的这个生意里面还有些重要人物,你要的货太少的话,本伯无法服众!你且回吧!”

    这是最后的拒绝,斯波义元痛苦的道:“伯爷,义元甘愿作为质子,若有欺瞒,请斩义元之头!”

    果然,方醒的面色一缓,然后说道:“即便是这般,可你必须双倍出价,多出的部分作为抵押,若是后续没有看到金银……”

    “斯波义元,若是后续没有看到金银,本伯杀你如杀一鸡!”

    一直等方醒消失不见,斯波义元才惊喜交加的起身,他忘记了马苏还在边上,急匆匆的就往外跑。

    “回去!回去!我们马上回去!”

    仓库里,方醒走到那个占地面积很大的仓库外面,伸手推开。

    光芒,那些铝锭的光芒让方醒不禁裂开了嘴。

    看着这庞大仓库里的铝锭,方醒笑道:“玛德,等打通了欧洲航线,就凭着铝,老子就能成为大富豪!”

    记得以后有个笑话,就是说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每次举行宴会时,别人都是用银餐具,独有他用铝。

    而且那时能得到一枚铝制的勋章可是非常自豪的事,不但是荣耀,还非常值钱。

    仓库里全是堆垛好的铝锭,方醒仿佛是看到了一堆黄金。

    确实是黄金,斯波义元唯恐方醒反悔,没过多久就再次求见。

    辛老七带着家丁们虎视眈眈的站在边上,斯波义元此次来了两辆马车。

    看到方醒一脸不耐烦的过来,斯波义元猛的拉开车帘,顿时方醒的脚步就停滞了。

    金银!

    车里居然堆放着金银!

    “伯爷,这里的金银最少价值两千两,”

    斯波义元看到方醒的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心知自己还是小看了方醒的胃口,急忙道:“伯爷,后面一辆马车上还有。”

    方醒这才面色稍霁,然后交代道:“老七带他去,按照重量给一半的货。”

    黄钟在边上吆喝道:“伯爷,这金银比价咱们是按照哪一种?”

    “哎呀!”

    方醒一拍脑门,懊恼道:“我倒是忘了这事了,当然是按照倭国的比价来计算。”

    露出了贪婪脸嘴的方醒让波斯义元终于是放下心来,等计算完后,他郑重的道:“在下一批金银到来之前,义元不会离开金陵。”

 第457章 漕运与海运之争

    徐庆第二天就想回去,方醒让他再等等。

    在看到方醒的能量之后,徐庆恨不能马上就回去扩大规模,让罐头进入千家万户。

    “德华兄,此物在军中倒是有大用,不过还得看看皇爷爷的心思。”

    朱瞻基吃了一天的罐头,总算是给这种方便食品作出了一个评价。

    方醒笃定的道:“军中采买常有舞弊,而且若是开拔,军中的肉食最好的也不过就是肉干,如何能与罐头相比!”

    “不但是军中,那些经常出门在外的,若是携带些罐头出门,也无需为肉食烦心了。”

    朱瞻基回味着味道,赞同道:“关键是别人做出来的没有这个味啊!”

    方醒阴险的想到了方便面,难道方便面能有自家精心做出来的营养吗?

    当然没有,方便面不过是味道浓厚,所以才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朱棣那边的问题不大,特别是朱瞻基叫人核算了一番罐头的成本后,他甚至还觉得方醒损私肥公。

    “德华果然是一心为国。”

    夏元吉来找方醒,作为钱袋子的他,当然知道这件事。

    方醒一脸正气的道:“夏大人,大明各处都缺钱,方某作为与国同休的勋戚,怎地也得为此出一把力吧!”

    夏元吉来之前就核算过方醒这边的报价,闻言就抚须笑道:“若是勋戚们都如你这般,只是……哎!”

    方醒察言观色,看到夏元吉面露难色,就猜测道:“夏大人可是为了那些……国之屏藩作难吗?”

    夏元吉一愣,急忙否认道:“没有的事,没有的事。”

    所谓的国之屏藩,说的就是那些藩王。

    老朱家除去皇室之外都挺能生的,夏元吉作为大明理财第一人,当然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弊端。

    要是那些藩王继续这般生下去,夏元吉敢肯定,大明的财政迟早有一天会被拖垮。

    可谁敢提出这个问题?

    夏元吉不敢,方醒目前也不敢。

    谁敢提出来削掉藩王的地盘和俸禄,估摸着连朱棣都顶不住来自各方的压力。

    在这一刻,夏元吉和方醒都想到了推恩令。

    方醒看看门外没人,就沉声道:“夏大人,前汉的推恩令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夏元吉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有些找到同志的快意。

    他缓缓的道:“前汉是挟着平定七国之乱之威,推恩令不过是缓和的一种手段而已。”

    方醒点头赞同道:“我大明此时只是收回各藩王的兵力,并严令不得离开封地,只要藩王无反心,则任由他在封地折腾。夏大人,子子孙孙无穷尽啊!”

    想起以后那无数的,需要用大明财政来养活的朱家子孙,夏元吉的脊背一凉,只得苦笑道:“等本官两脚一蹬,什么都管不着了。”

    “德华,你与太孙投契,当早早绸缪之,本官就等着你的好消息。”

    夏元吉不敢再说这个话题,飞快的就溜了。

    狡猾的老家伙!

    方醒也是无奈的苦笑,目前的藩王规模并不足以对大明的财政造成重创,所以这时候提这茬就是在找死。

    “不管了,先顾着自己的小家再说。”

    方醒叫来了徐庆,商量着能否大规模的生产罐头,然后从台州府一路向北。

    徐庆显然是调查过路线,胸有成竹的道:“伯爷,水路运量大,消耗小,只要官府能同意,那是小事一桩。”

    因为台州府只能先走海路,然后转道运河北上,几乎可以贯穿整个大明南北。

    这样的模式不错,一路走一路卸货,能节省许多分销的成本。

    可目前大明的商船想下海,那真是件难事。

    方醒想了想,就去找朱瞻基。

    朱瞻基一听走海运,就为难的道:“德华兄,运河即将全线贯通,已经有人在提废海运、陆运之事,改走漕运。”

    大明的北方囤积了大量的军队,以后还要迁都,所以很多物质不能自给,这就需要从南方运送过去。

    在目前,这种输血式的运输有两种方式:陆运,海运。

    陆运人吃马嚼的耗费大,而海运则是风险大,一旦遇到风浪,整个船队能剩一半就算是不错了。

    在朱棣驾崩后,大明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严,到最后干脆就一把火烧掉了宝船的图纸。

    烧掉宝船的图纸不可怕,可怕的是居然把航海资料和安南图册也烧了,而且此举在当时得到了文官系统的一致赞誉。

    当然,后来有人说刘大夏并未烧这些资料,只是在皇帝想索取这些资料,探讨是否可以再次重现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时,把那些资料都藏了起来。

    “海运有天然的优势。”

    方醒不得不再次摆出教诲的姿态说道:“走运河,姑且不论船只大小的问题,咱们就说说要维持运河的畅通,我大明要养多少人。”

    运河每年都得要疏通,这些费用和人力都是沿岸的各地政府筹划,计算下来,成本比海运多出一大截。

    而且运河还带着收税的功能,在各个地方设卡,对过往船只收取税费。

    “海运虽然有风险,可也不能完全放弃。”

    开挖疏浚运河的工程耗费太大,若是废弃漕运,方醒觉得自己会被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口水给淹死,所以他只得迂回建议。

    “信风季节,咱们可以走运河,可风浪少的季节,为何要千辛万苦的走漕运呢?”

    朱瞻基讪讪的道:“德华兄,皇爷爷准备在淮安等地设立四个大仓,到时候直接由军丁接力转运。”

    “全是军丁运送?”

    方醒觉得这事不靠谱,除非是扩大漕丁的规模,不然绝无可能。

    朱瞻基近日也旁听过关于漕运的事宜,所以胸有成竹的道:“百姓运送,则可免除当年的税粮。”

    “若是不送呢?”

    “则照常交税。”

    方醒心中叹息,这是让农民们做二选一的选择题啊!

    农民一旦参加运粮,那一年的庄稼都废掉了,所以免税。

    可就算是免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